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報亭曾是城市文化的標杆

而今的報亭數量銳減不說

很多攤位都已轉行甚至關門歇業

就像我們對文字耐心的逐漸消失

最可怕的是,你可能都沒在意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不論論白天黑夜

街頭街上隨處可見的是

低頭看手機的人

親愛的你,回想一下

有多久沒有去報亭買過報紙雜誌了?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從前書信很慢

車馬很遠

一生只愛一個人

多年前的馬鞍山

在公交車站咬著早餐、看著報紙的人們

看起來總是氣定神閒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

這樣的場景已經很少見到

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盯著手機屏幕

那些油墨印刷的報紙、書刊已經很少觸摸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也是,紙媒在衰落

每當家裡的老人家問

“你寫的文章在哪份報紙登啊,我去買?”

如今只賣報,日子難以維持

10年前

智能手機和網絡

還未像現在一樣普及

一個報亭可以養活一個家庭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10年後

大家手上都有一部手機

想看什麼就可以搜索什麼

紙媒不再是日常生活中

經常接觸的東西

馬鞍山“正經”的報亭,太少了

差不多十年前,我就發現馬鞍山的報亭少了。偶爾看到幾座“貨真價實”的(書報的數量高於食物),也多在醫院和中小學附近。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小學門口的報亭,遠遠地望去那是一個琳琅滿目。小小的報亭被零食、飲料、玩具裝扮的五彩繽紛。

冷藏櫃、冰櫃齊全,彷彿一個貨真價實的零食店。只有冰櫃後的玻璃窗上還有幾本漫畫書。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從這個報亭再往北走,不遠的地方就是“專業”的

餅店。雜糧煎餅和肉夾饃一應俱全,這是一個能填飽肚子的“報亭”。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還有的報亭像是一個綜合甜品店。鮮奶、酸奶、奶茶、芋圓...不僅賣甜品,還賣出了些名氣。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有人肯定要說,小區門口也不少啊,但你撣眼一瞧,這種報亭不是成了賣餅的攤位,就是整面牆擺著香菸飲料,櫃檯都是零食飲料。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正經買書買報?

備貨少到沒你想要的。甚至乾脆無貨!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門面裡整整齊齊陳列著商品,門上殘留著“報亭”的字樣。好像那些紙質物品未曾存在過,透露著一絲無奈。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有些“報亭”經營著毫不相干的行當,的“副業”變成了“正業”。曾經的門頭早已被新的招牌遮擋住了。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說起這些做副業以及改行的“報亭”。從事的行業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見不到的。零食雜貨兼職複印店,還出售

自釀白酒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我們發現,擺放的報紙雜誌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飲料、小吃、烤腸等商品,報刊亭儼然變成了“雜貨鋪”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老闆說:“不是為了維持生計,搞這些花裡胡哨的幹嘛,現在人都在刷手機,連我自己都是,更不要說別人啦...”

記憶中的油墨,永遠飄香

看了這些,感覺到馬鞍山報亭很落寞吧,但別忘了它當年給我們的記憶,有多動人。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天剛矇矇亮,騎著電動車的送報人,騎過大街小巷。

買早餐時將報紙帶回去,老爹看新聞,老媽看副刊,孩子看小記者園地,小編兒時還試著投過稿呢。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窗臺5毛錢一分鐘的塑料公用電話,記錄你向家裡報平安的聲音。曾經報亭的點滴記憶,都深深地存在腦海裡...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動動手指就能免費看資訊

“報亭”這個即將逝去的事物

是陪伴一代馬鞍山人青春成長的場所

早已變了模樣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報亭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

承載著我們太多的回憶

你最喜歡在報刊亭買那些書呢?

你與報亭有哪些故事呢?

馬鞍山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地方你一定來過,如今都“不正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