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蘇聯五一大閱兵為何沒能震撼住德國?

OneSky


1941年6月22日,近300萬德軍向蘇聯發起了進攻,開始了這場持續四年的戰爭。很顯然,德國並沒有被蘇聯的五一大閱兵所嚇倒。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希特勒曾說過,只要將這座大門踢開,蘇聯這座腐朽的大廈將會倒塌。蘇芬戰爭中蘇聯的表現讓人咋舌,人口1億8000萬的蘇聯對300多萬的芬蘭進行大規模入侵,花了超過三個月的時間,還承受了遠較後者高的傷亡。希特勒認為蘇聯的戰鬥力已經到達了一個極低的地步。他覺得這場閱兵只是徒有其表罷了。

第二,當時的蘇聯剛剛進行了大清洗,許多有作戰經驗的軍官都被處死,剩下的戰鬥力自然不會好到哪去。

第三,當時的德國雖然經濟強大,但是嚴重依賴外在的資源,在西面,由於有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德軍不能夠登陸英國,只能轉向東面尋求生存空間。

第四,意識形態的不同,希特勒人為蘇聯人是低等民族,打心眼裡瞧不起他們。

所以,德國認為蘇聯這場閱兵只是在嚇唬他們,實際上不過是個紙老虎。


星點聚影


從歷史上看,閱兵經常起到反效果。隊形排得整齊,不見得戰鬥力強。伊拉克沒少閱兵,結果薩達姆完蛋了。

指望閱兵,提升本國士氣可能有用,但指望震撼敵國,是不太靠譜的。

圖一:蘇軍在德軍面前閱兵,簡直是班門弄斧。

法軍忙閱兵

1938年6月14日,法國國慶日舉行規模空前的大閱兵,大軍經過凱旋門,把香榭里舍大街都排滿了,騎兵、炮兵、裝甲兵看上去威風凜凜。這個閱兵就是給希特勒看的,希望希特勒看了能收手。法軍在1930年代,到1940年代,幾乎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並沒有跟德國一樣,到處大規模征戰。沒有老老實實通過實戰提高戰鬥力。

圖二:德軍才是世界第一專業閱兵大國。

德軍忙打仗

那陣子前後希特勒在忙什麼呢?忙著打仗。打捷克,打希臘,打波蘭。總之就是打,沒功夫去看。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德軍不光在閱兵場上忙活,而是在戰場上忙活,越打越強,於是法國完蛋了。德軍才是真正的的閱兵專業戶,沒有一個國家比德國更會搞大閱兵。區別就在於,德軍閱完前閱完後,都要拉去打仗,並總結經驗教訓,研發裝備先進武器,自然是越來越強。

再回到1941年五一蘇聯大閱兵,在此之前蘇軍經過大清洗,有經驗的軍官幾乎處決,沒死的也關到監獄裡。導致部隊骨幹青黃不接。更牛的是,蘇聯根本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還邀請了很多納粹德國的軍官去現場觀摩這個大閱兵。

圖三:德國從來沒指望閱兵提高戰鬥力。閱兵是演戲,實戰才能提高戰鬥力。

蘇聯的弱點通過閱兵暴露了

蘇聯的打算,就是我在閱兵場上儘量多鋪點人,儘量把所有先進不先進的武器都拉出來,用數量優勢嚇倒德軍。德軍哪吃這一套?人家在1939年搞了個規模更大的,而且這兩年連續參加實戰,從波蘭的死人堆裡,從馬奇諾防線的炮彈殼裡爬出來的,能被你嚇倒?

反而蘇軍軍容不整,而且以前熟悉的蘇軍軍官,全從隊列裡消失了。消失幾十個軍官無所謂,如果說九成的軍官全都被不見了,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現在這些軍官全是火箭提拔的新人菜鳥,對於指揮毫無經驗,對於自己指揮的部隊完全不熟悉。

圖四:希特勒拿閱兵提高德軍士氣,從來沒指望這個去嚇唬蘇聯。這才是閱兵的正確用法。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蘇聯的閱兵起到了反效果。德軍通過閱兵,摸清了蘇軍外強中乾的本質。認定蘇軍是個紙老虎。於是原計劃不變,迅速在1個月之後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大舉入侵蘇聯。並且跟閱兵中斷定的一樣,蘇軍不堪一擊。如果不是有個名將朱可夫,蘇聯就沒什麼莫斯科了。


厲兵


希特勒納粹德國把蘇聯蘇維埃共和國看作眼中釘肉中刺,非要置於死地後快。他在我的奮鬥這本書中明確要在東方尋找德意志的生存空間。

希特勒在洞察了蘇聯三十年代大清洗後的軍隊高級軍官狀況,蒐集了蘇聯紅軍與芬蘭戰鬥的基本信息後,認為蘇聯紅軍的戰鬥力非常羸弱,不堪一擊。所以希特勒根本不懼怕蘇聯人的所謂遊行示強,毅然在1941年6月22日發動巴巴羅薩,開始進攻蘇聯。

最終,希特勒大大低估了蘇聯的毅力和潛力,四年之後,他就被蘇聯人攻克柏林,他也自殺了斷罪惡的一生。


四海漫遊


閱兵是嚇不了人的!要靠實力打仗!不信你試試?開戰了,你像機器人一樣走路,能把對手嚇死了嗎?不可能!對方扔個先進炸彈,就炸死你這個機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