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成為“這種”父母

永遠不要成為“這種”父母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絕對的天,無論父母給予孩子什麼,孩子都會默認為那是對他的“愛”。

孩子,出生後就註定需要父母給予無微不至的呵護與愛,但這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獲得的。

被遺棄,被虐待,甚至被虐待致死的孩子屢見不鮮。

沒有完善人格的人當了父母,註定會有悲劇發生

永遠不要成為“這種”父母

船戶結愛,一個只有5歲的日本小女孩,2018年3月2日在自己家裡暈倒,送醫院後,因肺炎引起敗血症不幸離開人世。

令她不幸離開人世的不是別人,就是她一直在日記中祈求被原諒的“父母”。繼父嫌棄小結愛太胖,每餐只給半碗飯一晚湯。但小結愛在醫院去世時只有12kg,試問一個5歲的孩子24斤還算胖嗎?

小結愛還經常被虐打,寒冷冬天用冷水洗澡,在陽臺罰站,自己睡在一個偏僻沒有暖爐的小屋裡,父母和長子住在一個大房間裡。

小結愛每天早上4點起床,稱體重,練習寫假名。每天都堅持寫日記,日記中除了日常寫的最多的就是向父母道歉,取得父母原諒。對於自己吃不飽,自己冷,自己痛隻字未提。

在小結愛心中,之所以得不到父母的呵護與愛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如果自己能做得更好,父母總有一天會對自己好起來。理想總是抵不過現實的殘酷,小結愛沒能等到那一天,那一天終歸也不會到來。

沒有完善人格的人當了父母,註定會有悲劇發生。

當小結愛被惡毒繼父毆打時,媽媽沒有勸阻和阻攔。當兒童諮詢所的工作人員來訪時,媽媽沒有尋求幫助,而是指責他們破壞家庭。當一家人出去吃飯時,媽媽沒有帶上小結愛。

媽媽冷漠無情的放棄了自己懷胎十月而降生的天使,爸爸用無情惡毒的手段新手殺死了這個小天使。這樣的“父母”,縱使小結愛做的多麼完美,也不會得到他們那虛偽的愛。

沒有“愛”紮根於心的父母,給予孩子的只有殘忍,暴力,害怕,敏感和無助。而虐待經歷是伴隨孩子們一生的傷疤。


永遠不要成為“這種”父母

2018年,日本兒童諮詢所受理的兒童虐待事件高達

13萬3778件,刷新了歷史最高記錄,但這些也僅僅是冰山一角,據專家推算,幾乎每天都有一個孩子因虐待而死亡。

逝去的小生命們不會再受苦,願他們在天堂一切安好。但活著的孩子們仍在受著“父母”無情冷漠的痛苦折磨。即使被解救,即使長大成人,也還是被這種經歷折磨著。

永遠不要成為“這種”父母

在日本,因受父母虐待生活在兒童養護機構的孩子不斷增加,而這些孩子之間不斷髮生著性暴力和身體暴力事件。這一動向還在不斷惡化,為此日本厚生勞動省也在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以便商討解決對策。

一位養護機構前職員說:”養護機構中的孩子們多數都親身感受過暴力,深知暴力的可怕。現在他們開始運用暴力去控制支配比自己更小的孩子。性暴力也是他們支配控制其他小孩子的一種手段,並不是對性有需求“。

是呀!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的就是暴力,學會的也是暴力,和人和社會相處的方式也只能是暴力。也許在他們心中,暴力就是他們表達愛的唯一一種方式。因為除了暴力,這些“父母”沒有給予孩子們任何其它的東西。

就算孩子們逃脫了父母的魔掌,但心中的那個魔鬼也終難被驅趕。害怕,敏感讓他們與社會格格不入;殘忍,暴力讓他們身陷囹圄無法自拔。揹著這樣經歷的人生想獲得幸福難上加難。

東京都內的大學裡時常會舉辦名為「被虐待倖存者講述會」的活動。在此活動中,這些倖存下來長大成人的孩子們述說著折磨自己的痛苦經歷。

■ 懂事起就一直遭受著父母的拳打腳踢,吃著腐敗發黴的食物。獨自感受著孤獨,無助,害怕。父母一定是想自己死在這艱難的日常生活當中,從那時起自己不知道想死過多少次。但即便是這樣,當時的自己仍然認為這是父母對她的愛。(20多歲女性)

■ 被父母餵食蟲子,眼睛被噴殺蟲劑,身體被淋煮沸的熱油,手被打火機烤,不讓用廁所強迫在水桶裡排洩。離家出走後,仍然受困於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和抑鬱症,只能在貧困的泥潭中不斷掙扎。除了自己沒有任何人會幫助你。你越是痛苦社會越是將你推向深淵。現實中幫助我的是被世間嫌棄的夜間工作者們。(20多歲女性)

■ 以為了女兒為名,過度保護,過度干涉,任何事都要插手干預,一有違背就會持續不斷的進行語言暴力。至今想起來還會身體不適,無法言語的激奮,恨意油然而生。這種感覺一生難以磨滅。(30多歲女性)

沒有“愛”紮根於心的父母,給予孩子的只有殘忍,暴力,害怕,敏感和無助。而虐待經歷是伴隨孩子們一生的傷疤。

“愛”是治癒心靈傷疤·驅趕心魔的最有效良方

永遠不要成為“這種”父母

被父母虐待倖存下來的孩子們,長大成人後仍被這段痛苦經歷折磨著。心靈傷疤,內心惡魔無時不刻的阻礙著這些孩子們獲得幸福的步伐。

但人類就是一種不平凡的動物。即使傷疤·惡魔在強大,在時間和愛的催化下,虐待倖存者們的內心也終將被播撒下“愛”的種子。種子在內心生根發芽,長出和藹,友善,勇敢,樂於助人的枝葉,最終結出幸福的果實。

日劇【悲慘世界–沒有終點的旅程】就講述了擁有悲慘經歷的孩子們用“愛”突破內心魔咒,獲得解脫與幸福的故事。

永遠不要成為“這種”父母

劇中渡邊拓海就是一個被繼父虐待,被母親拋棄的孩子。他在周邊人愛的催化下,沒有放棄自己,沒有被痛苦經歷所累,努力的追求著成為律師幫助像他一樣有著痛苦經歷的人們的理想。雖然因地震而死,但主人公卻因他的愛而得到救贖,繼承了他的理想,將“愛”傳遞給有著痛苦經歷的人們。

永遠不要成為“這種”父母

愛可以阻斷虐待倖存者們的不幸,讓他們最終獲得幸福。但這終歸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我們能做的,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就是,不要做“這種”父母,不要做“虐待孩子製造不幸”的父母。做一個心中有愛並將愛紮根於孩子內心的父母。

生活對你不公,那是生活向你發出讓你成長的挑戰書。而孩子是你戰勝挑戰最大的精神支柱。

憤怒時,看看孩子熟睡的臉就會釋懷;疲憊時,孩子一句溫暖的話語讓你倍感輕鬆。孩子是你疲憊生活裡的幸福之光。孩子絕對不是你發洩憤怒的出氣筒。

把憤怒消化在成長中,把“愛”播撒在孩子心中。社會瞬息萬變,唯有“愛”恆久不變。你今天播撒多少愛,未來終將獲得無限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