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之都---格但斯克

格但斯克是波蘭北部沿海地區的最大城市,它瀕臨波羅的海,是世界上最大的琥珀加工、集散地。正因為琥珀,格但斯克有了“琥珀之都”的美譽。行走在格但斯克的大街小巷,處處可見琥珀商店、加工作坊和各類琥珀藝廊。這些精美的琥珀無聲地訴說著琥珀與格但斯克的不解之緣。

儘管波羅的海沿岸國家至今仍為“琥珀之國”的名號爭搶不休,但毋庸置疑,波蘭琥珀的加工水準公認最高,以“鑲銀”為特色的加工工藝更是格但斯克人引以為傲的資本,連俄羅斯、瑞典、德國、烏克蘭等國商人,都將自己從本國收購的琥珀原石送到該市來加工。格但斯克的琥珀工藝得益於歷史的積澱與發展。這裡最早是由波蘭國王梅什科一世在10世紀末建立的一個要塞,到12世紀初,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琥珀生產中心。

琥珀之都---格但斯克

歐洲北部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琥珀產地。這裡所產的琥珀,金黃透明,質地晶瑩,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波羅的海黃金”。每年冬季,當海浪把沉積在海底的琥珀捲到岸邊,就迎來了打撈琥珀最好的時機。

琥珀之都---格但斯克

當地工人點燃琥珀,燃燒後會有淡淡的松香味

琥珀博物館

說起琥珀之都,就不得不提當地的琥珀博物館。格但斯克著名的琥珀博物館坐落於長街的起始處,它的前身是監獄塔,也是中世紀長街的前門,興建於14世紀初。自2006年開始,格但斯克市政府在這座高高的塔樓裡設立了琥珀博物館,向遊客和市民展示各類珍貴的琥珀收藏品。

琥珀之都---格但斯克

博物館裡還收藏了許多珍貴的“蟲珀”。蟲珀指的是包裹著遠古昆蟲、樹葉或者其他生命體的琥珀,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在現代高科技手段的幫助下,遊客可以透過電腦設備控制的顯微鏡或放大鏡,仔細地觀察這些大自然的傑作。

琥珀之都---格但斯克

琥珀之都---格但斯克

琥珀之都---格但斯克

琥珀之都的起源

格但斯克琥珀貿易可以追溯到13世紀,直到1308年11月14日,日耳曼條頓騎士團佔領了這座城市,並製造了“格但斯克大屠殺”。在那之前,格但斯克得益於琥珀貿易的滋潤,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擁有1萬多名居民,當時波蘭很少有城市能夠達到這樣的人口規模。那次屠殺導致了格但斯克的第一次衰落,並引發了條頓騎士團和波蘭之間的後續戰爭。直到1343年,雙方在卡利什締結了永久和約。

琥珀之都---格但斯克

琥珀之都---格但斯克

製作於1724年的大型琥珀首飾盒

1394年,日耳曼騎士下令禁止任何人私自加工琥珀製品,私藏琥珀者甚至會被處以死刑。當地的漁民被迫收集琥珀以換取食鹽。騎士在海邊巡邏,嚴密監視漁民的行動。一旦發現違反規定的行為,立即實行懲罰措施。那一時代的美術作品經常都會出現這樣的畫面主題:被綁在絞刑架上的琥珀漁民。而琥珀原石則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北德意志商人活躍的布魯日和呂貝克,或者以高價售賣到東方。整整100年後,局面才發生了扭轉。1410年,波蘭軍隊在格倫瓦德之戰中擊潰了條頓騎士團,後者放棄了格但斯克,撤逃到南面的馬爾堡城堡,並被迫效忠波蘭國王。

琥珀之都---格但斯克

建於13世紀的波蘭馬爾堡城堡

條頓騎士團退居馬爾堡之後,格但斯克琥珀行業復興的跡象逐漸顯現出來。1477年,格但斯克成立了琥珀同業公會。為保證琥珀產品的品質,按照行業工會的規定,最初只有不超過40家琥珀工坊得到了運營許可。15世紀到18世紀,格但斯克的琥珀加工業達到了巔峰。按照富有的商人、貴族、教士和王室的要求,無數精美絕倫的琥珀作品誕生在格但斯克的手工作坊中。手工匠人以琥珀與銀為原料,製作各種工藝品和日用品,首飾盒、珠寶、雕塑、帆船微縮模型、鳥籠、杯子、勺子、油燈……都是當時流行的器物。在富麗堂皇的巴洛克風格審美導向之下,人們發掘了琥珀在加工成首飾之外還可用來製作更為大型或者獨特的工藝品的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