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是“何方神聖”?檢驗顯示陽性嚴重嗎?

餅臉星小胖丁


幽門螺桿菌是主要在上消化道內寄居,通過 口-口途徑傳播的螺桿菌屬細菌。生物特性為革蘭染色陰性,菌體彎曲,呈螺旋狀、U形、S形及W形等多種形態。長短不一。顯微鏡下常呈魚群樣排列或聚集成團狀。常在多次進化後,菌體變為球形,單端2~6根鞭毛,運動活潑,為微需氧、耐酸的細菌。最適生長在溫度為37°C,pH值6.8的環境中。因為以上特點,幽門螺桿菌最適宜在人體胃中生存。



目前醫學界公認幽門螺桿菌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還與胃腺癌、胃息肉、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瘤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係。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檢查主要應用碳13或碳14呼氣檢查或在進行纖維胃鏡檢查時採集胃、十二指腸病變處黏膜組織標本,直接塗片做革蘭染色鏡檢進行檢查。或者將活檢標本接種於選擇性的培養基中,置於微需氧的37°C環境中培養72小時,長出菌落,並依據菌落特點結合尿素酶試驗進行鑑定。

一般來說,只有幽門螺桿菌陽性(測定值小於100),沒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等疾病時,只要注意平時飲食和生活習慣,避免繼續損傷胃黏膜的行為就行了,暫時不必要應用藥物進行殺滅。假如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數值大於100),並伴有以上胃部疾病時應該在及時殺滅幽門螺桿菌的基礎上繼續服用藥物治療原發病,40天后檢測幽門螺桿菌殺滅效果。

因為幽門螺桿菌對多種抗生素不敏感,所以在藥物治療的時候一般 採用三聯或四聯療法進行根除。


最常用的四聯療法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加一種胃黏膜保護劑加兩種抗生素足量、足療程服用兩週。抗生素一般選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黴素、四環素、多西環素、呋喃唑酮等其中兩種。


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