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怎麼養牛?

RuJ-覃


南方養牛其實困難重重,養個十多二十頭還好,多了真不行。只有真正養過的才會懂。

南方雖然氣溫比北方高,但除了兩廣雲南某些地方外,其他地方深秋,整個冬季到初春都沒青綠草。

養牛要賺錢,必須儘量利用廉價的本地原料。飼料廉價豐富不?直接關係到養牛的成敗和利潤。

三月後的春天到深秋前,整個南方青草資源都很豐富。可以白天放牧,晚上回圈補飼。在南方養牛,必須在平時準備深秋到冬天的飼草問題。象我們湖南,可以多種蘿蔔,紅薯。平時多收集花生杆,稻草。也可以種黑麥草,皇竹草,以便解決冬天牛隻吃乾草沒青飼吃而營養不良的問題。

牛是個食量很大的動物,養多了,在南方地少人多的背景下真的不適合規模化養殖,除非是大佬身份的。這也是南方這麼多年來幾乎沒有規模牛場的原因。現在農村很多人外出務工了,大量田地荒蕪。以前很容易收集的稻草,花生秧,黃豆乾也少得可憐。

南方養牛,主要是要想方設法解決冬天牛飼草

的問題。牛是個抵抗力很強的動物,平時注意衛生,消毒。一般沒什麼大問題,本人老家養牛三年,歡迎交流。


湘男闖天下


我就是南方的湖南人,我們那邊很少有大規模的養牛場,都是散養和幾隻最多也就一二十隻吧。主要食物都是山裡面的青草,冬天就是靠些乾草過冬,如果快過年了需要宰殺就會提前喂些糧食,那樣牛就容易長膘那樣也能賣個好價錢。

我們小時候放牛都是找個草比較好,附近又沒有農作物的地方把牛放在那裡讓它們自己去尋找吃的。我們有時候也會在山裡砍材回家,這樣看牛砍材兩不誤。到了傍晚就會給牛趕回家,由於大部分時間牛都是散養和天氣不好的時候圈養,所以牛長得比較緩慢,一頭小牛犢長大需要幾年的時間,小時候家裡還需要牛去犁地。


那個時候家裡附近家家戶戶基本都會養牛,現在很少了。後來我老爸家裡養了幾頭牛還可以借給人家犁地賺錢,人家給你養幾天還給錢也挺好的,後面老爸年紀慢慢大了也就給他的牛賣了,農村裡面來說還是個很好的經濟來源,因為一頭大牛賣掉可以上萬塊,不需要太大的體力。老人家家裡閒不住還是可以的。太多了也不好管理,所以我們那邊都是散養,小時候還很喜歡坐在牛背上面玩呢,不過需要自己經常放的牛,脾氣不好的牛最好不要坐容易出事,尤其是喜歡後腳踢人,不管怎麼說安全第一,大家老家都是怎麼養牛的呢,一起聊聊唄?


湖南鄉里伢子


如果在南方允許養牛的話,可以這麼說比北方更加適合養牛,因為南方地區一年四季草料基本上都比較豐盛,而且也不會出現枯草季節,北方就不一樣了,在秋天和冬天基本寸草不生,青綠飼料更是不要提,青貯飼料也不能使用,因為青貯飼料拿出來之後就上凍了。

放牧補飼

放牧補飼是我們國內百分之八十的養殖戶都在使用的一種養殖方式,同樣也是一種育肥方式,這樣來說節約草料,節約養殖戶的成本,是一種非常不錯的育肥方式。具體操作我們可以圈一塊山,在允許的條件下。

①放牧:早上的時候可以拉出去放牧,如果是在夏天選擇天氣涼爽的時候,放牧地區選擇在草比較旺盛的地方,藤蔓植物和青綠色樹葉也是他們的食物,在開始的時候要幾個人看,因為他們有時候分道揚鑣,後來慢慢一個人熟悉了就可以一個人了,而且還要注意妊娠後期的母牛是不能夠同群放牧的。同時還要注意發情的母牛,體質比較弱的母牛。如果是在一些山坡上,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體格比較小,爬坡能力比較強的地方牛。



②補飼:無論是哪個地區養牛基本上都需要補飼,哪怕是在內蒙古地區,基本上放牛回來之後也需要補飼,補飼尤其重要的是配種前期,妊娠後期和哺乳時期,後面兩個時期是比較重要的,每天不僅僅是需要補充精飼料,還需要補充粗飼料,每天補充的精飼料不能超過體重的1%,精飼料配方(玉米麵,麩皮,豆粕,食鹽,礦物質),而且在分娩前,母牛的體重至少提高50公斤。


但是在夏季和秋季的時候儘量也要儲備乾草,放牧的主要是育成牛和母牛,妊娠母牛和發情的最好不要同群放牧,要實行輪牧,否則一旦被吃完也是非常麻煩的事情,而且人隨牛走,只要不吃莊稼等不要驅趕,做好配種記錄,做到定時定量補飼,做到定時放牧,養成牛的良好習慣。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在南方怎麼養牛?"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南方和北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不同,牛的品種也存在差異,在養殖方面也是存在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南方多山地,而北方以平原為主。南方的牛品種,個頭小生命力頑強,而北方的肉牛大多個頭大,但容易生病等。作為一個南方人,下面針對養牛的問題與大家相互交流探討。



採取放養結合的養殖模式

養牛有圈養和放牧兩種主要的形式,圈養的牛,長期得不到鍛鍊,加上日照的時間不多,導致體質不佳,容易生病,在藥品方面投入較多。而放牧的形式,不利於肉牛育肥,天天放牧,肉牛的體力消耗大,能量消耗大,體重上來得比較慢。在南方,當然以放牧為主,為了縮短育肥的週期,讓肉牛體重增加快一點,實現快速出欄,建議採用半放牧半圈養的模式,要麼3天放一次,要麼一個星期放3次,讓肉牛勞逸結合,更健康成長。



牛品種的選擇要謹慎

根據南方以山地為主的地理情況,建議選擇個頭較小的牛品種進行養殖。因為要放牧,牛難免要爬山,身體太笨重,不利於行走,而且容易導致牛蹄受傷,誘發感染。而個體較小牛,就顯得很輕鬆,在山路上行走沒有壓力。



種植牧草,確保食物充足

雖然山上的牧草很多,但是到了冬季就會枯黃,帶來牧草缺乏的問題。另外,考慮到需要採用半放牧半圈養的模式,更需要種植牧草來補充飼料。上規模的養牛場建議選擇皇竹草,畝產量在10~15噸,能夠養殖3頭肉牛。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把牛趕到山裡面去。讓牛在山上自由活動。早上晚上點數。簡單粗暴。




鄉村黃牛養殖


養牛分幾種方式,散養,放養,圈養,圈養又分,半封閉養法,全封閉式養法,還有半拴式和全拴式。這得根據自己地方的實際情況,如果地緣遼闊可以選擇放養和散養,如果沒有放養的條件,可以選擇圈養,半拴式和全拴式都可以,如果要經濟效益高,育肥牛最好是全拴式養法,母牛最好是放養集合半拴式養法。


來自山卡卡的悶娃


在我讀小學一年級就得放牛砍柴,在我們方養牛蠻好的,一年四季山上都是綠的,加上山多麻,可以早上把牛趕到山上,把山口的路用木頭攔住,晚上去拉牛回來就可以了。或者有的人一直把牛放在山裡,隔幾天去看一看,看牛有沒有在安全沒,有的母牛快到生產日期就拉回來,等產下小牛確定能上山了,才放回山上去。


山農妹


我是南方人,在我們這邊大部分都是放養,農民每天把牛放到山上。榜樣去把牛趕回來就好!




農村微傳媒


在南方養牛嘛:四季花海農家樂老闆,把牛欄健在房屋旁邊。距離自己家不到五米,距離鄰居的不到20米。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環境的汙染,和空氣的汙染。更不管人類的身體健康。這樣的方式才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沙壩1


南方人口密集,環保嚴養殖成本高,我不建議在南方搞大規模養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