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查髖關節積液T2信號,走路腹股溝疼是怎麼回事?

雲彩飄飄


走路腹股溝疼,核磁查髖關節積液,這個是髖關節滑膜炎的典型表現,至於這種典型的滑膜炎表現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又會如何發展,下面將從這幾個方面娓娓道來,共計3461字,閱讀時間10分鐘。

1.走路腹股溝痛為什麼是髖關節疾病的表現?

2.醫生如何判定髖關節有沒有問題?

3.核磁共振是必須要做的嗎?

4.哪些疾病會造成髖關節滑膜炎?

5.有了這些情況,下一步該怎麼辦?

6.最後強調:診斷滑膜炎並不代表找到了問題所在!

1.走路腹股溝痛為什麼是髖關節疾病的表現?

首先我們說一下什麼是腹股溝,就是腹部的腹,股就是大腿的一個簡稱,腹股溝就是大腿和腹部相交界的一個位置。

從上面這張解剖圖片可以看得到腹股溝區域,之所以叫做腹股溝,是因為跟腹部和大腿部的解剖結構都相關的一個區域,但其實它的下方就是我們髖關節的位置。

大部分情況出除了腹股溝疝以外,行走的時候疼痛,多數跟髖關節是有密切關係。腹溝疝在行走的時候,可能會因為腹壓的增加,出現包塊引起疼痛,但這個時候患者會有很明顯的一個感覺的,而且會有包塊,如果說患者沒有發現這方面的一些臨床表現,那麼還是主要是考慮髖關節來的疼痛比較多一些。

那可能又有人問了,那麼除了髖關節以外,這個鄰近的盆腔裡的問題會不會也造成行走時腹股溝痛呢?理論上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但是比較少見,除非說有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當然了,這個醫生在體檢的時候一定會想到這方面的一些問題,因為醫學上存在所謂的診斷與鑑別診斷。通過一些物理查體來進行判斷,如果說他在查體的時候就發現髖關節並沒有問題,腹股溝管也沒有問題,那麼他肯定是會考慮一些其他的盆腔內的問題了。

2.醫生如何判定髖關節有沒有問題?

醫生判斷髖關節有沒有問題,肯定是從規範問病、查體來進行一個初步的判斷。

從病史方面呢,醫生會重點考慮這個髖關節有沒有外傷的因素,有沒有劇烈運動的因素,有沒有長期的一個超負荷的誘因存在。另外呢,還會考慮到一些合併的一些全身性的疾病,比如說有沒有痛風性關節炎?有沒有其他部位的結核?近期有沒有感冒?有沒有風溼類的疾病?

從查體方面來講呢,其實髖關節有很多檢查的一些方法,從視觸動量4個方面來進行一個詳細的查體,這裡就不全部展開說怎麼去查這些內容,因為這些是醫生的事情。但是需要提到兩個檢查,因為這兩個檢查是我們判定髖關節有沒有問題,非常重要的一個特殊檢查,第1個就是4字試驗,第2個就是托馬斯徵。

4字試驗其實這個很容易理解,就是把我們的下肢擺成一個4的形狀。患者仰臥,患肢屈髖膝,並外展外旋,外踝置於對側大腿上,兩腿相交成“4”字,檢查者一手規定骨盆,一手於膝內側向下壓,誘發骶髂關節疼痛為陽性。

托馬斯徵呢,就是患者仰臥,將健側髖膝關節儘量屈曲,大腿貼近腹壁,使腰部接觸床面,以消除腰前凸增加的代償作用。再讓其伸直患側下肢,若患肢隨之蹺起而不能伸直平放於床面,即為陽性徵。

但這兩個檢查有問題的時候呢,我們會高度懷疑髖關節有問題的。

3.做哪些檢查?核磁共振是必須要做的嗎?

磁共振呢是近代醫學檢查技術一次,革命性的突破,有了它我們對很多疾病就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因為核磁共振不但能夠顯示骨質的結構,還能顯示軟骨血管,神經,肌肉,筋膜,滑膜,關節囊等等。

核磁共振呢,是我們髖關節疾病常用的一種檢查方法,但並不是說一上來看病就需要做這個檢查,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首先拍攝一張x光片,來進行一個初步的篩查,因為x光可以看到整個骨盆結構以及髖關節結構的整體,可以對一些髖關節疾病中晚期有一個明確的一個篩查和鑑別。

如果當x光上都已經顯示出有問題了,比如說已經發現有股骨頭壞死,股骨頭的塌陷和變形很明確,那麼從診斷的角度上來講,就沒有必要再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了。

有時候,有了股骨頭壞死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問題,我們已經進行了診斷,那為什麼還要再做核磁共振呢?這可能是需要藉助核磁共振來判斷一下,整個關節局部的一些情況以及周圍軟組織的變化。

核磁共振呢,對於很多疾病的一些早期判斷還是挺有用的。比如說骨頭壞死的早期,這時候通過x光或者CT可能都看不出來,只有通過核磁共振才能夠表現出早期的一個水腫信號。

但是由於核磁共振是一種非常敏感的檢查,很多疾病在早期都會表現為一個同樣的表現,從鑑別上就會出現一定的問題,比如說很多問題都會造成髖關節產生滑膜炎,出現積液,但是其實搞不清楚這些滑膜炎積液到底是什麼性質來的。

4.哪些疾病會造成髖關節滑膜炎?

髖關節不舒服,出現了炎症反應,那麼就會有積液,就會形成所謂的滑膜炎,滑膜炎在很多人嘴巴里是一個很常見的名詞,但是其實並沒有搞清楚到底是什麼問題。把滑膜炎當成一種疾病進行診斷,或者說,看了醫生以後就說自己得了滑膜炎,但其實這是不對的,並沒有搞清楚到底是得了什麼疾病。所謂的滑膜炎其實只是一種外在的表現,它是關節內產生炎症反應以後,滑膜分泌一些積液,反過來呢,滑膜上就會出現一些炎性的絨毛狀的增生,最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也就是說,這些炎性的絨毛上的增生就會分泌滑液,滑液又反回來刺激這些絨毛增生。

能造成髖關節出現積液的疾病其實有非常非常多,只要髖關節不舒服,就會出現有積液。從大的方面講應該分為三類,一類疾病叫做創傷性疾病,一類疾病叫做退化性疾病,還有一類疾病叫做炎症性疾病。

創傷性疾病其實很容易理解,由於運動外傷造成髖關節產生的損傷,那麼就有可能造成髖關節內疼痛和積液。這種損傷可能是軟骨,也可能是關節囊,有可能是關節周圍的盂唇。

退化性疾病指的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關節發生了老化,出現一些磨損,有磨損造成的無菌性炎症,就會造成關節積液和滑膜炎的發生。

第3類就是炎症性疾病,其實炎症疾病這個範圍非常廣,包括了感染性的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感染性炎症大家很容易理解,是由於細菌病毒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病原體造成的感染,所形成的關節積液,那麼還有一種就是非感染性的,這部分包括了全身代謝性的疾病,比如說痛風所引起來的關節積液,還有一部分是因為風溼類疾病所引起的關節積液,比如說類風溼以及強直性脊柱炎。

5.有了髖關節積液,下一步該怎麼辦?

當髖關節出現積液的時候,腹溝處是會覺得有壓痛的感覺的,除了這個之外,還會表現出關節的疼痛、腫脹;髖關節屈曲、內收的活動受到了限制,下肢會略微地呈現出外展、外旋的形狀,步態會比較地緩慢,同時是處於跛行的狀態,而當快走的時候跛行就會更加的明顯;當平臥在床上的時候,把身體擺正的話,可以看到骨盆是傾斜的,而且兩條腿的長短是不一樣的,患肢比健康的肢體要長;主動或者是被動內收、外旋髖關節的時候疼痛是會加重的。

從身體內部來講是存在積液的,從身體外部表現來講是髖關節的疼痛和功能受限。很多人是急於把積液消除,但其實當務之急並不是單純的去消積液。只是這麼做的話就是把滑膜炎當成一種疾病去治療,而沒有搞清楚真正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方向是錯的。所以我們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一定要搞清楚發生滑膜炎和關節積液的原因,從根本上對它進行一個治療。

前面其實我們提到了,哪些疾病會出現髖關節的積液和滑膜炎。所以醫生來講一般通常情況下會按照患者的病史體檢的特點以及輔助檢查的一些結果,按照不同疾病的分類進行一個篩查,找到可能誘發患者髖關節積液的原因。所以多數情況下醫生是不急於說把這個髖關節積液儘快的消除。因為原因找不到的話,沒有針對性的治療,即使這次積液消除了,過一段時間可能又出現了,反反覆覆的。

當然了,如果說症狀非常重,疼痛很明顯,對症處理也是必要的。

至於髖關節積液的治療,一般來說還是主張治療和功能鍛鍊同時進行,這是由於為了實現減少積液的目的,關節需要減少活動甚至是限制活動,然而如果採取這樣的方式的話,會很容易導致肌肉出現萎縮的症狀,而且還有可能會引發其它關節的病變的出現。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還要加上正確的功能活動,這樣的話對於關節內積液的吸收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當然,康復後的保鍵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關節的保暖,對天氣的變化要多加註意;飲食要保持清淡,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時也要防止菸酒方面對關節可能會造成的刺激影響。

6.最後強調:診斷滑膜炎並不代表找到了問題所在!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滑膜炎,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只是一種疾病的外在表現,找到原因是關鍵!

滑膜炎,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只是一種疾病的外在表現,找到原因是關鍵!

滑膜炎,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只是一種疾病的外在表現,找到原因是關鍵!


骨科王健醫生


髖關節這個名詞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陌生的。簡單來說,髖關節就是位於我們大腿兩側的根部的地方,主要的作用就是連接我們的上身軀和下肢體。

髖關節是讓人體可以直立行走的一個很重要的關節,所以人們要注意對髖關節的保護,當磁共振檢查髖關節間隙內出現T2積液信號,而且在走路的時候腹股溝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一般來說髖關節間隙內出現T2信號,而且在走路的時候腹股溝疼都是滑膜炎的徵兆,所以可以初步判斷該症狀是滑膜炎,但是具體是哪種程度的滑膜炎還要具體研究和分析。

如果患者只是在走路或者是上下樓梯的時候出現關節疼痛,並沒有出現其他的症狀的時候,一般來說這只是一度的滑膜炎。

二度滑膜炎在活動時關節疼痛會不怎麼明顯,但是會出現關節腫脹的現象,而且個別患者還可能會出現肌肉萎縮的症狀,所以在走路時會出現腹股溝疼痛的患者一般不屬於二度滑膜炎,因為二度滑膜炎的關節疼痛不怎麼明顯。

如果患者除了關節疼痛明顯之外,還伴隨著關節腫脹、髖關節積液等這些情況的話,那麼患者的滑膜炎可能已經到了重度滑膜炎的程度了,這個時候患者一定要儘快到醫院就醫,儘快進行治療。


廣東骨科專家團


(2018-10-01)小黑鍋的第194條回答,記得點贊轉發並關注【骨科小黑鍋】


首先講一下大家看到的核磁共振報告中的T2相是幹什麼的(不要問我什麼是核磁共振!)

正常人體的各個關節內都有少量的關節滑液,簡稱關節液,這是正常的其潤滑關節的作用,但關節內處於病理狀態的時候,關節液會增多,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

核磁共振檢查的時候,簡單來說:T2相下的核磁共振圖像中,液體被清楚的高亮的白色替代,醫學術語叫“高信號”,老百姓看來就是白白的一堆東西,這個提示含水量多(如此圖箭頭所示)

因此,並不一定提示病理狀態!


【走路腹股溝疼痛是怎麼回事呢?】

先來看一下腹股溝在哪裡,這裡你可能很熟悉,也就是我們常常說到的“人魚線”!(下圖所示)

以骨科的角度來看,腹股溝這個地方屬於人體下肢股骨頭的一個體表投影點,這個地方的疼痛有可能提示股骨頭的壞死或者其他病變。

因此,對於長期喝酒、使用激素或者曾經這個地方發生過創傷的患者,建議拍個骨盆的正位片看一下股骨頭有沒有問題,因為上面說的三個都是股骨頭壞死的一個誘因,需要引起重視!

但題主前面說做了個磁共振!磁共振對於檢查早期的股骨頭壞死敏感性比X線好的多,就是價格昂貴!既然磁共振沒有報告股骨頭壞死,那麼這個可能性較小,那麼還有可能是什麼原因呢?


【普通外科就診】

這個地方肌肉較多,同時也存在一些天然的肌肉間隙,對於老年人來說肌肉萎縮,可能出現肌肉無力,導致“疝氣”的發生,可能引起腹股溝區域的痠痛不適感,甚至可以摸到突出來的包塊,建議前往普通外科門診就診。


【泌尿外科就診】

對於男性來講,腹股溝這個區域同時是我們男性賴以生存的精索靜脈通過的地方,對於一些長期站立的男性,如軍人、教師來說,可能會導致局部的精索靜脈曲張,甚至導致不孕,腹股溝區域痠痛不適也可能是眾多臨床表現之一,建議可以到泌尿外科門診就診。


以上就是小黑鍋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如果覺得有用的話記得點贊轉發並關注【骨科小黑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