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老家過年拜年還磕頭嗎?


我是遼寧丹東東港人。

在我的家鄉過春節也磕頭,但頭不是隨便磕的。

在新年頭一天,也就是除夕夜子時開始。如果家裡供奉祖先,就要對著供桌給祖先磕頭。然後小輩要給長輩磕頭,也是對著供桌磕。但是磕頭的時候要大聲喊出來。比如孫子給爺爺磕頭,孫子就對著供桌邊磕頭邊大聲的喊:爺爺,我給您磕頭了!

一個家族的宗親互相拜年,只要是被拜年的家中供奉祖先,也是對著供桌磕頭。都是先給祖先磕頭,然後再給這個家中的長輩磕頭。如果這個家中有祖父輩,父輩,那就要依次給祖先、祖父輩、父輩,以及兄長磕頭。當然,如果輩分大,只需對著祖先磕頭即可,不必向年齡比自己小輩分比自己小的人磕頭。如果輩分小,那就需要向比自己輩分大的人磕頭。年齡小的要向年齡比自己大的同輩兄長磕頭。所以最吃虧的就是年齡小輩分還小的人,那磕的頭就多了。

如果被拜年的家中不供奉祖先,那麼就不需要磕頭,只是依次向長輩問一聲過年好即可。

如果是上親友家拜年,親友家也供奉祖先。講究老禮的人都會對著供桌向親友家的祖先磕頭,然後再對著供桌向這個家中的長輩磕頭拜年。但是這個禮節現在講究的人越來越少,基本沒有了。

所以在我們當地,過年磕頭的禮節已只是侷限於一個姓氏的宗親家族之內了。而且隨著老人的故去,年輕人也不太講究這些,過年磕頭的禮節已逞逐漸淡化的趨勢。


朝天闕1


我是遼寧喀左縣的,我們當地的風俗有一半的地方都是磕頭的,相差十幾公里或者只有幾華里,有的地方卻也是不磕頭的。

磕頭的風俗大多數來源於山東等地,從清代年末遷徙到北方大部分山東後裔們至今保留著這種風俗習慣!

磕頭的風俗並不是一種陋俗,相反我認為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尊敬長者的一種行為!

我們家都是年三十晚上在燃放鞭炮、吃完水餃後,男性就挨家挨戶的去拜年,當然晚上去磕頭拜年的都是至親家族。

女性在當年三十晚上是不出去磕頭拜年的,要在家中守著,未出嫁的女性只問過年好不磕頭,但媳婦卻要磕頭拜年的。

到了初一早上吃過早飯後,男性就要在整個自然村落挨家挨戶的磕頭拜年,這時候的磕頭是不區分姓氏的,最近些年磕頭拜年的形式才逐漸的淡化,外姓氏的也只問好握手不在有磕頭的。

女性則只在自己姓氏的家族之間磕頭問好。

磕頭的拜年方式從初一持續到正月十六以後才結束,但個別地區也有持續到正月末的!



古韻利州1


磕頭是過年,初一拜年的重要禮節,也是為了感恩老一輩的養育之恩,經常是以一個家庭為單位,或是家族為單位一起結伴去,更能顯現後代子孫繁榮昌盛,在屋子裡已跪一大片,說些過年吉祥話,長輩們會趕緊攙扶起來,拿出好煙糖果來招待。



我從小記事開始就磕,現在三十多了還是要磕的,每年大年初一,還沒起床,我父親都得叫我一起去我奶奶家給我奶奶磕頭,奶奶今年九十有五,身體健壯,自己生活。



一般在我奶奶家磕完頭坐會等我叔家,和大爺家哥哥在一起去大爺家,二大爺,三叔,小叔家挨著去磕一邊,最後幾個哥哥在聚一起去村裡年齡比較大的老人家磕。磕完以後就聚一起喝酒聊家常。



雖然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都不在磕頭,長輩們也不讓磕頭了,但我認為還是要磕的,因為這是一份親情,一份小輩對老輩的尊敬,也是一種對老輩的感恩。


新農村二代


必須磕頭啊,我們村裡年年都磕頭,早晨四五點鐘起來,給神仙們上好香火,擺上貢品,然後就和堂兄弟們從村東頭到村西頭,一家一家的拜年磕頭!還好我家在村裡輩分是比較長嗯,磕頭的不多!要不然得磕上一大早晨!但是感覺現在好多地方都不磕頭了,慢慢的可能這個習俗都沒有了!感覺挺可惜的!要不然過年真的沒啥意思了!



惠家聯商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這個詞原有的含義就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

在我的家鄉,我們起床後燒好開水,一家人就開始了拜年。給爺爺、爸媽磕頭跪拜之後,便出門去本家族的伯伯、叔叔家中去給長輩請安、磕頭。等拜了一圈之後,才回到家裡煮餃子吃早飯。

十里尚且不同俗,何況有些地區相隔千里萬里。事實上,不光是我的家鄉,北方地區包括山東、山西等多個地方至今都保留著春節磕頭拜年的習俗。

也多次問過爺爺奶奶輩的老人,家鄉拜年磕頭的習俗源自何年何月?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總是這麼一句話,“祖祖輩輩就這樣了”。

只不過,隨著時代發展,有些地方逐漸不興這磕頭的儀式了。

這種儀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猶記著小新自己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因為大年初一要拜的長輩很多,往往要走遍大半個村莊,這一切須趕在天亮前完成,所以凌晨兩點就得起床。如今,拜年只到附近幾家至親的本家去,遠沒有當年的“規模”。

不過,要我說,關於磕頭拜年這件事,大家要本著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跪”這種行為,確實顯得真誠、隆重,要不為啥求婚也是跪著呢。喜歡或不排斥磕頭拜年的,繼續去做就好。不想“跪”的,要學會和各方溝通,既讓他人理解,也不為難自己。

說到底,怎麼拜年,一切僅是形式而已,反倒是,拜年背後的東西,值得每一個人深思。尊敬長輩,關懷親人,疼愛父母,幫助兄弟姐妹,不能止於過年這幾天。真正做到了這些,至於拜不拜、跪不跪,反而變得一點都不重要了。是不是這個理兒?


感受陽光和雨露


過年磕頭是作為晚輩向長輩表達一種感情的方式,現在社會尤其是城市已經很少有這種現象了,但是一般農村這種拜年的方式還是很普遍的,向長輩拜年一般都是孫子輩磕頭拜年,主要寓意也是希望長輩身體健康,作為一種儀式這種拜年的方式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同輩份的人或者父子輩分幾乎沒有這種現象,本人所瞭解的西北地區這種過年的儀式更是代表兒孫滿堂代表著喜慶的意義。



足球範兒


磕頭。老家過年都是男孩子給長輩磕頭,還有給老祖宗磕頭上香擺供品。年夜飯男孩子給父母磕頭,感謝養育之恩,還能有紅包哦。正月串門,去到親戚的家裡,比如舅舅,叔叔,姑姑,大伯,都是5歲以內得小男孩給磕頭,長輩給壓歲錢。超過5歲了的就給紅包,不磕頭。


不思量


看到這個問題感到異常親切,想起了我的童年和故鄉。

十多年前,我還在小學,那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到了過年的時候,我們可以吃飯很多平常吃不到的好吃的,還有很多好玩的遊戲,比如放炮仗,打雪仗等。還有就是過年的時候會收到很多壓歲錢。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過年時去串門磕頭了,雖然那時候什麼都不懂,但認真磕頭之後會得到大人們的讚賞,我也就樂此不疲了。

回望過去,滿滿的都是溫馨。


煉獄246


不磕,不過要說一些祝福長輩的話



(此圖源自網絡)


王不留行195072189


磕,但是不習慣,覺得很變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