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賞桂花 喜迎中秋


2016年9月14日,湖北宜昌舉辦“月滿峽江、情滿宜昌”迎中秋文藝晚會。演員們用歌曲、舞蹈、小品等精彩的文藝節目迎接中秋節的到來,為市民們送了一頓中秋佳節的視覺盛宴。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2013年9月16日,北京富國海底世界,穿著人魚裝的美人魚在水中與魚兒“過中秋”。人魚水中互動,吸引遊客觀看。

2010年9月22日晚,寧波陰雨未能見到中秋的月亮。晚上,寧波鄭氏十七房景區演繹傳統中秋節,上海崑劇團的演員呈現園林實景崑曲,上海師範大學的同學們身著漢服,舉行了祭月大典和月下踏歌。寧波鎮海鄭氏十七房景區,演員在表演祭月大典。

2013年9月16日,北京富國海底世界,穿著人魚裝的美人魚在水中與魚兒“過中秋”。

2014年9月5日晚,為期4天的上海唐韻中秋遊園活動在桂林公園揭幕,拉開了上海旅遊節徐彙區節慶活動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