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日本人起源於雲南,韓國人起源於湖北這種說法?

汽車品牌123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都聽過一些傳言,說日本和韓國人的祖宗是中國人,他們的根起源於中國,那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既然有這種說法出來了,想必不是空穴來風。你還別說,題目中這種說法有一定歷史(傳說)依據,並且有各種力證支持這一說法。


首先,說到日本肯定很多人會想到秦始皇嬴政,為什麼這麼說呢?據各種文獻記載,當時秦始皇為了找到神仙以求得長生不死藥,特派遣徐福率領數千童男童女出海以尋找神仙,而徐福選的這些人是在剛剛征戰的雲南等地選出來的,並且各有特長,還攜帶有大量穀物種子。

到達琅琊之後,發現當地有許多優質木材,於是就在此打造了一個大樓船,遠渡後到達了日本,這就是日本人由來的一種說法,在日本也有很多人學者堅稱,當年所謂的神武天皇,其實就是遠渡而來的徐福。

但直到現在,對於當時徐福到底在哪裡落地生根一直有很大爭議,但是據史料記載,我們可以推斷出徐福當時的確是到達了日本。

或許這些還不足以證明日本來源於中國的雲南,但是有日本學者經過多年的實地勘察,認定日本的確起源於雲南,更細一點是起源於雲南的彝族、哈尼族、傣族等民族。


在日本的許多節日是與中國傳統節日相似的,比如日本的盂蘭盆節和彝族的火把節有很高的相似度,還有傣族剛出生的很多嬰兒,臀部都會有一塊胎記,慢慢長大後漸漸消失,而在日本這種情況也屢見不鮮。

從這裡不難看出,日本人文和雲南有很多的相似之處,甚至可以說是一脈相承,所以,忘記繩文人和彌生人吧,日本也有起源於雲南這一說法。

而韓國起源於湖北這一說法,也並不是毫無依據,也是有許多方面可以證明。

首先大家可以注意到一個現象,韓國的緯度比較高,在相同緯度的山東河南很少種植水稻,而韓國卻以水稻等中國南方農作物種植為主,這不得不說明韓國前身有可能是來自中國南方。

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打開朝鮮半島的地圖,可以發現韓國有很多地名比如說襄陽、黃州、江陵、丹陽等等,與湖北的地名有驚人的相似度。

可能大家還不知道,韓國首爾這座著名的都城,以前並不叫首爾,而是叫漢城,漢城之前叫做漢陽,而湖北武漢以前也是叫漢陽。

還有,韓國有一條大江叫做漢江,源頭叫做太白山。而在湖北也有條源頭是太白山的漢江,如此種種,不可能完全用巧合解釋得了。

那到底是不是巧合呢?據史料記載,秦滅六國一掃八荒的時候,原來臣服於楚國的辰、盧等部落不願意臣服於秦朝,但也沒有過硬的軍事力量與之抗衡,只能是舉族遷移,幾經波折到了當時朝鮮半島的南方,本來是荒無人煙的地方被遷移的人建立了72個大小不等的部落。

在後來的部落衝突當中所有部落漸漸合併成為了辰國,依舊沿用了在楚國時的名字,而那些江漢移民在開拓的過程當中遇到的新地方,也依舊沿用了以往的地名。

聯想起韓終帶領楚人出海的傳說,以上說法似乎也有歷史依據。


所以,繼箕子朝鮮攻下半島北部外,半島南方也有起源於湖北這種說法。

問題來了,目前日韓兩地主流不太認可這種觀點,咱們這樣熱臉貼冷屁股,真的合適嗎?


歷來現實


20世紀80年代,日本教授鳥越憲三郎發佈研究成果稱雲南是日本人的發源地,一時間引起世界震驚。鳥越憲三郎一直致力於社會人類文化研究,經過長期研究,他發現日本人在體質上所具有的胎斑淵源是雲南,這是一個旁證,證實這個地區是日本人的發源地。他認為,對被認為是從雲南南下的泰國山嶽地帶(泰國北部)的少數民族進行了實地考察,結果發現了所有嬰兒的臀部有胎斑。為此,4年後,日本記者們抵達雲南,對日本人起源問題,要一探究竟。此後,日本學者推論又由“日本人起源於雲南”,進一步演繹為“日本人的祖先為雲南的少數民族”,其範圍與核心,基本圈定為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種說法。鳥越憲三郎認為,雲南石林等地撒尼人的“火把節”,與日本的“孟蘭盆節”相似,在日本的紀伊半島,同一天也舉行“火把節”,而在日本南部紀伊半島的神戶、京都、大阪、奈良、和歌山等地,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日本表現最為集中的地方。不過,也有日本人發現,雲南哈尼族與日本大和民族的信仰十分相似。在諸神中,日本族最有權威的“天照大神”和哈尼族的“阿匹梅煙”都為女性,亦同是太陽神;日本崇拜“穀神”並奉櫻花為國花,哈尼族也崇拜“穀神”,並視櫻桃樹、櫻桃花為神花。當然,佐佐木、鳥越憲三郎也認為,從雲南南下的泰國山嶽地帶的少數民族,所有嬰兒的臀部都有胎斑,日本人恰有這一人種胎斑的類似性。從上面的證實,不難發現,日本人或許真的起源於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從語言來看,中國江南地區的語言發音又與日本發音極其相似。如此看來,中日有可能是同宗。

現在韓國的地圖來看,其實韓國很多地名,江河湖海的名字,都與中國一個地方有驚人的相似。如韓國最大的江是漢江,而漢江在這個名字,早就在中國湖北出現。韓國漢江源頭叫做太白山,但是,在湖北武漢,漢江的源頭也是太白山。韓國的都城最開始叫漢陽,之後改成漢城,最後成了首爾。而武漢也被稱為漢城,最早也叫做漢陽。除此之外,在韓國國土範圍內,有江陵、襄陽、黃州、丹陽、長沙等城市名字,而這些名字大多出自湖北,還有部分湖南、江西、安徽的。而這幾個省在春秋戰國時代屬於一個地方,那就是楚國。這還要從秦始皇滅秦說起。我們知道朝鮮半島最開始的文明是周朝分封的箕子朝鮮,在半島北部建立國家。因此,韓國和中華民族同根同源,韓國人是中國人的後代。但是,當時的半島南邊,那都是一片荒蕪,處於未開發狀態。據史料記載,戰國末期,秦始皇統一天下,而原來楚國很多地方,包括很多以前楚國征服的方國如辰國、盧國等不甘心為秦國統治,因此很多都出海尋求生機,當時楚國很多人漂洋過海來到半島南邊,建立了大小72個政權,最後逐步融合成辰韓等三國,而最後辰韓統一朝鮮半島南部。因為辰韓大部分是來自楚國,因此,當時在給荒蕪一片的半島南部取名字時,多數沿用當時楚國地名。而且用的現在湖北的地名最多,可見朝鮮半島南部,也就是韓國,應該是來自湖北,湖北是韓國人的祖先。




跪射俑


信與不信這種說法都不是我說的,是日本一位學家研究總結出來的。

據說他經過考察中國的各個地方,最終敲定日本人種起源在雲南。日本與韓國的矛盾錯綜複雜,關係江河日下,韓國人因日本慰安婦以及日本眾多惡劣行為而厭惡日本人,可日本卻也非常厭惡韓國人,僅僅是因為嫉妒,這未免也有點太心胸狹窄了。

要說日本人起源於雲南,不得不說兩者之間的傳統習俗。雲南和日本有太多相似的地方,無論是文化還是社會習俗,日本人生活中都有云南人的影子。比如日本著名的盂蘭節,人們圍著火把載歌載舞。這種載歌載舞慶祝節日的方式雲南也有。例如雲南一年一度的盛宴火把節也是圍著火堆大家一起跳舞。

當然,僅僅一個節日並不能說明什麼,或許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地方還有這種節日呢。然而即使是有類似的節日,不同的民族信仰也不同,尊崇的神明也千秋各異。日本人民崇尚穀神,認為是穀神把種子帶到人間,使人們可以種植穀物,有繁衍生息的食糧。恰巧的是,這與中國的哈尼族十分相似。

哈尼族人的信仰裡,也崇尚穀子。"每個穀子中都有其靈魂所在。"哈尼族人和日本人不約而同的對穀物敬畏且融入信仰。或許你會說,東南亞吃大米的人那麼多,信仰穀神沒有什麼好稀奇的,各個民族都差不多吧。那麼接下來就是更有說服力的一則考證,這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基因遺傳。雲南的孩子出生後身上都會攜帶一個或大或小的胎記,這個胎記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就會逐漸消失。

日本學者發現,在日本的新生兒中也有這樣的胎記,並且與雲南人一樣會逐漸消失。文化可能隨著地區鄰近會有所相似,但是基因裡的東西確是不容易更改的。日本人和雲南人有基因中的相似,那麼鄰近的韓國呢?是不是也與中國的某些地區有聯繫。

現代有湖北是韓國的發源地這一說法。史書記載,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在湖北地區即古代楚國,楚國中的一些國家不願意歸附秦國。於是帶著大大小小的楚國人逃亡了朝鮮半島也就是現在的韓國。經歷了不同的政變和遷移後最後形成了韓國。而且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地圖留意地名,就很容易看出韓國的地名很多都和湖北很像。比如江岸江南襄陵襄陽等等…是不是在地名上韓國也借鑑了湖北呢。

"漢城"這個名字是近代韓國的首都名,並非現在的"首爾"。在湖北的地域裡有一條著名的河流叫漢江,許多地名之間都有不少相通之處。韓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離得如此相近,他們兩國的歷史關係又如何呢?

說到底韓國在歷史上是不喜歡日本的,原因離不開民族侵略。在十九世紀,日本侵略了朝鮮半島。不僅如此還強迫韓國日本化達五十年。韓國能不恨日本嗎?奇怪的是,日本人也不喜歡韓國人。

自古代開始,日本就對韓國有優越感,認為韓國什麼都不如日本。也確實如此,韓國在被日本欺壓限制了發展,使韓國落後世界的GDP。但與此同時,韓國也偷偷學習日本的技術。在二戰後,韓國經濟迅速發展,出現了許多躋身世界前列的企業。

這讓日本十分不爽,明明你是學習我的技術,憑什麼現在領先我。日本出一個領土企業,韓國也不服輸馬上追擊,更加劇了民族仇恨。一個國家學習了你的文化和技術,最後還反超了你,作為本國能不氣嗎?說白了,日本這是赤裸裸地眼紅而內心產生的嫉妒。

還有一點就是韓國和日本距離近,又同在一片太平洋,爭奪海洋資源必不可免。我們都知道海洋裡資源豐富,不僅存儲著海島國所需要的珍貴淡水,還有不少海底資源可以利用。海上貿易也需要通過海洋。兩國僵持不下,因為爭奪這片海域,雙方更加劇了不和諧。日本和韓國爭論不斷,誰都不讓誰。


無筆史官


這個問題比較新穎,我也是查了好多資料才找到蛛絲馬跡。日本起源於雲南,韓國起源於湖北。這兩個問題分開給大家介紹。


日本起源於雲南?

這種說法最開始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末,由日本的多名學者共同提出。而且從80年代開始,就不斷的有日本學者來到雲南,開始了實地調查。

甚至在一段時間內,掀起了一股雲南熱。經過多年的實地調查,最後把日本的起源鎖定在雲南的彝族、哈尼族、傣族等民族當中。這還要從秦始皇派遣徐福東渡說起。

在很多文獻記載當中,都有徐福東渡日本帶去500童男童女的說法。這裡的500童男童女是哪來的?據說當時秦始皇剛剛打下雲南地區,從這裡帶走的500童男童女。

隨後這500童男童女跟隨徐福東渡日本,從此之後徐福再也沒有回來。有人說他在日本做了皇帝,也成了日本人的祖先。因此才會有日本起源於雲南的說法。

彝族說:經過日本學者的考察發現,彝族的火把節,和日本的盂蘭盆節非常相似。不僅如此,在日本的紀伊半島,有很多節日都有著中國的身影。


究其根本,應該是來自中國的文化,類似於火把節這樣的節日,通過長江金沙江以及清水江等江段,傳到日本列島,再經日本列島到達四國以及紀伊半島。

這種情況不是沒有可能,因為長江入海口和九州島距離只不過是460海里,到達本州島也只不過是550海里。而之前所說長江金沙江以及清水江江段,則是流經彝族聚集地。

哈尼族:除了彝族火把節之外,日本學者還發現哈尼族的萬物有靈說,以及哈尼族的諸多信仰,都和日本有著非常高的重合度。

比如說日本和哈尼族的日神,都是以女性作為代表。日本的國花櫻花,其實某種意義上來說和哈尼族的穀神是同一種概念。而且在哈尼族當中,他們也認為櫻花屬於神花的一種。

在日本的傳統文化當中,太陽女神在天上擔任著種植的任務。他們把種植好的大米種子交給天皇來傳播,因此日本才把太陽女神稱作是穀神。而在中國的哈尼族當中,他們本來就認為稻米含有靈魂。


比如說有人去世之後,都會在他的腳邊放上一碗紅米飯。然後抬棺的時候,會有長者在旁邊邊撒米飯邊叫魂。

因為哈尼族一直認為米飯是由天神所賜,其中含有靈魂,通過它可以和靈魂進行對話。

哈尼族的龍樹,和日本的櫻花非常相似。每年遇到重要節日,哈尼族都會有祭龍的情況。

傣族說:日本學者前往雲南的時候,發現一個奇怪的情況。出生在雲南地區的很多嬰兒,她們的臀部都有胎斑。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胎斑的顏色越來越大,最後漸漸的消失。

而在日本同樣有類似的情況,因此他們認為日本很有可能出自雲南。而且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幹欄式結構,在日本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及日本和西雙版納地區的婚俗,也有著非常高程度的類似。

還有日本學者對雲南地區的血型進行調查,發現主要都是a型血。而在日本地區,很大一部分人也是a型血。不過這點佐證有點存疑,這裡不再展開介紹。

其實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化和中國有著很大程度的相似。而以中國的語言流暢來看,很明顯是日本繼承於我們。至於繼承於哪個地區,在我們看來並不重要。



但是這有可能關係到日本的起源,所以日本學者是格外的上心。通過他們的研究發現,很多文化都是和雲南地區類似。因此才有了這樣的結論,日本起源於雲南。

韓國起源於湖北?

這一點和日本一樣,也是通過文化的相似程度,來探究韓國和湖北的的關係。這裡要補充一點,楚國地區是現在在湖北。有了這一點的歷史背景,才好進行更深層次介紹。

從韓國和湖北的地理情況來看,韓國的很多地方都是中國的地名。如果一個比較缺乏地理知識的人去看地圖,但都是聽名字,很有可能以為韓國是中國。

如果說這是學中國的文化就算了,關鍵是他們起名的地點和和中國是一一對應。尤其是在湖北地區,沿著漢江流域的很多地名,以相同的位置出現在韓國漢江。

檀君作為韓國的開國神話,和端午節有個很大的關係。傳說有著一頭熊和一隻老虎住在一個山洞裡面,他們都想變成人。於是在天神的指示下,只需要接連吃21天的大蒜和艾草。

但是老虎沒有堅持住,最後熊成為了人並且嫁給了天神,生下了檀君。隨後檀君創立了朝鮮,奠基了在韓國當中至高無上的地位。而熊同樣是楚國的圖騰,30多位君主都是以熊為姓。

同時還有一部分學者推測,韓國古辰韓居民是楚國的羅氏、盧氏後裔。早期在楚國地區有兩個小國家——羅國和盧國,他們分別以熊和虎作為圖騰。

但是後來被楚國吞併,再後來楚國被秦國吞併。在當時的混亂時刻,有學者指出盧國和羅國很大一部分人都逃到了朝鮮,一開始以虎為圖騰的盧國創立了辰韓。

在這之後羅國後來者居上,把國名改成了新羅國。如果是按照這個說法,和之前的熊和老虎又有著很大程度的重合。

而有關於之前神話中的天神桓雄很可能是以韓終為原型?韓終是誰?他是和徐福同時代的人物。也是按照秦始皇要求外出求藥,最後是渺無音訊。


因此有人推測,神話人物桓熊就是韓終。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韓國《天符經》,有很多中國“丹道”的知識,而韓終則是一名秦朝時期的方士。

其實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韓國之所以說起源於湖北,也是和日本一樣,主要是根據文化的影響來追根溯源。其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周邊文化的影響實在是太深了。


史之策


這個問題應該算是兩個問題,下面我會對日本人起源於雲南和韓國人起源於湖北這兩個問題分別進行說明。

日本人起源於雲南

日本人起源於雲南這個觀點最早是由日本學者鳥越憲三郎在上世紀70年代末提出,鳥越憲三郎依據雲南地區和日本在農耕方法,住宅式樣等文化特質以及風俗習慣的共通性而創此新說。同時又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對雲南進行了實際考察,又以雲南少數民族地區與日本的嬰兒都有蒙古斑作為旁證,再次發表了這一研究結果,隨著1988年年日本電視臺工作人員遠赴雲南拍攝《日本人的起源》,日本人起源於雲南這個說法就被炒得火熱起來。

現在一般認為日本人是由繩文人和彌生人融合而成。根據日本的遺傳學家神澤秀明2013年的研究,繩文人與大洋洲的巴布亞人與美拉尼西亞人在遺傳因子上最為接近,彌生人一般認為是來自江南吳越地方的水稻農民,因為亡國而來到日本。


韓國人起源於湖北

產生韓國人起源於湖北這個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韓國的很多地名與湖北地名相似,在李氏朝鮮時期(1392年建立),朝鮮王朝都城(也就是現在韓國)更名為漢城,又稱漢陽,而漢陽又是武漢三大重鎮之一。湖北和韓國兩地相同的名字還有漢江,江陵,襄陽等地。所以有人認為在秦滅六國的時候,楚國原先征服的辰國、盧國等部落不願意被秦朝統治而遷徙到朝鮮半島,由於原來的朝鮮半島還是一片荒蕪,為了方便,才照搬家鄉的地名。

  2. 在古代朝鮮時期,在朝鮮半島的南部建立的三韓之一的辰韓據說就是由秦朝時逃亡過來的中國人所建立,這部分人主要是從楚國(也就是現在的湖北地界)逃亡過來。後期統一朝鮮半島的新羅王朝又是出自於辰韓,因此有人就認為韓國人是起源於湖北。


因為地名相同而說韓國人起源於湖北這個觀點我覺得有點扯淡,就拿漢陽來說,李氏朝鮮王朝建立的時候,為了表示對中原漢王朝的仰慕,才將都城改成漢城,因為漢城位於漢江北岸,根據水北為陽的風水道理,所以才被稱為漢陽。


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


國聞雜談


首先聲明一下,本人為俄羅斯外交部外交學院博士,長期關注民族學相關研究成果。

湖北和雲南都位於我國的南方地區,說韓國人和日本人起源於中國的南方地區,其實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在日本很多學者都提出了日本人的雲南起源理論,並且來中國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

那麼,接下來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論證日本人和韓國人從中國南部起源的可能性。

第一,其實大家也可能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日本和韓國的緯度實際上是非常高的,這兩個國家的緯度相當於中國的華北和東北地區。但是呢,位置這麼靠北的日本和韓國居然都是以稻作農業為主。


日本農村裡的稻田


而在中國北方主要是種植小麥和小米,只有南方地區才發展稻作農業。以雲南和湖北為代表的南方地區是世界稻作農業的起源地。

大家其實還可以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韓國和日本的傳統民居都是吊腳樓,學術名稱叫幹欄式建築。這個幹欄式建築在中國北方是沒有的,只有在中國南方地區才可以看到。

中國南方的河姆渡是一個距今五六千年的古人類遺址,那裡就出土了上古時期的幹欄式建築。


河姆渡遺址的幹欄式建築復原


所以從農業文化和建築文化的角度來講,日本人和韓國人的確來自中國南方。

第二,根據最新的基因學研究成果,日本人和韓國人中一個主要的父系基因類型叫做O2b。和日韓O2b最接近的基因類型被稱為O2a,而這個O2a主要的分佈地就是中國的南方以及與中國接壤的東南亞地區。著名的三國曆史人物曹操就是O2a類型。

所以通過基因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那就是日本和韓國的O2b類型人群和中國的O2a類型人群同時起源於中國的南方地區。中國的O2a人群繼續留在了中國南方發展,而日韓的O2a類型人群后來往北遷移,最終抵達了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

綜上所述,從文化學和基因科學兩個方面都可以證明,日本人和韓國人的確是起源於中國的南方地區。(:見配圖3)


從中國大陸移居日韓的上古先民


歡迎大家點贊留言,記得關注我 。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私信我,願意與大家分享更多最新文化歷史類相關資訊。


天可汗文化


這個問題很值得討論,很有意思。

第一個問題,日本人可能起源於雲南。

這個問題,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做過論述,這種雲南起源論,其實是一種新發現,這種發現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由日本學者發現並提出的一個新觀點。

這個觀點,日本人是從信仰、習俗等等方面進行研究,從而發現日本習俗與雲南少數民族的相似處:在雲南的一些少數民族,比如傣族、哈尼族,他們的風俗習慣、文化信仰,甚至是語言發音,就連日本人習慣穿的木屐,都在這些少數民族中有悠久的歷史。

後來,經過日本學者的更深入的研究,終於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日本人很可能起源於中國雲南省的少數民族。

這個結論一出現,就引起了巨大反響,很多人開始相信,並且在短時間內,“雲南起源說”居然在日本人起源學說中,佔了一席之地。

第二個問題,韓國人起源於湖北

至於說韓國人起源於湖北的學說,這個問題尚且沒有太多證據。在對於歷史的態度方面,日本人除了對抗戰歷史極力歪曲以外,其他中國歷史,還是非常客觀的。

而韓國人恰恰相反,它的盲目自大,不但體現在地圖開疆,還體現在大量史料的歪曲臆造。最主要的觀點就是韓國起源論。

韓國起源論,一言以弊之:宇宙是韓國人創造的。所以韓國人不像日本人那樣,還肯考證一番。

從人類起源看,朝鮮半島在七十萬年前,就有了類人猿一類的原始人類。這種還沒有完全進化的猴子們,可以看成是韓國人的祖先。但從這以後,長達數十萬年,韓國沒有什麼像樣的國家。

韓國人炮製出一個叫檀君的人物,居然要比堯舜還要早,和黃帝幾乎同時。但韓國人還是覺得編不下去了,於是,讓檀君活了一千九百多年,直到萁子朝鮮建立。

韓國的歷史,有據可循的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在史記中記載,紂王手下有三個賢才,分別是萁子,微子和比干。其中,箕子活到西周建立,被封在現在的吉林和朝鮮半島北部一帶,被稱為箕子朝鮮。

但同時,在歷史上,還出現了三韓這麼一說。

這三韓分別為馬韓、辰韓還有弁韓,這三韓在歷史上長期存在,如果看地圖上,就會發現,這三韓加起來的面積還不如現在韓國的一半。在三韓面前,被群嘲千年的夜郎國,都算是大國了。

純粹的韓國人,應該是從三韓演化而來,但絕大多數朝鮮半島的居民,都源自於衛滿朝鮮以及高句麗,這些都和中原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後來的新羅、高麗以及後來的李氏王朝,則更接近於三韓。


至於說韓國人起源於湖北一帶,現在的韓國人一定不會承認。但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需要找到一些有用的證據。

在一些說法中,韓國的很多文化、圖騰、習俗和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文化進行對比,從而找到了大量的相似點。這些相似點,讓古韓國文化和楚國文化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從而讓很多人開始確認,韓國人源於楚國,而楚國文化的核心在於湖北,也就是說,韓國人很可能就是湖北人的後裔。

其中,相似點最高的就是端午節習俗,以及古韓國人以熊為圖騰。而秦國滅楚國後,那時候的楚國水軍很強,造船業也發達,因此他們漂洋過海來到韓國這個地方,把先進的楚文化傳給三韓,從而成為韓國文化源頭。

但這種說法,始終沒有能夠成為主流說法,也沒有日本人源於雲南這樣的結論產生相似的影響,除了韓國人狹隘的民族性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這種說法太過牽強。缺乏更多的資料證明,只是存在於一種猜測的階段。


小小嬴政


其實關於日本人來源的問題,在上世經70年代就有過一種說法,說是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為了長生不老,派徐福帶領500童男童女東渡日本,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藥。

誰知道除福到了日本之後,就不捨得回來了,乾脆就在那裡落了葉生了根,在日本另起爐灶做起了皇帝。因此,很多人都說日本人來自於徐福和這500童男童女的後代。

那麼日本人到底是來自那裡呢? 是中國始皇時期徐福的後代?還是中國雲南?



關於日本人起源於雲南

在日本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個地方叫做大秦,而且生活在那裡的民眾,許多家裡供奉著“秦始皇”的排位,這算不算是日本人的祖先是來自於中國秦時500人後代的有力佐證呢?

據說日本人的基因很複雜,包括西伯利亞人、南亞人、雲南人等多個不同地區人種的基因存在。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有關專家才有日本人起源於雲南的說法。



在中國的歷史上,秦始皇曾經統一了六國。除了這六國,秦朝大軍的劍鋒所指,也包括西南地區的邊境部落和少數民族。勝者為王,秦軍擒獲大量的俘虜、奴隸。怎麼處理這些人可是個難題。剛巧當時始皇又派徐福要東渡日本,於是從俘虜專門抽調一些未成年的童男童女,一來可以解決了沿途的人手問頗,而且這些童男童女還未成年,還沒有造反的能力,方便於管理。

這就很好的解釋了日本人的基恩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種的原因,不過也沒有什麼有力的依據加以佐證。



日本人的多人種也有可能是公元前的移民遷陡所形成,移民遷陡的人種包括有:西伯利亞人、馬來人、印支人、吳越人、朝鮮人等。多種民族長久生活在一起,繁衍後代,形成了現在的獨特多人種基恩。

關於韓國人來自於湖北

對於這樣的說法其實很有喜感,讓人忍不住想笑。皆因韓國人自古以來山寨能力超強,比如,在以前王朝時代,韓國的首爾叫做漢陽,而漢陽正是中國著名的“武漢三鎮”之一。



更加巧合的是,武漢漢陽在漢江旁邊,而韓國的漢陽旁邊剛巧也有一條漢江。

類似同名的地方很多,中國有江陵,別人韓國也有,中國有丹陽,韓國還是有丹陽。

就連出自於湖北境內武當山的太極拳,這回韓國人不山寨了,直接大言不慚的宣稱太極拳起源於韓國,是屬於“韓國文化”。

綜上所述,所以有好事者將“韓國人起源於中國湖北”,來調侃韓國人的山寨能力之強大,是當不得真的。


浩瀚文史


許多的人認為日本人起源於雲南,雲南有許多的地方與日本人相似,但是這些相似度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呢?許多的偶然性使人們忽略了必然性。

首先日本人是怎麼從雲南到日本去的,這種可能性有許多的問號?他們怎麼知道在中國的東海有日本列島,而遠距離的遷徙,在遠古時代完全不可能做到。

我們看見中國有一個大島,臺灣島,這裡的居民來源於閩南地區,這是合乎邏輯的,因為近代航海與漁業的發展,臺灣島對岸的福建人會首先到達這裡生存下來。

我們看到,日本北方與西伯利亞幹島群島相連的海上脈絡,而日本列島的南面與臺灣,菲律賓有海上脈絡印跡,而真正的日本列島最近的和其它半島連接處就是朝鮮半島。

而我們知道這裡最有可能在遠古時代是相連通的。

日本人長相,人種就是東亞人,就是東亞民族,日本民族和朝鮮民族,和中國的沿海地區的漢族親緣關係最近。


寶樹白石34222787


這種問題挺無聊!

是又怎麼,不是又怎樣,一個國際大國如果成就感來自於自己是別人的祖先,這就像是一種人,雖然自己這輩子不行,但後代子孫有出息了,從而獲得一種成就和滿足感嘛。

顯然挺無聊的,因為看到太多這樣的問題,日本和韓國經濟發達,就想去認個親戚。如果不是,可能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反正挺沒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