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遊戲文化】低段位玩家,高段位視點。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流浪熊,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熊叔最愛遊戲《勇者鬥惡龍》系列背後的廠商ENIX的故事。

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DQ系列的蝌蚪文對玩家來說簡直是噩夢般的存在

嚴格來講,今天的主角並不存在,畢竟當年開發《勇者鬥惡龍》(DRAGONQUEST以下簡稱DQ)的ENIX已經消失,用日式表述就是ENIX將以SUQARE-ENIX的形式繼續活躍。不過沒關係,因為開發廠商雖然進行了併購重組,但《DQ》系列卻非同尋常的保留了幾乎和三十年前一樣幾乎完整的陣容。

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ENIX和創始人福島康博

因為,鳥山明還在(原畫設定),堀井雄二還在(劇本設定),椙山浩一(音樂設定)還在。只要鐵三角還在一起合作,不管廠商怎麼變化,《DQ》仍將繼續以當初的面目繼續活躍(笑)。

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DQ系列御用鐵三角,小孩子你應該知道是誰吧

ENIX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ENIX這個廠商可以稱之為日本遊戲廠商裡最不思進取的廠商,沒有之一。三十年了,不管是ENIX還是合併後的SQUAREENIX(以下簡稱 SE),都始終堅持一個理念,將《DQ》選勝馬而乘之,與《最終幻想》系列不同,同為日本國民RPG雙碧之一的《DQ》系列永遠堅持只在裝機量最大的平臺上發售,不管是FC、SFC還是PS和PS2,ENIX的如意算盤從來沒有變過,只當牆頭草,不當馬前卒。一切只因為ENIX在最初的開始,抓住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並頑固的堅持到了現在。

福島康博創立於1975年ENIX是一個從事房地產評估和街頭自動攝影機等業務的小公司。1982年才開始用PC開發一切遊戲,初步涉入遊戲界。當時正值任天堂FC開始大展拳腳之時,洶湧而來的遊戲發展黃金時期給了廠商們一個發展良好機遇。

1985年,劇作家堀井雄二慫恿ENIX簽約任天堂,為FC開發遊戲。由此,在中村光一、高橋兄弟的加盟幫助下,第一代《DQ》成功借鑑了歐美遊戲風格的同時開拓了日式RPG的新道路。眼光獨到的堀井雄二選中了紅的發紫的鳥山明為該遊戲創作原畫,並在正值銷量巔峰的日本漫畫雜誌《少年JUMP》上宣傳造。

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DQ系列的開始

優良的遊戲品質加上不同尋常的營銷思路,讓第一代《DQ》成了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名門貴族,想不火都難。最終銷量150萬的驚人數據讓ENIX為之瘋狂,這款開發週期僅用了5個月時間遊戲為ENIX帶來的收益難以想象,ENIX幸運的抓住了歷史機遇,也讓這個保守的公司從此躺在了功勞簿上,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吸金之旅。(大大的鄙視)

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當時日本媒體瘋狂報道發售盛況

開啟瘋狂輸出技能

找到金礦的ENIX徹底的瘋狂了,僅僅1年之後,《DQⅡ諸神之惡靈》再次隆重推向市場。正值經濟繁榮期的日本玩家瘋狂了,學生翹課、工人曠工,熱情的玩家們通宵達旦的排隊守候,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更加劇了《DQ》熱度,二代最終240萬銷量的讓任天堂對ENIX刮目相看,給予了遊戲發售最大的優惠條件,ENIX成為了與NAMOCO等元老廠商平起平坐的一線大廠。

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兩年後推出的《DQⅢ傳說的終結》380套的銷量,成為了日本本土銷量最大的第三方開發FC遊戲(後來,被本社的《DQⅦ》打破)。作為《DQ》系列大地三部曲的最終章不僅是該系列遊戲的巔峰,也預示著一個時代的落幕。

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當時的ENIX還是一個活力四射的新興力量,社內囊括了眾多遊戲開發天才。在《DQ》大地三部曲開發完後,諸如中村光一DQ5、高橋兄弟(熟悉吧?高橋名人玩過沒有)、內藤寬等傑出人才紛紛離社而去,開始獨立創業。雖然《DQⅢ》給ENIX帶來1.4億美元的利潤,但開發骨幹力量的離去對ENIX造成的影響確是非常巨大的。

熱度持續的天空三部曲

面對骨幹離開的實際,ENIX對開發人員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山名學、真島真太郎等新人開始挑起大梁,經過2兩年的等待,《DQⅣ被引導的人們》終於發售。雖然更換了開發人員,本作的品質依舊優秀,多主角敘事手法和極具針對性的配樂讓本作極為出彩。不過由於變動巨大,本作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

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好在1992年《DQⅤ天空的新娘》讓《DQ》系列重新回到了正規,多年不見的“勇者現象”再次出現在日本街頭,玩家的熱情再度被點燃,首批出貨的200萬套遊戲一掃而空,ENIX在保持了《DQ》系列熱度的同時,隱憂已經出現,ENIX在技術發展上的徘徊不前在新作上展示的非常明顯,《DQ》熱賣靠的是出色的故事構架和精彩的遊戲性以及大作IP的光芒,在技術層面,無論是角色尺寸、髮色數表現等方面僅僅達到了SFC新主機的基本性能,沒有特別出彩之處。反觀其他廠商,無論是靠著《最終幻想》異軍突起的SQUARE,還是發售了《龍戰士》的CAPCOM,ENIX已經開始落後於世代。

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在與《最終幻想》的競爭中,天空三部曲的最終章《DQⅥ幻之大地》雖然精彩依舊,但卻顯得後勁不足。

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90年代,ENIX保持著《DQ》系列熱度的同時,也寄希望開發新的IP來擴大版圖,減少風險,畢竟單靠《DQ》系列風險係數太高了。一些作品也取得了成功,並且非常有創意,比如至今為很多玩家樂道的《46億年物語》。

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46億年物語的神奇熊叔之前SFC文章有講

被稱為TAB遊戲典範的《玫瑰色的人生劇場》,育成AVG《J計劃神奇少年皮諾》,SFC後期《神秘的約櫃》還有神作《天地創造》等等,到好評大作《星海傳說》結束為止,在熊叔看來,ENIX的輝煌時期就結束了。(上篇完)

屠龍漫記三十年 ----《勇者鬥惡龍》背後的ENIX(上篇)

天地創造堪稱神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