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強:一把解剖刀還原懸案背後的故事

醫者仁心,法不容情。一把解剖刀,在蛛絲馬跡中窮盡證據,讓真相水落石出,讓事實說話,讓死者開口。他叫楊強,今年38歲,現任甘肅省平涼市公安局刑警支隊主檢法醫師。

僅2015年以來,楊強就先後參與偵破了靜寧“6·21”殺人焚屍案、“6·28”殺人拋屍案、“5·05”特大殺人焚屍拋屍案等大要案56起,獨立完成法醫損傷鑑定92人次,出具法醫類檢驗鑑定書148份,複核法醫類檢驗鑑定60餘份,為130多起刑事案件、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和民事自訴案件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冰天雪地半夜開棺驗屍

“做法醫很苦也很快樂。苦的是工作量大,又髒又累,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只要有任務,不管狂風暴雨、酷暑嚴寒,不管白天黑夜,山再高、路再遠,哪裡有命案現場,哪裡就有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法醫身影;快樂的是可以懲惡揚善、除暴安良,法醫就是替死者說話的人,不能讓受害人死不瞑目。”楊強說。

2008年1月,正值年關,莊浪縣臥龍鄉發生一起非正常死亡案件,死者父母怎麼也無法相信平時健康的女兒會突然病死婆家。接到報警,楊強和同事連夜驅車趕赴莊浪。在距離村口五六公里處的山腳下,由於雪大路滑,車輛無法通行,楊強和同事下車步行趕路,到達事發現場時天已發亮。

楊強簡要了解案情後,就來到了墓地開棺驗屍。數九寒天,冰天雪地,楊強和同事們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墓地裡工作了3個多小時。楊強回憶說,那天確實很冷,手凍得發木,手術刀都捏不住。通過屍檢楊強發現,死者大面積皮下出血,生前曾被鈍器多次擊打,並非疾病猝死,而系他殺,還原了懸案背後的真實場景。那天,一直到把屍體縫合完畢、安葬妥當,他們才離開現場。

法醫工作同樣危險

作為刑警群體中的法醫,經常與危險和艱辛相伴,常年和血淋淋的現場、傷殘的人體、腐爛惡臭的屍體打交道。腐敗的屍體本身就是傳染病源,有的死者還可能患有肺結核、肝炎等傳染病,甚至是艾滋病患者。因此,法醫的一些經歷可能是常人永遠見不到也不想見到的,但這些工作就是法醫的日常。

2007年5月13日,華亭縣(現為華亭市)某處下水道內發現一具屍體,由於屍體高度腐敗無法辨認,認定屍源就成了偵破此案的突破口。離中心現場還有10多米,楊強和同事就被令人窒息的屍臭味怔住了。屍體因高度腐敗已出現黑色的腐水,屍體上蠕動著厚厚一層蛆。就連工作多年的老法醫也說,這樣的現場並不多見。楊強和同事們頂烈日、忍惡臭,經過3個多小時認真細緻的檢驗,準確推斷出死者年齡、死亡時間和死亡原因,為案件成功偵破指明瞭方向。

在一般人眼裡,法醫工作是恐怖、血腥的,但對於楊強而言卻是工作和責任,早已習以為常。

2010年7月24日,楊強休假在醫院照看妻子,卻臨時接到局裡的緊急任務:華亭縣西華鎮什民村發生一起命案。警情就是命令,楊強安頓好妻子和不滿週歲的兒子,立即和其他技術人員趕赴現場。在犯罪現場,對犯罪分子的痛恨、對受害群眾的痛心,讓楊強切身感受到了什麼是法醫的責任,更懂得了法醫這份事業的神聖。

從事法醫工作13年來,楊強幾乎跑遍了全市七縣區的每個角落。楊強說,辦案出差一走就是好幾天,最想念的還是家人。儘管自己工作時“全副武裝”、做好防護,但楊強回到家的前幾天還是不敢和孩子親近,生怕身上帶病,“這些,妻子理解,但漸漸的,孩子對我卻不那麼親熱了。”

傷痕是打開死亡之謎的鑰匙

對於楊強的工作,很多人都很好奇地問他“怕不怕”。在楊強的眼裡,每一寸腐爛的屍體、每一道血肉模糊的傷痕,都是打開死亡之謎的鑰匙。

2012年春節,當人們沉浸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時,市民史某卻遭受滅頂之災。史某的丈夫陳某報稱,妻子因摔倒後重傷不治身亡。然而,通過細緻的現場勘查和屍體檢驗,楊強發現,死者面部大面積淤血並有嚴重的顱內出血,與摔傷嚴重不符,屬鈍器多次擊打所致。面對證據,陳某無法自圓其說,只得如實交代了酒後毆打妻子並偽裝其跌摔致死的犯罪事實。

13年來,沒有槍林彈雨,沒有鮮花簇擁,陪伴他的只有一份份鑑定報告和一具具冰冷的屍體。但是,他以“為生者權、替死者言”為座右銘,以科學精神和專業素質,展現著一名法醫的忠誠與執著。楊強2013年入選全國公安機關刑事科學技術青年人才庫,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2017年當選平涼市首屆“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今年2月當選甘肅省第五屆“我最喜愛的十大人民警察”。

(來源:人民公安報,記者:陳志剛,通訊員:馬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