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風水】三、陰陽五行

【一起學風水】三、陰陽五行

一、陰陽概說

陰陽五行學說早在夏代就已形成,它是我國古代先哲們在接觸各種事物與現象的實踐中,通過各種觀察與思考二建立的一種哲學思想。

先哲們把宇宙間萬事萬物分成陰和陽兩大類,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的變化與生成,全在於陰陽二氣的運動與轉化,以此來說明宇宙生存的根本道理。陰陽概念最早來自陽光的向背,認為物體向陽的一面叫做陽,背陰的一面叫做陰。用此概念來解釋自然界與社會所有的一切現象。

陰陽二氣的規律,凡是一切事物積極的,謂之陽,如白天,上面、高處、外面、男性、雄性、剛強、單數等都屬陽。凡是事物消極的,謂之陰,如下面的、裡面的、靜的、慢的、雙數的皆屬陰。

宇宙間的萬物萬象,都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屬性,也就是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如電流一樣由正負極構成,凡是一切建築物都有陰面和陽面,比如說南面為陽、北面為陰。古人認為,陰陽兩性既是對立又是統一的。

【一起學風水】三、陰陽五行

陰陽兩性,每一位立面都是自己存在的條件,如果沒有陰則陽不能存若沒有陽,陰不能存。陰陽兩種屬性都處於動態平衡之中,此消彼長,在定情況下向其對立面變化。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扶陰抱陽,陰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本特徵。

‘’生生謂之易“,陰陽雖是兩種不同的屬性,但在一定的情況下又可互相轉化,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把陰陽消長量的變化轉化成質的變化,作為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發展與變化最根本的法則,這是古代先哲以陰陽這兩個符號開始,創造出的一個無邊無際的易學體系。

陰陽學說在我國易學界應用很廣,如易經、八卦、風水、奇門、星象學、中醫等等都與陰陽學有很大關係。因此,陰陽學說不僅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的先導,而且也是陰陽五行學術的依據。

二、五行概說

五行學說是研究宇宙物質基礎的學問,古人認為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構成的,它是我國古代先賢哲學思想的重要部分。古人認為,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包括人在內)的變化和發展,都不外乎這五種不同屬性的物質不斷運動和互相生克的結果。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有相生相剋的關係,相生指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粗生的原理是水能潤樹木,木燃燒產生火,火燃燒後成為灰土,土裡能產生出金屬,金屬乾宮、乾金能生水,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循環。

【一起學風水】三、陰陽五行

相剋者指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水又克火。大概意思是火能熔化金屬,金屬能欲伐樹木,樹木能穿透土壤,土填能吸收水份。

古人認為,五行相生相剋,構成一個循環,周面復始,認為上至天體星宿,下至人間萬事萬物,皆由五行生剋所構成。古人用易經來預測人生禍福,主要是依據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為依據,天干地支代表不同的陰陽五行符號,這些不同的符號構成“玄學密碼”,古人是如何解破這些密碼的,這裡邊學問類妙無窮。

古人認為,五行相生相剋和陰陽一樣,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陽本陰生,陰本陽生,互相是不可分割的,沒有相生就沒有相剋,沒有相剋就沒有相生這種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輔相成,互為體用的理論乃是五行生剋制化的精髓,由於五行相互作用,才能使天地萬物得以保持動態平衡,推動和維持事物的正常生長、發展和變化。

感謝上一期各位的轉發與關注,喜歡風水的網友可以再下方評論,我們一起學風水。

【一起學風水】三、陰陽五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