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眾籌”的美麗新鄉村有風景還有“錢景”


瀏陽“眾籌”的美麗新鄉村有風景還有“錢景”


4月8日,湖南省委宣傳部在田漢文化園隆重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式,中央駐湘媒體以及省直媒體的記者分赴長沙縣、瀏陽市、汝城縣沙洲村開展為期15天蹲點調研採訪,深刻反映70年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和經驗。

一曲《瀏陽河》,享譽中外,也讓革命老區瀏陽市被大家熟知。改革開放初期,瀏陽還是國家級貧困縣。改革開放後,尤其是1993年撤縣設市以來,瀏陽發揚革命精神,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1997年,瀏陽市順利摘掉貧困縣帽子。


瀏陽“眾籌”的美麗新鄉村有風景還有“錢景”


如今,瀏陽已實現了由國家級貧困縣邁入縣域發展水平第一方陣的巨大飛躍,形成了縣域發展的“瀏陽現象”。

今天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系列報道,聚焦瀏陽,蹲點記者帶您一起訪貧困家庭,問幫扶舉措,看發展變化。

新聞知多點

“眾籌”一個美麗新鄉村

“幾年前,我們還是一個貧困村,如今,滑草、跑馬、溯溪,日食農家菜,夜晚睡民宿,很多遊客說這就是他們心中美麗鄉村的樣子!”站在青山綠水的瀏陽張坊鎮田溪村,村支書李紀煌的介紹有幾分詩意。去年田溪被評為“長沙市十大最具魅力旅遊鄉村”,因為在鄉村振興探路上,走了一條新路子。

瀏陽“眾籌”的美麗新鄉村有風景還有“錢景”

2016年,田溪村確定將旅遊產業作為西溪片的支柱產業來開發,打造“西溪磐石大峽谷風景區”,希望通過原生態觀光旅遊、溯溪、探險等項目把西溪奇特的磐石景觀推廣開來。

但是,如何開發、啟動資金怎麼解決?後期如何運營?

雖然是貧困村,但是拒絕“等靠要”,村民們以以現金、土地林地流轉租金、務工工資等形式入股,明確將眾籌資金作為今後發展旅遊的股金,按每股1000元,每戶2股起,上不封頂,今後公司經營產生效益後,提留15%的利潤作為自然資源股,所有村民均享受分紅,村集體佔股10%,其餘75%按眾籌股金比例分配。通過眾籌,共籌得資金1000多萬元。

瀏陽“眾籌”的美麗新鄉村有風景還有“錢景”

經過三年多建設,目前西溪景區已初具規模,逐漸成為輻射長株潭和江西萍鄉、宜春等周邊地區鄉村旅遊的熱門景區。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村民也像羅鏗一樣,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創業,收入連年翻倍。目前,村上21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已有202戶、692人成功脫貧“摘帽”。

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70年前,大圍山鎮的經濟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民以種糧為主,產量低下,糧食不夠,紅薯湊數。從1996年開始,全鎮改種水果。

瀏陽“眾籌”的美麗新鄉村有風景還有“錢景”

大圍山鎮生態環境優美,氣候獨特,晝夜溫差大,適宜水果生長。果農為果樹安上活動的大“雨傘”,不用擔心長時間雨水影響;果樹的有機肥都取自本地,如牛羊糞、培植蘑菇的下腳料以及菜枯餅等。

近年來,大圍山鎮特色水果種植規模每年以2000至3000畝的速度遞增,同時,水果品種也在不斷豐富、改進。經過多年努力,“大圍山梨”已成為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大圍山水果品牌越來越響。

如今,全鎮水果種植面積2.5萬畝,年銷售收入1.2億元,初步形成了“春賞花、夏漂流、秋摘果、冬滑雪”的四季旅遊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