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 賽 之 三 要 素

競 賽 之 三 要 素

一、奧數大滑坡

2019年2月25日,2019第11屆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RMM)閉幕,該賽事被稱為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難度最高的一項賽事,也是我國以國家隊名義組隊參賽的3項中學生數學國際賽事IMO、RMO、RMM之一。

第11屆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RRM)金牌由以色列代表隊,美國代表隊,俄羅斯代表隊,塞爾維亞代表隊,羅馬尼亞代表隊和波蘭代表隊獲得。中國選手最好成績為第15名,獲得銀牌。

美國代表隊獲得了三塊金牌,俄羅斯代表隊獲得了兩塊金牌,以色列、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以及波蘭代表隊各獲得一塊金牌。

這是中國在奧數項目競爭上的又一次慘敗。

在分量極重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比賽中,過去拿冠軍拿到手軟的中國隊,已經有連續5年沒有拿到冠軍了。在這5年裡,有4年的冠軍屬於美國。

二、奧賽往昔

中國曾是奧賽當之無愧的霸主。特別是在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隊成績大放異彩,更被稱為“夢之隊”。

如果以最享有盛名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為例,應該是有說服力的。1978年以來,贏得數學奧林匹克金獎的學生,佔了菲爾茲獎得獎人的1/3——菲爾茲獎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從2000年到2010年,中國隊在該項競賽中的成績絕對亮瞎眼。在這11次比賽中,中國隊9次拿到冠軍,只有兩次屈居第二。參賽66人次,成績是61金5銀。

反觀美國。2015年,美國隊贏得第56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冠軍,這次是美國自1994年奪得冠軍後,時隔21年再度奪冠。整整20來年沒有拿過冠軍的美國很激動。

白宮在賽後專門發佈推特慶祝這次的“大勝仗”,《華盛頓郵報》說,這是“一次驚人的逆襲,一次歷史性的迴歸”。報道甚至追憶起1980年那次美國隊扳倒蘇聯隊的難忘勝利,而這次美國隊終於戰勝了“中國大腦”。

三、像掃黃大黑一樣治理奧賽培訓

“關燈,快關燈!別出聲,別讓人發現……”這一幕不是發生在某次掃黃打非現場,而是在北京海淀的一個奧數補習班上。

該區區領導帶隊“突襲”檢查校外教育機構集中的某處寫字樓,“偷摸”學奧數的孩子們屏息凝神,而等候的家長更是急得團團轉。學習沒有過錯!怎麼搞得像做賊一樣!

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已不止一次,那些校外的奧數學習班,也在檢查中一次次地轉移地點。

儘管國家教委早在1994年就首次要求停辦課外奧數班,此後二十多年,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不斷下達禁奧令,但效果並不明顯,奧數學習一時間成為全民運動,更成為升學的必備敲門磚。

罪魁禍首是“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如今,為了避免熱過頭的奧數學習,義務教育階段的傳統奧數競賽在全國範圍內幾乎統統叫停。這是在自毀長城!

管理者要在宏觀管理層面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據工人日報報道,2001年,教育部發布奧數禁令後,2010年,北京、廣東、河北、浙江、江蘇等地也陸續採取措施,禁止舉辦奧數班、叫停“奧賽”。

2016年初,北京市教委又發文明確要求公辦學校“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奧數考試成績、獎勵、證書等作為學生入學的依據”。

2018年3月,教育部為了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科學選拔人才,確保高校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和規範有序,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蹟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2018年,教育部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培訓機構整治活動,以奧數為首的超綱教學行為成為被查處的對象,競賽與升學掛鉤的行為也被明令禁止。2018年9月13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針對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活動採取審批管理。受此影響,“華盃賽”、“希望杯”等一批因小升初擇校而聞名的比賽相繼停辦。

四、隱憂

競賽大滑坡的背後是理科萎縮、逃離工科。2014年開始的高考改革,學生自主選科,等級性考試實行賦分制,學生、家長趨易避難,加劇了逃離理工科的現象。

對競賽的打擊力度堪比掃黃打非,很多歷史悠久的競賽停辦了。不可否認競賽因為有些商業機構的推波助瀾存在著畸形。

現在是倒洗澡水,直接把孩子倒了,不,連洗澡盆也砸了。

取消升學奧賽加分,使搞競賽的人口大量減少。

學生自主選科產生的重要現象是“理科萎縮”,在文理分科時代,選擇理科的學生約佔70%,而浙江、上海2019屆高考學生中,選擇物理的只約佔10%。

北京大學以文理見長,北大文科專業最火的當屬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經管專業,這兩個專業每年不僅吸引了全國多數省級文科狀元來報考,而且還通過文理兼收方式吸引了不少省級、地市級理科狀元來報考。

清華大學以理工見長,但清華大學報考最熱的並非是工科,同樣是該校經濟管理學院的金融與經管兩個專業。過去清華錄取理科狀元大都報考工科專業,而如今他們當中學金融、經管的越來越多,學工科的越來越少,這幾年清華金融、經管專業錄取省級理科狀元比清華任何一個工科專業錄取的省級理科狀元都要多。

美國競賽的崛起。雖然美國公立學校的理科教育一塌糊塗,但是並不影響美國最優秀的理科天才能夠脫穎而出。美國理科競賽談不上崛起,因為一直很好,只是這幾年更好了罷了。美國的數學競賽更多是美國人自娛自樂的群眾運動。如果遇上比較牛的教練,就能長期霸佔奧賽的冠軍。

中國過去幾十年非常重視理工科教育的回報是顯著的,比如中國每年培養工程師數量是全球第一,即便只有20%的成材率也是個龐大的數量,這些工程師支撐著中國科技的飛躍。現在開人工智能國際會議,一半人都是中國人。這些都是基於中國非常龐大的金字塔人才體系。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對奧賽由鼓勵變為打壓,以及高考改革出現的棄考物理現象,已經影響到這個金字塔的根基。如果不及時修正,很可能會影響到這個人才金字塔體系的穩定。

五、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取消了“高考加分”,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相繼公佈的“丘成桐數學英才班”、“數學英才班”卻直指競賽生。

根據招生簡章,北大2018年數學英才班招收“有志於從事數學研究的普通高中二年級在校學生”,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取得優異成績者;有數學特長,並在國內外數學專業相關學習實踐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者。

清華、北大是有定力的,始終支持競賽。

令人欣喜的是,教育部今年1月28日公佈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等面向高中學生的賽事已獲得審批通過,將與往年一樣正常舉辦。

政策打壓立竿見影,我們希望政策再不要搖擺。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國要發展,必須培養一批甘坐基礎科學冷板凳的人,而奧數應當成為培養孩子對基礎科學興趣的陣地。以往學奧數有很強的功利性,這種功利性應該被擠掉,但調整並不意味著,從“全民奧數”那個極端,走向把奧數當“洪水猛獸”這個極端。

有關部門應該很好地反思,“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要不得!我們應該鼓勵有興趣、有天賦的人學奧數、搞競賽。如果孩子對奧數沒有興趣,家長就不要逼迫學奧數,走競賽這條路。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我們有一大批輔導競賽的老師,這是我們的財富,這是美國等任何一個國家無法相比的。四十多年的高考和競賽,我們的國民崇尚科學,勤奮好學,這是我們民族優秀的基因。

本次奧賽一敗塗地不可怕,只要我們能很好地反思,鼓勵有興趣、有天賦的人學奧數、搞競賽,中國隊還將是奧賽的強隊!

六、競賽之三要素

競賽成績取決於學生、教練、政策三方面。有政策支持就會有大批尖子生為之拼搏;有好的教練就會帶出一批優秀的學生,一個學校如此,一個國家也如此。

美國奧數取得好成績除了國家支持外,關鍵是美國奧數隊總教練華裔教授羅博深的作用。如果我們在接下來的各科競賽中都一敗塗地,主管競賽的將難辭其咎,政策就可能翻轉。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學奧賽是為個人、為家庭、也是為國家,國家應該鼓勵、應該支持!我們還是應該唱響“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

七、羅博深---全球老師的榜樣

2015年以來美國奧數獨步天下,和美國奧數隊總教練華裔教授羅博深有直接關係!

羅博深在1998年高中期間與其他來自美國各地的29名選手一起入選美國奧賽訓練營;1999年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並獲得銀獎。

羅博深於2000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大學攻讀數學系,在2004年以4.3/4.3的GPA獲得榮譽學士學位,並開始擔任美國國家奧數隊副教練;

本科畢業後獲得丘吉爾獎學金留學英國劍橋大學,2005年獲得高等數學研究證書;

2009年底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數學博士學位,2010年開始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MU)數學系任教,2015年從助理教授晉升為副教授;

2014年正式接棒成為美國奧數隊總教練,2015年7月率美國隊在泰國清邁舉行第56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上奪得團體冠軍,一舉成名。

從2015年羅博深率領美國奧數隊獲得了幾乎所有國際奧數團體第一名,在美國社會造成了對於數學教育的極大關注。

作為一名數學教育愛好者和佈道者,羅博深立志於讓更多人發現數學的內在美和實用性,於是他創立免費了開源學習社區Expii,用戶可以在上面提問、作答、討論關於數學和科學的任何問題,就像一個科學版的知乎社區+在線百科。

他還常到全世界做關於數學和教育講座。

我們應該學習美國奧數隊總教練華裔教授羅博深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

我們的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特別是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很好地反思,重新回到重視理科、鼓勵競賽的老路!只有這樣我國崛起的進程才不會被打斷!

2019年3月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