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權勢滔天,但他偷瞄了一樣東西,就被凌遲割了近四千刀

我古代封建社會,皇帝被稱呼為天子,意思是他是老天爺的兒子,是上天讓他統治天下的,所有人都必須無條件服從他。有句話說得很形象: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老百姓都是草民。有這麼大的權力,自然要時時刻刻防止別人的覬覦,一旦懷疑某個人或是大臣有奪權的心思,不管之前多麼信任你,多麼的寵信你。皇帝都會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想法將危險消滅在萌芽中。而明朝正德年間,權傾朝野的劉瑾,就是對皇權有了那麼一絲想法,這個想法還不是他自己主動產生的,正德皇帝就他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度大轉彎,從信任有加到在他身上割了近四千刀。

劉瑾權勢滔天,但他偷瞄了一樣東西,就被凌遲割了近四千刀

1505年,明孝宗弘治皇帝駕崩,正德皇帝即位。在弘治年間明朝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是內閣制度完全穩固,文官徹底掌權,他們不僅掌握行政權,還掌握了京營將領的任命權和後勤補給權力。父親留給了正德皇帝三個顧命大臣,但是,正德是個十五歲的孩子,因為他父親就他一個,沒人跟他爭皇位,他沒有壓力自然是沉迷玩樂。整日陪在他身邊的就是人稱“八虎”的太監,其中以劉瑾最讓朱厚照信任。劉瑾靠著什麼掌權的呢,他首先讓正德沉迷於摔跤、歌舞、鬥獸等玩樂中,然後讓正德同意往禁軍中派遣太監做監軍,最後讓各地太監進獻錢財。這三步一實施,財權和軍權都進了劉瑾手中。

劉瑾權勢滔天,但他偷瞄了一樣東西,就被凌遲割了近四千刀

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終於將權力掌握到了文官手裡,怎麼再失去。因此,以內閣大學士劉建為首的文官,流水一般的上疏彈劾劉瑾等人各項罪狀,正德此時正沉迷玩樂中,怎麼肯聽。接著掌管天文的官員,就說星象有變,預示著劉瑾要奪權,事關自己的皇權,正德就有點害怕,就下令要將劉瑾發配到南京。群臣一看皇帝有所退讓,立馬得寸進尺,大學士、各部尚書、九卿他們拿著奏疏堅決要處死劉瑾。劉瑾等人知道後,立馬到正德面前跪成一排,正德一看都是自己小時候的玩伴,就心軟了。接著才是關鍵,劉瑾說:“這些大臣想除掉我們,接下來就是您了,他們想將權力完全掌握在手,想壓制您啊!”又是事關皇權,正德知道該怎麼做了。

劉瑾權勢滔天,但他偷瞄了一樣東西,就被凌遲割了近四千刀

為什麼這些人沒有成功扳倒劉瑾呢?還是因為皇權!皇帝就忌諱的有人染指皇權,不管他是誰。果然在第二天早朝,三位大學士被罷免了兩個,參與“倒閹”的大臣輕則罷官,重則流放,還有的直接下獄。清洗過後,劉瑾權力達到了頂峰,被人稱為九千歲。正德五年,當年跟隨在劉瑾身邊的太監只有劉瑾權勢滔天,其他“七虎”都屈服在劉瑾之下,時間一長,他們之間的矛盾就變得不可調和。當時以楊一清為總督,八虎之一的張永為監軍,他們率大軍平定了安化王的叛亂。楊一清就趁機遊說張永,要聯合起來除掉劉瑾,張永因為幾年來一直受劉瑾壓制,兩人一拍即合。

劉瑾權勢滔天,但他偷瞄了一樣東西,就被凌遲割了近四千刀

正德皇帝設宴款待凱旋的將士,張永找了個單獨機會,一見到正德皇帝,就奏報劉瑾的罪狀,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劉瑾想謀反。正德聽他說得有鼻子有有眼睛,就大罵道:“劉瑾負我”。第二天,正德皇帝親自去劉瑾家裡抄家,很快就搜出了皇帝玉璽,龍袍等物。正德一看,大怒說:“這個奴才,他果然是要造反。”在菜市口上,劉瑾被凌遲處死,被割近四千刀。劉瑾這次為什麼會死,還是因為他覬覦皇權,不管這是別人給他栽贓,還是他真有這想法,一旦被皇帝發現,他就得死。那麼,如果早些時候,那些人直接彈劾劉瑾謀反,劉瑾會不會早死幾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