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兩週“腥風血雨” 華人教授飯碗端不穩

場全美科學家的科研風暴正在醞釀中,但事實上,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華裔(專題)科學家...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上週在聽證會上講話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教授被解僱,被要求離開學校,其中許多人隨後回到了以前他們國家的機構。

柯林斯隨後表示,在接下來的一兩週時間內,將對各個大學違反NIH規定的科學家採取行動,有人將被開除


未來一兩週“腥風血雨” 華人教授飯碗端不穩


此番言論早不是新聞,但是此次被重新提起,而且態度強硬,美國期刊Science也對此事進行了深入的報道。

去年8月, NIH發佈了關於保護美國生物醫學研究誠信的聲明,並協助FBI調查與國外機構有合作、收到經費資助的美國科學家。

柯林斯在公開信中提到,有三個問題令人關切:

向包括其他國家在內的其他實體轉讓資助申請或轉移由NIH資助的生物醫學研究的知識產權;

與包括外國實體在內的其他國家的NIH同行審查員共享關於資助申請的機密信息,或者試圖影響資助決定;

受NIH資助機構的一些研究人員未能披露包括外國政府在內的其他組織提供的資源,這可能會扭曲有關NIH資金使用的決定。

12月,NIH再次發佈關於外國對美國科研誠信影響的報告,認為一些外國政府已經啟動了系統的計劃,不當地影響和利用美國開展的研究。


未來一兩週“腥風血雨” 華人教授飯碗端不穩


美國大學將很快宣佈對違反NIH規定的外國科學家採取的行動,圖片來自Science

目前,NIH正在對全國55個機構進行調查,主要內容是瞭解外國科學家是否遵守有關披露外國關係、保護同行評審的機密性和處理知識產權的機構規定。

柯林斯表示,一些美國大學將在“接下來的一兩週內宣佈”,他們已經採取的行動,以防止外國政府不公平地利用NIH資助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這些研究人員可能將會被解僱,包括中國科研人員。

同時NIH還公佈了受資助人員可能違反報告規則的六個案例,並提醒審查撥款申請的研究人員不應與外界分享提案信息。

一些科學家被判雙重支薪罪(double dipping),或是未披露受到外國的資助(相關工作同時也受到NIH資助);轉移屬於他們所在美國機構的知識產權,或是向其他國家提供受資助研究的方案,使得想法理念被竊取。而這類案件也不僅限於來自中國的科學家。

柯林斯的這番言論是出席上週的聽證會時發表的。

最後更是放下狠話:“我們正在採取行動,你會在媒體上看到更多的證據,特別是在未來一兩週。”

關於外國留美科學家威脅論,這段時間經常在媒體中曝光。

去年10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份“訪問學者”政策引發熱議,讓人們擔憂赴美學術交流會受到當地限制。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發出一封名為“訪問學者政策”(Visiting Scientist policy)的郵件,根據媒體提供的郵件截圖,該學校響應NIH對(美國的)生物醫學受到威脅以及知識產權損失的擔心,決定終止訪問學者項目。


未來一兩週“腥風血雨” 華人教授飯碗端不穩


郵件中還提到,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已經成立欺詐調查小組。

這一郵件引起了海內外華人(專題)學者的高度關注。一位駐美的中國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告訴《華盛頓郵報》,如果這一限制持續一年的話,取消該計劃可能會影響到將近一千名訪問學者。


未來一兩週“腥風血雨” 華人教授飯碗端不穩


(美國司法部公佈的對You Xiaorong 的起訴書,網絡截屏)

相關閱讀:可口可樂前華裔女科學家,竊取機密被控,價值超過1億

有報道指出,如今美國各界為炒作“中國間諜”無所不用其極。

聯邦檢察官德默斯5日警告,大學和科技公司雲集的波士頓(專題)是“中國間諜的目標”。

相關閱讀:美百人會發聲:譴責任何對華人種族偏見

近日,一名中國女子為參加活動惹出“闖進海湖莊園”鬧劇,美國媒體和多名議員竟也扯出“間諜論”。

相關閱讀:撒謊?間諜?中國女子川普豪宅內被捕更多細節曝光

此前更是有華裔科學家不少冤案,雖然最後被撤案,但這些訴訟不僅對這些人的職業生涯造成了破壞性影響,而且對整個美國華人科學界產生了令人不寒而慄的負面影響。


未來一兩週“腥風血雨” 華人教授飯碗端不穩


左邊:被指控的華裔水文學家陳霞芬

相關閱讀:回國探親返美后被捕,被誣間諜,生活盡毀的她把美國政府告上法庭...

同時,中國學生和學者越來越難以獲得簽證,嚴重妨礙進入美國進行科學會議、探訪和研究的機會。

就在今天,媒體報道稱,去年一共有三十名社會科學研究教授、學術機構負責人以及政府政策研究專家的訪美簽證被吊銷,或開始行政複審,其中包括知名學者。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吳白乙今年一月來到佐治亞州,出席卡特中心舉辦的一項活動。


未來一兩週“腥風血雨” 華人教授飯碗端不穩


他在亞特蘭大機場被聯邦調查局的特工詢問,來美簽證隨後就被取消了;

社科院美國問題研究專家盧翔幾年前曾在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從事了幾個月的研究,他的來美簽證去年也被吊銷。盧翔說,“他們可能認為我對美國過於瞭解”。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也是到亞特蘭大卡特中心參加會議的中國學者,來美簽證隨後被吊銷。

他們告知,他們可以申請一次性的來美簽證,但必須提供住址、電話和過去15年中的旅行記錄。王文不願申請一次性簽證,理由是要回答過於侵犯性的問題。

他說:“我未來幾年不想去美國”,“這不是我的損失,是美國政府的損失。他們失去了一位有影響力的學者”。

朱峰是南京大學南海(專題)協同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之前在北京大學從事美國問題研究,1999年在美國加州蒙特雷國際研究所擔任訪問學者。

他去年一月份前來美國聖迭戈開會,在洛杉磯(專題)國際機場轉機時被兩名聯邦調查局的特工攔住問話,並被告知,如果不配合,他將被視為對美國不友好。

朱峰說,來美簽證吊銷,意味著他將無法參加兒子在美國的畢業典禮。他說這會影響到中國對美國的態度。

“過去四十多年,我這代中國人從與美國的良好關係中受益良多”,“對我兒子這代人來說,這會出現轉變。他們認為美國幫助不大,更加不友好,讓人討厭”,朱峰說。

如今美國將科學家都拒之門外,“科學無國界”是否還能夠擲地有聲?未來國家間的科研交流還會順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