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伊拉克為什麼會入侵科威特?

雪域雄鷹8200


伊拉克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國在劃定邊界上產生衝突,最終導致戰爭。不過,伊拉克與科威特的這次領土爭端,只是兩國三次領土爭端中的第三次。兩國在前兩次的領土爭端,也差點引發戰爭。

伊拉克成立於1921年8月,科威特則在1899年成了英國的殖民地,但也算是一個國家。兩個國家需要劃定邊界,英國間接控制的伊拉克和英國直接控制的科威特,在1932年8月10日,正式確定了邊界。科威特最大的島嶼、面積780平方公里的布比延島就是在這次劃界中歸屬科威特。

但是,按這樣的劃界,伊拉克沒有多少直對波斯灣的海岸線。伊拉克有60公里海岸線,但門口卻有科威特的布比延島堵著。再加上不遠處就是與伊朗交界的阿拉伯河,伊拉克的有效海岸線並不長。伊拉克境內發現了石油,沒有出海口怎麼賣石油?所以,伊拉克對這次劃界很不滿。

伊拉克早就盯上了科威特,但有英國的存在,伊拉克還不敢輕舉妄動,只能等待時機。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正式成為一個國家,英國人捲鋪蓋回歐洲。伊拉克看準機會,6天之後,伊拉克就聲稱要說給科威特上一堂歷史課。在奧斯曼土耳其時代,科威特是巴士拉省的一部分,而巴士拉現在歸伊拉克所有。伊拉克就“理直氣壯”地認為科威特應該屬於伊拉克。伊拉克可不是嘴上說著玩的,在打輿論戰的同時,伊拉克在伊、科邊境集結大量兵力,對外放風要拯救整個阿拉伯半島。伊拉克也不想打,只是要求科威特儘快答應合併,並承諾科威特的酋長在合併後可以出任科威特“縣”縣長。

寧為雞口,不為牛後,科威特沒人願意當什麼科威特“縣”的“縣長”。科威特在江湖上也是有朋友的,立刻通知英國,以及阿拉伯半島的老大沙特。英國和沙特當然不願意科威特被伊拉克吞併,給自己樹一強敵。英國派出精銳5千人,沙特也派出2千人,力保科威特。

伊拉克之所以這麼橫,是因為有蘇聯的支持。蘇聯幫助伊拉克出頭,強硬拒絕科威特加入聯合國的努力。蘇聯有很多理由,其中一條就是英國是外國軍隊,憑什麼干涉域外國家?這個問題好解決,由沙特、阿聯(埃及與敘利亞)等國組成阿拉伯聯軍,取代英軍。這麼一來,蘇聯就沒有多少理由反對科威特了。

更讓蘇聯惱火的是,伊拉克在1963年2月發生巨大變動,新管理層屬於溫和派,立刻承認科威特的地盤,蘇聯自己鬧了個沒趣。但假想一下,如果還是親蘇的舊管理層在位呢?並非沒有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進攻科威特。1990年,伊拉克進攻科威特失敗,是因為蘇聯即將崩潰,無力與美國抗衡。否則局面真不好說。

科威特卡在伊拉克至關重要的出海口上,再溫和的伊拉克管理層也無法容忍這樣的邊界劃分長久維持下去。又過了幾年,伊拉克實在忍不住了,對科威特提出重新劃界的要求。沒想到伊拉克胃口太大,要求科威特在劃界之前先把布比延島,以及比布比延島更靠近伊拉克海岸線的沃爾巴島送給伊拉克,至少也是租借,然後才可以談判。

科威特的臉都氣綠了。真是豈有此理,你讓我重新劃界本就不合理,竟然說先割讓或租借地盤才有資格和你談判。科威特的態度非常強硬:哪涼快哪待著去。

伊拉克這次純粹是找茬,看到科威特拒絕,立刻出兵南下,抵達與科威特的邊界。1973年3月20日,伊拉克軍隊向位於科威特境內的邊防站發動襲擊,打死兩名科威特軍人。伊拉克先開槍打死人,卻說:“科威特本就不是一個國家,我們絕不承認被打死的兩人是軍人身份。”然後拿出一堆歷史資料扔給置疑者,說:“你們自己找,看哪一篇文件寫著科威特不屬於伊拉克?”

圖-兩河流域古文明

這次衝突沒有引起美國的反應,主要還是考慮到伊拉克與蘇聯的密切關係。1972年,伊拉克就較早地與蘇聯簽訂了條約,伊拉克算是蘇聯在中東的一個小弟。當然,美國也不怕有蘇聯支持的伊拉克,但問題可以在小範圍內加以解決。

這次由阿拉伯國家出面斡旋,給伊拉克施加巨大的壓力,讓蘇聯無從下手。伊拉克頂不住阿拉伯兄弟的七嘴八舌,只好認栽。在佔領科威特邊界一個多月後,4月25日,伊拉克軍隊開始從邊界上撤軍。只不過伊拉克太狡猾,

一次沒撤完,看碟下菜,衝突發生四年後,伊拉克軍隊才不情不願地全部撤離伊科邊界。

圖-兩河流域古文明

然後就是薩達姆在1990年那次震驚世界的“大手筆”。


地圖帝


在1990年8月,薩達姆政權派軍隊,對鄰毗小國科威特進行了軍事侵略。本來伊科國家的關係很好,兩國之間毫無任何類似邊境爭端的事發生。記得在1989年,我在巴格達工作,曾經由伊拉克人陪著到過其南部的巴士拉市,所以有機會去過伊科邊境。我看到兩國的邊民出入邊境哨卡,沒有複雜繁瑣的手續。那時,伊拉克的私家車就和我們現在一樣多,邊境兩邊的車輛出入有點像過我們的高速公路收費站,駕駛員從窗邊遞出一張白條似的東西給邊卡官員看,沒有問題就OK通過了。據陪同的伊拉克人說,那張紙條是boundary pass,就是邊境通行證。為啥薩達姆會對一個友好的小鄰國突然大舉侵略呢?。從主觀看,是薩達姆作為當時中東強國霸主的腦袋膨脹發熱了,蔑視國際法,搞侵略戰爭。從客觀看,在兩伊戰爭中,薩達姆問科威特王室借了不少錢。在1990年,兩伊戰爭結束後,科威特就開始叫伊拉克還債了。當時伊拉克剛結束戰爭,薩達姆政府根本沒錢換債,最後就來了個出兵科威特,對外宣稱把科威特變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實際上是用武力賴賬,算是個典型的老賴了。當然,後來美國兩肋插刀,幫助科威特趕走了侵略者。自此,薩達姆政權也開始走下坡路了,在2003年最終被美國人趕下臺了。


一線天


薩達姆從1979年出任伊拉克總統以後,1980年就發動了“二伊戰爭”,薩達姆以伊斯蘭教遜尼派領袖自居,他覺得自己是代表遜尼派在對抗伊朗的什葉派。為了體現他的領導地位,在得到美國支持下,悍然發動了“二伊戰爭”。

二伊戰爭從1980年一直打到1988年停戰,一共打了八年,在這期間,沙特,科威特等一些遜尼派國家出錢出力,借了很多錢給伊拉克購買軍火,美國也是大量供應軍火給薩達姆。

二伊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從一個富裕的國家變成外債很高的窮國,欠下很多國家的債務。這個時候,薩達姆就想:我為了整個伊斯蘭教遜尼派做出了巨大犧牲,這些債務應該被免除,而這些國家並不願意完全免除這些債務,只同意部分免除,這讓薩達姆很不高興。

薩達姆就看上了旁邊的小國“科威特”,科威特不但非常富裕,石油又多,而且在二伊戰爭中借了120億美元(在當時是非常多的數字)給伊拉克。但是,科威特是美國保護的國家,要想吞併科威特,需要聽聽美國的意見。為此薩達姆跟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進行了交流,但是美國這位大使和稀泥,沒有明確告訴薩達姆:你不能動科威特!薩達姆錯誤的以為美國沒有選邊站,自己可以動手了,然後就在1990年悍然大軍壓境侵略科威特。

薩達姆想吞併科威特,即能夠不還欠債,又能得到大量石油,而且美國沒有明確反對,實在是大好事。他卻忘記了:科威特是幫助過他的兄弟國家,做這種事情是不道德的!試想你幫你的兄弟去對付外敵,打完之後,你的兄弟卻把你家給佔領了,這種事能幹嗎?

這種事情肯定會遭到全世界各國的反對!但是,薩達姆以為美國會幫他說話,結果是美國帶頭在聯合國表決譴責伊拉克的行為,聯合國安理會決定製裁伊拉克,並且授權美國帶領聯合國軍收復科威特領土,這場戰爭發生在1991年,就是著名的“海灣戰爭”。

可以說這件事情上,薩達姆被美國人擺了一道,所以,薩達姆特別恨美國人!也是他自己錯誤的判斷了形勢,被聯合國集體制裁,也是咎由自取!

但是這可苦了伊拉克老百姓,被聯合國制裁以後,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比“二伊戰爭”時候更苦了,極度貧困,國內怨聲載道。最後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出現人民夾道歡迎美軍的狀況,也就可以理解了,因為薩達姆的判斷錯誤,害了伊拉克人民生活困苦,人民能沒意見嗎?

我們不談薩達姆反美是不是正確?但是由於他上臺後,連續發動二次戰爭,說他是一個“好戰分子”,”戰爭狂人”肯定是沒錯的!戰爭中死了無數伊拉克人民以及伊朗人民,還有科威特人民,這是薩達姆的罪行!

至於其它的方面,薩達姆此人應該怎樣判定?我就不好說了,留給大家評論吧!


黃家老爹


薩達姆為什麼會派兵入侵科威特?這件事的源頭,其實來自於美國。最開始,美國人將伊拉克看作盟友,雖然是表面朋友,但至少是一個態度。在此期間,薩達姆感受到了美國的好意,既然美國支持伊拉克,這就相當於有了靠山,而美國也需要一個小弟,幫助他打伊朗。

在兩伊戰爭期間,美國站在伊拉克這一邊,薩達姆很高興。然而,事情很快就有了變化,薩達姆忽然發現,原來美國不僅支持伊拉克,而且還背地裡支持伊朗,當時爆出了一個“伊朗門事件”,美國政府竟然秘密向伊朗賣武器。如此一來,美國人的真面目就暴露了,原來支持伊拉克是假,挑撥兩伊交惡是真。這是美國人的如意算盤,他們想獨霸中東,而伊拉克和伊朗都是地區大國,只要這兩個國家兩敗俱傷,美國就可以坐收漁利。

薩達姆知道自己上了當,原來這一切都是美國利益集團的陰謀。因此,他重新樹立起反美大旗,準備以反美為己任,決不讓美國稱霸中東的計劃得逞。問題在於,兩伊戰爭讓伊拉克損失慘重,尤其是欠了一大筆錢。當時最大的債主就是科威特,而科威特則是美國的小弟。聰明人都能想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美國人挑撥伊拉克和伊朗爆發戰爭,然後在後面發戰爭財,準備藉機控制中東,但卻不願意付出代價。

在薩達姆看來,這就有點耍無賴了,既然你美國人要伊拉克當炮灰,那至少應該出點血吧?這些欠的債也就沒必要還了。既然科威特是美國的小弟,而美國又是這場戰爭的幕後策劃者,伊拉克只是棋子,那麼在理論上說,這筆錢應該由美國人出,這大概是當時伊拉克人的普遍想法。然而,美國人搞霸權主義習慣了,他們根本不講理,兩伊戰爭的責任美國甩的一乾二淨,這讓伊拉克人很反感。與此同時,科威特也向薩達姆要債,而薩達姆手裡也沒錢啊,他還要進行戰後重建,即使要還錢,那也得多少年之後吧。

但是,科威特人不這麼想,他們一定要薩達姆還債,或許背後有美國人撐腰,科威特人不肯讓步。這樣一來,薩達姆就被逼急了,你美國主子不出錢也就罷了,最後還要逼別人出錢,你們還有良心嗎?還有天理嗎?還要臉嗎?

事情到了這一步,科威特人依然沒看清形勢,他們誤以為薩達姆最終會服軟。然而,他們錯看了薩達姆,後來薩達姆做出了決定,派兵佔領了科威特。後面的歷史,大家就都知道了。

文 / 圖維坦


圖維坦


1990年,薩達姆突然宣佈:要讓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同年8月2號凌晨,在伊拉克三軍及特種部隊的協同下大舉入侵科威特!

很多人可能會疑問:此時距離持續八年的兩伊戰爭結束僅不到兩年時間,戰爭傷口還未癒合的薩達姆為何又會悍然發動戰爭呢?

關於這一點,最明顯的原因還是兩個字:經濟!彼時的伊拉克雖然依賴豐富的石油資源富甲一方,但長達八年的戰爭投入也讓其囊中羞澀;因此,薩達姆不得不借債維持戰爭。

而科威特正好就是伊拉克的債權國,總債務金額高達140億美金。為了償還這筆貸款,產業單一的伊拉克只能寄希望於多出口一些石油來增加收入,但實際情況卻是中東的產油國可不止伊拉克一家。

所以薩達姆試圖說服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希望他們可以通過降低石油產量的方式刺激石油價格上升,這樣一來就可以為伊拉克的石油輸出讓出利潤空間。

但正所謂"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科威特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不僅沒有降低石油產量,反而進一步提升產量並導致油價下跌;看到這裡有人會問:科威特難道不想讓伊拉克早點還錢嗎?答案顯而易見:不想!

因為對於彼時的科威特而言,讓伊拉克還錢並非其真實目的,而是想利用債務壓力迫使薩達姆在伊科邊境爭端中作出讓步!正是科威特的趁人之危徹底激怒了薩達姆,所以決定武力解決!

當然,表象原因可能與科威特的趁人之危不無關係,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就忽視薩達姆企圖稱霸甚至是統一阿拉伯世界的野心……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歷史:伊拉克與科威特在民族、宗教、語言、文化等各方面,基本都差不多。第二個兩個國家大多數時期都歸於一個政權。在薩達姆眼中,科威特就是伊拉克的一個省。




地理位置:伊拉克像中國的江蘇省,科威特就是上海。科威特佔著西南亞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河流域平原的出海口。這就導致伊拉克運輸往波斯灣的石油,必須經過科威特。



經濟: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與美國統一戰線,科威特是伊拉克的最大債主,伊拉克欠科威特140億美元,是伊拉克最大的債主。

資源:波斯灣石油發現後,科威特面積約為伊拉克的1/25,石油儲量卻達到伊拉克的八成,可謂浮在石油上面的國家。100萬本國人口都是躺在床上賺錢的主。



國際背景:當時正值蘇東劇變,蘇聯國家陣營岌岌可危,無暇南下,在加上伊拉克替美國教訓了伊朗,自認為與美國的關係很好,再加上科威特石油和錢多,軍隊羸弱,沒人沒武器,地處荒漠,無險可守,伊拉克兵強馬壯,薩達姆曾有自信說伊拉克軍隊是世界第四,軍力不容小覷,可能僅次於當時的以色列,在阿拉伯國家應該是第一,達到120萬人的軍隊,薩達姆認為,多國聯軍是不會和他本土作戰的。



導火索(直接原因):薩達姆認為,伊拉克與伊朗打了八年戰爭,是替全體阿拉伯人與波斯人作戰,是替全體遜尼派與什葉派作戰,伊拉克人拿性命去戰鬥,希望其他阿拉伯國家把債務免了。薩達姆免除債務的提議,遭到最大的債主科威特拒絕。

所以說,伊拉克兼併科威特,這是歷史、地理、經濟、資源(石油)、國際環境全方面的綜合因素導致的,在伊拉克欠科威特債務的導火索下激化矛盾發生的,是歷史的必然。


蒙奇D飄


熟悉這段歷史的人很多,所以這話題要回答起來會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了,這裡就結合現在OPEC要開會減產的事情,一起來穿越一下:

(當年,薩達姆說要佔領科威特1000年!現在呢?這段歷史確實看了之後,感慨很多很多)

1.最直接原因就是:伊拉克想讓OPEC能夠減產,以便於讓伊拉克能夠通過大賣石油,對連續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能夠迅速“補血”。但是,科威特不但不減產,反而增加了生產量和出口量,這就是跟伊拉克對著幹啊!


2.這就是不給薩達姆面子啊:你科威特,我都說了,我伊拉克天天罩著你!我們的石油,有很多都流到了你的國土上,而這些石油應該我我們的!所以,對於邊境地區,伊拉克總是與科威特在邊境有爭端。

3.既然如此,科威特與伊拉克對著幹,就是要爭取談判資格,爭取能夠利用伊拉克欠著科威特很多錢、而還不上作為資本,好好跟伊拉克談談邊境爭端問題。

4.科威特這樣的態度,伊拉克我跟你借100億美金,你都不給,還這樣對著幹!?對於一個在美國那裡都是座上賓的薩達姆來說,實在是無法忍受!不要忘記了,薩達姆有自己的野心,不單單是科威特,甚至想吞併更多的國家與領土!所以,薩達姆就開始進攻了!

5.其實當時的老布什,對於薩達姆進攻科威特,剛開始還是一種模稜兩可的,甚至有白宮官員認為:只要薩達姆能夠撤離,就沒事兒!

但沒想到,薩達姆直接宣佈了要拋棄美元的石油結算權,這就是要觸碰美國底線了!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後面的發展了......


英武


在海灣國家,極度缺水,如果從外觀來衡量一戶人家是否有錢,那麼不要看衣著,豪車,只要看此人屋前栽多少根樹,就可以了。伊拉克在八年兩伊戰事之前靠賣石油富得流油,一對新人結婚,政府會給予幾萬元,生下孩子後,又有一筆政府資金到帳,小孩至大學的費用由政府買單,買車政府補貼,當然油價十分便宜。自從兩伊戰事,伊拉克伊朗到處買武器,兩家打得難分難捨,開頭飛機轟炸軍事目標,後來,炸紅了眼,對波斯灣對方的貨輪客輪統統不放過。八年打得精疲力盡,當然幕後都有推手,只不過代理罷了。兩家經濟一落幹丈,伊拉克欠下了鉅額債務,沒有錢,政府難以維持運轉,鄰居小國科威特作為伊拉克的鉅額債權人,坊間聞說科威特首腦曾經羞辱過伊總統薩達姆。這位中東梟雄在海灣擁有大量百萬軍力,裝備。在科伊邊境又吵鬧不停。於是,錯誤估計形勢的薩達姆百萬大軍悍然進攻併吞並了科威特,當然由於曾經是美國的盟友,沒有料到遠在萬里美國的反應,輸慘了。找不到對手的美國正因蘇聯解體無暇顧及而在海灣演練了新式,電孑武器,成了兵器試驗場,大秀肌肉,向全世界表明,誰是大哥?


丫AkE


兩伊戰爭,伊拉克和伊朗打戰。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向科威特借了很多錢。後來,伊拉克認為在兩伊戰爭中,被美國利用了。這時,伊拉克從親美變成反美了。伊拉克十分反感美國大發兩伊戰爭的戰爭財。兩伊戰爭,伊拉克用了很多錢,現在無力償還科威特的錢。科威特硬要伊拉克馬上還錢。伊拉克腦休成怒,就入侵科威特。伊拉克膽大,無法無天,胡作非為,借錢不還想賴賬,還入侵科威特這個主權國家。真是活得不耐煩了,找死。最終,美國站出來,兩肋插刀,以強大武力,打敗伊拉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十分野蠻,無恥,非法。伊拉克,自大,自負,自不量力,最終落得個可悲的結局無恥下場。


中國美6220


一來是兩伊戰爭伊拉克財務支持不下來了,科威特又是浮在油田上的地方,除了錢多,人少沒有什麼武力。再來是薩達姆的個性,狂妄自大,認為美國在中東離不開他的支持,發動一次閃電戰役,造成皆定事實,其他國家也只好接受,二十四小時不到就把科威特滅了。

其實美國早就不安好心,當初鼓動他和伊朗死磕就為了報德黑蘭美國大使館一箭之仇,也不希望中東出了能威脅以色列的國家。兩伊打了八年,雙方都是民窮才盡,薩達姆不好好在家休養又去侵略科威特,正好藉機殺他的威風。

薩達姆是窮兵黷武,美國又是咄咄逼人,首先要他無條件撤軍,世界已經不是二戰前的列強爭霸時代,蘇聯已在崩潰邊緣,中國還沒有崛起,那真是美國說了算的時代,美國又手拿著正義的大旗,薩達姆就算馬上撤兵美國也不會饒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