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橋上跳下去的男生告訴你:不是每一個媽,都叫做“龍媽”

這是我們第三次聊《權力的遊戲》。

第一次是:

用權力的遊戲來給你解釋劉強東背棄兄弟

第二次是:

權力的遊戲,究竟好在哪?

本打算聊小惡魔的,但發生了一件事,所以臨陣換了主角。

前天,4月17日,晚上,世博園內,有一名上海籍17歲的職業學校的學生跳橋。原因是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遭其母批評,趁其駕車途徑盧浦大橋,靠邊停車時,跳橋身亡。

這是一場悲劇。

《權力的遊戲》裡,每一季都有很多主角領盒飯,但現實中,真當有人領盒飯的時候,作為旁觀者,我們的內心,是痛苦的。

這不是遊戲,這不是影視劇,這就是現實。

現實有時候比劇本還殘酷。

事情已經發生了,再傷感也改變不了結局。

我寫這篇文章,是希望天底下的媽媽們,能吸取點教訓,這才是唯一值得做的事!

因為,如果不吸取教訓,悲劇還會發生。

我知道每個媽媽都望子成龍,但不是每個媽,都叫做龍媽。

我們都會罵孩子心理素質差,我們都會罵,媽媽們太嚴苛,寄託的希望太高了。

但這種說辭,是沒有任何實際參考價值的。

孩子心理素質差,怎麼能變好?你有具體的方法麼?是不是吃兩個藥片能加強?

媽媽們太嚴苛,那你告訴我,管教的邊界在哪裡?這個邊界是因人,因具體情況而異的。

你無法因噎廢食,徹底不管,那什麼是能做的呢?

就是下面這句話:

不要給孩子灌輸主角思想。

人心理素質差,說白了,就是太拿自己當回事了。

你要是真的把自己當路人甲,路人乙,你就會像一株小草一樣,頑強的活著。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有這麼強的主角光環呢?

也許是生活變好了,家長們的心思花了太多在孩子們的身上。

但成才這件事,它是按比例的。

不是說,你努力了,就能變成哈佛女孩劉亦婷。

一萬個人裡面,總會誕生一個劉亦婷,但也一定會誕生9999個,非劉亦婷。

而這個萬里挑一的主,她也不見得都是你能培養出來的。

就像我們今天的主角 —— 龍媽。

上一次我們說過她那個二哥,那個打3歲起,非要認定自己是真龍,結果被融化的金子活活燙死的傻二哥。

一個典型的西方慕容復。

上一次,我之所以沒寫龍媽,是因為她就沒法寫。

她既不會比武,也不會射箭,更沒有小惡魔式睿智的頭腦。

但架不住她有三條龍啊,所以才叫龍媽嘛。

人家能騎著龍到處飛,還能噴火。

而且自己還不怕火,大不了放把火,把你燒的一乾二淨,全軍覆沒,然後拍拍衣服上的灰,就從火堆裡毫髮無損的走出來了。

服氣不?

不服氣人家就再噴一次火,噴到你服氣為止。

這就是人生嘛,人比人,氣死人。

你非要給孩子灌輸你就是主角,一切要靠競爭的思路,他就不會知道,人世間,還有第二條路。

第二條路叫什麼?

叫合作呀,哥哥。

龍媽這麼牛是吧?無敵了是吧?沒治了是吧?

那你娶她唄,打不過為啥非得打呢?咱可以合作嘛。

要是她玩火,你也玩火,那就跟她二哥一個德性,是個棒槌。

翻開我們的歷史,尋找合作的機會,永遠都是聰明人的第一選擇。

看過《三國演義》吧。

第一幕,桃園三結義。

扎著綠頭巾的紅臉漢子和不扎頭巾的黑臉漢子在菜市場裡為了半扇豬肉打得不亦樂乎。

劉備是怎麼做的?

燃燒自己的小宇宙,衝進去一起戰鬥?

打不過回家苦練武功三十年,回來報仇?

上面這些SB方法,都是我們的家長和老師灌輸給孩子們的。

什麼人生要看起跑線,人生如同獨木橋,多考一分,幹掉千人......

來看看劉備是怎麼做的。

他什麼也沒做,只是衝上前,緊緊的握住二位漢子的手,深情的望著他們,吐了三個字:

“我姓劉。”

看到了麼?看到了麼?

人才啊!這就是人才啊!

你對比下那個回家苦練三十年武功找關羽PK的主兒,什麼想法?

有時候我都覺得,人與人的差距,比人與豬都大......

你說,我不姓劉咋辦呢?

能咋辦?請客吃飯唄。

去看看曹操。

曹操見關羽,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自己鹿肉吃了一口,覺得美味,巴巴的給關羽送去,還帶著熱得快。

有人說,那不也沒能收的了關羽麼?

是沒收服,但賺大了呀。

華容道,關羽放了曹操及其手下一干猛將,謀士。

你才付出了點什麼?請人家吃了幾頓飯而已。

我相信還有槓精會頂牛,說:那我沒錢請人家吃飯咋辦呢?

很簡單,去看看周倉。

周倉見關羽,二話不說,撲通就跪地上了,說:

“哥!這輩子,我就跟你混了”,從此牽馬墜蹬。

很多年後,劉備的祠堂早荒廢了,但周倉呢?

但凡有關帝廟處,都有周倉站旁邊,受了幾千年的香火。

這隊伍站的,太值了。

我給你講了三個故事,同一個對手,都是關羽。

你可以收了他,可以跟他做朋友,可以給他做下屬。

不到萬不得已,幹嘛非得和他較勁是他的刀快,還是你的脖子粗呢?

我們說,這三個人,劉備,曹操,周倉,除了懂得合作,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到了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劉備說我姓劉,曹操說我給錢,周倉說我喊哥。

不是每個人都非得考上哈佛的,考不上哈佛,我可以和哈佛的畢業生合作呀。

條條道路通羅馬,不是隻有獨木橋。

我們的家長,我們的老師,永遠都是站在一個固定的,死板的,單一的維度上去考慮問題,那不把孩子教進死衚衕,才怪呢。

講一個現代的例子,就拿我當例子。

十八年前,我剛認識我太太的時候,是在網絡上。

她告訴我,她是美女,我問什麼範圍內的,她說在她們班算最漂亮的幾個人之一吧。

那我想了想,告訴她,我是帥哥。

她問我什麼級別的?

我告訴她,在全省高考前二百名裡,我是最帥的。

然後兩人就見了面,她有些失望,覺得我忽悠她。

其實,我是用了技巧。

她在一個女生居多的師範類院校,本身相貌等級質量就比較高。而我呢,選擇的對手,是全省前二百名。

高考結束的時候,這些人的照片會在報紙上,集中幾個版面,登出來。我曾經比較過,在這個範圍內,我確實屬於最帥的幾個之一。

因為道理很簡單,全省考分前二百的基本都是歪瓜劣棗,想要出眾,太容易了。

這就像我們平日裡覺得馬化騰,相貌很一般。

但是,假如他左邊站個馬雲,右邊站個俞敏洪,那馬上就襯托出帥哥範兒了啊。

這叫什麼?

這就叫差異化。

如果我介紹,說我是前二百名裡,分數中等偏下的,那我就是缺心眼。

所有的聰明人,都會去找這種差異化的優勢,而不是和對方死磕單一的維度。

劉備新收了馬超,關羽不服氣,要比武。

諸葛亮是怎麼回信的?

他是這麼說的:

馬超和張飛一樣,倆粗貨,屬於街頭打架鬥毆類型的,咋能跟您比!

您是誰呀?您是美髯公啊。

就您那一撮唏噓的胡茬子,配上那憂鬱的丹鳳眼,就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那麼鮮明,那麼出眾......

關羽看了哈哈大笑,非常得意,把丞相的信給手下分閱,讓他們都好好學學,馬屁是怎麼拍的。

這就是差異化的成功。

諸葛亮如果非要就著武功這個點去掰扯,是扯不清的。

因為呂布已經是第一了,關羽到底是第二第三還是第四第五第六,能說清麼?

說清了,有意思麼?

第幾他也不是第一。

倒不如換個話題,夸人家的鬍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自己。

《權力的遊戲》就是告訴你,這世界沒有標準。

當你發現在別人制定的標準下,無法勝出的時候。

最聰明的,不是死磕,而是換個標準。

下一次,我們再聊這個話題的時候,聊的是小惡魔,到時候,我給你看看,小惡魔是怎麼替換標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