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為什麼死活不讓打白骨精?

奔三了呀27


最討厭一說到《西遊記》就把辦公室政治那一套拿出來yy的人了,你看書就好好看書,別搞那些沒用的。


唐僧為什麼不讓孫悟空打死白骨精,原因有三:

1、此時的唐僧,修為還沒有那麼高;

2、肉眼凡胎;

3、孫悟空不聽話。


1、初出茅廬的唐僧

白骨精在《西遊記》裡面被稱為白骨夫人,又叫屍魔,出現在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西遊記》共100回,整部書來看也屬靠前的位置,何況前面還有很多鋪墊,直到第十二回,才正式確定了唐僧要吸取取經,第十三回,才經歷了正式取經路上第一次磨難。

這時候的唐僧,修行還沒有那麼深,還是會被外界的花花草草迷惑的,你看白骨精出場是怎樣一番風情:

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東,徑奔唐僧。

------------------------------

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

這兩段是作者對白骨精美貌的描述,接下來還有作者借八戒對白骨精的描寫:

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藥弄春晴。

不光長得好看,眉眼含情,還穿著性感,這誰扛得住啊?八戒首先就動了凡心。而唐僧在乍見白骨精的時候,也明顯失態了:

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有甚願心,來此齋僧?”

這絕不是一個高僧應有的表現,說明此時的唐僧還算不得高僧,他的路還很長。當然,唐僧很快也意識到自己失態了,等調整過來,又恢復了平常的樣子,他先質疑該女子不守婦道,然後堅決不吃她送的齋飯,這和豬八戒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後孫悟空出現,一棒子把女子敲死,唐僧當時就怒了,說你幹嘛把女菩薩打死。孫悟空解釋說這是妖精,唐僧不信。加之豬八戒在背後捅刀,唐僧就唸起了緊箍咒懲罰孫悟空。

唐僧的說法是:

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步步行兇,打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來何用?

注意了,這裡孫悟空的一段話十分值得玩味:

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

還說什麼要給唐僧搭棚圓房,把唐僧羞得滿臉通紅。

還有一處唐僧的話,也暴露了他不是高僧,甚至有些自私的一面:

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

你看,孫悟空打死人,唐僧生氣並不是因為慈悲,而是怕被人發現,自己脫不了身,這種思想,在唐僧身上出現過不止一次。

你要說這是高僧,我是萬萬不同意的。

2、唐僧肉眼凡胎

第一次孫悟空打死白骨精所變的女子後,見唐僧不信,就讓他去看女子帶的齋飯是什麼,結果唐僧看到了這樣的畫面:

近前看時,那裡是甚香米飯,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麵筋,卻是幾個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

見此狀,唐僧已經有了三分相信,可是豬八戒在旁邊挑撥離間,說是障眼法,唐僧又相信了豬八戒。

後來白骨精又變成老太太、老公公去尋女,都被孫悟空一棒子打死,唐僧又開始念緊箍咒,孫悟空說你看地上明明是粉骷髏,脊樑上還有“白骨夫人”四個字。唐僧又信了,豬八戒又挑唆,唐僧又不信……

可見唐僧真的是肉眼凡胎,人妖不分、是非顛倒……

3、孫悟空不聽話

很明顯了,孫悟空三次打死“人”,唐僧三次要趕他走,他每次都苦苦哀求,賭咒發誓地說下不為例,但是同樣的錯誤卻犯了三次。

這就不是是非對錯的問題了,而是為師尊嚴的問題。

再者,孫悟空還把唐僧動了凡心這事兒拿出來說,且不論唐長老是否真的動了凡心,你作為一個徒弟,對師傅說這種話,就是挑釁。



也可自話


電視劇只能演個大概意思,表達不出來原著的細節。要想品味精髓,還是得看書,才有味道。實際上原著中唐僧並不是單純的出於慈悲,“死活”不讓打白骨精。

原著中這段叫屍魔三戲唐三藏,戲曲中叫三打白骨精。孫悟空的三打和三次被唐僧制裁是各有原由。

白骨屍魔最先登場是變成了少婦,假裝去給丈夫送飯,偶遇唐僧師徒,於是決定飯不給丈夫了,用來供養唐僧。此處對她外貌有這樣的描寫: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那是相當的性感,尤其還是少婦,風韻沒的說。二師兄當場就發起了豬癲風,倒也屬於正常。但這時候唐僧的表現也是不淡定: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他看見這位少婦的時候是跳起來,這就有點失態了,而且上去就是查戶口,你家在哪,家裡都有啥人。好奇心也是有點重。就像現在倆人邂逅,都會假裝不經意的問一下:家裡都有什麼人呀?其實就是想知道對方是不是單身。

受電視劇影響,大家都覺得唐僧在女兒國裡動了凡心,險些沒闖過情關。跟國王情意綿綿,最後斬斷情絲,忍痛西行,這是不符合原著的。在女兒國,唐僧是半點凡心都沒動,他非常不喜歡這個國王。而且在什麼蠍子精、耗子精、兔子精、花仙子面前,唐長老那是經得住了考驗,都沒動心,意志很堅決。

就像經常有朋友問,西遊記裡哪個妖精最漂亮?在豬八戒的眼裡,都很漂亮。在孫悟空的眼裡,都不漂亮。在唐僧的眼裡:白骨精最漂亮。這是他唯一一次動心,而且還有所流露,更尷尬的是被孫悟空看出來了。

孫悟空趕回來,看見妖精,自然是不由分說扯棒就打,這時候唐僧上去攔住,問個原由這也正常,你打可以,但這是人命關天的事,你是不是得先解釋明白?問題是孫悟空這破嘴惹了是非: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裡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啪啪啪。一下子把唐僧的小心思給揭穿了,還是當著另外兩個徒弟的面。

大家仔細品一下孫悟空這句話:你見他那等容貌。說明即便是孫悟空,石頭裡蹦出來的,也承認白骨精漂亮。可見白骨夫人生前對美有著極為深厚的造詣。對美的理解,西遊記裡所有人,白骨精那是大姐大。

就在唐僧面紅耳赤的時候,孫悟空打倒了這個女子,於是唐僧開始唸咒。

走到這裡,孫悟空已經陪伴了唐僧許久,並且上一站就是萬壽山五莊觀,剛吃完人參果。孫悟空火眼金睛的本事,唐僧是很瞭解的。實際上此時絕對不存在孫悟空說這是個妖怪,唐僧不信的問題。真正讓唐僧惱羞成怒的是孫悟空看穿了他對女色動了心,還不留情面、大庭廣眾的說了出來。

第二打,是屍魔化成了老媽媽來尋女兒。孫悟空是二話不說上去就給打倒了。又被唐僧唸了幾十遍緊箍咒。首先唐僧是剛才的氣還沒消利索,你說你,看見老婦人過來,也不跟師父解釋,上去就打,太不把師父放在眼裡了。

最後是屍魔化成了老丈,等唐僧一行上門。孫悟空準備打之前有過這樣的心理活動: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鬨,好道也罷了。孫悟空想的是先打了,然後再哄哄唐僧也就過去了。然後念起咒,招來土地山神,把屍魔圍住,一棒打死,一代美學大師,香消玉殞。而後來的發展也是按照孫悟空預期來的,唐僧看見地下躺的是粉骷髏,也就信了孫悟空。

按理說這就沒事了,但孫悟空千算萬算沒算到這時候豬八戒捅了他一刀。豬八戒告訴唐僧,孫悟空就是打死了人,骷髏是他使的障眼法。這唐僧才又發作的,在唸咒的時候,他還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唐僧最後之所以一定要趕孫悟空走,是怕他再打死人連累自己。而且大家仔細再看看前半句,荒郊野外你打死三個人,沒有報案,沒人作證。實際上唐僧這句話的後面按照現在的語法應該再加上幾個字:這倒也無所謂。

在荒郊野外打死人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要是跑到城裡再打,就會連累了我。這是唐僧這句話的意思。

電視劇、戲曲裡面演的熱鬧,給人的印象是唐僧死活攔著孫悟空,不讓他打。原著中,就第一次稍微攔了一下,然後被孫悟空一頓搶白,在唐僧慚愧的時候,孫悟空就下手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唐僧壓根就沒攔。

而唐僧之所以恨孫悟空,第一次是因為被說穿了心事。第二次是孫悟空擅自行動不尊重自己。第三次是受了豬八戒的挑撥,怕以後受連累。白骨精的死活,唐長老並沒有特別在意,動凡心也是對著屍魔的假相,而且還是一瞬間。


銳視覺何老師


唐僧畢竟肉眼凡胎,看不出妖怪,再者他想壓服孫悟空。

白骨精原本是山中妖怪,一日孫悟空騰雲驚動了她,她遠遠地看到唐僧坐在地上,便要去捉,發現八戒和沙僧在旁護衛,不敢上前,化作一婦人,假裝路過,圖謀不軌。

八戒有些道行,見了白骨精變的婦人都辨認不得,被迷得神魂顛倒,更不用說唐僧全無法力了。

後來孫悟空回來,一棒敲死了白骨精,唐僧怪他亂殺好人,豬八戒在旁落井下石,唐僧更加憤怒,念起了緊箍咒。

後來白骨精又變成老婦人和老頭,來害唐僧,都被孫悟空識破,然後一棒子敲的魂飛魄散。唐僧到這時候依然相信悟空打死的好人,他是真的不認識。

我們總愛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批判唐僧,試問有個人站在你面前,別人告訴你他是妖怪,你敢相信?

孫悟空剛剛跟隨唐僧的時候,非常不聽話,野性難馴,剛戴上緊箍咒的時候,竟然還想打死自己這個師傅。如此頑劣不堪,不管怎麼行。

所以孫悟空越要打,唐僧越不讓,他這時候顧不得孫悟空打辯解之辭了,必須用師父的身份壓服孫悟空,不然以後誰還聽他的。

而到這個時候,孫悟空依然不聽話,不給唐僧一點面子,三次當著面打白骨精,全然不顧勸阻。

唐僧如何不生氣,沙僧忠厚老實,可是豬八戒是個十足的滑頭,孫悟空不聽話,不服管,做師父的沒了威嚴,如何管教豬八戒,便是管了豬八戒怕是也不會服氣。這一去西天,山遙路遠,這麼不團結,恐怕走不到一半就散夥了,怎麼成大事。


以上就是唐僧不允許孫悟空打白骨精的原因,至於陰謀論什麼的,我是不信的。


嵩山派左盟主


任你千變萬化,唯我火眼金睛!

這小白,關糸深的很!當年如來老祖在什麼樹上悟道之時,她便生成一朵小花,呆在佛祖身邊,便不斷沾染了佛祖的氣息,功力大進,變化多端!只是這成仙之路,真的艱難,於是多了一心,想與金蟬子親近親近!

這金蟬子——唐僧,可是大智慧之人,在如來身邊久了,小白村姑一現,早嗅到了來自佛祖的氣息,又不好說破!這取經路上九九八十一難,這也在內,豈能言之?孫猴聰明,但小道而已,那裡看透這內幕?便不顧一切,接二連三,把小白打了個靈魂出竅!老唐尷尬之極,又怒火內燒——不能說破嗎?把鬥戰勝佛開了了事!

悟空悟空,好在一個悟字!在花果山的痛苦思索中,終於明白職場大義:關糸呀,關糸是成佛的保證呀!悟空就是悟空,明白之後,除妖路上,上請天將,下聯仙祖,抓了大妖,還送人情,成了明白猴!

——而老唐老練沉穩,對小白事件再沒提過——至於暗中流沒流淚,誰知道呢?


萬里雪飄74


孫大聖三打白骨精的錯誤,至今無數人仍在單位上演。

無論是原著還是電視劇,唐僧的確攔著孫悟空,事後還把孫猴子趕回了花果山。

第一,唐僧知道孫悟空有火眼金睛的本事。取經團隊成立後遇到的第一個有實力,會變化的妖怪就是白骨精。此時,唐僧並不信任孫悟空,反之亦然,整個團隊都在互相猜忌之中。白骨精被打死後,變作一堆粉骷髏,八戒卻暗中告訴唐僧,這都是猴子的障眼法,唐僧趁此藉口趕走了猴子。

第二,唐僧作為取經團隊領導,說話必須得好使才行。可是,猴子卻一點不給面子,即,唐僧明知道是妖精,也要給猴子下命令,不準打死,可猴子偏偏不聽領導意見,堅持認為是妖精就必須得打死,結果自己差點被緊箍咒弄死。各位看官,回想自己在單位是不是犯了同樣錯誤。所以後來,猴子學乖了,遇到妖精也不打死,各種找人找關係。

第三,唐僧再考察八戒和沙和尚。都是新收來的員工,勢必要通過一場有關自身利益的價值判斷,通過三打白骨精,唐僧看到了八戒是個好色之徒,還喜歡打小報告,可以當做身邊密探使用。沙和尚做事沉穩,中立態度,和稀泥的一個傢伙,可以當做救場下臺用。孫悟空本事雖大,卻不能管理,必須予以開除。一個單位掙錢最多的不是技術有多高,業務有多熟練,而是忠心於領導的人。尤其是到處收集信息,偷摸彙報給領導的人,待遇及升職都是最快的。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冬光之南


西遊記裡這段故事,不同年紀、不同身份,會有不同的感知。小時候看到這裡,總是覺得唐僧傻,明明是個妖怪,偏偏不識貨,簡直就是跟孫悟空作對。但到了年長之後,再回頭看這段故事,感覺就大不一樣了。

首先,唐僧是個凡人,他識別不了對方究竟是人還是妖?這就得依賴三個徒弟,白骨精第一次出現之際,孫悟空不在,他就只能依賴豬八戒。

那麼白骨精出現之際,老豬是個什麼反應呢?書中說:“那八戒見她生得俊俏,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

豬八戒是天蓬元帥,不認識對方是妖怪,你讓唐僧怎麼辦?

其次,唐僧雖然是個凡人,卻依舊有自己的分寸。面對白骨精,他沒有說豬八戒的識別有誤,卻也沒有輕易下定論,而是問了三個問題:

1、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有甚願心,來此齋僧?

2、你怎麼自身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這個是不遵婦道了。

3、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飯,你丈夫曉得,罵你,卻不罪坐貧僧也?

實際上,唐僧是很有邏輯的一個人,眼前的女人,他不知道是不是妖怪,但她獨自一人,這便可疑!既然可疑,她的飯,我便不能亂吃。

關鍵這時候孫悟空出現了,舉棒就要打殺眼前的女人。唐僧這便出手了,為什麼?如果是妖怪,打便打了。可如果不是妖怪呢?孫悟空看走眼了呢?

在唐僧看來,不吃女人的飯是對的,不打女人也是對的,因為打意味著50%的風險(打錯人),而不打、只是將女人趕走,就不存在任何風險!

然,孫悟空不聽唐僧的話,一棍打死了女人。而且打死之後,女人也沒有現出妖怪原形——換句話說,孫悟空的妖怪指證,並沒有兌現。

不過,唐僧並沒有馬上趕走孫猴,因為他也明白,孫悟空的指證雖然沒有兌現,但依舊存在這個可能。

可是,孫悟空隨後又出手,連續打死了白骨精變化的老太和老頭。而唯一的證據,就是白骨精身上的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此時,豬八戒說話了,他說這四個字,根本不是真的,而是孫悟空為了自圓其說,故意變化這個模樣。

豬八戒的指控,其實只是一種可能。唐僧心裡更憤怒的,倒不是這個,而是另一個原因:孫悟空根本就沒把唐僧的話當回事,換句話說:唐僧師傅的尊嚴被極大損傷,徒弟不聽話,他日後怎麼管理這個團隊?

咱回看書上,孫悟空第一次打死女人之後,說:“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第二次打死老婦人之後,又說:“再不敢了,再不敢了!”然事實上,孫悟空根本就沒把自己的話當真,接連出手之際,哪裡還記得當初的承諾!

所以,從唐僧的角度而言,孫悟空確實是犯了大錯,這大錯其實不在於打死人還是打死妖怪,而在於身為取經團隊的一員,他根本就沒把唐僧當回事,承諾不遵守,師命不聽從,你讓唐僧怎麼辦?

解決方法,只能是將孫悟空開除出取經團隊!

這也是唐僧唯一的正確選擇。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唐僧的行為為了證明得大道修成正果的阻礙。

悟空要打,自然要有人攔著,也只能是唐僧有這個資格攔悟空。

如果沒人攔,就太順利了。

另外這也是靜心猿的過程。


師徒五人本是一體,共同代表的是歷經磨難修成正果,最後修的是同一個果。

五個人要看做一個生命,取經整個過程要作為一個整體來看。

五行齊全(五個人金木水火土)

除六塵或除六慾(悟空殺六賊)

靜心猿(洗滌悟空身上的殺性猴性)

鞭意馬(驅使白龍馬)

斬三尸(三打白骨精)

破七情(盤絲洞)

滅二心(真假美猴王)

破陰陽(鑽透陰陽瓶)

跳出三界(到達西天,不再在三界受苦,因為佛為三界雄)

最終修成正果。


文開石


表面上看是唐僧慈悲,肉眼凡胎不認識妖怪,實際上是唐僧怕孫悟空闖禍,連累自己。並且這一點在多處都有表現。下面我根據原著來分析。


唐僧慈悲到什麼程度呢?

他常把“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掛在嘴邊,意思就是說連最卑微的生命都愛惜,很慈悲的一個人。悟空連傷三命,他受不了。



重點是:悟空是他的徒弟,唐僧怕自己受連累,這點最讓人心塞。

在孫悟空第一次打死強盜的時候,唐僧就啟動擔憂模式。見原著第14回。

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你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

說白了,就是怕孫悟空一個筋斗跑了,讓他自己受罪唄。對徒弟赤果果的不信任。



在真假美猴王一回,起因也是打死強盜,唐僧直接念悼亡經,說都是孫悟空乾的,與自己無關,連豬八戒都看不下去了。

八戒笑道:“師父推了乾淨。他打時卻也沒有我們兩個。”三藏真個又撮土禱告道:“好漢告狀,只告行者,也不幹八戒、沙僧之事。”

你看,多無情!孫悟空受不,這才再次離開唐僧,引出六耳獼猴。

通過同類事件對比,其實不難看出,唐僧他一不能夠與徒弟們有難同當,一心想保留自己慈悲的形象,甚至不顧師徒之情。

這才是最大的障眼法,看清之後,❤心好塞。

你同意以上觀點嗎?歡迎討論。


戴眼鏡姑姑


  • 有後臺的妖精都被帶走了,沒有後臺的妖精被孫悟空一棒打死了,這就是當時的社會現實。

  • 從這個意義上說,究竟是有後臺的妖精該死還是沒有後臺的妖精該死,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前者。一塊燒得通紅的烙鐵,有後臺的人將這塊烙鐵握在手心裡不會被灼傷;沒有後臺的人將這塊烙鐵握在手心裡會被截肢,如果由你指定由誰握這塊烙鐵,你會如何選擇?

  • 制度、法律、公德……若要有威信,必須如同一塊燒得通紅的烙鐵,無論誰觸碰了,都會被灼傷,也只有如此,天庭、人間、冥界才能有序運行,作者如此設置可能另有所指。

  • 就師徒四人而言,唐僧代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忠奸不辯、是非不分、善惡不明;豬八戒代表市儈階層,貪財、好色、好逸惡勞;沙和尚代表普通民眾,忠誠、勤勞、善良;孫悟空是人民群眾理想中的英雄,對上,藐視天庭,直呼玉帝老兒,對天宮文臣武將吆來喝去;對下,直搗地府,修改生死薄,懲罰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在人間,懲惡揚善良、除暴安良、行俠仗義……深受人民群眾愛戴。

  • “唐僧為什麼死活不讓打白骨精?”因為士大夫階層太迂腐了,時時被表象所迷惑,忠奸不分、是非不辯、善惡不明……這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 浪漫是現實的倒影,在浪漫主義作品中,一切妖魔鬼怪、神仙菩薩、牛鬼蛇神……都可以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這就是浪漫主義作品的魅力所在。


一何鄙


記得小時候每次看《西遊記》時,只要劇情放到三打白骨精的那一集就特別的氣憤,甚至討厭唐僧,覺得他怎麼就那麼蠢,連個妖怪都看不出來,就算自己看不出來也應該相信自己的大徒弟啊,還一個勁兒的責罵孫悟空,甚至還唸咒懲罰他。最後看完之後嘴裡還總會振振有辭的說著他的傻。

後來發現是自己蠢了。怎麼說呢?

首先,我們知道,唐僧是個出家人,向來以慈悲為懷律己,更是秉承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為己任,怎麼能任由自己的徒弟隨隨便便喊打喊殺呢,更何況一殺就是三位,全都是看上去毫無威脅的老弱婦孺?想到這些他所表現出來的百般阻止真的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覺得他越是阻止就顯得他越是慈悲。

其次,唐僧雖然是金蟬子轉世,但他並沒有獲得前世的仙根,僅僅只是作為肉體凡胎的存在,從小青燈古佛為伴,注意普度眾生之法,慈悲之心未成正果,因為心裡沒有險惡和妖魔,所以看不出妖魔鬼怪的幻化,更看不清世道險惡,不讓打白骨精也太正常不過了。



最後,作為看客的我們總會站在高於他們的角度看事情,更何況向來毛躁直接的孫大徒弟總是這樣,有情況直接往前衝,先打死再說,要知道他是有火眼金睛的齊天大聖,能看清世間所有奸惡。

所以說,唐僧只是因為慈悲所以才會死活阻止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小時候的我們都太傻了,看不清就傻傻的說別人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