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去寺廟搶燒“頭柱香”,虔誠祈福,真的有用嗎?


農曆除夕夜凌晨12點後,成千上萬的人往寺廟裡擠,為了搶頭柱香。辭舊迎新、虔誠祈福。現場人山人海,濃煙滾滾。

為何要搶燒頭柱香?一個人衝到最前面燒頭柱香,與後面燒香有什麼不同嗎?

究其原因:一方面展示自己有虔誠心,另一方面表現對佛法一竅不通。認為搶到頭柱香,就是最虔誠、就是臉上有光,以至於把清淨的寺廟燻得烏煙瘴氣。

其實,只要你有虔誠心,在佛菩薩面前沒有任何差別。然而,很多人在上香之前,不停地跟佛菩薩討價還價,提出自己的要求。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頭柱香”之說?燒香本是一種拜佛、敬神的表現方式,但在佛教、道教界並沒有燒第一炷香,即“頭炷香”的教義規定。

近年來,每逢過年,一些旅遊景區便以拍賣寺院“頭炷香”為由,吸引遊客高價進香。

不少人也相信在大年初一能燒上“頭炷香”可以得到最好的保佑和祝福,所以徹夜排隊爭燒“頭炷香”,高價搶燒“頭炷香”者接踵而至。

“頭爐香”又叫“頭香”、“燒頭香”、“燒頭爐香”,即信徒們在農曆新年之際燒的第一次香或第一爐香,以示虔誠,此風俗由來已久。

“頭爐香”最初只是在一些民間道場中流行,後來滲透到佛教寺院,並演化為在新年之夜燒“頭爐香”,意為給佛的第一個頂禮,並祈望帶來一年的好運,是一種美好心願的表達。

“頭爐香”何時訛傳為“頭炷香”現已無以考證,因為在真正的佛教弟子們眼中,根本就沒有搶燒“頭炷香”之概念。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