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梁山縣北部有些村名為啥都叫“那裡”、而不是村或莊?

人有姓,或姓張、李、趙;村有名,或叫張莊、王樓等。可是梁山縣北部有些村名很怪,它既不叫“村”,也不叫“莊”,又不叫“樓”,而叫“那裡”,如“國那裡”,“董那裡”,“嶽那裡”等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梁山“七十二那裡”。要知道它們的來龍去脈,還得從宋江智勝高俅的傳說說起。


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在梁山起義後,到處殺貪官,除惡霸,殺富濟貧,和宋王朝分庭抗禮。義軍聲勢浩大,名揚四海。趙官家嚇破了膽,急令奸臣高俅率十萬水陸大軍,圍剿梁山泊。
高俅揚言三天蕩平“賊寇”。為示其軍威,就率水軍採取分片圍剿梁山義軍的戰術。他的戰術,早被宋江、吳用得知,隨令阮氏三雄、李俊、張橫等水軍將領,如此這般的行動。
高俅和官軍在水泊裡追了半天,遠遠看去是一片漁船,可是沒等追到,漁船就不見了。你說高俅那個氣啊!正在這時,只見一隻漁船急朝官船划來。高俅隨即下令:“把他抓起來!”沒等去抓,那隻小船如箭一般劃了過來。划船的是個三十餘歲的漁民,他邊擦汗,邊大喊:“快快救命!”高俅大叫:“你是幹什麼的?”那個漁民回答:“我、我、我是打魚的?”“你的魚呢?”“被梁山上的人搶走了!”“在什麼地方?”“在那裡!”漁民往不遠的蘆葦叢裡指指說。這時,遠遠傳來“老子打魚水泊窪,捕魚撈蝦逮王八;開封送來鱉一群,洗淨扒皮把鍋下。”的漁歌。高俅急問“在哪裡?”“在那裡!”漁民望著從蘆蕩裡劃出的小船說。“抓住他!”在高俅的喊叫聲中,一片片漁船劃出蘆蕩。高俅指指劃劃地喊叫:“都抓住!”隨著他的喊聲,漁船上的“漁民”,個個翻身入水。說時遲,那時快。高俅的官船,條條都底朝天;一個個官兵,象泛花魚一般沉了下去。那中年漁民大聲一喊:“高俅認得您七爺爺麼?”只聽高俅“唉呀”一聲,一把飛叉叉中他的左肩。阮小七轉身跳到高俅的大船下邊。“快!快!快!撤!撤!”高俅從肩上拔出叉命令道。一群官兵,趕過來救高俅。正在這時,又有人高叫:“太尉,太尉,咱的大船冒水了!”高俅被救到另一隻大船上,連聲大叫:“快!快!快上岸!”還沒等上岸,他一扭頭,見左肩上傷口血流不止,“噗通”一聲倒在船板上。

高俅被救上岸,返回濟州,躺在床上還直說夢話:“‘那裡’,‘那裡’,又來啦!”
後來,義軍失敗後,梁山地區的人民為紀念他們,將梁山西北和北部一些村莊改為“×那裡”,又因梁山義軍頭領有“七十二地煞”之說,故改成了“七十二那裡”,村名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