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雪糕,4分鐘賣了10萬支,成為天貓冰品銷售第一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一到夏天,屋裡沒空調,大家都去樹下乘涼,打打牌,看看小人書。一聽到有人吆喝賣冰棍,我們這群孩子就立馬放下手裡的東西,找大人要錢買冰棍。不過現在除了老冰棍之外,很少能看見帶棍的雪糕了,大都是杯裝或者甜筒。而且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人覺得,冰棍是低端消費品,不上檔次。但真的是這樣嗎?並不是。這個叫中街1946的雪糕品牌就做了一個上檔次的冰棍,15塊一支,而且銷量還不錯。

網紅雪糕,4分鐘賣了10萬支,成為天貓冰品銷售第一

成立於2016年4月的中街1946,已經是雪糕界的網紅品牌了。從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中街1946開了50家直營店,雖然只有9個SKU,卻一年賣了1億元,而且成為天貓冰品第一。在618期間,中街1946,4分鐘賣了10萬支雪糕。

說到雪糕,這牌子可就太多了,比如國產品牌大頭伊利和蒙牛,以及國外的八喜、雀巢、聯合利華、哈根達斯等等。那為啥中街1946還要去做雪糕市場呢?其中的緣由自然和國內的雪糕市場有關,具體來說,有這麼三種:

首先,中國的冰品市場很大,但是品牌集中度底,消費者對各個品牌的忠誠度也不高。

千億的冰淇淋市場,銷量前兩名的伊利和蒙牛在市場的佔有率不到5%,其他的品牌就更分散了,各個新出來的冰淇淋品牌都有機會;

其次,傳統品牌的打法,存在一些問題。

在快消品行業,傳統企業的做法是以種類取勝,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比如草莓味、青蘋果味、西瓜味、脆皮、巧克力等等,看似是把所有的消費者都圈進來了,其實產品種類多而雜,消費者選擇困難,沒有記憶點。而且這種做法也把消費者越推越遠,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程度低,消費者寧願去肯德基買個甜筒,也不願意去超市買個冰棍;

最後,市面上冰淇淋雪糕品牌產品的同質化嚴重,你做甜筒,我也做甜筒,你做芒果口味,那我就做個草莓味。對消費者來說,吃哪家的冰淇淋或者雪糕,好像也沒什麼區別。

網紅雪糕,4分鐘賣了10萬支,成為天貓冰品銷售第一

既然傳統國產雪糕品牌存著這麼痛點,那中街1946是怎麼克服的呢?作為季節性的食品,中街1946又是如何克服的呢?它又是如何從那麼多品牌中衝出來的呢?下面我來一一分析:

首先,針對傳統品牌SKU多而雜,難以形成記憶點這個痛點,中街1946就只做帶棍的雪糕,並只做基本款,只有9個SKU,併力圖把SKU控制在15個以內。另外作為冷飲品,最根本的就是好吃,在這方面,中街1946所有的產品採用的是天然無添加的原料,保留原料的口感;

其次,面對季節飲品,銷量波動較大這個痛點,中街1946用4個方法來克服:

第一,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頻次和復購率,並根據季節變化,推出應季的產品。

具體做法就是反覆強調雪糕的消費週期只有30天,讓消費者儘快食用。目前中街1946旺季的銷售額佔全年銷售額的40%,線下店的產品週轉週期是3天,就算是冬季也最多隻有10天;

第二,重視家庭消費這一場景,強調健康概念,並根據人群需求,推出不同的產品,比如針對兒童推出了“迷你小十八”套裝。目前,“中街1946”線上85%的收貨地址都是家庭;

第三,2小時送達,提升消費者線上購物體驗。

網紅雪糕,4分鐘賣了10萬支,成為天貓冰品銷售第一

如果消費者的地址離消費者收貨距離不遠,那中街1946就做到2小時內送達。目前,中街1946線上和線下的銷量是1:1;

最後,在線下門店的裝修上花心思。

從產品包裝到門店設計,中街1946都符合冰棍這一中國雪糕的風格,帶有濃濃的中式風情。比如它們的包裝元素有熊貓、荷花、水墨畫。門店的裝修也是風格迥異,有萬家燈火造型,也有風琴造型。

另外,一些人性化的營銷,也為中街1946帶來了一些穩定的客源。比如,為線上2次購買的用戶送日曆,請畫師給去店裡消費的小朋友畫像等等。總之它的包裝和服務讓消費者覺得花15塊錢買支冰棍,不虧。

中街1946的收入來源很簡單,就是線上線下雪糕的銷量。雖說一個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品牌能一年賣1億,已經很不錯了,但我覺得它往後肯定會加重線上品牌的拓展,加大線上銷量的比重。因為線下店的成本肯定要比線上高。

網紅雪糕,4分鐘賣了10萬支,成為天貓冰品銷售第一

至於雪糕這塊的市場,前面我提過一嘴。這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這個數字不是我隨便說的,而是英國研究諮詢公司英敏特出的報告。這份報告說中國的冰淇淋市場已經超過了美國,但品牌的佔有率只有5%。所以說,冰淇淋的品牌市場還沒有飽和,新品牌依然有機會。

中街1946創始人林盛之前是廣告諮詢行業出身,運營團隊大多也都是來自KFC和星巴克,沒有雪糕行業的人。所以,做雪糕市場並不是非得要求你有雪糕行業的經驗,最重要的是要會做運營。

不過就算中街1946現在在消費者中間的品牌認知度比較高,成為網紅品牌,但它依然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和所有網紅品牌一樣,如何去網紅化。

這兩年,餐飲界不缺網紅品牌,比如黃太吉、雕爺牛腩等等,但最後都因為網紅意味著沒有品牌沉澱,等到消費者新鮮感褪去,品牌也開始走下坡路。所以,很多火起來的網紅品牌,最後都想著去網紅化,但是真的褪去網紅光環,又能走多遠,這是一個問題;

其次,現在中街1946靠集中的9種SKU給消費者留了極強的品牌印象,但這也有兩點壞處:

第一,消費者易形成品牌固化,不利於中街1946後期新品拓展,或者開展其他業務;

第二,SKU少,意味著消費者會很容易審美疲勞,就如那句老話說的,山珍海味天天吃,也會膩的。

網紅雪糕,4分鐘賣了10萬支,成為天貓冰品銷售第一

小小一支雪糕都有這麼大的市場,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擴展到其他領域呢?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不只是雪糕市場有新品牌的出頭機會,其他快消品也有這個機會,比如泡麵、瓜子等休閒零食,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模仿中街1946來做一個泡麵領域的中街1946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