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無為”就是順其自然嗎?

老田1966


“無為”可以說是順其自然,是按照客觀規律,讓事情自然地發展。不是不作為,而是不亂作為。

“無為而無不為”,無為的結果是“無不為”,沒有什麼事情不能做成。

老子在《道德經》第二章是這樣講“無為”的。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聖人用無為的態度來處理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生長變化而不加干涉,生養了萬物卻不佔有他們,培育了萬物卻不依賴他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正由於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聖人以無為的方式處理世事,是不是很像父母在生育培養子女呢?


同道330


另類君為您答題o(* ̄︶ ̄*)o

無為並非“無所作為”,也不是“順其自然”,而是一種保守而低調的施政態度。作為《道德經》中的重要概念。道家所宣揚的“無為”和“無不為”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是普遍性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法則,而是指君主不與民爭。

《道德經》中有12處提到無為。第三章稱“為無為,則無不治”。《南華經》中有68處提到無為。《莊子·應帝王》稱“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

道家的“無為”是指君主不與民爭,順應民眾,不妄為的意思。道家推崇備至的無為,並非要君主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君主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這個可以按“順其自然”理解,但並非單純意義上的順其自然,而是要讓君主遵從“天時、地性、人心”,不能僅憑個人的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

這個“天時、地性、人心”是道家‘無為’的準繩,無為不是要君主消極避世,而是應該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通曉自然和社會,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所以說,“無為”並非要君主無所作為,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君主應該按“道”行事,處世立命,君主必須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追求樸素節儉、清靜寡欲的境界。

突然發覺“無為”這兩個字瞬間高大上了有木有?


另類文史


《道德經》中前後共有兩層意思。其中開篇部分的‘無’所指是‘道’(自然宇宙)的‘無’中生‘有’而‘有’終歸於‘無’的自然然規津變化與法測,換句話說就‘道’的無即是有,而有即是道的無;道法自然法則及其有與無的生成自然規律規則與自然法則,是指‘道法自然的自然而然,

’以至自然而然‘的無’與‘有’的生成,互為存在和相互作用,相互轉變轉化的關是‘道法自然的自然宇宙法則,及道的規則及演化規律,為天的意志,為天說話。

而後面多次所提到‘無為’或‘無為而治’是老子的治世核心思想理念,是對人的所言,告戒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敬畏自然,‘無為’不是不去為,而是要尊守自然法則,順其自然客觀規律的順勢而為。‘道’只說明‘道’的法則,規則或事物存在的規律,怎樣做是人的問題,而不是道的問題。


宋老頭62443390


不完全是。無為是指順道而為。但是要順道還是要有要求的。

道是天乘,天乘是以仁義禮智信為基礎的。所以要想修好天乘首先要做好人乘。什麼是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仁是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所以善良是道,崑崙不改群山色,拔得高峰第一籌。所以謙虛是道。實際上仁義禮智信忠孝謙就是道。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首先你也要利萬物啊。做善人啊。惡人不用說。肯定是背道的。那自暴自棄的是不是道呢?也不是。人家是利而不爭。若水清明。進則利,退則守。沒有放棄自己的良心信心的

凡是要修天乘,肯定是以修人乘為基礎的


師長366


無為是目標,有為是現在做的,所以道家的人喜歡入世有為出世無為,養孩子的都聽過一句話你能管孩子一輩子不,總有一天你會放手的,在你放手的哪一天就是無為了,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真正的放手,像買車買房帶小孩其實這些是給做父母的負擔非常大的,你做不到真正的放手只能說你沒有教育過程中沒有契合道家,比如你的教育達到過道德經的和諧之德了嗎與道和諧,你讓自己的孩子學會過和諧的觀念了嗎與子女和諧交流和諧環境和諧,道德經這玩意兒別看簡單就哪麼多字,當你真正去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博大的智慧要真正實現無為的境地很難的,

這也是為什麼討厭孔儒之德,道德的德,事事都以道德要求,永遠都達不到放手越來越偏離無為的目標了最後管著管著就完蛋了,以無為作為目標以道德經作為尺度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未來達不到無為的基本都累這就是命


r158624


道德經講其自然,是為不服從自然。借自然而生存。道者到倒盜也,逆自然求生存,順其自然只是求生息,逆自然為用則是幹活。比如,天地寒暑,冷做衣穿,暑降溫乘涼,破荒耕種為收穫備用,順自然不收,不就爛地裡了嗎?泥濘修高鐵,高速,造飛機,水限人行造船,建房闢暑保溫,道道無窮,說不盡,所以,不知道,三字,答盡。

還不明白嗎?自然中沒有的東西,聖人帶頭用善長的人把它製造出來。解民之憂,就是,無,為。有是萬物之母,民學著做何止萬物呢。萬隻是儉稱。


馬振廷1


看了有些人的答案,覺得不吐不快!

“無為”不是順其自然,而是“不落痕跡”。這一點在《道德經》最後一句話有點睛表述,世人(尤其是讀書人)根本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那就是“聖人為而不爭”。

“為而不爭”就是“無為”,世人之所以理解錯誤,在於他們想當然地理解“爭”字。須知“沒有反覆不為爭”,“爭”因為有“反覆”而代價高昂,所以為“老子”所反對。“無為”的目的不是反對“為”而是為了降低代價,你從這個角度再讀一遍《道德經》,你就會明白我這結論的準確性。

《道德經》是制勝之學,不是避世之道!


小旺知道


要回答無為是不是順其自然。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無為?

什麼是順其自然?

無為最簡單的意思是不作。

順其自然如果能夠做到不作就可以達到無為。


山上有樹兮


“無為而無不為”,無為是整體考慮不要偏頗,不要自以為是,不要以自己片面的想法感受面對整體,方式方法老子已經給出,陰陽轉換,物極必反,要以退為進,以棄為得,以柔用剛(注意不是以柔克剛,是用剛),最終還是要進,還是要得,是無為到無不為這個過程


風捲大地


無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該為的為,不該為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