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人,清明節快到了,這事一定要注意!

滨海人,清明节快到了,这事一定要注意!

自古以來

我們在清明這個節日

緬懷故人

寄託哀思

關於清明祭掃

這封文明祭掃倡議書

你有必要抽出時間看一下

“綠色祭祀·文明緬懷”倡議書

全縣廣大幹部群眾:

清明節是緬懷先人、寄託哀思、慎終追遠的傳統節日。為讓“綠色祭祀·文明緬懷”成為大家自發意識和自覺行動,使清明節成為文明健康、孝思感恩、環保節儉、安全有序的節假日,現發出如下倡議:

一、倡導綠色祭祀。樹立環保節約意識,不要在道路、小區、公園、廣場等場所焚香燒紙、拋撒冥幣、鳴放鞭炮,參與鮮花祭掃、家庭追思、網上祭祀等多樣化的祭掃活動,做到不汙染環境、不影響他人生活,共同維護綠色的生態環境。

二、倡導感恩祭祀。提倡父母帶著孩子去革命烈士紀念碑、先人陵墓進行文明祭祀,提倡“獻祭禮、致哀思、作彙報、誦家規、談感恩”等家庭祭祀文明禮儀,教育子女對祖國感恩、對社會感恩、對先人感恩、對父母感恩。

三、倡導節儉祭祀。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孝老愛親傳統美德,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提倡對在世老人盡孝心,多關心老人,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親人逝去時,不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相互攀比,以節儉文明的方式寄託哀思。

四、倡導安全祭祀。自覺維護祭祀場所的公共秩序,自覺遵守有關規定,不在烈士陵園、紀念館、公墓內違規用火。大力提倡綠色出行,駕駛機動車輛出行時,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確保祭掃活動安全、順暢、有序。

廣大黨員和公務人員要嚴格遵守中辦、國辦《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實施意見》,做綠色、感恩、節儉、安全祭祀的表率,並動員自己的家屬、親友自覺抵制陳規陋習,共樹文明新風。

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你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做“綠色祭祀·文明緬懷”的倡導者和參與者,以移風易俗、低碳祭掃、文明祭祀的實際行動,書寫“強富美高”新濱海的和諧篇章。

濱海縣文明辦

濱海縣民政局

二○一九年四月

滨海人,清明节快到了,这事一定要注意!

中國歷史上的厚葬之風,一般認為興於春秋時期,盛於漢唐,至明清又呈一個高潮。這幾個時期國力較為強盛,相對來說國富民安,社會財富總量大增,這給厚葬創造了一個物質條件。我們大多數人,做不到金銀珠寶陪葬,於是,在形式上吹吹打打、大張旗鼓,做出一個“厚葬”的樣子,好像不如此“厚葬”就對不起先人,生者就臉面無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喪葬的陋習。

掃除陋習,就要從如何理解真正的孝道開始。“百善孝為先”“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都是古人勸人行孝的名言。趁著父母健在的時候,厚養老人,讓老人幸福生活,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才是為人子女應盡的孝道,而不是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與“厚養”相對應的“薄葬”,並不是說老人過世了,簡單處理了事。我們反對奢糜喪葬,提倡“薄葬”,其實是反對在老人去世後,子女們為了做給活著的人看、給自己“充門面”,顯得特別“慷慨大方”,奢侈攀比,大講排場,鋪張浪費。

有句話說得好,厚養薄葬方為孝。中國是一個講孝道的國家。孔子在論孝道時曾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就是說禮儀到了,心意表示了即可。如果老人活著時享受不到至愛親情,老人死後,無論兒女們如何大操大辦喪事,老人都感覺不到了。

“孝敬父母大如天,死了孝不如活著孝”。期待“厚養薄葬”在我們濱海大地上蔚然成風,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幸福地安享晚年、頤享天年。

清明是一種信仰

清明,是一種品質,對為官者來說,就是清正廉潔;清明,是一個節氣,對農民來說,就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農耕信仰;清明,是一個節日,對每一個人而言,就是對先人的追思祭情。

據史書上說,清明祭奠曾是古代帝王個人獨享的信仰,或許他不肯與人分享這清明時節的情思。可是,當晉國公子重耳下旨在清明節前一二日不準生火做飯,只吃冷食,紀念為之“割股奉肉的介子推”以後,青青的柳枝便拂去“寒食節”的哀思,反而讓“清明節”承載了一場全民祭奠的盛典。在那紛紛細雨中,唐代詩人杜牧著一襲素袍,騎一匹跛驢,吟出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千古名句,把這虔誠的祭奠之情渲染到了極致。其實,清明就是一種信仰,一種民族、國家、家族的精神文化信仰。

清明,無論是陝西黃帝陵的“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還是河南新鄭黃帝故里的拜祖盛典,拋開“黃帝之爭”的經濟利益,剩下的全是信仰:“同根同祖同為炎黃子孫,同心同願同拜炎黃始祖!”是的,一個民族的認同感,是建立在積極傳承、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基礎之上的。我們祭黃帝,他是人文始祖,勤勞勇敢;祭炎帝,他嚐遍百草,創立農耕文化;祭堯帝,他禪讓君位,大公無私廢除家天下;祭大禹,他治理水患,三過家門而不入……清明的公祭,就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民族信仰。

清明,萬物生長皆此時,蒼松翠柏環英烈,人們在銘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前默哀獻花,一種愛國主義信仰油然而生。無論是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還是建立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或是改革開放中的社會主義建設,大批革命先烈為之前赴後繼、不懈追求、流血犧牲,忠於信仰。清明,我們凝望著鴨綠江的對岸,遙祭長眠異國他鄉的英魂,保家衛國;清明,我們在南京“遇難者300000”的石壁前深鞠一躬,勿忘國恥;清明,我們獻一束鮮花在汶川大地震的廢墟遺址上,多難興邦……清明的緬懷,和國家聯繫在一起,就成為一種振奮向上的信仰。

愛讓我們手同攜,身相依,心相連。理所當然,親人永逝的時候,我們的愛也就應該隨著他們漸行漸遠的身影而去,為他們做一盞引路的明燈。所以,不管逝人如何,我們這些生人都會在清明這個特定的日子,扶老攜幼,來到親人的墳墓前,燃上香燭,奉上祭品,並在內心的深處道一聲:你在他鄉還好嗎……千百年來,人們都是這樣做,沒有人問過為什麼。或許這就是清明的家族信仰吧。

清明,祭祀亡靈,為民族、為國家、為家族,它是我們最虔誠的精神信仰。

清明祭祀莫用塑料花

2019年清明節即將來臨,祭祀用花也開始走俏,塑料花仍是不少市民購買祭祀用品的首選。

可塑料花常開不敗也給公墓留下了難題。如對塑料花進行填埋處理,需要上百年的時間才能完全降解,而且在降解過程中會對土壤產生嚴重汙染;如果對塑料花進行焚燒處理,則會產生煙塵和酸性氣體,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清明掃墓是對逝者的追思和悼念,更是對生者的啟迪與激勵,重在感情,貴在真誠。我們提倡一束鮮花、一盆綠植、一根黃絲帶、一個鞠躬的文明祭掃形式,摒棄塑料花等不環保用品,用安靜的告慰和心靈交流表達對逝者的思念,在健康文明祭掃活動中懷念。

目前,全國已有許多城市明令禁止塑料花等塑料祭祀用品進入墓園。今年,縣文明辦、縣民政局聯合發出倡議書,大力倡導安全文明祭掃新風,為文明濱海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編輯|李紅明 審核| 徐建華 終審 | 鬱步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