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死,到底冤不冤?

歷史一書生


岳飛之死當然是一樁冤案,但是他的死因並非莫須有,而是另有隱情。

南宋初年,一個名叫王繼先的醫生因醫術高超,大受趙構寵信,“日漸貴寵,累官至滎州防禦使、昭慶軍承宣使”。一時間,王繼先紅的發紫,成為與秦檜一樣炙手可熱的人物。

自古以來,醫生社會地位低下,“醫,重任也,賤工也”,擔的責任大,身份卻卑微。東漢張仲景被後世尊為“醫聖”,正史中卻名不見經傳,其他人可想而知。雖然宋代的醫生社會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學醫出身的官員仍不得換授文資,免得“伎術雜流,玷辱士類”。趙構雖然寵信王繼先,也不敢壞了規矩,只能授予他武職。王繼先雖然也懂得夾緊尾巴行醫,但他的這種長短速度也令朝野士人側目。臺諫官員發揚風聞奏事的傳統,紛紛上表章彈劾。

眼見的群議沸騰,趙構不得不出面維護,公然宣稱:“檜、國之司命;繼先、朕之司命!”

官家的話既然都說這個份上了,再彈劾王繼先就是不識相了。眾官員混跡官場,都是人精,當下都沉默了。

王繼先(1098~1181)是開封人,出身醫學世家,王家擅治各種疑難雜症,伯父在開封城中縣壺濟世,以黑虎丹自名,有“黑虎王家”之稱。

王繼先“醫術之精,罕見其比”,史料中有許多關於他行醫用藥的記載:

宋室南渡,趙構在逃難揚州的時候朝不保夕,卻仍要堅持行郊禮宣揚自己繼統的合法性。哪知道萬事俱備,距離正日子還有兩天,腦袋上突然生了一個瘤子(趙構壞到頭頂生瘡,沒有腳底流膿,說明還不是那種壞到不可救藥的),一戴皇冠,就疼痛難忍。短時間內又來不及做新的皇冠,郊禮又是國之大典,穿戴服飾有嚴格的禮儀制度,絲毫馬虎不得。

群醫束手,趙構命人物色良醫,王繼先一試身手,很快藥到病除,從此成了趙構的首席御醫。

王繼先一見之下,篤定道:“官家不必多慮,明天就好。”

一劑湯藥下去,那瘤子就象長了腿一樣,從腦袋上移到了肩膀處,不一會兒,就消失的不見蹤影,似乎從來沒有生過一樣。如此神乎其神的治療手段,令人稱異,惜乎其治療方法不傳。

又有一次,趙構腹洩不止,王繼先奉召入宮診治。到了宮中,他卻並不急著治病,而是“乞先賜瓜”,吃完後再靜心治療。趙構見他走的額上汗津津的,立即令左右取瓜來。見王繼先吃的香甜,趙構忍不住大吞口水,猶豫再三問王繼先:“我能不能也吃幾塊瓜?”

王繼先聽了連稱死罪,道:“微臣罪該萬死,剛才我吃瓜正是為了‘啟陛下食也’。”

趙構吃了幾塊瓜後,腹洩的病不治而愈。左右人見狀大驚,趙構問起究竟,王繼先這才說明原委,原來趙構是中暑了。

從這則記載來看,其他醫生見趙構腹洩,就不敢讓他亂吃東西。王繼先醫術高明,只是讓趙構吃瓜宣肺利尿,就治了他的中暑。

有人認為,趙構吃的瓜是西瓜,因為西瓜有“多食致洩”的藥效,但考慮到西瓜傳入南宋與否尚不確定,即便傳入南宋,也在試種階段,味道很一般,其醫用價值是不是為醫家所重視更是不得而知了。將趙構當成小白鼠試藥,王繼先似乎不會將身家性命視為兒戲。至於這瓜究竟是什麼瓜,留待有心人考證好了。

後來,王繼先被貶奪官,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已是太上皇的趙構因“苦脾疾”而年邁體弱,王繼先的繼任者王涇用醫孟浪,開了一劑洩藥,趙構吃了,蹬腿駕崩。

一樣是洩,同樣是姓王的御醫,一個是談笑間起沉痾,一個是虎狼藥送人歸天。

王繼先還經常為趙構生母韋太后治病,據說每次都是藥到病除,他的名聲大噪絕非浪得虛名。

抗金將領韓世忠病重,王繼先奉旨前往診視。當時韓世忠已經休克假死,因為王繼先拯救及時,措施得力,病情得到控制,韓世忠轉危為安。

這種情況,在現代醫院的急診室中每天都有發生,但事情是發生在八百年前,王繼先的醫術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王繼先不僅臨床經驗豐富,學術成就也斐然。他鑽研前代本草典籍,看到其中有許多錯訛不足之處,於是呈報趙構,要求修改。在高宗的允許下,紹興二十七年(1157),王繼先會同御醫張孝直、柴源、高紹功等人檢閱校刊,在《證類備急本草》《大觀本草》的基礎上,經過三年多的努力,修訂校補成《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紹興本草》)。

增修本草,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哪知給事中楊椿卻誣衊王繼先此舉是“欲得節鋮”。楊椿認為,不想當將軍的王繼先不是好醫生。好在趙構並不是好欺哄的主兒,《紹興本草》得以刊行,惜乎後世並無官方版本遺存。

王繼先醫術高超,為他的平步青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的妻兒也夤緣而上,得封美職高官。

趙構在位期間,王繼先聖眷優渥,據史料記載,趙構將國事委任秦檜,以家事委之宦官張去為,將自己的保健護理工作則交給了王繼先。秦檜早已被貼上了賣國奸賊的標籤,而太監也被扣上了柔佞的大帽子,王繼先與這二人為伍,被指為“憑恩恃寵”,千夫側目也是情理中事。

有讀史不求甚解者,將王繼先的發跡說成是走了秦檜的門路,認了張去為乾爹。對於這種信口開河,只有呵呵了。

張去為是韋太后身邊的親信太監,韋太后迴鑾是紹興和議達成後的事情,其時,王繼先早已經是趙構的首席御醫,讓王繼先去拜一個沒卵子的太監當爹,這個實在是太富想象力了;秦檜權傾朝野,王繼先與之有來往不足為奇。既說奴事秦檜,又說與秦檜妻子王氏結為兄妹,這種自相矛盾的說法,根本不值辯駁。

然而,被趙構視為“司命”的王繼先,最終被彈劾貶職、奪官、抄家,押往福州居住,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史書諱言趙構患有心因性ED之事,王繼先從一個江湖郎中到首席御醫,就是因為他擅長男科,最擅長的就是治療男性的不孕不育。

建炎三年,金兀朮率女真大軍南侵,兵鋒直指趙構駐陛地揚州。消息傳來時,趙構正在一名宮女的身上大展雄風,聽到這個消息,驚恐萬分,立即率左右親信逃離是非之地。人雖然逃過女真人搜山檢海的追殺,卻因此而罹患心因性ED。趙構彼時正是龍精虎猛的年紀,面對無數後宮佳麗卻只能...(此處情節,讀者須自行腦補)。

趙構身患此病,不便聲張,只得偷偷地向王繼先請教解決之道。王繼先祖上即善於治療各種的疑難雜症,黑虎丹正是一千年前的“偉哥”。在王繼先的悉心醫治調理下,趙構得以重振男性雄風。這種事情,當然不足為外人道,所以無數臺諫官員累章彈劾,趙構只是不予理會。

趙構雖貴為九王至尊,但也是個普通男人。失去了性動力,不但皇帝做的無趣,活著也是生無可戀。趙構患有ED的事情屬於國家機密,王繼先所以得寵,不但與其幫助趙構恢復了男性功能,更因為他知道三緘其口,保密工作做的好。

南宋中興四大將中,惟有岳飛被殺,原因之一,也是他公然建議趙構立儲。立儲,勢必將趙構沒有生育能力的真相大白於天下。莫說一個帝王,就是普通男人,你說他死精少精,估計也會雄起一把,和你當街打個頭破血流。

趙構自從用了王繼先的偉哥,夜夜新郎,希望江山社稷有個繼承人。這一等就是三十年,趙構努力耕耘,可是後宮的妃嬪始終無法受孕。就在他對王繼先的醫術產生懷疑的時候,有大臣指出:王繼先其心叵測、其心可誅,趙構不孕不育的原因,就是因為王繼先為趙構調製的藥中有仙靈脾這味中藥。

原來,仙靈脾這味藥,在本草中也稱之為淫羊藿,現代醫學證明,可以補腎陽、強筋骨,臨床多用於治療陽痿遺經、風溼痺痛等症。《神農本草經》記載,淫羊藿這味藥,味辛寒、利小便、益力氣,強志。據陶弘景《雷公炮炙論》中記載,西川北部有羊,最喜歡吃這種草,羊吃了這種草,“一日百合”;人吃了這味中藥,“好為陰陽”。因為這名字不雅,所以改名為仙靈脾。

淫羊藿雖然壯陽,但久服會導致死精少精。這一點,戳中了趙構的痛點,三十年來,自己辛勤耕種原來都是無用功。

雖然恨的牙癢,卻不能不教而誅,只好將王繼先貶官、抄家,稍洩其憤了。

許多人誤以為,岳飛的死只是“莫須有”三字,其實是對歷史的誤讀,岳飛之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越職言事,建議趙構立儲,這個建議無疑是趙構最不足為人道的隱私,說趙構不中用,無疑是當眾打官家耳光,這個不論是皇帝,還是庶民,是絕對無法忍受的。

說岳飛死於政治不成熟,似乎並不完全對,岳飛不僅是政治不成熟,簡直就不通人情世故了,皇帝沒有生育能力的事情,怎麼可以四處張揚呢?

因此某部電視劇評價岳飛死於“情商不高”,還是有點道理的。


唐風宋月


千古奇冤!不冤的話,宋孝宗不會給他平反。

不冤的話,在趙構有生之年,不會翻案!

不冤的話,百姓知道他死後,不會為他哭泣。

不冤的話,秦檜之流的塑像,不會跪在岳飛墓前。

岳飛太過耿直,張俊曾想和岳飛一同分解韓世忠的軍隊,陷害韓世忠,被岳飛拒絕了。

秦檜又想陷害韓世忠,又被岳飛保全了。

儘管金國要求:必殺飛,和議可成也。秦檜也知道殺害岳飛風險更大,秦檜集團最初是想害韓世忠,看岳飛不識抬舉,才轉變矛頭,直指岳飛。




今古大觀


就整個岳飛死亡事件來說,最重要的不在岳飛怎麼死的以及死的冤不冤,而是在於“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上面,岳飛的死成就了岳飛的歷史傳奇,這比糾結於冤不冤意義要大得多,死了一個岳飛,多了一個傳奇,孰輕孰重,一目瞭然。(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很多人都覺得秦檜算計死了岳飛這事挺可惜的,要不然依著岳飛的作戰才華和鐵浮屠的能力,那是要直搗黃龍的,就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說,岳飛是卯足了勁想著跟進軍一決雌雄,收復燕雲十六州,還都開封,一洗靖康之變的恥辱!

但事不湊巧,岳飛的大志氣碰上了小肚雞腸的宋高宗趙構,當然在政治上沒有人會大度到不管不顧,不顧及政治影響,岳飛是處在前面第一陣線武將,是幹活的,他只管幹好自己的活,但處在頂層的政治人物卻不得不考慮刀鋒所向的政治影響。


因為一切形勢的爭鬥都是為了表達政治上的某些訴求,包括宋高宗趙構,他也有自己的政治利益關切點,那就是如果岳飛打了勝仗,迎回徽欽二宗誰當皇帝的問題,一下子仨皇帝,唱戲都使不完的主角。

因此不管哪些個原因,岳飛的直搗黃龍計劃都不好使,至少不會順利的讓岳飛實施計劃,再加上一個秦檜的攛掇,趙構想不殺岳飛都不能夠,岳飛死了,秦檜跪了,近來很多人說秦檜是不是該站起來?

跪著吧!跪著挺好,岳飛的忠名是每個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和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性格的表現,岳飛屬於生的光榮死的偉大的典型代表,秦檜就得讓他在那跪著,要不然誰還敢為國出死力,落忠名?


歷史三日談


不冤!其實按國力來說,別看金國打了敗仗,大宋還是滅不了大金!宋高宗給過岳飛機會,岳飛沒把握住!當時的中興四將都被宋高宗大封!韓世忠等人有的要地,有的要錢💰都滿足了要求,唯獨岳飛什麼也不要,一心恢復中原,迎接二聖還朝!宋高宗就惱了!別說能不能成功就算成功了把二聖接回來,誰當皇帝?一個是高宗的父親,一個是高宗的哥哥,那高宗就得脫袍讓位,高宗能幹嗎?所以才有了十二道金牌調岳飛,借秦檜的手除了岳飛!與其說秦檜害的岳飛,不如說高宗害的岳飛!想想當時,岳飛是武將之首,高宗要不同意,秦檜能害了岳飛嗎?岳飛和漢朝的韓信一樣,典型的軍事天才,政治上的白痴!他也是死在自己的手上!


為愛停留204711675


🌹冤哉!冤也!千古奇冤!正是由於這個“冤”,岳飛才“千古”。青山有幸埋忠骨,黑鐵無辜鑄佞臣!

📒正是岳飛死得“冤”,在中國的《成語詞典》中出現了“東窗事發”、“莫須有”兩個成語。其中的“莫須有”→全詞典只有3個這樣三個字的成語。

📙岳飛,出身農家(河南省湯陰縣),參軍前,母親親手刺下四字→“精忠報國”,岳飛一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精忠報國”。

📗岳飛的部隊,紀律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人稱“岳家軍”。岳家軍作戰英勇,敵人(金軍)中流行“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話語。

📙岳飛能武能文,寫下了千古名詞《小重山》《滿江紅》。

📗岳飛一生廉潔正直,不計較個人得失。岳飛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南宋初年,金軍南下,岳飛率部隊從金軍手中收復都城→建康(今杭州)。後來,金軍又大舉進攻南宋,岳飛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宋高宗和權臣秦檜懼怕抗金力量壯大,威脅自己的統治,就向金求和,並令岳飛等人班師回朝,停止作戰,解除了岳飛的兵權。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秦檜等誣陷岳飛謀反,激起將士不滿,抗金名將韓世忠憤憤不平,指問秦檜有何證據,秦檜支支唔唔,連連回答說:“莫須有”。這樣,中國又出現了一個三個字的成語“莫須有”。後來用於表示憑空揑造罪名。

📘秦檜用“莫須有”罪名加害岳飛,相傳是在家中陰暗的“東窗”之下,於晚間和妻子王氏密謀而定。後來大白於天下。這樣,又出現了一個成語“東窗事發”。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1142年初,岳飛被害後,一名獄卒冒著生命危險,偷偷地把岳飛的遺體埋在杭州錢塘江門外九曲叢祠旁。

📘宋高宗死後,南宋朝庭為岳飛平反昭雪,用一品禮儀將岳飛遺骸改葬在棲霞嶺下,追封岳飛為“鄂王”。

📙岳飛墓前建有墓門,嵌著明朝書法家書寫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在墓門下有四個鐵人像,一個個跪向岳飛,他們是秦檜,王氏等。跪像背後墓門上的對聯寫道:“青山有幸埋忠骨,黑鐵無辜鑄佞臣。”

📒相傳,後來有一個四川姓秦的遊客瞻仰岳飛墓後,隨手寫出一副對聯:人自宋後少名檜,我在墓前愧姓秦。


笑看東籬


迎二聖不是岳飛死因,上疏建儲也不是。岳飛死在一家獨大,兵權兵力兵勢過盛。南宋中興四將,張俊是個草包帥才,韓世忠也是個水掉渣的莽夫,唯獨劉琦稍好,但執掌兵力不多。趙構對這些武將防範甚嚴。韓世忠有救駕之功,被逼叩頭請罪,然後升到樞密院,剝奪了兵權。岳飛不同,早期手上兵少,朝廷不注意他。等到他慢慢成長,鎮壓鐘相楊么後,已經可以與韓劉等抗禮了。岳飛坐擁兩湖江西(地方稅養兵),領襄陽而指中原,到後期,他手下大將牛皋這樣的人都可以平推韓世忠部隊了。當時他手上的戰力應該超過南宋三分之二了。趙構焉能不怕?岳飛於趙構並無私人關係,得不到趙構信任。趙構把岳飛部隊剝奪兩年後還是不放心,動手殺了他。


允缺齋主


在國家民族利益方面,他的死確實是冤的。在個人操守,他的死也是冤的。但在那父子兄弟都相殘的政治漩渦裡,他的死一點兒也不冤。

岳飛死的冤不冤要看我們站在哪個角度看問題。如果站在統治者的角度看問題的話,他的死一點兒都不冤。總結幾點他必死的原因。第一,他不明白迎回二聖只是一個口號,是團結各種抗金力量的精神支柱。但是在那個特殊的環境下,已戰促合,已和養戰,戰戰和和是相輔相成的,是抗金的大略方針,但岳飛確理解不到,非要把迎回二聖變成事實,這是不可能的,即使真的把二聖迎回來了,這國家也亡了,連趙構這個皇帝都得亡了,所以這是在戰略方針方面與統治者趙構相左的原因之一。第二 ,為了促成和談,趙構發12道金牌召回岳飛,這是啥概念,領導說我三次了我要是不改,早就被開除了,他12次才勉強回來,你說換哪個皇上都是不能容忍的,都得殺他。他理解不了在戰場上處於上峰才是談判的本錢。第三,他逼迫皇帝立儲,這也犯了宋朝武將不得干政的大忌,已經有觸摸皇權的嫌疑。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帶領的岳家軍,已經是十幾萬的,有著超強戰鬥力的軍對,而且帶兵的岳飛是當時的戰神,想把南宋小朝廷給滅了簡直如探囊取物。岳飛是這個強大力量的精神領袖,即使岳飛不造反,岳飛的手下打著岳飛的旗號想推翻南宋也易如反掌。就像西漢的韓信,陳豨拉攏韓信的兩個手下造反 ,為殺韓信找到藉口。所以岳飛即使沒有造反他也得死,即使是冤枉的也得死。趙構要殺的也許並非是岳飛的人,而是以岳飛為代表的這個強大的武裝力量,所以就得殺岳飛。岳飛死後,確實這個另人生畏的力量就消失了。

殺岳飛的原因還很多,已上這幾點就足夠殺十個岳飛的了。歷史上像岳飛這種冤死的很多很多,而且也都是有作為的明君做出來的。岳飛是比較點型的,老百姓都為岳飛鳴冤,老百姓是看不到這些背後的隱情的,只能人芸議芸。所以我說,要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看問題,岳飛之死一點兒都不冤。


用戶8151336318633


岳飛之死是冤枉的。儘管他曾抗旨,但他的確一心為國,是忠臣一個。

岳飛為官清廉,忠君報國。岳飛死後家裡連十萬塊都沒冇。但他卻是一個部級領導。

但是岳飛的確該死。他政治上十分幼稚,不知輕重,不知進退!

還有岳飛在戰場上不聽調動,不知國為君之國。只想戰場上立功,不知大局從戰應該是轉向和。

他的死是冤。但他在那個環境下必須死。


道行一憎


其實,沒有那麼冤枉,歷史上的人物冤枉的才是多的去了,岳飛不自量力,歪曲與神話故事,在於明朝抗金需要,同樣南宋抗金,需要塑造一個英雄,北宋被金國佔領了,南宋危在旦夕,首先應當自保,很快南宋滿朝文武官員不是吃醋,渾蛋,所以,執迷不悟一意孤行,才需要連續十二道金牌召回,不能繼續北伐戰爭,非常困難,糧草先行都難以解決,鳳凰衛視報道,所謂岳飛能夠直搗金國黃龍,痴人說夢,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即中央電視臺十套節目歷史講座裡報道,為了休戰議和,南宋與金國簽署一度認為不平等條約,即一年向金國納貢十萬兩白銀,一百萬件絲綢,實力決定的,那麼,想想看,岳飛真的有那麼冤枉嗎?與李鴻章簽署不平等條約,一回事,朝廷決定的,不是個人就能夠決定的,不要命了。


13826519481


是不是冤枉也要看從誰的立場來看,從我們普通人的立場看來,趙構這孫子真的無視國仇家恨,爹孃兄弟姐妹全部被金人抓走,首都城破,中原沉淪。按理說那真的和金人不共戴天,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然而事實上明明形勢大好,宗澤在北方穩住陣腳,各地義軍分分響應。民心對於金朝的痛恨,對於大宋的感情如此之深。趙構哪怕有一點血性和魄力,加上良將眾多,經濟實力足夠,民心歸附,恢復中原甚至重新大一統全國的概率可不是一般的大。只要趙構有北伐的決心,四川的吳氏兄弟,岳飛,韓世忠等傑出將領大概率可以消滅金朝的。然而多次軍事勝利的的戰果,硬生生的被他拋棄了。

這就讓人非常不解了,為什麼趙構明明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依然要堅持對金議和稱臣呢?

因為當時金朝手中有一個超級武器一直沒有使用。

而趙構,真的害怕把金逼急了萬一對方使出來這個武器,他將下場極為悽慘。

我們先看趙構的出身,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康王。按道理講是天潢貴胄,極為尊貴。但是,他的母親並不受寵,他也沒有受到徽宗皇帝的喜愛。可以說他作為皇子的境遇和被打入冷宮的情形基本一致。

但是他本人,史書記載文武雙全,在主動金營做人質的時候,能拉開金朝大將的硬弓且箭無虛發。可以說這個人有膽有識,天生神力。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在靖康之變後當上皇帝,本來該聯絡天下兵馬與金朝作戰,卻一直往南跑,甚至一度漂泊海上。對完顏宗弼上書時各種哀求,希望對方能放他一馬。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分析估計有這幾點原因:

1.帝位來路不正

徽欽二宗被金人擄走,同時宋朝皇族除了趙構之外被一網打盡。金人於是立張邦昌做了皇帝,統治中原。而張邦昌知道趙構還在,就很快的把皇位讓給了他,從這一層意思來講,趙構的皇位是從金國人立的傀儡皇帝手裡拿來的。這種得位不正可以說是相當尷尬了。

2.對武將不信任

趙構在難逃途中,發生了一起嚴重的兵變,史稱苗劉兵變。苗劉兩名武將指出趙構來路不正,逼迫他退位,禪位給他的兩三歲大的兒子。這在趙構心中可以說對於武將有了極大的不信任感。

3.後嗣問題

搜山檢海捉趙構的軍事行動造成了一個重大的問題,趙構嚇破了膽,生育能力沒了。而他那個三歲的兒子又死掉了。可以說,他成了絕戶了。

岳飛,可以說是不世出的名將。不管是治軍,還是謀略,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頂尖的武人。強大的軍紀不僅造就了這隻軍隊無與倫比的戰鬥力,更是讓淪陷區的百姓們熱烈擁護。料敵設奇,臨危制變,所向披靡,百戰百勝。一度就要收復汴梁,重整河山了。

但是趙構怕了,他怕什麼,怕把金人給逼急了。

金兀朮,這個人可能在大家心中是個很垃圾的敵方將領。之所以這樣,實在是他的對手太強了,吳階,岳飛,韓琦都曾經打敗了他。但是,能夠和這些人過招,輸了並不丟人。五千鐵騎縱橫長江以北的人,會是什麼弱角色嗎?更何況,只有他,知道趙構最害怕的東西。也就是前文所說的超級武器。

這個武器,就是宋欽宗趙桓(金國當時封他做天水郡公)。

金兀朮不僅是一個高明的軍事家,更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

臨死之前,他說出了這個武器的秘密:如果金朝快被南宋打的要滅亡了,就把宋欽宗趙桓送往汴梁,重新立他當皇帝!

宋欽宗,那可真真正正的是是正牌的皇帝,皇位是宋徽宗活著的時候傳給他的,可以說,根紅苗正,絕對正統,天下人公認的皇帝。如果金人被逼急了,使出來這招,那麼大家說,趙構和趙桓誰才是真正的皇帝呢?我的皇位是先帝給我的,你的皇位可是從一個叫張邦昌的臣子讓給你的!文臣武將喊的最多的就是直搗黃龍迎二聖,終極目標就是皇帝回來。現在我回來了,你猜這大宋的天下,一個個不管是岳飛,韓世忠,韓琦,張俊,吳階兄弟還是其他大宋將領,是會待在趙構這邊還是馬上歸附趙桓呢?誰才是真正的皇帝?誰才是正牌的天子?毫無疑問,宋朝的正朔在趙桓!而非趙構!

可以說如果這一招用出來,趙構的政權立刻就失去了合法性,不出一個月就會土崩瓦解,其本人肯定會從皇帝一夜之間變成叛軍首領,文臣武將絕對會馬不停蹄的回到趙桓身邊,團結在欽宗皇帝為首的中央政府周圍,而趙構,最好的結局也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趙構在軍事上的每一次勝利後,不會是開心,而是忐忑,因為他不知道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什麼時候會掉下來。趙桓太能活了,紹興二十六年才死,而這時,離趙構退位做太上皇僅有五六年的時間了,他終於能鬆了一口氣了,然而他身邊哪裡還有能征善戰的名將呢?

皇位,權利,這是他最關心的,所以宗澤力勸他留下抗金,他看都不看一眼,所以虞允文打勝仗回朝高官厚祿的賞賜但是虞一提趁勝北伐分分鐘就被趕外地去了,所以聽說韓世忠買田置地做安樂翁他開心的不得了。所以面對一再要求北伐迎回二聖的岳飛,面對一直能夠打贏金人的岳飛,面對要求皇上立嗣的岳飛,面對手握重兵百戰百勝的岳飛,他擔心金人的絕招,噁心岳飛一直戳他的短處,恐懼岳飛是否會謀反。

岳飛必須死,而且不冤,在趙構的立場上,這一點是明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