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望高速隧道全線貫通 攻克30多種圍巖、20餘次突泥


紫望高速隧道全線貫通 攻克30多種圍巖、20餘次突泥

隧道貫通現場。 申照生 陳強 攝

4月12日8時10分,經過歷時914個日夜——長達兩年半的艱苦奮戰,全長2120米的貴州紫望高速公路紫雲隧道全線貫通。至此,由中冶集團、貴州交建出資並承建的貴州紫望高速公路全線15座、41.5公里長(單線)隧道全部貫通,攻克了制約紫望高速公路全線早日建成通車的最難一關,打通了全線的咽喉通道。

貴州三荔、三施、紫望三條高速公路共有隧道34座,單線累計全長70.1公里,其中長度2公里以上的有14座。地處貴州喀斯特地貌區域,受突水湧泥、溶洞、淺埋、偏壓多項地質災害影響,堪稱“複雜地質博物館”。

據瞭解,施工中因地質原因變更施工方案200餘次;出現溶洞100多個,有的溶洞體積達5.4萬立方米,大小相當於1000平方米的18層大樓;發生大型突泥涌水20餘次,其中一次在5秒鐘內突泥1萬餘方。紫雲隧道則是其中圍巖種類最多、含水量最大、地質變化最頻繁、最“多災多難”的一座。隧道穿越淺埋地段最小埋深僅6米,施工難度巨大,僅進洞就歷時174天;圍巖包含粉質黏土、強風化頁岩、強風化泥質灰巖夾燧石巖、中風化灰巖、泥質砂岩等32種之多,地質變化十分頻繁,安全風險極高;隧道單洞湧水量每天達15000立方米,對施工造成極大影響。

為了保證三條高速公路所有隧道施工的安全,中冶貴州、貴州交建的建設者們通過採用超前雷達探測、隧道監控量測、超前地質鑽、施做止漿牆、臨時仰拱、超前管棚、壓注雙液漿、岩溶瞬變電磁勘探等系列措施,攻克了隧道湧水突泥難題。先後配備300餘名隧道專職安全員,開展安全專題教育培訓301期,組織隧道實戰安全演練10餘次,不僅保證了近5000噸炸藥、500萬發雷管的安全使用,實現了安全生產目標,而且探索積累了複雜地質隧道施工的寶貴經驗。

目前,三荔高速已於今年4月3日實現全線通車,三施高速和紫望高速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內實現全線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