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女車主的“勝利”,將逼更多人爬上引擎蓋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卞英豪

車補償、“金融服務費”全額退款、補辦生日、十年VIP,參觀奔馳工廠……奔馳主人的維權之路,握手言和,相視一笑,完美收場。

奔馳女車主的“勝利”,將逼更多人爬上引擎蓋

那麼,這段故事是否該就此圓滿落幕?並不!

奔馳給了維權女主人一個“出人意料”的完美解決方案。然而,它們仍然欠廣大消費者一個合理的交代。

其一,那些沒有爬上引擎蓋的消費者們,他們花了幾十萬買來的漏機油的車能換嗎?他們被收取的各種“奔馳金融服務費”能退嗎?談攏了一個女車主,奔馳又打算如何“搞定”萬千遭遇問題的車主呢?

其二,劣跡斑斑的西安利之星是如何運營至今的?自2012年成立起,西安利之星涉法律訴訟超過20起,詐騙客戶、汽車質量、暴力保養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誰縱容了利之星?背後是制度的缺失,還是管理的默許?

其三,以後我們買奔馳遇到問題,怎麼辦?消費者合理的訴求,正常的維權,奔馳常常視而不見。當事情鬧到自家引擎蓋上了,才想到顧客是自己的“VIP”。無可奈何的林沖逼上梁山,走投無路的消費者是否只能被逼上引擎蓋?

奔馳女車主的“勝利”,將逼更多人爬上引擎蓋

女車主的維權之路似乎暫告一段落,但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才剛剛開始。

回顧整個事件,有理有據的女車主、憤懣難平的奔馳車友、感同身受的網絡輿情,多方的訴求與呼籲,消費者期待的公平與正義,全部集中在女車主的身上,一時間,女車主儼然成為了廣大消費者的“代言人”。

然而,消費者權益代表終究“剛”不過全球汽車旗艦公司。從接受央視採訪時的那句“我不接受退款!”到今天面對媒體表示“我很滿意”,從之前網友各種聲援力挺到今天各種譏諷,充分詮釋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奔馳女車主的“勝利”,將逼更多人爬上引擎蓋

當我們寄希望於渺小的個體去對抗龐大的集體,顯然是以卵擊石。換位思考,明裡要面對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公司,暗裡要對抗各種威脅和恫嚇,區區弱女子,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成為“維權鬥士”,指望她鬥爭到底,是不切實際的。

可是,我們不禁要思考,當女車主妥協了之後,廣大消費者又該何去何從?

日後,我們遇到消費問題,是否只能像女車主那樣“鬧一鬧”才能得到重視?汽車行業乃至整個消費領域的投訴管理,如果需要按“鬧”分配——好說話的靠忽悠,搞事情的靠協議,消費者權益談何公平?如何保護?

面對媒體,奔馳女車主曾坦言,“再來一次,我不會坐上引擎蓋!”顯然,消費者維權的場所,從來都不是在奔馳的引擎蓋上,而是在企業的潛意識裡、有關部門的處理窗口裡。而消費者維權的辦法顯然也不是“大鬧一場,悄然簽字”,而是去搭建合理合法的維權渠道,選擇有理有據的維權方式。

奔馳女車主的“勝利”,將逼更多人爬上引擎蓋

如同奔馳女車主在錄音中所提到的,她要的不是4S店給予的補償,而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方法。

是的,作為消費者,我們想要看到的,從來不是奔馳德國工廠的工藝流程,我們期待看到的是一個完善有效的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我們想要補過的從來不是一個略顯莫名的生日,而是一個能保障我們權益的“315”維權日。我們想要的也不是一個VIP的名譽,而是奔馳這樣的大公司,能

真正地把每一位消費者都當做“上帝”來看待。

奔馳女車主的“勝利”,將逼更多人爬上引擎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