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可以吃肉嗎?

用戶60071112545


最近問痛風的網友越來越多,而且大多數對痛風后的飲食瞭解並不多。

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升高,血尿酸的水平決定於尿酸產生和排洩之間的平衡。80%的尿酸源於體內代謝產物,20%來自食物中的嘌呤。尿酸的高低還受遺傳,膳食習慣,年齡,體質肥胖等因素影響。血尿酸濃度超過正常範圍的上限時稱為高尿酸血癥。而高尿酸血癥引起的急性關節炎的發作,痛風石的形成以及關節和腎臟的改變時稱為痛風。高尿酸血癥的程度越重,持續時間越長,則引起痛風發作機會越多。

痛風可以吃什麼?減少嘌呤食物的攝入

瞭解了痛風的來龍去脈,就知道我們應該限制食物中嘌呤攝入,雖然這隻能起到小部分作用,但聊勝於無,能減少就減少。根據食物的嘌呤含量,分為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食物。當然如果您正處於痛風發作期,高和中嘌呤食物儘量別吃,多吃一些低嘌呤食物,比如蛋類,奶類,豆漿等豆製品補充優質蛋白,如下圖。

如果是痛風緩解期,可以少量吃中嘌呤食物,但依舊以低嘌呤食物為主,以減少嘌呤攝入,比如桂魚,牛肉,金槍魚,鱸魚,不吃魚子。

減少內源性尿酸生成

限制總能量,但也不能過度節食;適當蛋白質的攝入,儘量以植物蛋白為主,動物蛋白質可選擇牛奶,蛋類,質量優,嘌呤含量又少;適當的糖類(碳水化合物),可減少脂肪分解的酮體,有利於尿酸的排出,但儘量減少簡單糖和加工食品(果糖,果葡糖漿等)的攝入,因為它們分解後一半成為果糖,果糖能增加尿酸生成,蜂蜜含果糖較高,故不宜食用。

增加尿酸排洩

除了控制嘌呤攝入,增加尿酸排洩也很重要,這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尿酸主要由腎臟(66%)和腸道(34%)排出體外,已經證實腸道尿酸排洩減少不是高尿酸血癥的主要原因。保持理想體重,戒酒,限制脂肪攝入,多食用鹼性食物,多飲水等都可以增加尿酸的排洩。

(圖片摘自網絡)


王秋霞營養師


很多人以為患了痛風就不能吃肉,其實不是,痛風患者是可以吃肉的,不過要注意吃法。因為痛風患者是不建議攝入大量嘌呤和身體過於肥胖的,所以在吃肉時一定要注意做法。

首先,在各種做法中,油炸的肉嘌呤含量最高,其次是油煎,再然後是清蒸,最後是水煮。因為嘌呤是溶於水的,所以儘量選擇水煮肉,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嘌呤的攝入量。

其次,不同肉類嘌呤含量也不同,要選擇嘌呤含量低的肉類來吃。家禽類的肉嘌呤含量是較少的,而大部分海鮮肉嘌呤含量都比較高,所以儘量選擇不吃海鮮。另外,一般內臟嘌呤含量最高,所以儘量不要選擇吃內臟。

那麼,痛風患者在吃肉時還要注意些什麼呢?

第一點:嘌呤含量過高的肉不要吃,比如豬肝、雞腎、蝦等,還有是肉燉出來的湯也不要喝,雖然湯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但是有很多嘌呤會溶於湯裡,不利於痛風患者。

第二點:保證每天嘌呤攝入總量不超標,當天吃了較多肉時,就要減少其他方面嘌呤的攝入量。比如蔬菜,像茄子、黃瓜、白菜、南瓜等蔬菜嘌呤含量都很低,痛風患者可以多吃。

第三點:痛風患者處於急性發作期時,不建議吃肉。因為在這段時期,痛風患者尿酸水平非常高,身體關節會劇烈疼痛,此時不要讓尿酸水平繼續升高,帶來更大的痛苦。

擅長中西醫結合法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痛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不明原因關節腫痛等風溼免疫科疾病。


醫聯媒體


痛風患者不建議食用肉類,但是但是都有個例外,作為一名營養師就是要教會你如何巧妙的食用肉類。

罹患痛風的患者最主要的是尿酸高,而往往引發尿酸高的都是一些高嘌呤含量的食物。

在沿海地區痛風的發病率會更大程度的增高,並不是說沿海地區有遺傳性疾病亦或者基因決定的,80%的原因是和飲食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所以痛風患者在服用藥物的同時,最好也要控制好自己的飲食,痛風患者禁忌如下:

①不要食用海鮮+啤酒,眾所周知海鮮啤酒中的嘌呤含量超級多,會加重痛風。


②減少火鍋的食用量,更加確切的說應該是減少生冷肉類的攝入量,水煮蔬菜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水煮肉類就會亮紅燈,肉類當中含有較多的嘌呤,人在食用後會加劇肝臟的負擔。


③不食用動物肝臟及動物腦:豬腦當中嘌呤含量特別多,諸如一系列的腦類。豬肝,羊肝中也不會少到哪去,所以痛風患者不要食用。

④痛風患者可以適當控制飲食,但是不建議劇烈運動,劇烈運動過後會加劇痛風。

綜上所述,痛風患者雖然不能食用過多紅肉,但是雞肉,魚肉還是可以適量補充,畢竟人體需要足夠得優質蛋白質。


高爽

國家註冊營養技師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營養百事通


痛風患者可以吃肉,像雞肉、豬肉、羊肉、鴨肉、青魚這些肉類痛風患者可以吃,但是各種海魚、貝類、動物內臟、鯉魚等這些肉類含有較高的嘌呤,不適合痛風患者食用。

1、痛風患者要多吃嘌呤含量較低的食物

痛風患者不宜多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這是因為嘌呤在人體內氧化而變成尿酸,人體尿酸過高就會引起痛風。痛風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富貴病。

按照食物中嘌呤含量的不同,可以將食物分為高嘌呤食物、中嘌呤食物、低嘌呤食物和無嘌呤或者嘌呤含量極低的食物。

(1)高嘌呤食物

每100g食物中嘌呤含量在100~1000mg屬於高嘌呤食物。像肝、腎、胰、心、腦、肉餡、肉汁、肉湯、鯖魚、風尾魚、沙丁魚、魚卵、小蝦、淡菜、鵝、斑雞、石雞、大豆製品、酵母、香菇、紫菜等屬於高嘌呤食物,痛風患者不宜吃這些食物。

(2)中嘌呤食物

每100g食物中嘌呤含量在75~100mg屬於中嘌呤食物。像燻火腿、豬肉、牛肉、牛舌、小牛肉、鴨、鴿子、鵪鶉、野雞、火雞、鯉魚、鱈魚、大比目魚、鱸魚、梭魚、貝殼類、鰻魚及鱔魚等屬於中嘌呤食物,痛風患者可以適量食用。

(3)低嘌呤食物

每100g食物中嘌呤含量小於75mg屬於低嘌呤食物。像火腿、羊肉、牛肉湯、蘆筍、菠菜、蘑菇、麥片、麵包、粗糧等屬於低嘌呤食物,痛風患者可以食用。

(4)無嘌呤食物或者嘌呤含量極低的食物

還有些食物嘌呤含量極低,痛風患者可以多吃。像大米、小麥、小米、薺麥、玉米麵、精白粉、富強粉、通心粉、麵條、麵包、饅頭、各種蔬菜(白菜、捲心菜、胡蘿蔔、芹菜、黃瓜、茄子、甘藍、蕪青甘藍、甘藍菜、萵筍、刀豆、南瓜、倭瓜、西葫蘆、蕃茄、山芋、土豆)、各種水果、鮮奶、煉乳、奶酪、酸奶等都是屬於嘌呤含量很低的食物。

2、痛風患者飲食建議

(1)痛風患者要少吃或者不吃高嘌呤食物,還可以對食物進行曲嘌呤處理,比如食用時先加水煮燉,扔掉湯。像全谷、幹豆、菜花、菠菜等也含一定量嘌呤,也要適當限制。

(2)很多痛風患者比較肥胖,這些痛風患者要少吃些,控制食量,,避免繼續長胖,能減肥是更好的。

(3)痛風患者不要喝飲料,零食、甜品等食物更要少吃

(4)多喝水,少喝湯,每天保持喝水量在1500-2000mL左右

(5)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肉類

以上就是曠慧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痛風相關的知識,特別是過年期間,每天大魚大肉的吃很容易加重病情,痛風患者或者尿酸過多的患者都要注意。


如果親愛的在減肥過程中遇到難題,想要獲得我的幫助,請私信:諮詢。

我是曠慧,浙江大學食品科學博士,資深營養師,減肥師。

第一時間獲取最實用的食物與營養、食物與健康的乾貨知識。


減肥博士曠慧


作為一名高尿酸導致痛風的患者,我的回答是,痛風患者在非痛風發作期適量吃些肉類食物,不會對尿酸水平產生不利影響。

近幾年,我國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不斷提高,我們身邊患上痛風的朋友越來越多。控制飲食,減少外源性嘌呤的攝入量,哪些食物可以放心放量吃,哪些食物可以適量吃,哪些食物是儘量不要“碰”,也成為了我們這些“工資不高尿酸高”人士的每日必做的“功課”。如果我們將痛風患者最關心的話題做一個排行表,前三名中一定會有“痛風患者可以吃肉嗎?”這個“熱門”問題。

想要搞清痛風患者能不能吃肉的問題,我們需要先來“複習”一下導致我們體內尿酸水平“居高不下”的原因。我們知道,尿酸是人體內嘌呤成分在肝臟代謝氧化形成,溶解於血液中,經腎臟吸收過濾,隨血液被排出體外。嘌呤代謝紊亂使尿酸產生“失控”是造成體內尿酸水平偏高的“罪魁禍首”。嘌呤成分是尿酸的生產“原料”,減少嘌呤的供給,從源頭上做到減少尿酸的形成,是降低體內尿酸水平的最佳辦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還知道,人體內的嘌呤成分大部分是由自身細胞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只有一小部分嘌呤成分是由食物中攝入。那些內源性的嘌呤,只要我們喘氣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無法被我們有意識地控制。只有那些經食物攝入的外源性嘌呤我們可以主動控制,雖然只佔到總體的20%,但是有意識地主動將這部分嘌呤成分降下來,對於降低體內尿酸水平也同樣具有積極的意義。

要回答痛風患者能不能吃肉這個“敏感”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常見肉類的嘌呤含量,每100克豬肉的嘌呤含量是137毫克,牛肉是84毫克,羊肉是112毫克,雞胸肉是138毫克,這些常見於我們餐桌上的肉類食物均屬於中等偏高嘌呤食物,是痛風患者可以適量吃一些的食物。從肉類的嘌呤含量上可以看出,那些痛風患者不能吃一點點肉類食物的傳說,並不靠譜。

在權威性的《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患者膳食指導》中,建議避免的食物只有“肝臟和腎臟等動物內臟、貝類、牡蠣和龍蝦等帶殼的海產品及濃肉湯和肉汁等”,在建議限制食用的食物中第一條就是“高嘌呤含量的動物性食物,如牛肉、羊肉、豬肉等”。可見這些肉類食物並不是控制飲食的“禁忌”選項,不是不可以吃,而是可吃但要少吃的食物。這些肉類食物對於非發作期的痛風患者的安全食用量是每天不超過100克。

在非痛風發作期,痛風患者“點到為止”式的適量食用肉類食物,而不是“大快朵頤”式的放量食用,一般不會對體內的尿酸水平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可以在烹飪肉類食物時,先用水焯一下。這樣可以使肉類食物中的嘌呤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水中,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肉類食物的嘌呤含量。此法簡單易行,就是需要“哄”好老婆,才能保證效果。

肉類食物的營養豐富,許多人體必需的成分,只有肉類食物才能提供,為了身體健康適量吃些肉類食物完全必要。有些痛風患者視肉類食物為“洪水猛獸”,唯恐避之而不及,生生將“管住嘴”變成了“扎住嘴”,完全是多慮了。“管住嘴”不僅僅是要管住吃的種類,管住吃的量才是關鍵。只要注意了肉類食物的進食量和烹飪方法,痛風患者在非發作期完全可以“解解饞”,而不是“拋棄”這些美味的食物。

只是我們需要謹記,每天食用肉類食物不超過100克的限量。

我是長樂未央,一名資深痛風患者。祝朋友們尿酸降,痛風停,身體健康。


痛靜風平


很多痛風患者都被醫生或親友告知“肉類”的嘌呤含量太高,要少吃。於是,“少吃肉”逐漸地變成了“不能吃肉”。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痛風患者可以吃肉,只是要講究吃肉的技巧。

1.吃肉要“回鍋”

所謂的“回鍋”就是先將肉類在水中煮一下或焯一下,棄湯之後再進行烹飪。因為嘌呤易溶於水,肉類在煮或焯的過程中,嘌呤多已溶解到了湯汁中,肉類本身的嘌呤含量會大為減少。

但是,由於“回鍋肉”仍屬於高蛋白、高熱量食物,因此痛風患者在選擇肉類的時候儘量選擇精瘦肉,並且仍要控制用量。另外,避免吃滷肉或慢火燉肉。

2.吃肉認準白肉

建議痛風患者儘量選禽肉,次選紅肉,有利於控制體重和血脂。午餐吃的肉,可以選擇雞腿等精瘦肉,總量不超過一個雞蛋。魚蝦含優質蛋白質,也可適當挑選嘌呤低者食用。

3.豬肉的部位選擇有講究

    • 豬瘦肉(每100克)含熱量143千卡,含嘌呤約122.5毫克。
    • 豬血(每100克)含熱量55千卡,含嘌呤約11.8毫克。
    • 豬肝(每100克)含熱量129千卡,含嘌呤約229.1毫克。
    • 豬腎(每100克)含熱量96千卡,含嘌呤約132.6毫克。

    在豬肉的各個部位中,豬血、豬瘦肉中所含的嘌呤相對較少,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本文摘自北京協和醫院內科主任、風溼免疫科主任張奉春編著的《張奉春:痛風飲食+運動》一書。

    痛風對於患者來說是個很頭疼的病,老年人比較容易患上痛風病,一到陰雨天就會發作,發作起來會很疼,所以在接受醫院治療的同時,也需要及時堅持痛風的飲食原則,做到合理飲食,這樣就會慢慢的控制病情。

    肉屬於嘌呤含量中等的食物,每100g肉中含嘌呤50-150mg;肉在加工過程中,嘌呤可溶於水,所以肉湯的嘌呤含量更高,屬於高嘌呤食物。如果肉吃多了,肉湯也喝了,嘌呤攝入量也就多了,自然會引起痛風。

    痛風的飲食原則有很多,常規的是以下幾種:

    1.少吃脂肪,因脂肪可減少尿酸排出。然後可以每天兩杯 鄭九味避風湯 可以中和、溶解、排出,達到絳低尿酸,控制痛風的發作。

    2.蛋白質可根據體重,按照比例來攝取,1公斤體重應攝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質,並以牛奶、雞蛋為主。如果是瘦肉、雞鴨肉等,應該煮沸後去湯食用,避免吃燉肉或滷肉。

    3. 大量喝水,每日應該喝水2000ml至3000ml,促進尿酸排除。

    4.保持理想體重,超重或肥胖就應該減輕體重。不過,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否則容易導致酮症或痛風急性發作。

    5.碳水化合物可促進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飯、饅頭、麵食等。 這些都是痛風的飲食原則,希望看到的患者能好好遵循。

    6、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既然尿酸是由嘌呤產生的,故痛風患者降低尿酸的水平就要減少嘌呤含量高的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沙丁魚、蠔、蛤、蟹等嘌呤的含量豐富,魚蝦(特別是海魚)、肉類、果仁、豆類等也含有有比較豐富的嘌呤,因此上述食物應少吃,尤其在痛風急性發作時要禁止食用。可以食用雞蛋、牛奶等蛋白質較豐富而嘌呤含量相對較低的食物及蔬菜水果等。

    痛風發作怎麼辦

    1、局部冷敷

    痛風發作時,可使用冰袋或者冰礦泉水冷敷疼痛關節處20~30分鐘。冷敷能減輕局部炎症和疼痛。

    2、抬高下肢

    痛風發作時,疼痛部位通常都會存在水腫的情況,因此可利用「水往低處走」的原理,抬高下肢減輕水腫。比如,睡覺時在腳下墊一個枕頭、下床活動時縮短站立時間。


    讓心去旅遊


    根據我自己的情況,寫了幾篇關於痛風的回答,每一篇基本都在20幾萬的閱讀量,看來現在患痛風和我一樣的患者不在少數啊,現在是生活也好了,活動也少了,不種地了,也沒那麼多體力活了,那些以前只有宮裡的貴妃、公主得的病現在也跑到平頭老百姓身上來了,真是沒有公主的命還得了公主的病!那麼痛風的原因是什麼?可不可以吃肉呢?我覺得是可以的!



    首先:痛風的原因我們已經知道了,就是長期尿酸偏高,造成的某個組織的病變,甚至還能造成組織的變形和壞死,痛風一旦發作,痛不欲生一點都不誇張,疼也不是疼,酸也不是酸,麻也不是麻,就是難受。其實吃不吃肉在身體裡面也會代謝尿酸出來的,只是吃肉越多,代謝出來的越多,吃肉越少代謝的越少,罷了,那為什麼還說能吃肉呢?其實肉也分為好多的種類的,羊肉、海鮮、燒烤、啤酒、香菇有些東西含又較高的嘌呤,是少吃或者不吃為妙的,但是豬肉和雞肉這一類的肉含量其實並不是特別的高,通過多喝水,多運動經過身體的排洩是完全沒有影響的!



    再就是:雖然可以吃肉,但是也要葷素搭配這來,多吃點水果,保持營養的均衡,多喝水,每天500ml的水基本在6-8杯左右,開始的時候會頻繁的上廁所,過段時間就不會了,身體會適應多喝水的情況的! 希望所有的痛風患者儘早的康復!



    記住:多喝水,多運動,少參加聚會!


    小小孫說


    痛風當然是可以吃肉的,選對的肉,注意烹飪方式,適量吃,控制自己食慾,吃得對吃得合適,完全是可以吃肉的。

    痛風其實大部分原因是由於高尿酸血癥引起的,體內尿酸代謝異常,過多的尿酸累積在關節處,時間一長關節處形成結晶刺痛關節,則會造成痛風的情況。所以我們平時應該控制體內尿酸在正常範圍,加強尿酸代謝。形成尿酸的重要物質是嘌呤,如果體內的嘌呤較多的話,尿酸的形成也較多,所以我們應該儘量控制體內嘌呤量。嘌呤又有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內源性是自身合成分泌的嘌呤,佔大部分,這部分最好是通過藥物調理和控制,外源性就是我們從食物中獲取的嘌呤,雖然量不算多,但也是影響嘌呤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我們日常儘量選擇低嘌呤食物食用。

    而肉類大部分屬於中高嘌呤的食物,雖然不是完全不能食用,但也要多選擇低嘌呤的肉類食用。肉類的烹飪方式也能夠影響其中嘌呤含量,如燉肉煮肉,嘌呤一部分融入湯中,這樣的方式嘌呤含量相對較少,而肉湯的嘌呤普遍較多,所以痛風患者儘量不要喝肉湯;但燻肉、醃肉、烤肉,這樣的方式肉類嘌呤含量較高,特別是燻火腿、豬腿,就應該避免。肉類中嘌呤含量最高的是鴨肉,隨後是雞肉、醃肉、牛肉、豬肉,我們最好避免鴨肉的食用,可以少量吃次後的這些肉類,一天吃1兩肉(巴掌大,食指厚)即可,如果病情較重的時候最好不吃。另外,魚蝦肉裡面,沙丁魚、刀魚、草魚嘌呤含量高,可以少吃點鯉魚、黃花魚,不超過一小條。草蝦千萬別吃,扇貝可以少量食用。可以吃點海參和海蜇,不超過70g。


    只有營養師知道


    隨著立冬的到來,又到了很多人積攢能量的時候了,在這個階段人們選擇最多的那就是肉類了。但痛風患者卻很害怕,認為吃肉會在無意識中增加體內的尿酸,對病情會十分不利。有的痛風患者會少量吃肉,而有的痛風患者乾脆就不吃肉了。

    那痛風患者吃肉,到底對病情有好處還是有壞處呢?

    肉有很多種,主要分為的還是二類,一類是紅肉,另一類是白肉。對於這兩類肉的選擇上,大家還要根據自身的病情。如果你已經是急性的痛風 ,那麼就要選擇少吃且膽固醇高的食材。

    肉跟其他食物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膽固醇含量高,尤其是肉中的五花肉,其中含有的嘌呤物質,能夠很直接的在體內積攢尿酸,有著非常危險的升高尿酸的危險。還有的便是肉中的膽固醇,這種物質是誘發肥胖的誘因,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機體減少尿酸的排出。

    可見,肉選擇錯了,或者是吃得過多,都會對病情不利,甚至是誘發痛風的發作。那我們應該怎麼區分呢?

    其實很簡單,對於屬於高嘌呤食物的肉類,痛風患者應該限制食用,如超高嘌呤的動物內臟、部分的水產品(沙丁魚、鳳尾魚、小型的蝦等),即便是同樣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根據自身的病情,也是不能食用的,可以選擇日常生活中的其他食物來代替。

    除了超高嘌呤的食材,還需要警惕的是超高嘌呤低一等級的高嘌呤食物,同樣不能多吃,對於急性痛風患者要少吃為好。其中包括紅肉,紅肉所指的是,在我們沒有開始做各種各樣的美食之前,肉本身的顏色是屬於紅色的,這樣的肉是紅肉,有比較典型的代表豬肉、牛肉、羊肉等等。

    更建議痛風患者食用的肉類,是深海魚中的三文魚、大蝦,以及可以適量食用的白肉,跟紅肉一樣,是沒有製作之前是白顏色的肉。在食用之前,為了更好地控制體內的尿酸水平,所以,痛風患者吃之前可以採取去皮的處理,食用精瘦肉的部分。

    最後提醒大家的是,痛風人群吃肉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吃肉的同時,還別忘了其他的營養物質,豆製品、乳製品、新鮮的深色蔬菜、含有果糖成分較少的水果,再加上立冬後要多喝水,每天保證2L左右的白開水,還有適量的運動,對病情才會大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