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唱、廣場舞被嚴管,北京公園降分貝,京味兒也淡了?

大合唱、廣場舞、各種吹拉彈唱……公園裡好像歌舞廳,想好好遛彎兒實在太吵,住在周邊更是不堪其擾,連睡個早覺都不行。如今,在本市公園,這些類似的公園高分貝噪音已經大大得到整治,很多公園都啟動了降噪行動。不過,隨著公園裡越來越清淨,有市民擔心,是不是老北京的味道淡了。

隨著天氣轉暖,來公園鍛鍊的市民逐漸多起來了。早上8點多,在景山公園,有十幾位老年人自帶音響放著音樂做著拍手操,也有市民隨身帶著收音機散步,音量都比較適宜。“原來早晨6點多就有練聲的,比較吵鬧,景山合唱團原來經常在這裡唱歌。現在經過降噪管理後,都是週六週日在後山唱。”住在附近的王阿姨表示,自己更喜歡降噪後安靜的公園,之前雖然比較熱鬧好玩,但的確是比較吵。

大合唱、广场舞被严管,北京公园降分贝,京味儿也淡了?

景山

上午10點,記者來到天壇公園,在通往祈年殿必經的長廊上,張貼著“降噪”提示牌。曾經在長廊上唱京劇、拉樂器的市民不見了,只有一些曬太陽、打撲克的老年人。

大合唱、广场舞被严管,北京公园降分贝,京味儿也淡了?
大合唱、广场舞被严管,北京公园降分贝,京味儿也淡了?

天壇

“原來在這個長廊上幹什麼的都有,唱歌的、唱戲的、遛鳥的……我母親之前就經常來這唱歌。現在他們都去牆外面了,也就是健身廣場那邊,而這個長廊只允許打撲克。”在長廊上織毛衣的付女士說,長廊之前娛樂活動比較豐富,因為聲響過大,多次遭人投訴。

“沒想到這麼安靜,就是感覺少了點天壇的獨特風景。”從這裡經過的幾名遊客說,特意來看長廊的文藝表演卻撲了空,很有些遺憾,“聽說京劇、樂器、合唱,都是各個領域的頂尖高手呢。”

曾經,公園內廣場舞、大合唱產生的高分貝噪音廣受詬病。以天壇公園為例,每天到公園健身晨練的人約有一兩萬,園內健身晨練活動團體超過200餘個。很多團體長期在祈年殿、圜丘、迴音壁等古建周邊活動,不僅高分貝噪音嚴重干擾遊客正常參觀遊覽,而且大量人群聚集,也造成古柏林區地面板結,影響古建保護和古樹生態。2016年開始,本市多家公園將啟動降噪行動,控制公園內廣場舞、大合唱等高分貝音響,打造區域“靜”文化。

提到老北京味道,公園裡京劇練嗓子的景象常常浮現在人們腦海中。有市民提出,公園啟動降噪行動,會不會讓公園的京味兒變淡了呢?

上午10點的北海公園,在活動聚集地五龍亭周圍,大爺大媽組成的老年合唱團正在排練。記者用手機上的分貝測試儀測試,平均為78分貝,已經影響正常談話。“之前北岸五龍亭的活動聲音在南岸都能聽見,噪音管理後這已經好多了。”北海文創店的店員鄭大爺說。

“你說我們老年人有啥娛樂活動呢,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就能動動嘴了,再不讓我們唱歌,豈不是要把我們老年人憋死嗎。”第一次來北海公園參加合唱活動的張阿姨告訴記者,之前自己在小區參加合唱活動時經常遭到投訴,後來去地下室唱歌也不被允許了。“公園是公共場所,如果僅僅為了降噪,不讓大家活動了,有些不太合理。”她認為,對噪音有所限制,規定活動時間就行,但不要歧視老人的合唱團和廣場舞。

大合唱、广场舞被严管,北京公园降分贝,京味儿也淡了?

北海

天壇宣傳科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天壇公園從2016年開始對噪音問題進行整治。降噪分核心文保區、觀光遊覽區、休閒娛樂區三個區域進行管理,各區域“禁噪”標準不同。核心文保區包括祈年殿、迴音壁、丹陛橋等七個景點,在這裡不得進行唱歌、跳舞等任何與遊覽觀光無關的活動。而在內壇牆內除核心文保區的區域,則可以開展晨練或娛樂活動,但規定不得外接擴音設備。在內壇牆外,則可以進行演唱跳舞等活動,但音量不得高於70分貝。

大合唱、广场舞被严管,北京公园降分贝,京味儿也淡了?

對於降噪管理使得公園少了一些京味兒的質疑,該名負責人表示,祈年殿長廊上有較多娛樂活動時,時常有人圍觀,難免造成堵塞,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這些活動的聲響較大,常常有遊客抱怨從那裡經過時聽不清導遊的講解,這和天壇的文化遺產形象的確有些不為相稱。所以公園管理部門在兼顧公園文化遺產和市民活動場所兩個身份,進行了上述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