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死後,村民三拜九叩,誦魚祭文,葬入“魚冢”,800多年沒變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國就有很多古老的村落依舊保持著幾百年的風俗習慣,這些古村落底蘊深厚,有非常深厚的人文景觀。今天就給大家介紹有這樣一個古村落,卻

同時擁有三項“世界唯一”的人文奇觀,就連中國新聞網都特意去採訪,體驗。

鯉魚死後,村民三拜九叩,誦魚祭文,葬入“魚冢”,800多年沒變

這個古村落叫浦源村,位於福建東北部的周寧縣。浦源村始建於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曆史。浦源村三山環抱,一水彎行,民居依八卦佈局而建;鯉魚溪穿村而過,如同八卦中的太極一般。

鯉魚死後,村民三拜九叩,誦魚祭文,葬入“魚冢”,800多年沒變

就是這樣一個古樸、安靜的村落,它居然可以同時擁有三項“世界唯一”的人文景觀!這個件事情就要從古村的歷史說起來了,在800多年前,遠在河南開封的朝奉大夫鄭尚公舉家走至浦源村附近開荒種田,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並在這裡築壩放養鯉魚,奠定了浦源村的雛形,從此,世代便在這塊周寧最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鯉魚死後,村民三拜九叩,誦魚祭文,葬入“魚冢”,800多年沒變

或許是人魚同樂的獨特人文景觀,明、清兩代地方政府均有明文保護溪中鯉魚之規。村民也將鯉魚視為知己,絕不許有絲毫的破壞。村人不僅保護了溪中的鯉魚,遇外鄉人賣自養的鯉魚,會出錢買下到"放生池"放生。甚至,到外鄉也不食鯉魚。如今鯉魚溪中漫遊著七八千尾鯉魚。鯉魚搖擺著淡紅的尾鰭,優雅地在清波中穿行。

鯉魚死後,村民三拜九叩,誦魚祭文,葬入“魚冢”,800多年沒變

不僅如此,人們還保留了更“奇特”的傳統習俗:如果鯉魚死去,先要對死去的鯉魚三拜九叩,第二步要吟誦229字的魚祭文,最後再葬入“魚冢”中。

鯉魚死後,村民三拜九叩,誦魚祭文,葬入“魚冢”,800多年沒變

浦源村的村中修有鯉魚冢,把老死的魚安葬在其中,鯉魚冢建在溪畔兩株古柏之下,隆起的土丘埋葬八百年來數以萬計的鯉魚。

鯉魚死後,村民三拜九叩,誦魚祭文,葬入“魚冢”,800多年沒變

在魚冢前,會宣讀祭文,與人同樂相諧伴生之後死去的鯉魚,享有著和村民一般的尊嚴。“正因為世代堅守,才成就這裡數百年不變的美麗生態。”

鯉魚死後,村民三拜九叩,誦魚祭文,葬入“魚冢”,800多年沒變

“祖先通過魚祭,將魚納入到村民的血緣關係裡,利用隆重儀式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傳遞給子孫後代。”一教授道。也許就是這些特別的人文情懷和傳統習俗,浦源村漸漸出了名,遊客都是衝著神奇的護魚習俗:

一看鯉魚溪,二看鯉魚冢,三看這如世外桃源的浦源村

鯉魚死後,村民三拜九叩,誦魚祭文,葬入“魚冢”,800多年沒變

除此之外,作為歷史文化名村的浦源村,還是有一些可逛可看之處的。其一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築群。村中的鯉魚溪綿延一里,蜿蜒曲折穿村而過,100多棟明清古建築便沿溪而建。行走在溪邊小道上,小橋流水人家的圖景徐徐展開,美不勝收。

鯉魚死後,村民三拜九叩,誦魚祭文,葬入“魚冢”,800多年沒變

確實挺不可思議的,“魚冢、魚葬、魚祭文”,這三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世界紀錄,也是浦源村所獨有特有的。這裡還有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姓氏宗祠——鄭氏宗祠,整個鄭氏宗祠規模宏大、底蘊深厚,都是值得細細品味的,而且更為獨特的是在大門之上“鄭氏宗祠”四個字是豎著寫的,有資料記載,這樣的排版只有皇親國戚的宗祠才能這樣書寫,所以鄭氏宗祠真的是格調為高。

鯉魚死後,村民三拜九叩,誦魚祭文,葬入“魚冢”,800多年沒變

座標:福建寧德周寧浦源村;參考門票40元

這座藏在福建的山村,有著神秘的“魚冢、魚葬、魚祭文”還有那懂人性的鯉魚,是很值得看一看的!小夥伴對這個浦源村有什麼看法呢?

原文標題:800年前,一個河南家族隱居福建山村,居然造就了三個世界唯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