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搗亂、太監搶功勞!王陽明為何只用5招就平定寧王10萬大軍?

明朝正德十四年,發生了一場令朝野震驚的事情,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造反了。大臣們憂心忡忡正在思考如何是好的時候,我們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卻興奮壞了。自從上一次他率領精兵御駕親征,以自身十倍的傷亡換了人家幾十人的損傷,高高興興回朝大肆慶祝這一“豐功偉績”之後,時刻不期盼著能夠再上一次戰場,給自己的戰績上再增添一點輝煌事蹟。

令人哭笑不得的御駕親征

這次總算抓住機會了,先別管大臣們如何著急,我們的“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公朱壽”御駕親征了。沒錯,朱壽便是當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至於他為什麼要把自己從皇帝“降職”到將軍,純粹就是因為——他覺得這樣好玩

當時,明武宗派遣“八虎”之一的張永率數千兵馬為先鋒,安邊伯許泰為副將軍,偕提督軍務太監張忠、平賊將軍左都督劉暉領京軍數千,沿江而上。

不過,大軍還未到,皇帝剛到涿州的時候,王陽明平定寧王,請求獻俘的奏摺就傳到了皇帝面前,全場震驚,空氣頓時寂靜無聲。我們的威武大將軍朱壽一定是覺得這個王陽明真是不識抬舉,竟然自作主張平定了叛亂!

大將軍很乾脆,把奏摺就這樣押了下來,也不批閱,就這樣晾著,還放慢大軍行軍腳步,一路遊山玩水了。

平虜伯兼東廠、錦衣衛指揮使江彬就想了個討好皇帝的法子,即民居為都督府,遍刷處女、寡婦,導帝漁獵。這還不夠刺激,皇帝又玩起了扮演痴情浪子的角色,開始遊離於青樓勾欄,一時間,揚州胭脂熱銷,姑娘們的身價也一夜飆升。

皇帝搗亂、太監搶功勞!王陽明為何只用5招就平定寧王10萬大軍?

而另一邊,許泰和張忠到底南昌後,卻發現王陽明因為等不到皇帝回覆,已經押著寧王朱宸濠自己去找皇帝交差了。許泰和張忠這兩人眼見搶不到功勞,怒火中燒,便把另一個助王陽明打開南昌城的功臣伍文定給捆綁了起來。伍文定可不是小人物,而是在平叛中立下大功,被封為江西按察使的存在。明朝省級官員被叫做“三司”,分別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揮使則管“軍務”。三司分別相當於現在的省長、省法院院長、省軍區司令。

這許泰的來歷也不簡單,他是明朝有記載的52名武狀元之一,也是皇帝朱厚照的“乾兒子”。平日裡就是仗著皇帝寵愛,欺負人慣了,這一下子火氣上來了,竟然把省法院院長給綁了起來,他也不急,自信可以“拼乾爹”。

伍文定冤啊,大呼:“吾不恤九族,為國家平大賊,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義,為逆賊報仇,法當斬。

當然,換來的不是對方幡然醒悟,而是一頓

暴打。不過,這句話也提醒了許泰、張忠,畢竟這種事情名聲並不好聽,當即寫了一封奏書,暗示王陽明打下南昌之後,寧王的財產卻不見了,還說他平時和寧王素有往來(王陽明在江西當了幾年巡撫)。這封信真是惡毒,貪功不成,反倒誣陷王陽明有謀反嫌疑。

說來也巧,王陽明竟然在半路遇見了張永。張永也是個狠角色,早年跟著劉瑾做了一堆殘害忠良的事情。不過,後來他和楊一清設計剷除劉瑾後,竟然有了棄暗投明的傾向。王陽明知道張永除掉劉瑾的事情,覺得這人或許可能幫助自己解決寧王這個大麻煩,便深夜前去拜訪。

皇帝搗亂、太監搶功勞!王陽明為何只用5招就平定寧王10萬大軍?

張永見是王陽明來訪,說:“公何故深夜來訪,原待明日邀公一起共飲一番,好好為公慶祝此番平叛功勞。”

王守仁苦笑道:“我聞你為人忠義,前些日子除掉劉瑾,更是大功一件,天下人都在稱讚你的賢能。只是江西貧瘠,近年來匪患不斷,又遇到寧王叛亂,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如今,陛下御駕親征,六師將至,但恐怕江西百姓已經無力負擔軍隊補給了。我曾上奏摺報告平叛事情,可陛下並未回覆,還望你美言幾句。”

張永點頭,深以為然,說道:“永此來,為調護聖躬,非邀功也。公大勳,永知之,但事不可直情耳。

頓了頓聲,永接著道:“我有一法,可解公之愁,不若公把寧王交付於我,然後寫上奏書一封,表明一切功勞皆歸大將軍朱壽及其隨臣所有,公意下可否。”

王陽明道:“善,如此有勞您了。”

遂將朱宸濠交付給張永,張永帶著寧王回去了,他不知道的是這一計謀還挫敗了許泰、張忠誣告王陽明謀反的陰謀——寧王是聖明的大將軍朱壽下令王陽明抓的,王陽明乖巧的把寧王交給了朱壽,這樣的人又怎麼會是反賊呢?

張永回去後,看到許泰、張忠竟然說王陽明叛變,便去跟朱厚照美言,王陽明自己說是如何遵照大將軍指令才平定叛亂的。朱厚照很高興,心想王陽明這小子終於上道了,許泰和張忠的陷害陰謀因此破滅。

如果非要問皇帝朱厚照的想法,他會咆哮著說:“欲將朕比晉惠乎?

朱壽收到張永帶回來的寧王后,還特地將寧王用士兵圍住,然後釋放他,再體驗了一把活捉寧王的遊戲。

皇帝搗亂、太監搶功勞!王陽明為何只用5招就平定寧王10萬大軍?

皇帝朱厚照用大將軍的身份讓江彬這樣寫了一封奏摺:賴鎮國公朱壽指授方略,擒宸濠逆黨申宗遠等十五人,乞明正其罪。

他又以皇帝的身份下旨獎賞:褒賜大將軍鎮國公朱壽,歲加彬祿米百石,廕一子錦衣千戶

這場王陽明花了43天平定的叛亂,皇帝硬是過了八個多月,才同意接手戰俘。

聊完了事後,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寧王叛亂的原因和王陽明是如何平定叛亂的。

朱棣起義的一樁往事和寧王起義的關聯

在朱元璋的兒子中朱棣善戰,朱權善謀,朱元璋把朱權的封地設立在大寧處,給他配備甲兵八萬,戰車六千,兼管理朵顏三衛。

朵顏三衛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建,歷來能征善戰,在看到大元氣數已盡後,就投靠了明朝。朱權名義上管理著朵顏三衛,實際上還有著監守他們的職責。但朵顏三衛在他的手下確實也打下了名頭,朱棣和朱允炆爭奪皇位陷入劣勢後,就想著控制住這支力量來助自己扭轉局勢。

當時建文帝害怕被朱棣得逞,就想著把朱權調入京城,但朱權沒有前去,他害怕建文帝這種緊張時刻,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殺了。建文帝那邊,很生氣,就下令削減了朱權擁有親王三衛(一隻一萬六千多人的親王專屬部隊)的權力。

皇帝搗亂、太監搶功勞!王陽明為何只用5招就平定寧王10萬大軍?

朱棣趁此時機,一方面讓人帶著財寶去暗中聯絡朵顏三衛的首領,許諾給他們更多領地,另一方面親自去找朱權,好見機行事。叛亂很成功,朱權還沒來得及發現自己手下已經不同心了,就已經被朱棣挾持了全家。朱棣想讓朱權為他辦事,又擔心強扭的瓜不安全,就許諾

事成之後,共分天下。

當然,一方面是家人和自身的生死,另一方是空口畫餅,但就算沒有餅,想必朱權也會去做,兩個人就這樣合作著打下了天下。當了皇帝的朱棣並沒有履行承諾,相反還對朱權嚴加限制,原本的領土分給了朵顏三衛,並把封地安排在了南昌這裡。

寧王和朱棣一家的仇怨就這樣結下了,而朱宸濠是寧王第四位繼承人。

寧王造反前的準備工作

1、恢復衛隊和情報工作

明英宗時期是個多事之秋,當時的寧王被牽扯了一樁謀反案中,被剝奪了親王的護衛權。朱宸濠知道,要想謀反手下必須有人,而他唯一合法擁有軍隊的途徑就是這個,他必須要獲得軍隊。

明代的藩王制度是非常嚴格地,特別是朱棣謀反之後,削藩更甚:逐漸削減藩王的兵權,還下令王府不得干涉地方政事,王府不得插手軍隊指揮權,二王不能相見,沒有命令藩王不能隨意入京。

朱宸濠生在了一個不錯的時期,皇帝朱厚照是一個反常規的統治者,他偏偏不愛按規矩出牌。寧王便藉助這個機會,派人帶著重金去聯繫司禮監掌印太監(明朝最有權勢的太監官職)劉瑾、兵部尚書陸完、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兼皇帝“乾兒子”錢寧、掌管東廠的太監張銳、樂師藏賢等等目標。

寧王的目的,可不止單純利用他們這批人獲得護衛權,還有個更正大的目的:情報傳遞。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那些上奏摺告發寧王的人的名單才能很快到達寧王手上,朝廷派去審核的官員才一事無成,因為人家早有準備。

這麼華麗的陣容,結果自然是喜人的,朱宸濠很快便得到了允許組建護衛和相應的財政收入。

皇帝搗亂、太監搶功勞!王陽明為何只用5招就平定寧王10萬大軍?

2、培養土匪和籌集物資

《明史紀事本末》:夏六月,寧王宸壕密令承奉劉曹等招劇盜楊清。李甫、王儒等百餘人入府,號'把勢'。

八月,寧王宸漆招都湖賊首鍋子喬統財徒楊清籌肆行幼掠。

十二月,宸濠遺人往廣東,,收買皮甲及私制槍都盔甲,並佛郎機統兵器, 夜造作不息。

土匪的作用有三種:籌集物資、暗殺政敵、預備士兵。

官面上,寧王是不敢公然和朝廷作對,養士兵也是很費錢的事情。為了減少開支,籌集資金,他便暗中聯絡各地的土匪,充當官面上的保護人。比如某某頭目被抓住,本來是叛死刑的,他可以依靠關係,給當官的送筆錢,讓兩方認識一下,相安無事了。到了打仗的時候,這動輒幾百數千人的土匪集合起來,一下子就是數萬的大軍,力量也是不可小覷的。

3、暗殺政敵和生日聚會

內閣首輔費宏在寧王請求恢復護衛權的時候,就多次上奏皇帝:“寧王這人野心極大,您恢復了他兵權,就等於讓他如虎添翼,遲早釀成大禍啊!”這件事也徹底讓他上了一份必死的黑名單。

但由於寧王在朝中的勢力實在太大,首輔也很快被貶回家,他的家不是別處,就是寧王的地盤南昌。寧王的手下分成兩路,一路尾隨回家的費宏,另一路就去他的老家,挖了他的祖墳,還想要殺死他的親人。

費宏坐船剛到山東臨清一帶的時候,寧王的手下便派人燒了他的船,費宏命大逃脫掉了。但費宏的哥哥卻不幸遇難,而且遇難地點還是當地的縣城,寧王的手下直接攻入了縣城來擊殺他的親人。

對內閣首輔(形同宰相)尚且如此,更何況對其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皇帝搗亂、太監搶功勞!王陽明為何只用5招就平定寧王10萬大軍?

生日宴席

寧王在造反之前,曾舉辦了一個生日宴會,邀請了江西有頭有臉的上百號人物,但這可不是在真的慶祝生日,而是在組織力量準備造反了,剛好藉此看看哪些人不服自己,好趁機幹掉。

寧王挨著順序敬酒,到了江西按察副使許逵(相當於現在副省法院院長)面前說:“當今皇上昏庸無能,吾欲奪而代之,許副使尊下如何?

許逵說:“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副使唯有赤心耳!焉知其它。

寧王不再言語,命左右前來將他押住,稍後處置。

酒過三巡,寧王這個正主也該上臺開始表演了,結果他語不驚人死不休:“孝宗為李廣所誤,抱民間子,我祖宗不血食者十四年。今太后有詔,令我起兵討賊,亦知之乎?

這件事涉及的故事便是明孝宗小的時候的故事了,因為他的母親紀氏只是被俘虜的土司之女,地位卑微,又被當時後宮力量龐大的萬貴妃所迫害。不得已太監便讓他在民間長大,六歲在進宮來,李廣就是明孝宗所寵幸的太監。

當大家還在懵逼,你看我、我看你的時候,卻又有人站了出來,這人正是江西巡撫孫燧,他說:“ 安得此言!請出詔示我。

寧王也不耐煩了,索性撕破臉皮,說:“毋多言,我往南京,汝當扈駕。

孫燧又說:“汝速死耳。天無二日,吾豈從汝為逆哉!

而一旁被拿住的許逵也吼道:“汝曹安得辱天子大臣。”

寧王見他不從,揮一揮手,左右將士立馬向二人襲去。二人想要掙脫士卒,邊反抗邊罵道,士卒索性刀背揮去,打折了二人的手臂,然後困住,便往外走去。

皇帝搗亂、太監搶功勞!王陽明為何只用5招就平定寧王10萬大軍?

許逵在拖拉過程中,大喊道:“孤忠不能見難關,但願一死社稷安;許氏人稱雙節炯,也隨明月轉家還。

殿前士兵們趕緊手起刀落,二人的罵罵咧咧聲頓時消去,全場鴉雀無聲。

寧王很滿意,說道:“不知諸位願與我同富貴,還是學他二人?”

巡按御史王金、布政使梁宸以下,鹹稽首呼萬歲。

王陽明平叛

寧王朱宸濠萬事俱備,待他的丞相劉養正發表了這篇《討正德檄》之後,就正式起兵造反了。

皇帝搗亂、太監搶功勞!王陽明為何只用5招就平定寧王10萬大軍?

王陽明得知寧王叛亂的消息後,先是合計了一下手中的力量,再分析寧王可能的行動計劃。王陽明看出了寧王的意圖,是想先拿下安慶,再拿下陪都南京,如果真讓他成功了,那大明就很危險了。而此時,王陽明很尷尬——從剿匪成功後,手下兵符就上還給了兵部,此時他無人可調。

王陽明想了個辦法,直接剛是不行的,什麼都不做也是不行的,只有來一些計謀了。他的手段很高超,我稱為五步連環扣,五步相連,環環相扣。

第一步,疑兵、緩兵之計

王陽明此時手中無兵,他不能直接和寧王對戰。他便先和知府伍文定會和,一邊籌集糧食,一邊發佈檄文讓各方官軍前來討伐寧王。

待這些處理好後,王陽明就派人去發佈消息,說:“朝廷派來的討伐大軍共計八萬人,會和江西、湖廣、廣西、廣東另外的八萬大軍,共16萬大軍一起進攻寧王的老巢南昌。”

寧王雖然懷疑,但朝廷的大軍確實已經在路上,令他不敢輕易離開。

第二步,反間計

疑兵之計畢竟不能長久,寧王發現後還是會進攻南京,王陽明便想出了第二個法子來。

王陽明派出大批間諜,都攜帶著同一封迷信,裡面誇獎寧王的相國李士實、劉養正很忠誠,然後又說你們趕緊讓寧王進攻南京,又故意把消息洩露給寧王知道。

很皮,王陽明堂皇陽謀,他知道李士實和劉養正遲早會發現疑兵之計,然後就會勸寧王攻打南京。他分明很害怕寧王這樣去做,卻故意用這種即將發生的事情作為情報,寧王再聽到自己謀士這樣勸自己,自然就會心生懷疑。

第三步,圍魏救趙之計

七月份的時候,寧王忍不住了,就派遣王拱嵒率四萬人留守,然後帶領剩下的六萬人,襲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慶。

此時,王陽明不再是手中無兵了,他決定主動出擊。在樟樹鎮這個地方,王陽明和知府臨江戴德孺、袁州徐璉、贛州邢珣等人進行商議,究竟這下一步怎麼走。

討論的方法思路主要是兩種:出兵安慶和出兵南昌兩種。

大多數人都請求出兵安慶,但邢珣認為,濠賊傾巢東下,宜快速進兵,先佔據南昌,斷賊後路,賊必返兵,乘此南北會攻,陷賊於困境而全殲之。

王陽明十分認同這一策略,說:“不然。今九江、南康已為賊守,我越南昌與相持江上,二郡兵絕我後,是腹背受敵也。不如直搗南昌。賊精銳悉出,守備虛。我軍新集氣銳,攻必破。賊聞南昌破,必解圍自救。逆擊之湖中,蔑不勝矣。

皇帝搗亂、太監搶功勞!王陽明為何只用5招就平定寧王10萬大軍?

第四步,圍點打援之計

王陽明對南昌的計策是隻圍不攻,畢竟南昌城內有四萬大軍,而他們自身只有八萬人,並不容易攻下南昌城,就算攻下也是慘勝,到時候再被寧王的援軍一包便是死局。

王陽明的計策很妙,戰場被選在黃家渡這個地方,他料到寧王心急,必定快速趕往南昌,可以在此設伏。伍文定負責正面戰場,餘恩率軍準備支援,邢珣繞後,徐璉、戴德孺左右隱藏。

等寧王到來時,伍文定假裝剛剛趕來,偶遇寧王的樣子,先是拼殺一番,然後佯裝敗退,等到把寧王誘到黃家渡時,四面合圍。寧王的大軍哪見過,匆忙迎戰,結果損失慘重,不得不撤退。

第五步,攻心之計

寧王退到樵舍之後,決定在鄱陽湖與王陽明決一死戰。他命人把戰船連在一起,嗯,三國演義赤壁之戰的經典失敗場景重現,然後拿出金銀財寶犒賞士兵,承諾殺死王陽明必有重賞。

王陽明很皮,他並不直接對戰,而是命人拿出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宸濠叛逆,罪不容誅。協從人等,有手持此板,棄暗投明者,既往不咎。然後將木牌投入鄱陽湖中。

軍心本就不穩,還有這樣的事情,士卒紛紛入水前去撿取。

至於沒有投降的,王陽明逆天的重現了赤壁之戰,他讓士兵在小船上裝上木柴,然後點燃火,順風吹向了寧王陣營,寧王大敗被俘。

皇帝搗亂、太監搶功勞!王陽明為何只用5招就平定寧王10萬大軍?

歷時43天的寧王叛亂,就這樣被王陽明平定了。

明穆宗:兩肩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

王陽明先生傳奇的一生,令人敬仰,他的才華、為人都足以堪稱一代聖賢!

參考資料《明史》《明史稿》《明史紀事本末》

理清線索,查找相關人員信息,並且整理出來總共用時一週左右。

如果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見諒,有喜歡的朋友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