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人的一生中最難忘的就是童年的時光,在那段時間裡,人們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

而說起童年,就不能不談到羅大佑的歌曲《童年》,這首歌裡唱的正是他對兒時生活的一種嚮往。

羅大佑這首寫給張艾嘉的《童年》,是被大陸歌迷熟知的第一首歌。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

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

等待著放學

等待遊戲的童年

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兒時的羅大佑很調皮

“音樂除去感情因素什麼都不是。做音樂要進到感情最深處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如今有著幸福家庭的羅大佑已到了63的年歲,對於光陰的故事和生命的延續,他有著自己的理解。

“音樂就是我的孩子。”也正是這樣的一種執念,他將生活與音樂相容,把自己放在音樂的生命裡。

羅大佑於1954年7月20日,出生在臺灣省臺北市的一個名醫世家,在這個家庭裡,少年時羅大佑同他的哥哥、姐姐一樣,承受著嚴厲的教育方式,最終走上醫生的道路。


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最早的一張全家福,當時羅大佑還胖嘟嘟的

“我6歲就學鋼琴了。家裡人說‘學鋼琴的小孩不容易學壞’呀”,羅大佑回憶起自己童年的時光說,“這也有道理啊,一是學了鋼琴就要長時間待在家裡不能亂跑;二是長時間地練琴會潛移默化地產生一種境界”。

在他寫的《昨日遺書》中這樣描述他的家人:“其實我們全家每一個人還跟相片裡的神情一樣,沒有變。只是後來哥哥成了一個醫生,去了美國;而姊姊也變成了一個藥劑師,去了美國;我後來變成了一個——我不知道怎麼說。”

原來,高中畢業後的羅大佑依父親所願考入臺中的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然而,在這個七年制醫學專業的求學過程中,他一直在從事著音樂的工作。

《童年》是羅大佑在醫科大讀書時的作品,現在的他回想過去讀書的時光仍然覺得苦不堪言,他說醫科大要讀7年,加上小學、初中、高中的12年,總共就是要讀19年的書!他不禁開起了玩笑:

“我前期的許多作品都是上學時完成的,我可是經常地逃課喲!”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

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洛克斯合唱團,右起是羅大佑、貝斯手楊繼武、

鼓手王正華、吉他手田立昌和主唱林文立

大學生涯初試鋒芒的羅大佑在1976年正式投入商業音樂創作,併為電影配樂。1981年首度擔任唱片製作人,製作歌曲《童年》。

1982年,羅大佑在臺灣發行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其中收錄了《鄉愁四韻》,《戀曲1980》,《童年》、《光陰的故事》等廣為傳唱的歌曲,而這也是他正式從幕後創作人轉為歌手。

這張由他歷經六、七年創作的專輯在華語流行歌壇影響巨大,打破了傳統七十年代民謠式的流行樂,由大鼓小鼓、電吉他、木吉他、貝斯和鍵盤交織演繹,把西方搖滾樂的精神和中國傳統文人的批判精神比較系統地帶入流行音樂。

一個純正的搖滾樂時代就這樣到來了!從此徹底改變了聆聽中文流行歌曲的方式,而羅大佑黑衣墨鏡的形象也成為那個時代永不抹去的印記。



給我一瓢長江水呀長江水

那酒一樣的長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掌海棠紅呀海棠紅

那血一樣的海棠紅

那沸血的燒痛是鄉愁的燒痛

二十出頭的小夥是叛逆的,嚮往未來的。而羅大佑除了這些,骨子裡還多了一種謹慎和細膩。

都說從音樂裡可以看到一個人的魂,從他70年代到2000年的創作不難看出他對愛情的執著,用他的話講是“任何情歌都有它背後的感人故事,每一張面孔背後都有著動人的事……”

當然,這裡的情不是要談多少場戀愛,而是對生活裡一花一草,一人一物的體悟和傾注的感情。


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羅大佑曾在採訪中提起自己第一次談戀愛是在19歲,但是,那時的戀情只維持了八九個月。“戀愛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單戀,一種是兩個人都有感覺”,這段戀情是1979年在婦產科實習時開始的,後來兩人的戀情出現變化。

“在一次醫院的會議上,我突然感到一個人的生命不可能屬於另一個人,兩個人不可能同一刻死去。

人有時是很脆弱的,有時會改變自己的想法,對愛的激情也不可能永遠長久”,他說:“羅密歐與朱麗葉從相戀到殉情前後只用了4天。”

他的情歌唱的感人肺腑,他的搖滾精神與時代並進。早期可以說是一名憤青的羅大佑,在歷經少年時追憶童年,對女孩兒有了依戀的光陰故事之後,他將視野放入了自己生活的這一真實年代。


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未來的主人翁》是羅大佑在1983年推出的一張專輯作品,與以往不同,這張專輯中的歌曲帶著一種抑鬱滄桑,聽了讓人對命運的矛盾和艱難感同身受。的確,《未來的主人翁》帶給那一時代的不僅是震撼與感動。

《亞細亞的孤兒》、《現象七十二變》、《未來的主人翁》這三首分別獻給臺灣的歷史,現代與未來的鉅作,便足以令這張專輯名垂史冊。在後來的一次採訪中他說正是看到中國與大陸血溶於水的命運連接,讓創作有了力量。

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青春的驕傲

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1985年,羅大佑協同張艾嘉、李壽全等創作出寄託著那一時代青年人美好祝願的《明天會更好》,其後又離臺赴港發展,創設“音樂工廠”,其間發表《東方之珠》及《皇后大道東》等廣受歡迎的國、粵語歌曲。


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跟張艾嘉在錄音室裡練唱

《明天會更好》的創作是在1985年,羅大佑的朋友們喝酒聊天時作了歌詞,在煙盒上寫下後交給他。散場後,羅大佑沿著忠孝東路開車遇到大雨,停車看到歌詞,開始想曲子,而在他回到家後的一個小時內便完成了創作。

大時代背景下的音樂發展足以見證一代音樂人創作的熱情,然而,在1985年2月創作完演唱會實況專輯《青春舞曲》後,羅大佑在唱片內留下這樣一段話:“也到了我告別一段時間的時候了,我總不能騙你說我腦袋裡充滿著音符……”此後,他便赴美長住,這張專輯也成為他“黑色時期”留下的最後一份紀念。

“音樂是一種能量的延伸。有音樂可感覺得到的場合,一定需要一些能量的推動,不論是人力、電力,或來自大自然的天然力量。也沒有人能解釋音樂的力量來自何處。”羅大佑對音樂的理解是獨特而細膩的,對於詞曲,與其說他在創作,不如說他在推敲。

之後返回樂壇的羅大佑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歌迷面前,1988年《愛人同志》便是他沉寂之後重回歌壇的作品。

這張在港臺兩地四間錄音室完成的唱片,短短几天就賣出二十萬張,之後更創下五十三萬張的銷售記錄,成為羅大佑迄今最暢銷的作品。膾炙人口的《戀曲1990》、《你的樣子》都是收錄在這張專輯中。

怎麼也難忘記你離去的轉變

孤單單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

永遠無怨的是我的雙眼

1989年在香港《東方日報》撰寫專欄並出版情歌專輯《告別的年代》,除了《愛人同志》、《戀曲1990》,還收錄了《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野百合也有春天》、以及《海上花》。

不得不說,羅大佑對音樂,對愛人,對人生的情意都深深地流淌在他的每一張專輯中,他的所有歌曲串聯起來便是一個光陰的故事。

從這之後,1989年的《閃亮的日子》,到1994年的《戀曲2000》,再到2004年的《美麗島》,他經歷了時代背景下的移民回鄉、香港迴歸、以及他生命中的離愁別緒,父親的離世和昔日愛慕之人羅曼菲的病逝。

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停不住的愛人》是寫給與他相愛12年的愛人同志李烈的,在一次採訪中他說這首歌裡有他的愧疚和渴望救贖,在這份感情中,他不曾給過承諾,但確實彼此真心對待過。

出發啦 不要問那路在哪

迎風向前 是唯一的方法

出發啦 不想問那路在哪

運命哎啊 什麼關卡


羅大佑:總有一首歌寫著我們的曾經。


愛音樂的人經歷什麼到最後還是放不下音樂的。話說2008年過完年的某一天,滾石唱片老闆段鍾潭帶著紅酒,與羅大佑、李宗盛敘舊吃飯,三個巨蟹座男人12瓶紅酒下肚後,一個難以置信的想法誕生了。

而當第二天醒來,沒想到三個人都還記得昨晚酒桌上的這檔子事兒。之後,段老闆趁熱打鐵約了周華健,當時周華健還自帶了兩瓶紅酒,連聊帶喝地就把這事定了。

至於張震嶽,一杯酒都沒喝到,段老闆跟他通了一通電話就OK了,縱貫線樂隊就這樣成立了。

如今提起羅大佑,人們稱他為“音樂教父,無冕之王”,談起音樂,他沒有強求成功,而是求得一份安靜不受打擾的創作環境。

他的歌唱出了幾代人的光陰故事,也陪伴了幾代人的青春,他情到深處變成歌的音樂魅力將一直打動人們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