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打好醫改組合拳 開啟就醫新格局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醫共體建設成效顯著、基層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鄉村醫生隊伍更穩定、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穩步推進、衛生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海西州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逐漸形成“健康進家庭、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就醫新格局。

整合41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28家村衛生室,組建縣域醫共體8個,醫共體建設全覆蓋。推行醫共體內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根據患者需求,加強基層和上級醫院用藥銜接,方便患者就近就醫取藥。去年,醫共體下沉的醫務人員增加85%,牽頭醫院專家到基層服務839人次,帶教手術12次,教學查房172人次,舉辦學術講座197次,疑難病例討論204例,累計培訓醫務人員2099人次。

通過免費訂單定向培養的方式,培養醫學本科生15名,專科生11名、中專生9名,充實壯大隊伍。截至目前,全州共有71名全科醫生。

自2017年7月1日起,海西州再次提高鄉村醫生補助標準2000元/人/年,州級再提標後,全州鄉村醫生年人均補助19200元/人/年。參照公益性崗位為在崗鄉村醫生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合計10615.32元/人/年,天峻縣村醫補助標準提高到2400元/月。為充分調動鄉村醫生工作積極性,我州對320名鄉村醫生績效考核,真正實現多勞多得。各地區將村醫培訓納入常規化管理,提高鄉村醫生技能水平。

醫共體牽頭醫院醫師與鄉鎮衛生院醫師和村醫“1+1+1”組團簽約,共同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確保簽約服務對象轉診綠色通道暢通。去年,全州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160個,常住人口簽約37.7萬人,重點人群簽約7.26萬人。

州、縣、鄉三級遠程視頻系統基本建立遠程會診、遠程教學、遠程會議同步開展,構建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診療模式。全州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疾控中心、公立醫院、婦計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專網全覆蓋,為衛生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提供了網絡支撐。格爾木市作為家庭醫生簽約試點城市,率先在全省建成使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系統,有效提高家庭醫生工作效率,滿足群眾對家庭醫生服務的需求,居民足不出戶便可享有家庭醫生服務。德令哈市為中醫院、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配置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一體機,藉助移動全科醫生工作站,面向居民有效開展公共衛生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