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發現的古代遺址都是埋在地下的?

一塊貳


這是一個好問題,的確,現在的很多古代遺址都是掩埋在地下的,有的比較淺一些,挖掉表層的耕作土壤就能暴露出來,有的則很深,甚至在地下十幾米處才能找到。比如著名的“開封城,城摞城”,在今天的開封城下,還掩埋著東周到明清時期的開封城,最深處有十幾米,目前還無法進行發掘。

很多朋友就會有疑問了,為啥這些遺址都會慢慢地被埋在地下呢?

這在考古學中,涉及到一個專門的理論方法——考古地層學

我們可以拿一座古代的房子作為例子,來看看這個過程(請忽略筆者的畫工,重在知識╮(╯▽╰)╭)。

首先,某地有一座房子(1),某一天,可能是因為火災,也可能因為地震,這座房子倒塌了,成為一堆殘垣斷壁和瓦礫(2)。

而後,又過了一段時間,可能是短短几個月,也可能長達幾十年,有人又看中了這塊地,決定在這裡再蓋點其他的建築。於是,他將那座房子殘存的殘垣斷壁都推倒,並且給上面再墊上一層土,仔細夯打了一遍(3)。

最後,一棟嶄新的建築拔地而起,而原來的那座房子,只剩下一點點牆基還存在,卻被掩埋在新的地面之下了(4)。

所以,今天的考古學家假如來這裡發掘,就會發現在新的建築下面,還疊壓著更早的建築。如果能夠挖開一個剖面,我們就能看到,土壤像提拉米蘇一樣,是一層一層的,每層中包含的遺物不同,年代也不同。如果地層沒有被後世擾亂過,那麼越靠下的,距離我們的時代越久遠。

(考古地層)


上面所說的,是人類活動對於地層形成的影響,這個過程可以是非常快的,比如一個人可以在幾天內就讓一處倒塌的房屋徹底被掩埋起來。

除此之外,自然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風和水都會帶來土壤的堆積,尤其是在黃土地帶,受到風力的影響,可以在幾十年裡就形成一層厚厚的黃土堆積,這樣也會導致一些遺蹟被掩埋起來。當然在沙漠地帶,這個作用就更為明顯了。而一次大洪水帶來的衝擊力和淤泥,也足以讓一座城從地面消失。

(尼雅遺址)


按照這樣的邏輯,我們今天的很多地上建築,在幾百年後也會被掩埋起來,即便是最牢固的鋼筋水泥,也終究難以抵擋歲月的侵蝕,總會有倒塌或者被人工拆毀的那一天,同樣也會被掩埋起來。我們可以舉一個較為特殊的例子——地震災區。

地震導致了大量房屋倒塌,災後重建時,不可能把原來的這些遺存都給清理掉,所以很多時候是把它們掩埋起來,然後再在廢墟之上重建家園。那麼過了幾百上千年,如果有考古學家來發掘,就會重新找到2008年的遺蹟,並且根據遺蹟的特徵判斷出當時發生了劇烈的地震。


考古軍中馬前卒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山丘上的雅典衛城對提問者的視而不見表示安格瑞。

所以為什麼有的古代建築在地下,而有一些在山上呢?

《圖一》廢話,因為古人把一些建築修在山上了。

但還有一些建築,則註定要在時光裡留下烙印。

儘管沒有人去刻意的埋藏,但這個世界上有遠遠比人力更宏偉的地質力——沉積作用。

在大山面前,山前的平原是河流流出峽谷後卸載泥沙的場合——因為有相對高差。

《圖二》在河堤面前,兩岸的沖積平原是洪水氾濫後沉澱泥沙的場合——還是因為相對高差。

《圖三》在火山面前,山下的隨便什麼地方都是堆積火山熔岩或火山碎屑岩的場合——仍然是因為相對高差。

《圖四》這些“適合堆積沉積物/火山碎屑物”的地方,地質力正在記錄人類的歷史。

至於保留房屋古蹟什麼的,那只是它“宏大計劃”的一個副產物,不值一提。







鬼谷子智慧菌


多數是天災,地震洪水


桃花主人tt


地質變遷,風沙掩埋,植物生長。

是有一些建築在地下,被人發掘。

有些,不需要被人發掘,因為還在地上,我們熟悉的長城,故宮等。

基本上,在地上的,你都能直接看到,沒人管的話,輪不到你發掘,好東西都沒了


szx57


不在地下 難道在天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