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為什麼那麼厲害?

安琪兒露露


零式戰鬥機是日本1939年生產出來的新型戰機,因為這一年是日本紀年2600年,所以日本就將其取名為零式戰鬥機。剛研製出來的戰鬥機,在性能方面肯定有其優勢,如它可以在七分鐘之內爬升6000米的高度,這樣的速度在當時的空戰中可謂是佔盡上風。

1940年9月13日的重慶璧山空戰中,日軍的13架“零式”為其轟炸機護航,飛向重慶上空,中國空軍立刻出動34架從蘇聯購買的伊-15和伊-16戰鬥機迎戰,這兩款戰鬥機在設計上存在缺陷,前者比較靈活,便於作戰,但在抗戰時期已經落後,後者是單翼式戰機,適合於敵人糾纏,所以兩款戰機一起出動才能彌補各自不足。然而“零式”的性能遠遠超過這兩款戰機,最後日軍憑藉著零式的高速度和高續航,重創中國空軍。在之後的半年時間,日軍的零式共擊落中國戰機60架以上,給中國戰場留下了極大的陰影。

中國戰場出現了這麼個“怪物”,為此老蔣也是非常的無奈,畢竟中國空軍當時戰機普遍偏弱,所以當時中國就將這個情況告訴了美國,但是美國空軍完全不當回事,直到1941年末日軍襲擊珍珠港時,美軍才知道了零式的厲害,而此時日軍又憑藉零式戰機給美國在菲律賓的空軍力量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引起了美軍的高度重視。當時盟軍的有些飛機雖然單項性能要比零式好,但是綜合性能不及零式,而且當時日軍駕駛零式的飛行員全是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他們往往憑藉著零式的高性能給對手致命打擊。

後來盟軍繳獲了一架零式,終於找到了它的弱點。原來零式為了追求靈活,導致自身脆弱,飛機的機翼機體居然是用鋁合金做成,厚度僅1毫米,這個厚度實在太薄,所以零式也不方便在高空作戰,還有一個弱點就是它過度最求輕巧,將油箱重量也變輕,導致其防彈能力差。

知道了這些之後,美軍對付零式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戰術。隨著美軍新型戰機的使用,零式也就只能成為“自殺”機了。日本在資源和航空工業方面無法和美國比,憑藉零式耀武揚威一時完全是鑽了空子。


兵說


  零式戰鬥機被稱為“二戰期間日本最囂張的戰鬥機”,在1940的 “璧山戰役”中零式戰機首次投入戰鬥,便一戰成名。

  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零式也大顯神威,憑藉超強的續航能力,完全壓制住了倉促應戰的美軍戰鬥機,此戰美軍損失慘重,一百多架戰機被毀。

  零式戰鬥機續航能力強,機體較輕,速度快、轉變靈活,能在低空自由飛行,戰鬥能力十分強大,那麼為什麼零戰如此出色呢?

  1937年日本軍方要求三菱重工設計一款“萬能戰鬥機”,要求超過500公里時速和6小時以上續航,並且能夠完成高難度的高空作戰動作,要有超強的戰鬥能力。不得不佩服當時日本人的辦事效率和執行意志,戰鬥機僅在一年之後就被研發出來。當時同類型的戰鬥機時速不到500公里,續航不到1000公里,但是零式最大時速超過了530公里,最長續航可達到3000公里,並且具有很強的垂直爬坡能力,和極大的作戰半徑。

  根據當時美劇繳獲的一架零式戰機的研究發現,零式戰鬥機的重量只有約1.8噸,比美軍的戰鬥機輕了太多,而飛機的機翼機體的鋁合金厚度僅為1毫米。

  但是同樣因為太輕,美軍發現了零式的致命弱點,在空中高速俯衝後向上拉起時,飛機機翼太薄,容易解體。

  太平洋戰爭初期零式戰機的戰力強還有一點很關鍵,所有零式戰機的機體都很薄,重型機槍都可以輕鬆穿透其裝甲,飛行員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一條路,“殺敵”或者“被殺”。“神風特攻隊”便是這樣一群人,但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時的零式戰機已經被美軍研究透徹,他們這種自殺式的攻擊方式收效甚微。

  戰機再強也是由人來控制,來戰鬥,零式從一開始就是以人的生命為代價來獲取勝利的,這種勝利畢竟是短暫的,而零式的滅亡也是註定的。


環球網


零式由日本三菱重工研製,1940年服役,以1937年服役的96式艦載機為基礎研製。空重168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674千克,最大飛行速度533千米/小時,最大航程3350千米(掛副油箱)、2222千米(機內燃油)。裝備兩挺7.7毫米機槍,兩門20毫米機炮。

零式性能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於艦載機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失速性能,在低速下的操控異常靈敏。

2、水平面迴轉能力強,轉彎半徑小,這在近距格鬥時佔據非常大的優勢。在服役初期,水平迴旋性能遠超盟軍主力機型。

3、變態的航程,使其有超遠的作戰半徑以及長久的滯空時間。

4、火力超強,同時代戰機中較早使用20毫米機炮。

5、飛行速度快,中低高度有良好的爬升率,利用瞬時爬升率、水平迴旋能力可以輕鬆擺脫咬尾。

所以零式服役初期面對盟軍主機機型,基本戰無不勝。

1、1940年9月13日,中日自抗戰以為最慘烈的璧山空戰爆發。日本轟炸機在13架零式掩護下飛臨重慶,中國出動41架戰鬥機(蘇制伊-15、伊-16)迎戰,數量佔絕對優勢,但結果中國空軍被擊落13架,擊傷11架,犧牲10名飛行員。

2、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零式做為主力護航戰機,對珍珠港地面及空中目標造成重大損失。僅被地面炮火擊落8架。

3、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三個月內,零式戰鬥機和英美主力機型的多次空戰中,全都大獲全勝。藉助優良的性能和在中國戰場積累下的經驗,零式和盟軍空戰交換比達到驚人的1:6,戰爭初期造成盟軍的“零式恐懼症”不敢與之交手,這就是零式戰無不勝的由來。

從1942年下半年開始,隨著美軍F4F野貓入役,日本在中途島海戰慘敗,損失大批經驗豐富飛行員。同時盟軍也逐步掌握了零式的性能特點,採用有針對性的戰術,如“剪刀交叉”等。勝負開始轉向盟軍,伴隨著1944年“馬里亞納獵火雞”的結束,零式開始走向衰亡。


河東三叔


誠邀,如題。二戰時期的日本作為東亞的戰爭策源地,在一眾落後的農業國中可謂是鶴立雞群,憑藉著強大的武器設備,日本在短時間內獲取了東亞的制空權,那麼日本自以為豪的零式戰鬥機為什麼這麼厲害呢?

實際上並不是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厲害,只是中國和東南亞諸國的空中力量太小了。其實零式戰鬥機的最大優點就是輕便,在沒有導彈的二戰期間,超視距作戰是不存在的,所以空軍的戰鬥實際上就是兩架飛機的肉搏,誰輕便,誰動作快誰就是贏家。所以當時的零式戰鬥機的確非常厲害,連美軍的F-2A水牛、F-4F野貓、P-40戰斧等飛機面對零式—籌莫展。

但是後來的情況就不同了,對日宣戰的美國很快就發揮出了其恐怖的戰爭潛力。

美國的航空技術快速提高,航空引擎的動力顯著提高,機體重量哪怕比零式大一倍,在大功率引擎的推動下,也可以獲得與零戰相同乃至更優越的機動性,並且載重量大,就可以配備更強的火力與更厚的裝甲,就像太平洋戰爭後期的美式戰機,配備六到八門12.7mm或20mm航空機槍,而裝甲厚到零式射出的子彈打上去會被彈開,而零式在初期研發的時分沒有考慮到後續的改造,所以開展空間極小,並且過度的輕量化,致使火力偏弱,犧牲大量裝甲生計能力差,乃至連自密封油箱都沒有,獲盟軍賜稱號“飛翔打火機”,是以美國很快就奪回了太平洋地區的制空權。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零式戰鬥機

零式戰鬥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非常厲害,產生零式戰鬥機神話,被盟軍視為不可能被擊敗的無敵戰機。這個神話的產生來自以下幾方面因素。

1.西方國家當時普遍不相信,一個東方國家制造出的戰鬥機,性能可以達到一個超過他們想像的水準。(零式戰鬥機的主要優勢會在下面進行介紹)

2.雖然陳納德已把有關零式戰鬥機的性能情報交給美國(當時零式戰鬥機在中國戰場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但沒有受到美國軍方的重視。

零式戰鬥機

3.初期與零式戰鬥機遭遇時,盟軍飛行員普遍使用錯誤戰術,另外還受到經驗不足的影響。這些問題都與盟軍將太平洋戰場視為次要戰區的態度有關。

4.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航空隊的飛行員訓練紮實、實戰經驗豐富。

零式戰鬥機的主要優勢有以下幾點:

1.由於當時日本非常重視戰鬥機的水平迴旋能力,另外為了提高戰鬥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安全性,零式戰鬥機擁有非常低的翼面負載、失速特性良好、低速下的操控反應非常靈敏。這些特點讓零式戰鬥機擁有非常優異的水平面迴旋能力。無論迴旋半徑或是迴旋率,都超越盟軍當時參戰的主力機種。優異的水平面迴轉能力讓零式戰鬥機在近距離空戰中擁有很大優勢,讓盟軍飛行員很難從咬住零式獲得開火機會。

零式戰鬥機

2.與同時期戰鬥機相比,零式戰鬥機航程非常遠(掛載副油箱航程為3350公里,不掛在副油箱航程為2222公里)。

3.中高度一下擁有良好的爬升率。瞬間爬升率幾乎媲美特技機。如果被咬尾,一兩個翻轉後就可能將情況逆轉從而反咬敵機。

4.作為艦載機而言,擁有相當良好的全向視野。

5.相比於同時期的其他戰鬥機來說,零式戰鬥機算是較早裝備20毫米機炮的機種。這種機炮對早期防彈能力不完備、結構也並不強韌的各國戰機而言,火力非常具有威懾性。而且將單發輕型戰鬥機擊落四發重型轟炸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零式戰鬥機

6.太平洋戰爭開始時,零式戰鬥機啟動外形非常乾淨漂亮,阻力相當低。

7.開戰初期,零式戰鬥機的初始加速性要比所有對手都要強。面對最大飛行速度高於自己的對手,往往也有機會在對方達到高於自己的速度之前將其擊落。


鼎盛軍事


道理很簡單,零式使用了更輕便的“鎂鋁合金”材料,這使得在發動機功率不變的情況下,速度更快,滿載航油不變的情況下,航程更遠。

艦載轟炸機

高度2000m、巡航速度160海里以上,航程要求800海里以上

陸上攻擊機

滿載狀態1300海里以上速度:

270節(高度4000米,311 km/h,13125英尺)。

爬升率,爬升到3000米(9840英尺)高度花費9分30秒。

滯空時間,正常出力下可以維持1.5到2小時,經濟巡航速率下攜帶副油箱為6至8小時。



日本住友金屬有限公司在當時合成了一種超級鋁合金,日本對時秘稱“50嵐”金屬,這種鋁合金比鋼還硬,因為有了這種金屬零式設計時就採用了很細的飛機框架,並且敢於在上面鑽孔減重,此外鉚釘尺寸也非常小,在能保證戰機強度的情況下大大地減輕了飛機空重,如果沒有住友金屬的這種鋁合金,零式是根本生產不出來的。因為有了超硬鋁合金,對飛機主桁梁進行革新,其抗拉強度好,耐疲勞強度更好,而且機體重量極輕。

零式採用了950馬力的中島“榮”12星型氣冷發動機,雖然相比於歐美同期產品並不出眾,但由於機體較輕,空重(21型)僅1680千克,時速達到了533千米/小時。零式的性能優勢最大來源就是輕,翼載極小,完全彌補了發動機動力的不足,而且保證了2200公里的超大航程。同時由於輕,零式還獲得了非常快的爬升速度:每分鐘900米。完全超越了同期如F2A、F4F、P-40、噴火等歐美戰鬥機,其低速格鬥能力與轉彎半徑都優於同期歐美戰鬥機,令盟國飛行員很難從後接近零式的航線從而獲得開火機會;反之,零式戰鬥機出眾的迴旋能力令零式戰鬥機在初期的近距離空戰中經常處於優勢。零式戰鬥機對搭載空冷發動機的戰鬥機而言擁有非常乾淨漂亮的氣動外形,並且擁有相當低的阻力。



但一切都會改變,和財大氣粗科技生產力都更勝一疇的美相比,零式戰機也只是曇花一現,在—場“獵火雞”比賽中成了別人追逐的獵物,任何武器都有它的侷限性,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不進則退,零式的末日,並非偶然。然而當時在二戰中的地位,卻無可替代。時至今日,仍有人拍了個大片“永遠的零”,我不知道那是在追憶往日的輝煌,還是在哀嘆今日的衰頹。


春風化雨雨過無痕


日本零式戰機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確實佔盡了便宜,但是從中期開始隨著美軍F6F、F4U、P51等戰機服役後,零式逐漸佔了下風,最終淪為神風自殺機。零式戰機可以代表二戰前日本航空工業的最高水平,是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典型的武器之一。

零戰在太平洋初期佔到便宜的原因就是零式出色的速度、爬升率、迴旋能力、航程。

1.零式戰機具有很低的翼載荷,失速特性良好,低速情況下操作靈敏,在迴旋半徑和迴旋率方面優於當時盟軍戰鬥機。

2.中低高度爬升性能出色,每分鐘近900米爬升率,所以零式即使被咬住也能通過垂直方向的機動擺脫咬尾的劣勢。

3.出色的低阻外形,金屬半硬殼懸臂下單翼設計,水泡型座艙,可完全收放式起落架,超輕的機身重量,所以即便發動機功率不到1000馬力的情況下仍然達到520公里每小時

4.驚人的2200公里航程。

5.20毫米機炮和2挺7.7毫米機槍的組合,在戰爭開始的時候也算是可以的火力了。

5.訓練出色的精英飛行員。

所以,在珍珠港事件到中途島海戰期間的這段時間裡,零式幾乎霸佔了太平洋的天空。特別是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在菲律賓,P40戰機成為零式手下敗將,零式戰機從臺灣起飛經過長時間飛行後仍然對克拉克機場美軍航空部隊予以重大殺傷,其中12月10的第二輪攻擊在空中擊落美軍飛機43架。而在中國戰場,零式更是以幾乎屠殺的方式對付中國空軍,在1940年9月13日的重慶璧山空戰中,13架零式對陣中國空軍34架戰機,結果中國被擊落13架,擊傷11架,零式在空戰中沒有被直接擊落。

但是,零式的優點也造就了缺點,由於日本海軍提出的條件十分苛刻,同樣參與新戰機研發的中島公司乾脆直接退出競標。而三菱公司也在零式戰機採用了許多極端設計,為了追求海軍提出的性能要求設計時幾乎不留任何餘地,性能上幾乎就是一次性到位,在後期日本明知道零式存在種種缺點卻無法著手進行大改進。


1.飛機極端追求速度、機動性、航程,這就導致飛機減重,機身機構採用超級杜拉鋁,全機結構安全係數降低。飛機在高速動作下根本無法適應帶來的應力,零式2號機在試飛是出現過解體的情況,而且量產後還是存在這個問題。雖然日本方面很清楚這個問題並且進行過加強,但是因為設計之初就太過極端,根本沒有大改的餘地,壓根就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2.還是重量的問題,為了保證低重量帶來的速度機動性航程優點,犧牲了防禦。零式的超級杜拉鋁蒙皮幾乎就沒有什麼防護性能,大口徑槍就能輕易擊穿,而且杜拉鋁容易氧化,氧化後被擊中容易起火。油箱也沒有自封閉和滅火裝置,擊中後起火的問題也被人成為空中打火機,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日本精英飛行員的折損。

3.零式高速情況下機動開始惡化,速度在200英里以上開始出現這個問題,飛機在時速超過300公里後控制操縱桿所需要的力量急劇增大。在戰爭後期盟軍飛機速度和機動性不斷提升的情況下,零式的高速機動性惡化問題給他和盟軍帶來了不可彌補的劣勢。

4.發動機問題,在發動機整體性能不如西方的情況下還要求那麼高,只能減重,減重再減重。而且中島榮12發動機在高速俯衝時浮動化油器極易出現問題導致發動機熄火。所以在空戰中被零式咬死,那麼立即轉入高速俯衝並滾轉的動作。

5.高空垂直機動性出現惡化,動作出現遲滯。

所以,在戰爭中,零式因為減重帶來的防護不足問題導致飛機被擊中後墜毀的概率很大,飛行員折損情況非常嚴重。老飛行員損失殆盡,新飛行員訓練和經驗不足,短時間內根本不能成為飛行老手。所以日本在飛行員問題上出現了惡性循環,飛行員整體水平越打越爛。而美軍在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海軍以及1942年6月找到的一架完好零式戰機總結出薩奇剪等戰術,有效的打破了零式戰機稱霸天空的局勢。1943年,美國F6F戰鬥機投入使用,零式徹底沒有翻盤的希望了。1944年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中,零式因為自身性能和飛行員水平低下的原因幾乎被完全碾壓,美軍以屠殺的方式無情的幹掉零式戰機,此次海戰的空戰部分也被稱為馬利亞那獵火雞大賽。

至於零式設計的問題,只能說當時為了追求日本一二試艦載戰鬥機的技術要求,在發動機動力整體不足的情況下進行極端設計,將所有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甚至結構上打孔去掉材料減重。這種設計方案直接導致後期根本就沒有改進的餘地,即便日本很清楚零式存在的問題,但是根本沒有辦法。所以零式是成在速度和機動性上,但是敗也敗在機動性和速度上。戰爭初期零式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戰鬥機,但是從中期開始零式開始逐步落後,後期直接被屠殺,最終淪為自殺機。


雛菊西瓜Peterpan


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確實在二戰之初比較佔便宜,但是隨著美國加入戰爭,越來越多的新型戰機出現在太平戰場上,零食戰鬥機靈活機動的特性不再佔優勢,最後成為了送日本精英們去見天皇的自殺神機,那輝煌時代的零式戰鬥機到底是怎麼厲害的呢?



第一,重量輕,速度快。

日本自然資源不豐富,製造任何武器,都是以節約資源為第一標準,比如在槍支設計上,儘量以通用子彈為設計標準,所謂的裝甲車也只是一些薄皮鐵盒子,和歐洲戰場上的裝甲車無法相提並論,飛機更是如此,當時採用的是日本住友金屬公司發明的特殊輕質鋁合金,這種鋁合金比鋼還要硬,所以日本敢在上面鑽孔減重,強度高,耐疲勞程度高,加上他簡潔漂亮的氣動外形讓她擁有相當低的阻力,這樣一來,既減輕了飛機質量,在飛行航速和飛行航程上都大大提高,即便它採用的發動機功率較低但是可以節約燃料,減少了資源浪費,日本儘可能的製造工作的飛機。



第二,人性化設計。

是零式戰鬥機採用密封氣泡型座艙,有大塊透明玻璃,前後視野開闊,對飛行員觀察戰況和敵機有很大好處,為飛行員裝備電熱飛行服,可以拋棄諸如大型副油箱等設備,提高戰機的戰鬥力,人性化的設計,讓飛行員可以集中精力作戰。

在二戰初期,日本大約有300架零式戰鬥機,其中有250架被用的了太平洋戰場上,盟軍開始並沒有得到任何一架關於零式戰鬥機的殘骸,因此對他一無所知,並不知道他的戰鬥特性,所以在一開始,因為錯誤的戰術,導致盟軍損失了許多飛機。



當然,當時的中國因為武器禁運,外部先進武器很難進入中國戰場,戰爭爆發後,日本幾乎佔領的所有中國對外港口,美國的援華武器也只能從滇緬進入,所以武器比日本還差,吃了許多武器上的虧。


風雲一點通


撇開政治和情感因素來看,三菱A6M零式戰鬥機是太平洋戰爭初期全球最好的艦載戰鬥機。它是第一種性能全面超過陸基戰鬥機的海軍艦載飛機。在珍珠港事件後的6個月中,零戰在與盟軍的陸海基戰鬥機的作戰中取得了令人眩目的戰績,它優異的機動性和傑出的續航能力是戰爭初期的制勝法寶。直到今天,零戰仍是日本二戰太平洋地區空中力量的象徵。

零式戰鬥機優秀性能的背後是掘越二郎的極端設計,該機在結構上非常注重減重,為此採用了住友金屬公司開發的特殊輕質鋁合金,選用小直徑的結構鉚釘,並儘量簡化鉚接點;在構件上鑽出大量小孔減重,甚至取消了飛行員的防護鋼板,不用自封閉式油箱,這些都成為日後的致命缺陷。當然掘越二郎的設計也不乏技術亮點,如懸臂式下單翼、可收放起落架、氣泡式座艙蓋的大塊透明玻璃,甚至還為飛行員裝備了電熱飛行服。

零式戰鬥機在太平洋戰爭的第一年裡基本沒有對手,該機無論在速度、爬升率和機動性上都全面超過美國海軍的F4F“野貓”艦載戰鬥機。當然野貓的火力更強,機體更堅固,兩者的俯衝速度旗鼓相當。A6M2的翼載很小,轉彎半徑比野貓小得多,這使得A6M2在空戰中能搶先佔位,擊落野貓式。

但是等到1942年末1943年初,零戰遇到了美軍強悍的新式戰鬥機。這兩種戰鬥機都有著卓越的高空性能,強大的火力和高速俯衝能力,其中F4U裝有2000馬力的星型活塞發動機,幾乎是零式的兩倍,P-38也裝有兩臺1000馬力的直列水冷發動機,美軍的“打了就跑”戰術在新型戰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等到1943年格魯曼F6F地獄貓服役後,零式的性能優勢就被全面趕超。F6F是第一種在機動性上能與零式匹敵的美國戰鬥機,另外還繼承了速度快、火力猛、裝甲厚的優勢。

由此可見,零式雖然在二戰初期佔據優勢,但由於日本在資源和航空工業全面落後於美國,使該機的技術優勢很快就被趕超。此外由於日本戰鬥機在設計上對飛行員生命的輕視,也導致有經驗的老飛行員在戰爭中被消耗殆盡,新飛行員根本無法發揮出戰鬥機的最佳性能,只能發動神風特攻。


鷹眼戰情室


一臺950馬力的發動機居然能讓零式擁有565千米每小時的速度以及2560公里的超強續航力,實用升限11740米。而且擁有最小的轉彎半徑。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軍還裝備大量的F-2A、F-4f、P-40戰機的時候,零式基本上是無敵的。



那麼零式真的有那麼厲害嗎?有,它在低空有著超強的狗鬥能力,哪怕是戰爭後期美軍的大部分飛行員也不敢在低空和零式狗鬥。但是零式這麼厲害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的。在相同重量的情況下要使飛機更速度更加快只有研製大功率的發動機。而在相同功率下的發動機要想飛機速度飛得更快,那就得減輕機體重量和優化機體佈置。而零式就是屬於後者。


零式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採用了超硬鋁材料,這種才剛研發出來不久的材料被三菱看上,並應用到零式戰機的開發上,而且在機體結構採用輕量化思路設計,使得零式戰機空重僅有1.5噸,但是就是因為為了減重取消了防彈鋼板和自封油箱等防護設備。而且零式在高空的高速性能極差,在高空高速飛行的話一不小心就會空中解體。這架飛機基本上屬於裸奔的狀態。沒有自封油箱被擊中後很容易著火,這玩意把飛行員的生命當作紙用,所以這飛機也葬送了日本大量的優秀飛行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