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充滿禪意,耐人尋味的詩詞佳句?

醉臥西湖18


禪 讓我們遇見自己,禪 讓我們遇見世界,禪 讓我們遇見心靈……景色讓我們遇見詩,人海讓我們遇見詩,思想讓我們遇見詩……抱讀禪詩、品禪景、參禪心……坐在菩提樹下,觀棋不語:今生,來世。緣來,緣去。患得,患失……


延壽

孤猿叫落中巖月,野客吟殘半夜燈。

此境此時誰得意?白雲深處坐禪僧。

趙州從諗

四大由來造化功,有聲全貴裡頭空。

莫嫌不與凡夫說,只為宮商調不同。

黃檗希運

心如大海無旁際,廣植淨蓮養身心。

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

白居易

欲悟色空為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

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風開智慧花。

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分庵主開悟詩

幾年個事掛胸懷,問盡諸方眼不開。

肝膽此時俱破裂,一聲江上待郎來。

本寂詩

焰裡寒冰結,楊花九月飛。

泥牛吼水面,木馬逐風嘶。

靈雲志勤開悟詩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到如今更不疑。


五祖清演開悟詩

山前一片閒田地,叉手叮嚀問祖翁;

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

劉長卿送上人詩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了元詩

一樹春風有兩般,南枝身曖北枝寒。

現前一段西來意,一片西飛一片東。

寒山詩

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

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俞紫芝詩

獨坐清談久亦勞,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喚不起,猛虎一聲山月高。

寒山詩

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

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

白雲端禪師詩

嶺上白雲舒復卷,天邊皓月去還來。

低頭卻入茅簷下,不覺呵呵笑幾回。

守端蠅子透窗詩

為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般。

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半生被眼瞞。

拾得詩

君不見,三界之中紛擾,只為天明不了絕。

一念不生心澄然。無去無來不生滅。


希運詩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王安石

溪水清漣樹老蒼,行穿溪樹踏春陽。

溪深樹密無人處,惟有幽花渡水香。

王安石

青燈一點映窗紗,好讀楞嚴莫憶家。

能了諸緣如幻夢,世間唯有妙蓮花。

孟浩然過融上人蘭若詩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

黃昏半在山下路,卻聽泉聲戀翠微。

唐庚棲禪暮歸書所見詩

雨在時時黑,春歸處處青。

山深失小寺,湖盡得孤亭。

孟浩然

義公習禪處,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楊妙錫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張問陶

門庭清妙即禪關,枉費黃金去買山。

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閒。

弘一法師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餘何適,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惠開禪師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樽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妙色王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唐伯虎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吳承恩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底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施耐庵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

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

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憨山德清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倉央嘉措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自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怕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佛家說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說,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行至水深處,坐看雲起時,體驗痛苦的過程,正是參悟生命。 鳳凰,涅盤。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天珠彩陶唐卡


如何理解“充滿禪意”呢?大概是一種蘊藏著韻味深長的道理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讀書君就覺得蠻有禪意。人生就如同一趟艱難的旅程,而我只是這其中的一個過客。只是過客又當如何呢?是更珍惜每一路每一程的風景,還是不必在意途中的坎坷與荊棘呢,應是兼而有之吧。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同樣充滿禪意。人生在世,忽東忽西,時而在此,時而在彼,這像是什麼呢?就像是飛鳥偶爾將腳踩在雪泥上。它們在這雪泥上留下一些印記來,不過是再偶然不過的事了,因為鳥兒往東還是往西本來就沒有定數。人又何不是如此呢?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最多人提到這句,當然不得錯過。登山溯流而上,水卻窮盡,坐下來,卻看白雲悠悠,緩緩升起。人生路漫漫,時有山窮水盡之時,平心靜氣,說不定又能看到新的路途呢?

說起來,竊以為,嵇康的“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俯仰自得,遊心太玄”,也是挺有禪意。各位覺得嘞?




讀書燈下


如果你查閱百科,它會告訴你,“禪意”是一個佛教用語,它的意思是清淨安寧的心。事實如此,如果有一天,你真正做到內心清淨安寧了,那你也就看能看透一切了。你的內心就好比是一張白紙,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王維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終南別業》

說詩,說禪意,任誰也繞不過王維去。

說王維詩中的禪意,排在第一的肯定是這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水窮處,是盡頭,歸於無,也是源頭,無中便能生出有來。水窮是無,雲起為有。

你要真體會這句詩中的禪意,就得自己去悟,別人說詩中是別人的。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詩佛”這個稱號真不是白來的,你看這句詩。

人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人沒有了閒事,便能做到心無雜念。心中沒有了雜念,便是清淨安寧。

當你清淨安寧了,便能感知世界,便能看見桂花落,便能看見春山空。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和前面兩聯詩一樣,這兩句也是王維所作。

你看王維的詩,總有這樣一種魔力,他遣詞造句非常平淡,他便是用這種平淡,勾勒出一幅寂靜的畫面,忽然畫中一動,便能烘托出人心的平靜。

蘇東坡說王維“詩中有畫”,一幅好的繪畫,自然是乾淨的,沒有多餘的一筆一點,只有內心純淨的人,才能作出乾淨的畫,才能寫出乾淨的詩。

他給你內心觸動,最後又歸於寂靜。

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在世,四方奔波,就像一隻鴻雁。它飛到一個地方,就在那裡留下了一個印記。

這些都是人生中的偶然,人生的旅途中,你到了一個地方,那是生命中的定數,但當你到那個地方之前,其實一切是不一定的。

如飛鴻,它在雪地上留下了爪印,但終究會被後來的雪掩蓋,抹去。人生到過的地方,你如何費心留下了痕跡,到頭來也終會被歷史抹去,歸於無常。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東坡送友人離開的時候,如是說。

到了蘇東坡這種境界,已經不需要去清空什麼了,因為他的內心本來就是“空”的。因為他的“空”,所以廟堂之上的鬥爭,江湖之遠的紛爭,人生路上的坎坷,他都能坦然笑對。

所以他才能看透,他能把人生到處看作飛鴻的爪印,也能參透人生是一場旅途,每個人都是歷史中的一個行人而已。

當然了,你不能跟蘇東坡提吃的,否則他分分鐘破功,瞬間把內心的“空”用羊蠍子、東坡肉、河豚填滿。

此處安心是吾鄉。——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我不知道寓娘是個怎樣的女子,竟能說出這樣的話,連蘇東坡也能被這句話折服。

當蘇東坡還沉浸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時候,卻有一個女子告訴他,蘇學士,雖然人生如一場旅途,飄忽不定,但是隻要能做到內心安寧,你就不是一個行人,你就能做到四海為家。

蘇東坡說,我是人生的行人,寓娘說,不,安寧下來,你是人生的主人。



也可自話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句詩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

王維的詩句多是充滿禪意,蘇軾評價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更是被稱為詩佛。

這句詩的意思是,行到水的盡處,坐著看雲升起來。兩句詩是表達淡定和從容的經典名句,被很多人用作座右銘,頗有“我自向前,不問西東。一路鮮花是風景,一路荊棘也是風景。“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句詩出自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北宋大文豪。其文學成就,尤其在詞在整個詩詞史上數一數二。

這句詩表達的是,人生如同旅行,人人如此,要從容和坦然。人生如是,”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餘生讀書


說到充滿禪意的詩句,那就不得不提到詩佛王維了。

王維的詩裡,字裡行間總是透出深深的禪意。讀他寫的詩,令人如同置身於一片幽深靜謐的樹林,溪水潺潺,鳥兒啁啾。

比如他寫的《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會使人聯想到:一個恬淡、沉靜的中年修道男子,因為厭倦了世俗,故而一個人獨自隱居在終南山的深山老林裡,自得其樂。偶爾有人路過,就隨便攀談幾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兩句詩,更是勾勒出了詩人隨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空靈心境。令人不禁心生嚮往。

王維一生崇信佛法,對妻子始終如一,妻子過世後,終身未娶,一心學佛。重情重義卻又超然世外的王維,自然對於人生有著十分獨到和透徹的領悟。所以他的詩就像是一幅幅禪意盎然的山水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令人深深陶醉。





愛讀書更愛自由


禪即禪宗,在一個悟字,一種參透的覺悟,智慧的覺悟,悟出自然之道,參透人生之道,迷途知返,以求超越所參悟之本身。禪意,狹義為靜謐安寧,廣意的禪意則蘊含在一切之中,是一種參透人生,大徹大悟最具智慧的覺悟。彷彿“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如果沒有大徹大悟的先覺,即使“捨生求道有前蹤,乞腦剜身結願重,”也只能“三生同聽一樓鍾。”
古時集大智慧於一身的詩者,都具有一種先天的悟性,


如蘇軾,李商隱,王維,白居易,李白等,他們不但有修無為之身的悟性,亦兼具道家虛無自然,物我兩忘的博大胸懷。抒情如空谷流水,江海波濤,滔滔不絕,狀物見南山竹翠,小園菊美。像慣於清靜的僧人志南,也知“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一根枯木勝於人,修心養性修佛身;大道無形僧有影,鐘磬之音空谷回。望雄山,觀奇寺,“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前臺花發後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禪宗見心明性,大愛無疆,然,“一切恩愛會,難得無常久。生命多畏懼,命危如晨露。”常嘆生命之無常,哀人生之多艱,

真乃,“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嗟呼!無常世事無常中,長天驚雷從未空。“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與君指上聽”!縱聽琴聲千萬遍,沒有靈犀枉費功。“門庭清妙即禪關,枉費黃金去買山。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閒。”

禪亦渡有緣之人,緣起緣滅,焉能識之,“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人如浮萍佛難渡,禪意難測亦難悟。縱使“行到水窮處”,依然“坐看雲起時”。


黃土情愫


說“禪詩”總要先說說“禪”吧?那什麼是“禪”呢?

蔡志忠漫畫故事《禪說》中說了這樣一個故事:一條小魚問大魚“海”是什麼?大魚告訴小魚:“你的周圍就是海啊”;“海在你的裡面也在你外面;你生於海,歸於海;海包圍著你,就像你自己的身體。”莊子說: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人活在禪海之中,卻不知道禪是何物!由此看來,所謂“禪”,就是人與人相處、與社會相處的道理、規則規律。就是俗人說的“道理”(或:事物規律);也就是哲人說的哲理;佛家叫做“禪”理。

異曲同工之妙的“禪意”句子,我推薦“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和“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溯流而上,水的盡頭無路可走;無論是順水而來,還是水窮而困,我們都應該接受,有路可走便走;走到盡頭了,那就坐下看雲捲雲舒,順其自然。貌似行路時的境遇,卻可暗喻人生中種種情境。想想看:“無路可走”之時,當事人應當如何自處呢?達觀、智慧的人懂得順勢而為,不強求環境和他人要順應自己的所求,也不因為外境的變化而動搖心境。靜心看清楚這種變化是怎樣發生的;低谷時自我修煉、昇華素質,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到來。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與前面一對“禪意”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對仗精巧,宛自天成,朗朗上口、又富於哲理,耐人回味。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

想想看:一重重山、一道道水,山環水繞、沒完沒了……怎不讓人起疑心:是不是走錯了路?疑惑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這既寫出景色的峰迴路轉、曲折多變;更寫出了人的心情心理變化,由焦慮而欣喜。

“山重水複”為寫實:親歷親見。地形複雜、路途坎坷。一個“疑”字表明作者的主觀感受、心裡焦慮。“又一村”則寫出了欣喜之情。寫出了路似斷而實通達,景似絕而復明的變化,蘊含著生活的哲理。







竹隱閒士


學詩渾似學參禪

〔宋〕吳可

學詩渾似學參禪,

竹榻蒲團不計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

等閒拈出便超然。





S致君


晨鐘暮鼓,警醒世間名利客;

經聲佛號,喚回苦海迷路人。

看破放下自在隨緣,

真誠清靜平等正覺。

聖賢豪傑名聲在,

富貴榮華皆是空。

古木流泉話今夕,

殘碑寶剎紀滄桑。

是是非非不信來看因果,

真真假假要知報在輪迴。

已經歷盡滄桑,

何必再添新傷。

少說是非閒話,

多念阿彌陀佛。

人生芳穢有千載,

世上榮枯無百年。

邪徑敗良田,

讒口亂善人。

命裡有時終須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

三生命孤苦,

萬里路酸辛。


阿松扁


人解禪意和我解禪意均有不同,我認為我填的這首詞就很有禪意,請諸君雅正。

鷓鴣天。

聽《落雨聽禪》偶感

此曲只需靜靜聽,

餘音嫋嫋水淙淙。

琴絃似瀑連珠落,

香霧如絲纏黛盈。

情遠邃,意空濛。

高山流水一孤鴻。

竹林深處禪音起,

且築虔誠度此生。

2018年8月20日於彭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