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山 奇、險、清、幽

小珠山 奇、險、清、幽


小珠山 奇、險、清、幽


小珠山,又稱青島小黃山,系嶗山餘脈跨越膠州灣向西南延伸的支脈,為花崗岩山地,東西寬8千米,南北長13千米,總面積104平方千米。主峰大頂海拔725米,為青島西南最高峰。


據《增修膠志》記載:“小珠山與大珠山皆古朱山也。”《封氏聞見記》雲:“州山即為朱山,淳于州國也,吳楚之人謂州為朱,則此山宜名州山。”《膠州志》載:“治南有大、小山,海疆名鎮也。小珠千巖攢空兩峰特起,萬山皆在其下;大珠山綿亙百餘里,東插入海,勢如巨鰲,二山錯立,天表雲氣,出沒不絕,夏尤蓊蔚,望之累累若珠。”因此,小珠山因景觀特徵顯著而得名,素有“東嶗西珠,雙珠嵌雲”之說。其整個山脈呈東南、西北走向,境內有名稱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餘座。小珠山地處海濱,景物獨特,曾被前人列為膠州八景中的第一勝景。


小珠山 奇、險、清、幽

小珠山山上奇石與名勝古蹟眾多。主峰大頂與白石頂南北對峙,上有天門和天橋。大頂之後有直樓、船石、垂背石,其前面有紗帽石、四角石、尖頂石、瀑布石、穿心石、仙人跡、萬人井、朝陽寺,又有龍泉、龍祠。現寺、祠只有遺蹟尚存。大頂之東有黃牙石、臥單石、五頂山,並有兩處天然洞穴。大頂西側有古樸別緻的鐘樓,橫額上雕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大字,至今保存完好。小珠山在青島市黃島區部分還有白雲寺、太平庵、狐仙洞、陳氏雙烈祠等遺蹟,北麓有蜿蜒的齊長城遺蹟。

小珠山 奇、險、清、幽


小珠山的山,或威武雄壯,或秀氣橫溢,多姿多彩,且山山都有美妙動人的名字,座座都有一個美妙的傳說,如望夫山、巧石、七甲山、龍雀山、石老山等。望夫山,傳說古時候有一位相夫教子的妻子盼望丈夫早日回家,每天站於此,後化作一座山峰,望夫山由此而得名。而巧石則像是一幅立體的畫,首無聲的詩,這些石頭千姿百態,似禽似獸,似人似物,維妙維肖,趣味無窮。當你走進小珠山,無數的巧石就會爭先恐後湧到你的面前。在小珠山腳下,抬頭可見一隻振翅欲啼的“金雞報曉”,它正在熱情地歡迎來小珠山遊覽的八方遊客;相親相愛,相敬如賓,互相攙扶的“姜公背姜婆”:鐵柺李醉酒後曬放的“靴子”;憨態可掬的“小海龜”,向人們講敘著一個個動人的傳說故事。


小珠山 奇、險、清、幽


小珠山群峰巍峨,綿亙起伏,懸崖峭壁,溝壑縱橫,地勢十分險要,自古為兵家要地,為後人留下了不少寶貴的歷史遺蹟。如齊長城、白雲寺等。據史書記載,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西起濟南市的長清縣,東至青島開發區於家河村東入海處,橫跨幾十個山頭,約500千米長,是我國最古老的長城。明代孫鎮有詩讚曰:“緣崗峙崇觀,跨谷絕驚虹。”可見當時的齊長城是何等的威武,何等的壯觀。現已修復齊長城的西峰關段,登齊長城觀小珠山秀麗景色,別有一番景象。

還有白雲寺,這座建於明朝末年的寺廟,曾在清咸豐年間和民國時期進行

重修。寺廟昔日香火旺盛,來此拜佛的香客絡繹不絕。正殿內供奉如來佛、觀世音和文殊菩薩;東西偏殿塑有羅漢、雷神、雨神、山神等17尊神像。神像全系彩塑金身。白雲寺邊有座泉水名曰通海泉。傳說寺內修煉的和尚就是通過此泉從南方運來木頭修建白雲寺的。

小珠山 奇、險、清、幽

水是山之靈氣,灣灣小溪,潺潺流水,成為小珠山流動的神韻;一瀉而下的水流撞擊在石板上,濺起水花朵朵,充滿了“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詩情畫意,而涓涓細流又好比山的音樂,奏響了歡快的樂章,曲折婉轉地流淌于山間谷壑。涓涓細流被落日餘輝染成金黃色,粼粼泉水靜中有動,水中斑斑倒影又增添了一份神秘。座落於小珠山腳下的青石潭,清澈見底,水從潭底青石中噴湧而出,常年不竭。


小珠山 奇、險、清、幽


在小珠山泉水的滋潤下,這裡的草木格外茂盛,鬱鬱蔥蔥,而且樹木品種繁多,稀有樹種隨處可見,山地森林覆蓋率達70%。白雲寺遺址內的皂角樹為明代所植,屬北方罕見的樹種,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綠樹裝扮群山,如翠如緞,峭壁映山紅含苞吐豔宛如一片火海,雪白的薔薇,拂面之絮,紛紛如毛更有五顏六色的野花,添山之秀氣,風之嫵媚。遮天蔽日的林木,青青如緞的草坪,潺潺流水,步人其中,彷彿走進了世外桃園,人間仙境,給你一份恬然清涼的心情。

小珠山 奇、險、清、幽


青山依舊,綠水常流。隨著時代的發展,小珠山再添新顏。小珠山腳下,柳花碧水灣畔,美麗高雅的梅花鹿,高傲的非洲鴕鳥為小珠山增添了一份獨特的景觀。蒙古包為你展現了草原蒙古風情;走進古裝影視城,漫步於古代街巷,穿梭於亭臺軒榭,使你迴歸古時,感受古時的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