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虎”是藉口“萬能法則”不一定適用,找到“扣分點”才是關健


“馬虎”是藉口“萬能法則”不一定適用,找到“扣分點”才是關健

孩子學習成長中的各種考試中,不少對自己孩子期待很高的家長和考生一起,在考試中受挫變得不自信。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沒有從付出和收穫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老師和家長所能提供的支持和作用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孩子成長和進步的需求也在變化,但是家長的認知卻沒有跟著孩子的成長一起成長,進而產生了很多的焦慮和無奈。

問 題 出 在 哪 裡 呢?

其實對於三到六年級的孩子,在一次考試中的扣分點主要有三類:

1、讀題或者計算錯誤(比較好理解,就是試卷中由於讀題理解或者計算問題出現的錯誤);

2、題目邏輯串聯錯誤(一般就是在沒有第一個問題的前提下,你可以指出孩子出錯的點,孩子可以根據自己之前的學習自行修正完成題目的問題或者看完答案感覺恍然大悟感覺題目在自己掌控範圍之內);

3、題目題型不會(不在自己知識結構掌控範圍之內)。

另:一二年級的孩子會多出一個問題,就是文字信息審題閱讀障礙(年齡所限,隨著年齡增大慢慢沒有了)。


“馬虎”是藉口“萬能法則”不一定適用,找到“扣分點”才是關健


既然有了分類,接下來我們對三點問題進行一個深入剖析,各位家長可以進行簡單的對號入座。

隨著孩子學習內容的加深,其實進步還是會有的,但是在進步的過程中,孩子的失分構架也在發生著變化,而很少會有家長十分明確孩子的問題,並能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而把所有額僥倖心理都寄託給老師和孩子自己。

不少家長都會有這樣的言語“我做了所有能為他們做的,能學成什麼樣只能靠他們自己”。

如果你曾經也這麼認為,那麼後面的內容會讓你對孩子的學習和家長做作用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普通學生的上述三點扣分比例大概在20%、10%、70%,主要扣分點在數學常規模塊或者基本的數學邏輯結構,主要原因是沒有接觸過對等的學習和練習,讓數學在自己的世界顯得既神秘又遙遠,所以“題目題型不會”屬於他們的主要試卷痛點。

所謂主要特點,就是孩子在一個階段內的主要扣分點或者阻擋孩子成績進步的絆腳石。

這部分孩子走進課堂以後會發現隨著自己的學習可以快速的縮小和前面同學的差距,這個現象不假,但是就是孩子和家長在這個階段看到了太大的收益效果,就把“高級的知識點和思考結構”的學習,奉行為孩子進步成長最關鍵最重要的點(甚至在有些孩子和家長心中是唯一重要的點)。

普通學生通過有效的學習和思考會提升帶尖子生的範疇。


“馬虎”是藉口“萬能法則”不一定適用,找到“扣分點”才是關健


在整個尖子生在這個體系內的考生在考試中一般扣分比例分佈是30%、45%、25%左右。

孩子接觸到有效的模塊學習以及思維培養後,第三個扣分點“題目題型不會”的問題扣分比重急速下降,但對於所有的扣分點來說,前兩點在扣分中的比重會有所上升,外加上孩子在對於知識本身可能掌握的不夠熟悉,第二個扣分點會顯得十分突出,這種問題被家長歸結為“馬虎”(當然前兩個問題在一般家長看來就是馬虎造成的,可是卻永遠解決不了,在每次考試後都感覺心裡有顆雷,炸不炸看天命)。

這時的家長對這樣的變化明顯沒有充足的理解和準備,所以也就沒有特別好的計劃和幫助孩子進步的計劃,最終只能選擇一條最低效的“萬能法則”,讓孩子刷題。


“馬虎”是藉口“萬能法則”不一定適用,找到“扣分點”才是關健


說實話,沒有規劃的刷題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種傷害,因為家長並不知道真正孩子需要解決的不是書上的幾道題,而是對做題節奏的認知態度和急待修正的考試習慣。

高端生(這個體系內的學員個性問題區分度較大,整體扣分總量比較前兩種學生會降低不少,這裡主要說平均情況)的三項扣分比重一般在,40%、45%、15%。隨著的不斷學習和對難題的把控能力增強,第三部分扣分點會被持續壓縮,這時前兩類問題的呈現也是家長可以直接觀察到的。

但是往往除了在考試前後進行提示和批評外,不少並沒有在平時做出比較高效的針對訓練方法(主要痛點是家長也是對這樣的問題手足無措),一些希望通過訓練來修正這些問題的家長,在有些計劃安排上不具備針對性和持續性,所以長期折磨著孩子的分數和家長焦慮的心情。

案 例 分 析

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尖子生到高端生的努力過程中,把20%的知識結構盲區降低到5%的時候,如果其他方面沒有足夠的修正和改善,那麼可能你付出的巨大努力在一場120分的考試中,你以前的實力上限為100,最終考出85分成績,而現在實力上限達到115卻也僅僅只能靠到90而已,不少學生和家長也會有一種錯覺,孩子怎麼越學越退步。(我在給高中生講課的時候稱為得分效率,伴隨著知識結構的加深,得分/承受知識的係數會持續下降)其實是孩子的在競爭力上並沒有給他們的學習內容匹配最高效的輸出習慣。

這個向上衝擊的過程,在時間和精力上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卻始終收效甚微。這個階段被稱為數學學習的瓶頸期

那麼明白了問題的由來,接下來可以和家長們說說我對問題的理解和一些簡單的建議。(不一定對每個學生都有效,大家選取適合的角度幫孩子訓練就可以)。

針 對 性 解 決 問 題


“馬虎”是藉口“萬能法則”不一定適用,找到“扣分點”才是關健


第一問題需要孩子提升基本功以及做題態度。

第二問題需要孩子對不同結構的試卷做題節奏有靈活的把控。

第三問題主要的解決點,就是適合的老師、有品質的課程體系和有效教學思路。

隨著孩子的成長,從扣分的比重來看,老師方面所能支撐的比重會有所降低,學生自身因素以及家長作用比重會陡增。

並不是因為老師沒有能力和經驗解決這些問題,而是同樣是80分的考卷,每個學生需要提升的點都不一樣。

學習對於每個學員都有共性的問題和個性的問題,授課過程中,老師會集中解決共性問題,學習中存在的個性問題的處理,是需要家長給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和訓練計劃的,而不能把所有的期望僅僅寄託於“名師”,和期待孩子自己突然開竅。個性問題的解決,需要家長的發現、分析、引導。

所以家長在孩子成長中一些階段的作用,是遠大於老師的授課的。


“馬虎”是藉口“萬能法則”不一定適用,找到“扣分點”才是關健


那麼接下來重點說說家長怎麼從孩子的弱點出發,在孩子不反感的情況下幫孩子注入一些要求,從而幫助孩子修正的習慣,完成”低級錯誤問題解決“的蛻變。

我身邊的大多數孩子其實並不是很反感做題,但是無論是誰,都希望能少做些題,然後快速提高自己的成績。

計算的訓練其實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基本的計算法則。

第二個層次,基本的計算技巧。

第三個層次,高效的運算正確率。

讀題經常會出錯的同學我之前也做過研究,大部分同學的習慣無非分為兩類一點。

所謂兩類就是包括:讀題速度過快,力爭快速完成試卷的學生,和讀題過程中還在猶豫上一道題目是不是有什麼疏漏的學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讀題分心。

其實有一些常見的技巧,比如標記關鍵字,或者信息羅列轉化等等,所有的方法其實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讀題的專注度。

讀題常出現問題的學生在檢查返工的時候是很難檢查處問題的,所以我經常會用“30分英雄”來比喻這樣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學生可能在前30分鐘的做題得分很高,主要因為做的題多,但是在做完題目之後,這套邏輯鏈條直接拉低了一個人的檢查能力,所以無論檢查多少次,都不會檢查出什麼問題。

第一,對於低級錯誤較多的同學,第一個需要提升的就是檢查能力。

關於檢查能力,我一般跟家長都會說這樣一種方式,就是每週選擇五個中檔題,然後限時完成,(時間要求必須充裕,題型一定不能過難,因為目的是修正孩子的檢查能力而不是做題)。如果沒有錯誤,那麼本週任務結束,如果出現錯誤,那麼不要告知孩子具體的錯誤點和錯體量,給孩子10分鐘檢查自己檢查問題。

初級題目和中檔題對大部分成績忽上忽下的同學都屬於致命的扣分點,通常出錯的理由歸結起來就是孩子覺得題目難度不大,所以降低了對這樣題目的防備心和態度。上述的訓練會潛移默化的引入一個習慣概念,做題過程中中即便是不算太難的題,也會有出現錯誤可能的,無論訓練或者考試中都需要保持這這樣的態度來完成題目。

很多學生難題得分高,前面基礎題各種扣分,其實就是“態度”問題,這個“態度”是久而久之的做題習慣形成的,並不是真的故意出現。

通常情況講,過於希望在難題上追求得分的人經常會在簡單問題上掉以輕心。

對於長犯低級錯誤的人,在確認答案准確無誤之前,這個題的正確率的心理預期就是50%。

第二步就是有意識的遷移檢查節奏。

其實很多小學的考試,即便是填空題也都是分檔的,對於一檔題難度,一般只需要帶入檢驗即可快速判定對錯。一般在3分鐘就可以完成所有簡單題目的帶入檢驗覆盤。第二檔題通常完成後也給出5分鐘的時間進行檢查,而這個檢查的體量和節奏應該大致和我們每週訓練要求都是一致的。三檔題往往大家做錯一般都不會有馬虎的感覺,主要由於題目變難,做題速度放緩,所以態度和注意力比較集中,這時候”低級錯誤”的發生可能性就會極大降低。如果拿做三檔提的態度做一檔提,才是我們需要的解題態度。

慢慢的隨著能力的增強,各部分扣分的比重會有變化,而扣分最多的點就代表著你接下來的階段需要儘快修正的方向。

就好比說數學小白需要學習模塊才能提升成績,數學尖子生對計算準確率和公式、知識點的熟悉提取要求較高,而更高端的學生想要在成績上有所突破,除了前面的問題之外,控制做題的態度和檢查節奏,降低失誤率才是最重要的取勝方式,相比之下其他進步點,比如追求高級的知識點和技巧,會成為成長中次要的選擇。


“馬虎”是藉口“萬能法則”不一定適用,找到“扣分點”才是關健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家長不斷的發現問題並給出有效的理解和引導,大多時候不是家長不負責,而是所謂的負責增加了自己僥倖的心理。

太多的家長把孩子的成長寄託交給了老師的引導、孩子的覺悟和自己犧牲的時間,卻沒有停下腳步想過孩子每每犯下那些“不該犯的錯誤”到底能不能減少,畢竟“馬虎”的出現影響了孩子的成績、挫傷了孩子的士氣,他們才是真正會影響到孩子進步的蛀蟲。

關注孩子成長,我們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