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房到底安不安全?他們有辦法

■通訊員 殷欣欣 薛建宏

一夥專偷電動自行車電瓶的竊賊不時出動,而且作案時面部捂得嚴嚴實實,讓人防不勝防。但寧海警方通過群租房“智慧門禁”系統後臺數據分析,找到突破口,一舉偵破了此案。

近兩年,寧海警方創新群租房管理模式,通過安裝智慧門禁、電動自行車智慧充電樁、逃生專用緩降器等,為群租房亂象戴上了緊箍咒。

2017年10月開始,寧海縣公安局以“千警下基層、萬警大巡防”專項行動開展為契機,以桃源派出所為試點單位,對群租房服務管理的風險隱患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創新實踐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群租房管理模式,進一步對群租房消防、用電、逃生、門禁設備配置進行制度化規範,有力提升群租房人口管理、治安防控、消防管控水平。

“智慧門禁”是新模式中一項重要舉措。近日,在安裝了智慧門禁的桃源街道冠莊公寓,筆者想刷臉進門,發現根本行不通。一旁的公寓租戶李師傅笑著說:“它還不認識你。”李師傅現場演示了“刷臉開門”,只見他往大門口門禁攝像頭前一站,門就開了。

據瞭解,租戶入住前必須持身份證或者暫住證到指定地點錄入個人信息,後臺開通權限後,才可刷臉進入。在近距離信號覆蓋範圍之內,通過手機APP也可以開門。另外,為了方便老人和孩子,刷IC卡、身份證也可以開門。

在開門的瞬間,旁邊安裝的攝像頭會自動拍攝,留下進門者的影像。“這樣一來,陌生人就不能隨意進入了,大家住得安心。”李師傅說。

2018年1月到4月,寧海縣桃源街道轄區電動自行車電瓶失竊案頻發。民警多次蹲點調查,追蹤監控視頻,發現是一個團伙所為。這夥人作案時個個戴著帽子、口罩,把臉捂得嚴嚴實實,案件偵破一時很難取得進展。

桃源派出所對群租房智慧門禁後臺數據進行篩選分析,發現有一名男租客經常晚出早歸,深夜11時多一個人空手出去,次日凌晨三四時帶著好幾個人一起回來,還帶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回來時身上的衣服和去的時候都不一樣。桃源派出所於是對這名男租客重點關注,經過蹲守、跟蹤,將這名男子與其同夥一併抓獲。經訊問,他們就是這個經常作案的電動自行車電瓶盜竊、銷贓團伙。

群租房管理新模式不但大幅增加了租戶的安全係數,也為警方的治安管理和街道的社會管理提供了信息平臺。除了之前提到的破獲盜竊案一事,智慧門禁後臺數據還幫助了一位獨居老人。

去年12月,智慧門禁系統報警,一位獨居的老年租戶連續三天都沒出過門,而之前他每天都會下樓去買菜。“系統根據數據設置了報警程序,當數據異常時便會報警。”桃源派出所薛警官介紹說,警方接到系統報警後,當即聯繫了社區工作人員,工作人員上門查看,發現老人意外摔傷了,於是趕緊將其送往醫院,並與其子女取得聯繫,避免了一場意外的發生。

“當然,為了保護群眾隱私,這些數據由公安機關掌控,其他人員不得調取。”桃源派出所長駱昌定說。

桃源街道目前有出租房7829戶,其中居住10人以上的群租房有1040戶。最初只有40多戶群租房安裝智慧門禁系統,如今已安裝或將要安裝的群租房已有510戶。駱昌定表示,“千警下基層、萬警大巡訪”啟動後,桃源派出所將智慧門禁列為“一號工程”,目前正在向普通居民小區推廣,暫由政府、企業、業主三方共同出資,群眾反響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