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協和和清華徹底分開,兩家各自的發展如何?

瓣瓣瓣瑪瑪


(醫患家特約回答:協和阿偉)


北京協和醫學院和清華大學的關係很多人確實沒有搞清楚,兩家從開始就是合作辦學,並沒有合併。因為北京協和醫學院隸屬於衛生部,而清華大學屬於教育部,當時兩部達成協議,協和醫學院委託清華招生,並且協和醫學院的八年制本科生前兩年半醫預課程在清華大學學習,協和醫學院畢業生畢業證和學位證加蓋清華大學公章和校長簽名。清華大學醫學院自己的八年制醫學生可以在協和醫院進行見習和實習。

兩家院校的合作辦學保證了協和醫學院的生源質量,也為協和醫學院的學生及清華大學醫學院的學生培養提供了便利條件,可以說是建立了一種互惠共贏的合作模式,並沒有制約對方的發展。即使這種合作關係取消,也不會給雙方帶來太大的影響。目前協和醫學院已經開始了新的“4+4”模式招生,將在全球排名100所大學內招收非醫學專業本科生,再經過4年的培養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這是借鑑美國目前的醫生培養模式結合中國現況推出的,將會為中國未來醫生培養模式帶來新的變革。


醫患家


感謝悟空問答,我是喜歡用獨特角度給大家講故事的:高校專業那些事

這一兩年來,各個高校掀起了一波超級醫學院的發展狂潮,堪比20年前的大學合併。

沒有醫學的院校,不論綜合性大學還是工科性大學都轟轟烈烈的搞起了醫學院,並且和相關醫院也合夥聯辦臨床醫院。。

尤其那38所985全國重點大學,你如果不搞醫學院,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而且一些和醫學不沾邊的純工科學校都開著搞醫學院了,來簡單幾個例子

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和四川省人民醫院練手,搞醫學院,已經開始招臨床本科生,研究生了。

天津大學:

老牌天津大學也搞醫學了。天津三家醫學院,熱鬧。


哈工大也想把哈醫科給密西了。

好了,咱開始說曾經的往事,追憶昔日大學醫學院的合併趣事。

當年211/985時候,為了衝擊211,985,所以各地都開始瘋狂合併狂潮,最早開始是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一口氣吃了杭州大學,一奶同胞的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

除了杭州大學不樂意外,那倆本來就是親兄弟很樂意合併,而且學生獎學金,生源大幅提升。

結果就是98年,浙江大學在河南高考錄取線直接一本線,無人報考,都怕調劑去學農業。

再後來是武漢大學,華中科大的為了衝擊傳說中的高水平建設大學最後末班車,都飢不擇食的一口氣合併了n多同城高校

因為合併後綜合實力暴增,加上這些年發展迅猛,所以華科武大現在已經開始叫板西安交通大學,甚至中國科技大學,在不少省份,分數,華科武大已經超過西安交通大學。

北大合併北醫,清華合併協和,都要爭中國第一實力最強的綜合性大學。

這個北京的事最好玩,當年為學哈佛大學,北大當年合併中一下子拿下了一奶同胞的北京醫科大學。

北醫曾經就是北大的一部分,但是起源和北大其實不一樣,是起源與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當然這個合併,北大樂意,北醫不是很樂意,不過本來就是一家人

現在合併了也未嘗不可,畢竟一奶同胞嘛,不過親兄弟,明算賬,北醫提了很多條件,比如牌子獨立,財務獨立,人事獨立等,北大合併心切,一口答應這些無理要求

結果以後合併的醫學院基本都有這個要求,比如清華,復旦,上交,華西,同濟等等,都沒有完全吃掉醫學院,成了大學中的特區,一校兩制,甚至招生都分開(說的就是你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

完全合併的院校也就鄭州大學,南昌大學,完全把醫學院吃掉。

其他名校合併故事趣聞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因為合併院校隸屬不同部委,省份,所以合併也是談判,坐地起價的大有人在,

比如上海醫科大學(老上海醫學院),曾經是中央醫學院,看不起後來的暴發戶,曾經的民國窮屌絲-復旦大學,

就提出不能叫復旦大學醫學院,只能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這個比北醫更過分,直接名字上就想分家

不過復旦大學也是為了綜合大學的美夢不顧一切強娶,富家小姐,一口答應。

結果其他醫學院都紛紛學壞了,都開始從名字上一示不同: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
  • 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
  •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 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
  •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這名字厲害,請看英文翻譯:兩個中山翻譯不一樣額)

  • 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這個厲害,頭重腳輕


只有幾個一奶同胞的醫學院沒有重新打出梁山旗號,比如北大,浙江大學,和中山大學一樣名字多醜: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浙江大學浙江醫學院?

北醫沒法說咱叫北京大學北京醫學院吧(其實也可以,學中山大學啊,),最後叫:北大醫學部


另外幾個是名字上不分家,因為名字叫著不順溜,比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鄭州大學醫學院等。

主要是上交合並的二醫是市屬院校,總不能叫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第二醫學院吧,當時386在,別人不敢這麼唧唧歪歪。何況嫁給985,二醫廣大師生(除了領導)都很歡迎。。


鄭州大學合併河南醫科大學

鄭州大學合併了河南醫科大學,是由當時省長主抓的,是誰,你們可以百度。

鄭大也是和復旦一樣屌絲愛上上富家小姐,因為鄭大是1956年成立,而河南醫科發源於國立河南大學。


河南醫科他們提出名字叫:鄭州大學河南醫學院,也是不倫不類,最後做了工作,直接叫鄭州大學醫學院。其實南昌大學合併了江西醫學院,最後名字是:南昌大學江西醫學院

清華和協和醫科大學

好了言歸正傳,咱再回到正題,說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這個本來就是貌合神離,

因為其他家合併的醫學院(中山醫學院,同濟醫學院,華西醫學院,湘雅醫學院等)是親爹衛生部明確不要了,被孃家人拋棄了,所以雖然不樂意但是也是要結婚過日子,日子過得好的很,川大,華科的最高分都是醫科。

而協和呢,幾個兄弟被趕走後,成了衛生部嫡系長子,那就不一樣了。

衛生部不可能把唯一親兒子送到清華當上門女婿,天天在後面天天指手畫腳,搞的一地雞毛,清華大學也是無可奈何。

終於前年,基本上分居了清華大學不得不自己又把隊伍拉起來,搞了臨床醫學院。

算一算,都快20年,結婚20年,還得離婚,感情不好,強扭的瓜不甜,20 年了,高富帥也搞不定白富美啊


清華只能自己搞醫學院了,不過也是隻會發論文不會看病,離實際治病開藥的醫學院差幾萬裡。

不過據說清華已經瞄上了首都醫科大學,要來個完全合併,此事正在運作中。敬請關注,下一集會揭曉答案

中科大辦醫學的故事

中科大這個學校很怪,是美特斯邦威,不走尋常路,說好聽點叫特立獨行,說不好聽點叫不接地氣。

在合併大潮中,因為合工大沖擊211失敗,為了建設更厲害大學,當時安徽提出兩個方案來強大中科大,:把合肥工大,安徽醫科大學都打包給中國科技大學

或者安徽大學和安徽醫科合併。後來是前面沒搞成,後面也耽誤了。

因為當時中科大還惦記著回北京呢,自然不願意弄倆油瓶,直到前幾年中科院生了二胎:國科大,這才徹底死了心。


另外中科大很看不起這倆學校,。。。。

後來看上別人的地-合肥菸草學院,直接合並完就撤銷菸草學院色所有專業,遣散了所有老師。,大部分打發到後勤去。

中科大的所作所為,實在嚇怕了其他幾個學校,人家浙大合併了農大,也沒全廢了他們武功啊,再後來再談合併,那幾個學校都瞪眼看著中科大。

另外中科大寧死不擴招,說招那麼多學生,不是培養人才,那是養^(* ̄(oo) ̄)^,

卻不知道清華北大在北京部屬高校中是招的最多的


去年,突然流行了辦醫學院,各類理工科大學都開始搞了,比如電子科技大學拉上省醫醫學院,北航,天大,。。。。各類八竿子和醫學打不著都開始了。

中科大一看春心萌動,昔日不合並後悔的淚水一搽,

搞,再不搞就晚了,已經華五倒數第一了,所以就拉上了安徽省醫搞附屬醫院


其實他以前有一個小醫學院,只會發論文,也只發論文的醫學院,每年高端醫學論文吊打各大國內醫學院,不過不成氣候。

但是合併前景呢,不大規模的培養臨床本科生,沒有大規模的直屬臨床醫院做後臺,分家也是分分鐘的事。

比如河南省人民醫院開始攀上鄭州大學這棵大樹當鄭州大學人民醫院

後來發現有幹不過親兒子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就一女二嫁,又掛了牌子:河南大學人民醫院。反正我本來就是獨立的,你能奈何?

中科大也是這個問題,安徽省醫其實是獨立的,只是掛個牌子,和醫科大學類直屬的附屬醫院完全不一樣的。

當初後悔的也有南京大學,當年沒合併南京醫科大學,也自己弄個小醫學院,發展了20年仍然挫的很。

其實中科大心思呢,根本不在於培養醫生,而是看中了熱乎的生物醫學論文,瘋狂灌水吧。

目標就是培養只會發論文,而且是發高精尖論文的頂級生物醫學論文人才,不是培養看病做手術的醫學人才。

未來,中科大醫學院名次會很快全國前20,甚至前十,但是確是只會發論文,不會看病的醫學院,因為他本來就不樂意培養醫生。

同樣培養這類小規模醫學院的還有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其實他們已經培養了幾十年臨床醫學學生了。南京大學已經培養了三十年的臨床醫學人才了

你知道麼?


那如果分開呢?

  • 一直都合併過,從來沒合併過,是曾經合作過


如果覺得本文有用,或者博得你莞爾一笑,請關注點贊。


高校專業那些事



2000年左右的時候,醫學類院校和綜合類院校開始嘗試合併,但是過程都很曲折。比如華西醫科大學和四川大學的合併、湘雅醫學院和中南大學的合併、北京協和醫學院和清華大學的合併。在政策的推動下,華西和湘雅已經是川大和中南的醫學院。但是協和和清華之間的故事還在繼續...


據網絡流傳的故事是清華大學興辦文科的時候,曾經挖過圈內不少大牛,但是都拒絕啦。醫學院是個既燒錢,又不是燒錢就能解決的事情,17年就流傳出北航和首醫合併失敗的傳聞。比如當時湘雅的優先合併對象是湖南大學,但是談不妥才最後和中南合併。最近兩年就傳出湖南大學有意合併長沙醫學院,組建自己的醫學部...清華大學有與協和合作的醫學部,也有自己創建的醫學院,也靜心打造了醫學藥學實驗班呢...

其實,醫學類院校和綜合類院校的合併明顯起到1+1大於2的作用呢,但是醫學院相對享受的福利更多。通識教育在綜合類院校進行的好處就是課程更加豐富有趣、選修課多而全,醫預和基礎是強項。在臨床教育方面,醫學類院校的優勢不是綜合類院校的醫學部可以比擬的,不過雖然有附屬醫院,但是在醫學院和附屬醫院之間同樣存在矛盾和摩擦,在資金方面,醫學類院校相比綜合類院校也存在差距呢 。

最重要的是醫學類院校在合併後可以享受985、211、雙一流的政策紅利。在申請科研經費的時候,協和醫學院走清華的渠道,加上自身的技術優勢,發展極為迅速。對畢業生而言,清華大學的畢業證在很多城市的戶口、購房等方面享受不少的福利呢,比如上海的落戶政策中,清華大學相比協和醫學院更佔優勢。

17年雙一流學科評選時,曾傳出清華和協和分手的傳言,其實兩者一直是“牽手未姻”、“同床異夢”的狀態,和我們談戀愛一樣,離結婚總是差一點呢。其實,清華大學一直是另有打算,沒有放棄自己的醫學院和醫學部建設。協和依舊歸衛生部管,沒有嘗試融入清華大學,學生的畢業證依然有2所學校的章,在校園內清華的痕跡很淡。分手的跡象不是空穴來風呢...

如果2家和平分手的話,清華和協和依舊在各自領域是霸主地位。網絡上流傳比較多的一句話就是“學臨床,除了協和,就是其他。”分手後最大的難處在於協和8年制臨床的2年半的基礎教育在哪裡呢?

作者名片

官方認證教育問答達人,500+原創問答(超10萬字)、800多萬閱讀的分享達人,期待您的關注。


帥小西De


最靠譜的方案就是清華大學完全合併首都醫科大學,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好清華大學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有獨立存在的實力和必要!!


Singerila


根本就不應該合併,純粹是政治權益交易。


曉中11


學校合併只是統計上看起來好看。

另外就是數據好,向國家要錢。

對學科發展基本沒有好處。

政客搞出來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