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寧波姆媽,我回來了

【來詩卉,浙江大學公共管理碩士,“樓神”研究所研究員,專注于都市圈發展研究。】

來詩卉 | 舟山:寧波姆媽,我回來了

說起來,舟山和寧波,原來就是一家人。

這裡,我說的一家人,不是指行政上的歸屬,而是指血脈上的相聯。人和人,講血緣;地區和地區,講血脈。

舟山和寧波,血脈相連,本是一家。

不過,中國歷史五千年,舟山和寧波經常被劃來劃去,兩地也總是分分合合。當然,這對於地區發展來說,是很正常的。

最近的一次行政劃分,要追溯到1953年舟山專區成立。之後舟山就離開寧波,獨立發展去了。

現在,為了迎接新一波城市化浪潮,中國全面啟動了都市圈建設。

當舟山要划進寧波都市區的消息傳來,舟山很是驚喜。

因為,對它來說,寧波是像姆媽一樣的親人。

1

都市圈的形成,先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自然地出現雛形,然後由政府主導,推動正式形成。

在政府主導的都市圈建設中,浙江的目標是建設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

來詩卉 | 舟山:寧波姆媽,我回來了

其中,寧波都市區規劃範圍包括寧波市域、舟山市域以及台州市域,目標是構建海洋與內陸腹地雙向輻射的寧波都市區。

而當舟山劃入寧波都市區,舟山真的連睡著,都會笑醒過來。

因為,可以想象得到,接下來,舟山和寧波會發生諸多融合,彼此間不但能夠親上加親,而且可以攜手共進。

比如,舟山和寧波及都市區內其它城市,實現基礎設施的一體化,實現公共服務方面的共建共享,等等。

特別是住房方面,也可以實現聯動,如在房價和租金相對便宜的區域,擴大平價房的供應,提高公共租賃住房的覆蓋範圍,等等。

由於各地的優勢互補與全方位聯動,就業機會也會增多,居民收入也會相應提高,從而促進消費,提高經濟總量。

僅僅這些,已經可以使雙方獲益良多,但,效果還遠遠不止。

要知道,上面所說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都還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這些一體化融合措施,實際上都是為了推動隱藏在水面之下的、更為巨大的融合。

而這部分融合,才是讓舟山打心底裡興奮的。

因為這種“親人”間的融合,不但是感情的需要,更可以實實在在地起到1+1>2的協同效果,推動兩地取得更快、更好、更大的發展。

要理解這一點,就要用到“樓神”研究所的“城市價值冰山理論”。

來詩卉 | 舟山:寧波姆媽,我回來了

這個理論說的是,一個城市的價值,如同一座冰山,能看到的那部分,比如城市的行政地位、GDP、房價、交通等等,只是其表象,是其價值的外在體現。

真正的城市價值,是隱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人口及產業。

所以,你們可以知道,真正讓舟山感到興奮的,是冰山之下,與寧波在人口與產業上的融合。

下面,我們就從人口和產業的角度,具體看看。

2

通常,我們在研究一個城市或一個都市圈的人口時,會分析它的人口總數、人口增量、人口的流入與流出、人口的組成結構,等等。

但在這裡,我們要說的,是更為基礎的部分:人種,及習俗。

首先,人種上,舟山人和寧波人,本是同一人種。

說到人種,你們往往想到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等等,其實這些只是指地理人種。

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在地理人種範圍內,還可以細分出不同的地域人種。也就是,一個地域內,各成員間具有極為相似的生物學特徵。

從這方面來說,舟山人和寧波人,是同一地域人種。

舉例來說,舟山人和寧波人,身材、膚色、髮色、眉弓、下頦、喉結、手臂長度等等生理特徵,都是基本一致的。

其次,在語音方面,兩者基本相同。

舟山人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場面:當他在寧波說起舟山方言時,人家通常會把他當作寧波本地人。

這就是說,舟山人說起方言來,連寧波本地人都聽不出區別來。兩邊的人互相往來,只要說著各自的方言就行。

第三,在飲食和生活習慣方面,兩者基本相同。

這裡就說飲食吧。毫無疑問,兩地的人最喜歡的,都是海鮮;兩地人第二喜歡的,是醃製的海鮮。

只要有這兩大共同點,兩地人就已分不出誰是誰了。這是根本的相同,至於其它的細微區別,就一點也不重要了。因為就算是一家人,口味都會有所區別。

再多的,就不一一例舉了。

總之,兩地人口的這些特點,在都市圈時代,能夠讓他們更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更快地和諧相處起來。

3

再來看產業。

根據《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2011-2020)》, 寧波都市區的定位是:發揮港口和外貿口岸優勢,發展先進製造業、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和重化產業。

你們知道,無論是港口、外貿,還是海洋高新技術、臨港化工,都和海洋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海洋經濟,正是舟山的產業優勢所在。

為此,舟山必須全力以赴,發展這個產業。

這應該就是未來舟山最大的變化。

為什麼要這樣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海洋,是舟山的底色,舟山發展海洋經濟,優勢遠遠大於寧波,及寧波都市圈內的其它城市。

來詩卉 | 舟山:寧波姆媽,我回來了

2017年,舟山海洋經濟增加值是824億元,佔GDP比重67.6%;2018年,舟山海洋經濟在GDP中的比重達到70%以上。

相比之下,2017年,寧波海洋經濟增加值是1422.27億元,佔GDP比重14.44%。

從這組數據的對比中,你們可以看到,雖然寧波的海洋經濟體量更大,是舟山的1.7倍,但是從GDP的佔比可知,海洋經濟是舟山經濟的大頭;舟山的經濟發展,完全依賴於海洋經濟。

為此,考慮到都市圈的協同發展需要,在寧波都市區的角色安排中,在蛋黃城市與蛋白城市的功能配置中,發展海洋經濟的任務,應該交給舟山。

(“樓神”研究所注:都市圈中心城市稱為蛋黃城市,除中心城市以外的圈內外圍城市,稱蛋白城市)

4

當然,在以前非都市圈時代,舟山作為一個地級市,必須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除了海洋經濟,還需要全方位發展,才能滿足各方面需求。

但在今天的都市圈時代,舟山完全可以甩開這些包袱,全力投入到海洋經濟中去,甚至將海洋經濟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到99%。

這是因為,都市圈時代,講究的是都市圈內,各個城市的優勢互補,不再要求每個城市都得“五臟俱全”,發展所有產業。

從這一點上看,都市圈,將給舟山帶來極大的機遇。要知道,雖然寧波也在依託下轄象山縣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但這和舟山的海洋經濟並不矛盾。

因為,從細分產業上,寧波的優勢產業,其實和舟山的優勢產業是可以形成互補的。

這裡,我們用區位商概念,來辨別舟山和寧波分別有哪些優勢產業。

區位商,是一個區域經濟學裡的概念,是指某區域中某行業的佔比,和全國該行業佔比相除所得的商。區位商大於1,表明該地區專注於該行業;區位商越大,專業化優勢越明顯。

區位商大於1,就是優勢產業。

看下面“樓神”圖表:

來詩卉 | 舟山:寧波姆媽,我回來了

從上圖可以看到,舟山的優勢產業很多,分別是漁業、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簡單地理解,舟山的優勢產業主要是漁業、港口貿易、旅遊業。

寧波的優勢產業是,工業、批發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體和娛樂業。

簡單來理解,寧波的優勢產業主要是工業,以及與其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包括貿易、商務服務等。

舟山由於土地有限,且陸路交通成本較高,因此沒辦法大力發展資本密集型產業。而這一點,擁有發達的工業產業體系和陸路交通體系的寧波,剛好與之互補。

同時,舟山發達的漁業、港口貿易及旅遊業,則可以為寧波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5

上面說了那麼多,總結起來,無非想說,舟山和寧波,本來就是血脈相連,是一家人。

現在藉著都市圈建設的東風,重新聚到一起,兩地在語音、飲食、習俗等各個方面的相同習性,能夠幫助彼此更快、更自然地交融在一起的。

從經濟上來說,也是如此。舟山的優勢產業,完全可以與寧波形成差異互補,快速實現雙方的協同發展。

所以,總體上,舟山對於劃入寧波都市區一事,應該是非常高興的,這就好比是出嫁的女兒回孃家,情不自禁要叫一聲:

姆媽,我回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