全球軍力第一的美國為何不敢輕易動伊朗?對此你怎麼看?

馮煜林


打仗其實不只是看軍事實力,還有很多別的因素要考慮。比如戰爭條件、敵人情況、外部環境、戰爭結果的預判等。

只有綜合判斷和統籌分析,對本國利益的實現才是科學的也是負責任的。如果輕易按照軍力大小來判斷戰爭的結果,這是形而上學。

所以,對美國是否打伊朗,也要多重考慮,不能只從軍力上著眼。

木叔的判斷有兩點:

第一,美國軍力雖然全球第一,但目前根本沒有必要打伊朗。因為經濟制裁已經生效,特別是石油禁運對伊朗的作用可能比打仗更好。

美國2019年國防開支高達7160億美元,是伊朗的幾十倍和上百倍吧。如果按照這個軍費,全球沒有國家能禁得住美國打擊。

但正如以上所言,發動戰爭有很多因素。對伊朗打仗也要看值得不值得。

比如現在還是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期間,石油禁運已經讓伊朗每天的石油產量減少到100萬桶以下,幾乎跌回了好幾年前的標準,說明正逐步見效。

見效的結果很可能是伊朗在核問題和導彈問題上服軟,甚至政權內部產生變化。這同樣是美國要實現的軍事目的。

既然用經濟手段能實現目的,在此背景下美國幹嘛要浪費大量軍力和財力,還要打伊朗呢?

第二,美國打伊朗的後果比較嚴重,美國人會成功,但損失可能會很大。這拖累了美國打伊朗的可能性。

伊朗是一個8000多萬人口的大國,也是中東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常備軍有60多萬,還有數百萬的民兵武裝。對這樣的國家打仗不是輕易就可以做出決定的,因為並不能輕易取勝。

美國不可能像進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那樣,進入伊朗推翻什葉派教士的統治。所以美國如果打伊朗很可能採取定點空襲的手段,對重要軍事社會和秘密核設施進行打擊。

雖然這可能會取得成功,但伊朗的中短程導彈也很厲害,對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諸如美國駐紮在伊拉克、巴林的軍事基地、以及以色列、沙特等盟友等都會形成密集打擊。

很可能形成“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局面,美國人當然不能輕易下決心動武。


你怎麼看待美國和伊朗的博弈?

多評論!多交流!


木春山談天下


以前美國打伊拉克,那叫一個橫掃千軍,順風順水,而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可是戰勝了伊朗的,按說伊朗比伊拉克更加容易對付,為何美國一直不敢對其動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伊朗掌握世界油閥,敢打伊朗,伊朗就敢斷了世界經濟動脈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伊朗能掌控霍爾木茲海峽,從地圖上來看,霍爾木茲海峽位於中東產油國集中地區,長150千米,寬56千米-125千米,這個海峽是世界主要產油國如沙特,伊朗,伊拉克,卡塔爾等國石油天然氣出口必經之道,此處出口的石油天然氣佔西方國家進口量的60%,所以也被稱為“世界油閥”,而伊朗具備隨時關掉這個油閥的能力。從2018年11月5日開始,美國啟動了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禁止他國進口伊朗石油,這招無疑是想掐斷伊朗的經濟命脈,但是伊朗表示,這種制裁只會讓伊朗增強自給自足的能力,如果美國真的強制他國不許購買伊朗原油,伊朗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一滴油也別想從這裡漏掉,伊朗面對美國的威脅給出了反威脅。可見伊朗心裡是多有底氣,所以在沒辦法徹底掌控這個“油閥”的情況下,美國不敢輕易動武,不然不光美國民眾不答應,就是盟友也不答應。

伊朗有強援

相比於美國打伊拉克,伊拉克孤家寡人一個,而伊朗則不同了,伊朗有強大的外援俄羅斯。近些年,俄羅斯或明或暗的為伊朗提供了不少武器,比如出售伊朗5個營的S300防空導彈,3艘基洛級潛艇等。在伊朗問題上,俄羅斯顯然是站在伊朗一邊的。參考敘利亞,美國對敘利亞動武,俄羅斯直接派遣軍隊協助敘利亞作戰,連最先進的蘇57也派上去,支持力度之大。倘若美國對伊朗動武,美國不得不考慮直接面對俄羅斯軍隊的結果。(在敘利亞上不就是嗎,最後美國撤了)

▲這款反艦導彈是不是很面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三軍精銳皆敗於伊朗之手

美國打過伊朗嗎?打過,不過是小打。在1980年美國解救駐伊朗大使館52名人質的鷹爪行動中,美國損失慘重。在這次行動中,美國精銳盡出,包括陸軍三角洲特種部隊,空軍的第一,第八特種作戰中隊,海軍派遣航母支援,但是結果是營救不成,反而損失慘重,該行動中損失5架直升機,1架C130,十餘人傷亡。雖然天氣是一部分原因,但是其中4架直升機失蹤被懷疑是伊朗打下來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此後30多年美國不敢輕易進行滲透。可美國似乎是好了傷疤忘了疼,2016年再次嘗試派海豹特種部隊對伊朗滲透,可惜全部被伊朗俘虜。至此,美國海陸空三軍精銳皆敗於伊朗之手。從這些可以看出伊朗這塊硬骨頭有多麼難啃。

▲為了執行的直升機,專門改了塗裝,可惜沒回來

▲直升機和C130相撞

▲21世紀什麼時候看過美軍下跪被俘?伊朗做到了

伊朗有獨立的軍工研發實力

除了以上幾點外,伊朗還有一定的獨立軍工研發實力。比如其研發的四代機F313已經飛起來了,當然這個F313大家覺得是個笑話,但也反映出其獨立自主的決心。伊朗現在能獨立製造包括步槍,坦克,導彈,彈道導彈,戰鬥機,戰艦在內的幾乎所有常規武器,雖然不怎麼先進,但是能造是不,能造就好,就有機會做大做強,當年我們不就是這樣慢慢發展起來的嘛,所以這點是當年的伊拉克無法比擬的。

▲伊朗國產新槍,不錯吧

▲伊朗國產型坦克,看起來可以

▲伊朗有大量的遠程導彈

另外伊朗特殊的情況(大家懂的)也能保持較強的凝聚力,想從內部瓦解不容易。還有比如,美國敢打伊朗,伊朗就敢用大量導彈讓以色列變成廢墟,打不過你,專打你最親的小兄弟,讓你家裡鬧翻天。

所以綜上眾多原因,美國至今不敢對伊朗動武,即使動武了也得不償失,虧本的買賣美國人可是不會幹的。


軍備時刻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不管是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都比伊朗強太多,以美國的實力要想打垮伊朗政權不是不可能,但是美國為何要對伊朗動武呢?能用和平手段解決的問題,美國絕不會使用武力手段解決,因為動武的成本和代價太大了。

銘蘇先生認為,美國之所以沒有對伊朗動武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國對伊朗動武的代價太高。

伊拉克戰爭美國花費了7630億美元軍費,500億美元戰後重建資金,造成約4500人美軍死亡,傷殘4.7萬人。戰爭使伊拉克480萬人淪為難民,傷亡人數不計其數。

如果現在美國對伊朗動武,現在不是十幾年以前,軍費還有可能翻倍。伊朗要比伊拉克難打,美國單靠軍事打擊並不能取得效果,但是派地面部隊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戰爭的成本太大。所以美國能夠使用經濟制裁手段達到的目的,美國絕不會通過發動戰爭來實現。

第二、伊朗不是伊拉克,比較難對付。

伊朗不但綜合實力比伊拉克要強大,國土以山地和高原為主,不像伊拉克多平原和沙漠,這對於伊朗本土防守非常有利。如果美國只是針對伊朗軍事目標進行空襲或遠程打擊,估計很難使伊朗政府屈服。但是如果美國派地面部隊進入伊朗作戰,伊朗現役部隊約有51.3萬人,但是伊朗有8100多萬人口,這樣的國家動員上百萬人參戰根本不是問題。所以,只要美國敢派地面部隊進入伊朗,很有可能會陷入伊朗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更何況,伊朗宗教領袖在國內具有極高的地位,號召力非常強,面對外敵入侵,伊朗有可能將進行全面聖戰。


第三、美國對伊朗動武,伊朗周邊國家不會坐視不管。

伊朗是中東地緣大國,自身都有一幫小弟,如果美國對伊朗動武,那麼除了伊朗自己的盟友有可能介入以外,像一些與伊朗友好的國家也會支援伊朗抵抗美國的入侵。因此,美國對伊朗動武,不是簡單的兩國之間的戰爭,還有可能是世界大國之間的博弈和對抗。

美國對伊動武成本代價太高,這個美國人肯定非常清楚,所以美國才通過經濟制裁的方式向伊朗施加壓力,迫使伊朗主動妥協。美國依靠自身在全球的軍事、軍事、政治、外交等優勢地位,全面對伊朗實施全面制裁,即使不能使伊朗屈服,至少也會限制伊朗的發展,削弱伊朗的實力。


銘蘇先生


因為美國消耗不起一場戰爭了,美國已經在冷戰結束後到現在打了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南聯盟戰爭等4場大規模局部戰爭了,還介入了敘利亞局勢、利比亞局勢,消耗了大量的軍費,還得維持全球駐軍和軍事優勢,美國哪有那麼多的物力。


再者說,過去美國想打誰打誰,可是2003年美國打了伊拉克後,東亞某大國喊出一個“十年戰略機遇期”的口號,然後就迎來了10年發展的快速期,再2019年和美國的經濟總量已經大大縮小,軍事差距也再快速縮小,眼見著美國的霸權就要一朝盡失了,俗話說好戰必亡,美國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都已經很晚了,哪還能繼續打仗呀。


話說回來,也正是因為美國看到了自己如果繼續打仗就會被別人超過這個緊迫的現實,才會變成一個低調許多的超級大國,從2003年至今,美國已經16年沒有參加到一場戰爭中了,這16年來,美國只是小規模的進入了一些衝突地區,再也沒有發動類似於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南聯盟戰爭這樣規模的大戰了。說明美國自己知道不能打了。


況且說,現在時代也變了,再也不是你強就能隨意欺負別的小國的時代了,雖然你可以動用經濟力量去封鎖,動用外交力量去圍堵,但是再軍事上,打擊一個國家不僅僅要付出軍費、生命、物資和國運的代價,還要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對抗和鬥爭,這將會讓一個大國威望盡失,從此之後失道寡助。


這些年美國都已經收斂很多了,肯定不會輕易去打擊伊朗,除非伊朗先打了美國,這個世界再也不是一超獨霸了,已經進入了多強格局,俄羅斯和東亞某大國也不會繼續放任美國橫行霸道下去了,因此,伊朗短期來看也是安全的。


海事先鋒


美國軍事打擊伊朗甚至直接推翻伊朗現政府都是大概率事件,以美國的軍事實力,加上一直對伊朗磨刀霍霍的以色列完全可以做到速戰速決,正像美國媒體所宣稱的,美國有能力在40天內解決伊朗,之所以遲遲沒有對伊朗動手,主要原因是開戰的時機還未成熟。


美國一旦對伊朗動武就絕不是小打小鬧的外科手術式打擊,而是一場全方位的大規模戰爭,這其中必然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在沒有取得相關各方的妥協前,美國是不會輕易對伊朗開戰的。

首先從美國來說,目前美國正在調整其中東戰略,自從特朗普宣佈從拖了七年之久的敘利亞戰場撤軍,就有人認為這是美國在中東的戰略收縮,其實不然,美國在敘利亞雖然沒有玩過俄羅斯,但這不代表美國中東戰略的失敗,因為敘利亞並不是美國的菜,美國在中東最後的目標是伊朗,所以美國從敘利亞撤軍是為了增兵卡塔爾,美國計劃擴建卡塔爾多哈的烏代德空軍基地,使其能駐紮兩萬美軍,這幾乎是美國在中東駐軍的一半規模了,其目標明顯就是針對伊朗的。
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並重新啟動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引發了包括歐盟在內多方的不滿,美國如果想對伊朗動武就必須首先與歐盟達成妥協,而且還要與在伊朗有利益關切的俄羅斯等大國勢力進一步達成利益交換,這都需要美國付出極大的耐心和談判成本來取得各方利益平衡。

從伊朗方面來說,
目前只能被動應付美國的軍事威脅,因為伊朗的軍事實力不足以抵擋美國全方位的軍事打擊,伊朗除了擁有近千枚的彈道導彈外,其綜合軍力並不比當年的伊拉克強多少,被伊朗視為“殺手鐧”的彈道導彈在美國先發制人的打擊下有多少能倖存下來還真是個問題,據稱美國為了對付伊朗的彈道導彈已經在伊朗周邊部署了不下千枚的鑽地彈。
即便伊朗倖存的彈道導彈能夠發射出去,在美國“宙斯盾”驅逐艦和陸基“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的攔截下其突防率也堪憂,除此之外伊朗沒有更多拿的出手的能夠對抗美國的先進武器裝備,所以單從軍事層面來看不存在美國不敢打伊朗的理由。

伊朗最大的被動就是沒有核武器,如果伊朗是有核武國家
,雖然不會對美國構成致命威脅,但卻足以讓以色列夜不能寐,而目前的形勢下,伊朗是絕對不敢重啟核武器研究計劃了,如果伊朗重啟核武計劃正好給了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的藉口,或許美國撕毀“伊核協議”和“釜底抽薪”式的經濟制裁就是為了逼迫伊朗在走投無路下冒險重啟核武器研究,從而給美國和以色列對伊朗動武留下藉口。
總之,美國沒有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絕不是美國不敢動手,而是美國還沒有動手的理由,也就是時機未到,

除非中東戰略格局發生大的改變,否則美國對伊朗動武仍然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足之處敬請留言指正。


那年那月那兵說


國雖強,好戰必亡!

別看美國軍事力量是全球第一,他照樣不能想打誰就打誰。

伊朗是一個面積16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8000萬的大國,這樣的一個國家,美國要想打敗他,必須要集中至少50萬以上的兵力。要知道當年的海灣戰爭,美國為了打敗伊拉克就集結了57.5萬大軍,加上盟國的部隊總兵力多達百萬。


(正在執行地面攻擊的美軍)

雖然在海灣戰爭中美國人贏得暢快淋漓,但是軍費也花了不少,一開始美國認為也就花個600多億,誰成想打起來之後軍費急劇上升,最終的耗資為上千億美元。還好那個時候美國也比較有錢,他的盟友們也比較有錢,願意幫他負擔一部分軍費,結果美軍在這場戰爭中只負擔了20%。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如果美國集中50多萬大軍去打伊朗,每天的花費就是天文數字。



這50多萬人在前線和在國內是不一樣的,巨大的後勤壓力,戰爭中武器裝備的損耗都遠超在國內駐紮時期。最關鍵的是現在政府是沒錢的,不僅政府沒錢,這些年由於經濟危機,美國的盟國們手裡面也沒多少錢了。所以,假如美國執意要打伊朗,這場戰爭只好由他自己來負擔了。

可是,美國人現在也沒錢那。



雖然現在美國的失業率在回升,可是情況還不樂觀,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他能夠保持現在的穩定就已經不錯了,一打仗必然會打破平衡。

然後,就算打敗了伊朗正規軍,接下來怎麼辦?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前車之鑑就擺在面前。擊敗伊朗正規軍之後,美國又得陷入治安戰,不投資個10萬、8萬億美金,犧牲個幾萬大兵,想維持在伊朗地區的統治是不可能的。

問題是這麼大的一個人員損失和軍費消耗是美國人絕對不可接受的。所以,到頭來只能是一個爛攤子。多半會成為第2個越南戰爭,偷雞不成蝕把米。結果就是不僅耗費國力,還丟人現眼了!

所以說,美國現在不可能在短期內攻打伊朗。



(截止到210年美軍在伊拉克共陣亡4400人,打伊朗估計得翻個10倍8倍的)

還有就是,目前美國的總統特朗普實行的政策根本就不是打伊朗的政策。特朗普現在正在積極應對美國經濟低迷,在全球控制力越來越弱的問題。

所以,特朗普第一件事是維持國內經濟的穩定。他既要想辦法把隔離牆修起來,阻止拉美人進入美國南部以避免增加自己的負擔。



(美墨邊境的隔離牆)

第二個件事是維持美國在世界上的優勢,不要因為自身的衰落或者其他國的崛起,讓自己對世界的控制力減弱。

當特朗普把主要精力放在這兩方面的時候,說明美國已經是轉攻為守了,在這種情況下耗費國力去進攻一個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抵抗意志比較堅決的伊朗,根本不符合美國現行政策!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謝謝!


遊者走天下


為什麼美國不敢輕易對伊朗動武,自從特朗普要退出伊朗核協議以後,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呼聲越來越高,一度到了劍拔弩張的危險境地,美國強硬的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伊朗也強硬的回擊美國,也就是說伊朗沒有屈服於美國的壓力。

以美國的實力打伊朗那很輕鬆的問題,伊朗那麼強硬的對美國,美國為什麼遲遲的不對伊朗動武,美國也有他自己的考慮,但打了伊朗後遺症很多。

第一,伊朗的國力雖說不算強大,但在中東地區又有極大的影響力。如果伊朗亂了,那等於中東都亂了。這個殘局誰來收拾?如果美國再在伊朗搞一個爛攤子,那美國是真的陷進去了。美國就會迎來一波新的難民潮。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善,恐怖的極端組織有可能捲土重來,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

第二,伊朗有俄羅斯背景,如果美國和伊朗開戰,俄羅斯肯定會在武器上支持伊朗,這就給美國製造了打擊伊朗的難度,美國開戰的成本也會隨之增高。

第三,如果美國真的對伊朗動武,伊朗的首先打擊目標就是以色列。我打不過你美國,還打不過你的小弟以色列嗎?這樣,以色列的日子就永無寧日了,這是美國也不願意看到的。

第四,伊朗在中東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控制著世界上最重要的油道~~霍爾木茲海峽,一些海灣國家的石油必須通過霍爾木茲海峽,如果在這裡發生戰爭,那對世界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第五,伊朗的國土面積廣闊,其中山地佔了一大部分,不像伊拉克似的都是沙漠平原,打起仗來連個藏身的地方都沒有。伊朗就不同了,伊朗的部隊可以化整為零,和美國打游擊戰,就像阿富汗的塔利班一樣,很難進行全部消滅。美國就怕深陷其中。

綜上所述,這是美國不對伊朗動武的原因。


廣東燒臘培訓


美國自冷戰結束後,其全球戰略依次是按如下順序推進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伊朗~北極熊~東方龍。

拿下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美國雖得利,可其他大國也跟著吃肉了,比如歐洲和東方大國。在推進到敘利亞時遭到北極熊的強力反擊,因為俄羅斯在敘利亞有不凍港、有空軍基地,已被逼的無路可退,如果退出敘利亞那麼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就會完全退出地中海。海軍再無不凍港。

美國敘利亞都無法拿下,如今還想拿下世界心臟地帶的伊朗怎麼可能呢!一是伊朗實力是敘利亞無法比擬的;二是伊朗有太多歐洲利益,歐洲也不會坐視不管;三是伊朗的背後有北極熊;四是伊朗背後還有東方的龍在支撐。

如此,美國憑什麼拿下伊朗!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聖哲同學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是不敢動。

根據美國和伊朗的實力對比,美國打垮伊朗政權是沒有多大難度的。

但關鍵在於,世界政治不是靠殺殺殺就能解決的。

目前美國在中東的政策,基本是像英國以前的政策,也就是維持中東力量的均衡,各實力派互相制約,消滅強力的反對派。

中東阿拉伯地區曾經有四大強國:埃及、伊拉克、沙特、伊朗。

埃及因內政的問題自我毀滅,蛻變成二三流國家。

伊拉克則因為薩達姆胡搞,成為眾矢之的,導致政權瓦解,國破家亡。目前伊拉克雖然已經建立了更為合理的制度,停止了內戰,經濟發展迅速,但至少10年內不會對美國構成大的威脅。

那麼,剩下的強國只有沙特和伊朗。

兩國分數什葉派和遜尼派,在中東大體形成了對峙的均勢。

美國打垮伊朗其實並費力,伊朗的防空網絡大體是美國80年代的,落後美國30年之久。

關鍵在於,打垮伊朗以後,又會怎麼樣?

有兩種可能,

第一,中東出現沙特一家獨大的情況。

任何勢力只有具有足夠的力量,就不會受制於人。

美國曆史上有很多盟友,實力強了就開始和美國作對。

阿拉伯世界的實力其實並不弱,單單石油財富就非常嚇人了。而阿拉伯世界的人口有4億多,是世界總人口的5.46%。

如果出現以沙特為核心的阿拉伯帝國雛形,就會出現一個相當強大的地區強國,這對於美國的中東政策是極為不利的。

還是中東分裂對抗,才對美國有利。

這和所謂民主制度無關,民主是對內而不是對外。國際政治有自己的法則,不是烏托邦社會。

第二,出現新興的實力。

伊拉克薩達姆政權被輕鬆摧垮以後,伊拉克大亂,地方上出現了諸如伊斯蘭國之內的極端勢力。

伊斯蘭國如瘋子一般危害世界,甚至連基地組織都和它劃清界限。

說白了,薩達姆雖壞,畢竟還可以溝通,伊斯蘭國則是瘋狗,完全無法溝通。

如果美國打垮伊朗,在這塊盛行極端宗教的土地上,很可能會出現伊斯蘭國一樣的新勢力。這樣美國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所以,目前保留伊朗可以維持中東的均衡態勢。

伊朗表面上囂張,其實軍事和經濟實力和美國天差地遠,並不能對美國構成實質的威脅。


薩沙


全球第一,也不敢動伊朗,打了這多年的仗,美國變得有點身心疲憊。伊朗在中東可是個大塊頭,弄不好,就會毀在這一場上了呢,是以瞻前顧後多年,拿不定主意,心裡不免有點嘀咕,伊朗不是好打的,因是不敢輕舉妄動。也從而說明以前想打誰就打誰的豪言壯語,自打了嘴巴。常自說要打,經常說要把明晃晃地刀架在伊朗的脖子上,簽好的伊朗核協議,說撕就撕沒有猶豫,心自不甘,惱恨於心,隔著上萬裡,世人彷彿都能聽到那咬牙切齒的聲音。說聲惱了乾脆就打了,只是還會有幾人跟著,要是一個人玩,不免玩不下去。正在為貿易戰打得不可開交的美國,現在沒有這個閒功夫去琢磨面向伊朗的戰爭,能忍就再次隱忍一時,反正這顆心哪,始終沒有放下,也許在美國軍隊聯合作戰司令部裡,早就做好了無數的作戰計劃。一次次演習已非常接近實戰,要動手還會在黎明之前。

◆打了能如何?要面對諸多不確定性,開兵見仗,是要流血的,不得不謹慎從事,這也是美國遲疑不決的一大重要原因。伊朗擁有非常強大的導彈,準備了多少顆,不能確定,打向哪裡,如何避開,這事極其頭痛,比天還大。霍爾木茲海峽一旦被掐斷,沿岸國家面臨的經濟風險會有多大,都要有充足的估計。再有就是那倒黴的髒彈,到底有還是沒有,這個事還是先弄清了再說吧?上一次拿出一瓶洗衣液,就做為攻打伊拉克的證據,使美國顏面盡失,哪裡來的化學武器呀。避開聯合國作戰,原來有北約,美國自可少花一點小錢錢,不過,這次不同,面對的這一大塊頭,自與別處不同,如果讓美國人一人出兵,魂舞大漠敢斷定,商人組成的美國政府,絕對不會為他人火中取粟的。

◆無利不起早。兵力再強,利益為先,軍事從來為政治而服務,總要先算準了得失才可以。如果打伊朗,大約只有一個英國跟著,鐵定的小跟班嘛,還有以色列,要視多大的風險而定。所謂發昏當不了死,以色列號為軍事強國,恨伊朗得早就恨得牙根癢癢,又如何呢?如果把自己弄得太慘,或者玉石俱焚的話,誰再強硬,也會變作洩了氣的皮球一樣,失去精神。看似沒事,總是低估對手,以前無數次戰爭教訓,不是正然如此嗎?也許這就是世上有霸權的存在,戰爭總是與人相伴的重要原因吧。然而最關鍵的一條,能不能如願拿得到自己所想的,得不償失,或再次身陷泥潭,不管別人如何,反正美國是不會幹的。所以恨上伊朗,以致於美國舉刀的手都舉得酸了,仍不得一次次放下。

◆硬核桃還是毒蜘蛛?被制裁多年,波斯鐵騎擁有了非常健全的軍事工業,不論飛機坦克大炮,還是導彈潛艇,已擁有了一隻實力不可小覷的陸海空力量,於外時不時還能賣到一點零星先進的裝備,比如S-300,聲稱自己會造,遠中近射程的彈道導彈實現了自造,無論性能如何,總是小覷不得,粗略估計,大致有1500多枚,甚至更多。每年60多億美元的國防軍事費用,45萬軍隊,對外聲稱有200萬預備役人員,一個面積達165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周旋空間完全不同伊拉克,人口8000多萬,倒處都是拿槍的人,坦克裝甲車輛近2000輛,數千門大炮,無論是誰,都不得不正視。真要陷進去,到底是個什麼情況誰也吃不準,吃不消,是以不得不鄭重其事,面對中東最後的這塊堡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