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迴應工人安全帽“一碰就碎”視頻:自己買的,已換新

当事人回应工人安全帽“一碰就碎”视频:自己买的,已换新

近日,一名建築工人在某視頻平臺上發佈的一則工人安全帽“一碰就碎”的視頻備受關注。4月17日中午,視頻中主人公竇師傅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其所在工地相關負責人看到視頻後,已將他和工友們手上質量不合格的安全帽進行更換。

4月11日,竇師傅在某視頻平臺上傳一段名為“一線工人安全帽”的短視頻。視頻中,竇師傅手持兩個安全帽,介紹稱黃色的是一線工人的安全帽,紅色的是領導安全帽。據其現場演示,兩個安全帽猛烈碰撞後,黃色安全帽頂部直接被砸碎,紅色的完好無損。該視頻發佈一週以來,在其發佈平臺播放量已超過200萬。

該視頻引發熱議後,竇師傅此前在接受燃新聞等多家媒體採訪時稱,拍攝所用安全帽是工地發的,視頻發佈後沒人管這個事情。

4月17日,竇師傅對澎湃新聞改口稱,其此前發佈視頻中的那頂“一碰就碎”的黃色安全帽系自己購買,但其並未透露從哪裡購買及具體價格。

竇師傅還介紹,大工地一般會給工人配發安全帽,部分小工地存在讓工人自己準備安全帽的情況。對於自己所屬哪個工地,竇師傅表示人在江蘇連雲港,具體信息不便告知。

澎湃新聞注意到,今年2、3、4月,竇師傅相繼發佈3條有關安全帽質量的視頻。4月17日晚,原發布平臺竇師傅賬號下已看不到這3條視頻。問及刪除原因,其本人回應“我要生活”。

有關安全帽質量問題,此前已有媒體關注。2007年,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欄目曾報道“奪命”劣質頭盔事件:當年4月,杭州一名建築工人被頂樓墜落的鋼筋砸中,鋼筋穿透了安全帽,工人因此喪生。後經調查組認定,這名工人佩戴的安全帽是不合格產品。

另據中國質量新聞網2018年9月報道,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公佈當年浙江省安全帽等產品監督抽查結果,其中抽查了26家企業的26批次安全帽產品,不合格2批次,批次不合格率為7.7%。

針對竇師傅錄製視頻反映安全帽的問題,4月17日上午,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轉發視頻並表示:如果連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麼能夠實現生產安全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決不能流於形式,浮於表面。

應急管理部官方微博指出,根據國家標準規定,安全帽要符合GB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選用要符合GBT 30041-2013《頭部防護 安全帽選用規範》要求。

澎湃新聞檢索該文件發現,GBT 30041-2013《頭部防護 安全帽選用規範》由國家標準委2013年發佈,並於2014年9月1日開始實施。GB2811-2007《安全帽》中要求,安全帽應按照 GB/T2812-2006 中4.3 規定的方法,經高溫、低溫、浸水、紫外線照射預處理後做衝擊測試。傳遞到頭模上的力不超過4900N,帽殼不得有碎片脫落。

4月17日,澎湃新聞來到北京通州地區一處施工工地,幾位建築工人表示自己的黃色安全帽系施工單位統一配發,質量較好,此前一直在北京打工,未遇到安全帽“一碰就碎”的情況。

同日,有某建築行業央企管理人員鄭先生向澎湃新聞表示,業內確實存在工人安全帽質量不合格的情況。

“一般正規央企採購的帽子質量沒問題,但有時是承包工程的勞務班組自己採購,就可能沒有嚴格按照規範。”鄭先生認為,應禁止不合格的安全帽流入市場,從源頭上堵住這個問題。

鄭先生介紹,雖然國內各個工地都要求施工人員佩戴安全帽,也會有上級單位檢查,但這種檢查大多侷限於是否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帽的佩戴方式是否正確兩個方面,一般不會檢查安全帽的質量如何。

他還表示,質量合格的安全帽批量採購價格在30元左右,也有價格更高的,劣質安全帽十幾元甚至幾元錢就可以買到,“安全帽的顏色和質量沒有關係,但是工地佩戴顏色有專門的規定,一般領導是紅色、工人是黃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