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平時考的不錯,一到期中期末就考砸了?

燕子順順


孩子平時成績表現不錯可是一到比較大型的考試比如說期中、期末考試就會“考砸”的情況並不少見,家長對此往往也是無計可施,不知道該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

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和如何破這種情況,分析的不全面還希望諸位能夠不吝賜教給予補充,謝謝。

我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如下幾個:

平時成績來路不正,期中期末水平真實

沒錯,我說的就是作弊。

別以為孩子小就不會有這問題,“作弊”這事兒真的是“無師自通”。

我孩子上一、二年級的時候我記得清清楚楚他就告訴我同桌看他的(那時候他還不知道“炒”和“作弊”這兩個詞)。

平常考試大多數情況不會存在監考很嚴格的情況,所以孩子“偷個懶”也有可能一直沒被發現。

其實檢驗孩子的最好辦法也很簡單——你再給孩子找點題考考看,雖然題或有不同,但是也能看出來個大概不是嗎?

當然,這事兒不簡易給孩子捅破了說,萬一孩子惱羞成怒了反而不好,我們只需要確認一下,然後重新評估、並且改變一下後面的學習方式即可——多加練習和考核會改善這個情況的。

心理壓力過大,影響發揮

這事兒我認為分為內因和外因<strong>。

所謂內因指的是孩子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越是那種穩重的孩子越是容易出這個問題——想贏怕輸,最重要的是擔心考不好會丟人,會覺得對不起別人的期待,這個別人可能是老師,也可能是父母,還可能是同學,甚至是親朋好友。

而外因基本上都是來自於父母和老師的。這種情況下孩子實際上更多的時候都是給“別人學”的,他們也知道日常測試不是很重要,而且往往父母、老師也會表現出一幅“大度”的樣子,但是到了期中、期末的時候則不然了,孩子們也會知道大家非常看重這個成績,這種壓力下發揮失常、腦袋一緊張不轉了也是很常見的事兒。

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自我反思一下存不存在,另外可以在期中期末之前仔細留一下孩子的情緒、身體變化,往往這種情況下的孩子情緒會比較低落,發呆、沉默的時候會比較多一些,總之會跟平常不太一樣,還有就是身體可能會出現不太舒服的情況比如莫名其妙的肚子疼……

這種壓力是很危險的,如果確認孩子存在,那麼家長務必馬上解決!否則孩子一帆風順還好一些,一旦磕磕絆絆的多了真的可能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大問題沒有,“小毛病”不少

這個主要是一些習慣不好,比如書寫太慢,比如“順風題”沒問題、“逆風題”心態瞬間崩潰,比如答題不規範容易跳步、比如計算基礎不過關總是會出一些低級錯誤,比如錯題不糾錯放任不管,比如只顧著做難題、大題但是對基礎概念理解不夠全面……

這些問題有的大有的小,平常測試畢竟心態、時間各個方面負面影響會小一些,孩子可能表現的不夠明顯,但是在比較重要的考試中由於壓力過大的情況則很容易會出現問題!不要總認為這是“粗心”、“馬虎”的問題,其實不然,這些問題的背後大都是存在一些習慣問題的!家長可以多留意下。

考試難度差異較大,孩子基礎好但是提高不夠

這個情況發生的概率不太大,但是也是有可能的。

我孩子學校在過去的一年裡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很多學生日常測試成績和期末成績相差非常懸殊!

究其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平常測試都是常規題,而從去年開始我們這裡的期中、期末考試題難度直線上升!上升到什麼程度呢?我就這麼說吧,以語文為例以前平均分上90或者接近90分都不是問題,但是改革後的考試全班平均分也就七十多分而有的班直接就是六十多分!

這種情況下那些日常考的孩子紛紛“落馬”一點都不奇怪。

反而是那些平常在基礎知識(比如按課文填空、字詞)上不紮實的,但是因為有大量的文學常識積累、閱讀積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比較高的學生會在這樣的考試裡異軍突起!

而那些只是擅長“基礎知識”的孩子們則紛紛落敗。

別的不說,光是閱讀題就能讓很多孩子十分八分的起扣……而數學考試也是如此,多一道兩道提高區分度的題目可能對有些孩子而言就會被拉開差距了。<strong>

所以這個問題雖然概率比較低,但是如果也跟我們這裡一樣的話,那麼需要引起重視了!因為未來的很多年知道高考都會是這個趨勢。

複習出了問題

這其實是我最希望的原因!

因為如果原因是出在了“複習”上,那麼這就說明孩子本身的能力還是很優秀的,那麼後期注意科學的複習、鞏固即可直接改善現在的表現。

這點我就不多說了,唯一要提醒的就是不要把複習都放在了考試前突擊,日常就應該進行有計劃性的複習。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作為一個在教育行業深耕多年的人來說,這種情況我也見得比較多。接下來我根據我的經驗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分析這種情況是經常出現,還是隻出現了一次,因為有好多家長或者孩子會把一次失誤去無限放大,進而否定整個學期或者整個學年的學習成果。如果這種情況孩子只是出現了一次,很正常,平時學得好,題都會做,到考試的時候可能卷子難度稍微大一些,一兩道難題做不出來,或者說卡住了,導致成績不理想是正常的。我有個學生,數學成績平時幾乎115以上,每次月考或者周測基本都維持在115及以上,結果在初二的一次期末考試中,由於他們學校的整個卷子難度較大,全校都平均分也很低,他也考了一百零幾,這種情況如果對孩子施加壓力,只能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一句話總結,出現一次就屬於正常現象。

如果經常在平時考試中成績優異,一到期中期末就考砸了,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具體可能回事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孩子心理素質不好。有句話說得好,考試其實就是考心理素質。平時考試的氣氛可能沒有正式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的氣氛那樣嚴肅,平時的月考或者周測都是在班裡大家一起做卷子,孩子心理也比較放鬆,沒那麼緊張,一到正式考試,就會緊張,然後導致發揮失常成績不理想。

第二,欠缺知識的整合歸納能力。平時的考試都是某個單元的測試,或者某個模塊的測試,具有針對性片面性,學生對某一個知識點或某個一個模塊的知識點掌握就能獲得一個好的成績,但是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是一場綜合能力的測試,會把之前所學的每個模塊每個知識點進行柔和,有可能一道題會考到很多知識點,如果孩子無法把各個知識點進行整合歸納,那麼考試中就會吃虧。

第三,受思維方式的侷限。數學其實是一門比較活的學科,畢竟是一門理科,不像一些文科性的學科,背背記記就能考個差不多。有些數學題即使你做過,但如果稍微變換一下,有可能就不會了,甚至不曾記得自己是否做過這種題。這種學科要求學生具有發散性思維,說白了腦子要活,就是不管題怎麼變換我都能應對自如,怎麼訓練這種思維方式呢?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做題,多練不同類型的題,做完要及時對答案,查看自己的問題所在,並且及時糾正,在下次訓練時注意這種問題,堅持一段時間後,肯定有效果。

這就是我的看法,祝你學習更上一層樓!



數學其實很簡單


孩子平時練習和測試,表現都很不錯,但是一到大考就考砸。家長為此沒少傷腦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呢?


造成此類問題的原因有如下三個:

1、心理方面的因素:壓力太大

講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個例子:

美國射擊運動員馬修·埃蒙斯,天才射擊選手。我通過直播看過他在奧運會上的兩次表現,說實話,過程很精彩,結果很離奇。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男子50米步槍三姿決賽。在最後一槍之前,埃蒙斯已經領先第二名3環之多,金牌似乎已經掛在脖子上了。要知道,一槍追0.3環都已經非常困難,何況是3環的差距。

然而離奇的一幕出現了,埃蒙斯扣動了扳機,這幾乎就是通往冠軍之路的最後一槍,本來應該輕鬆、充滿快樂的。畢竟他領先太多了,即便是對手打出10.9環,埃蒙斯也只需要一個8環就可以拿到冠軍。然而讓所有人驚訝的是,在2號靶位的他竟然打到了3號靶上!他瞄錯靶了!

如果說一次這樣的離奇失敗還算是偶然,那麼2008年北京奧運會,埃蒙斯又給大家開了個巨大的玩笑。這次,同樣是50米步槍三姿決賽,同樣是最後一槍,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他領先得更多,領先第二名有3.3環。也就是說,極限條件下,對手打出最高分10.9環,那麼埃蒙斯只要打出7.7環就能奪冠。

這次他還會脫靶嗎?答案是沒有。

他最後一槍打出了4.4環的業餘成績,再一次與冠軍失之交臂。


頂尖選手,平時的訓練肯定很認真,很勤奮,甚至是苛刻。但是在壓力面前,像埃蒙斯這樣的天才型選手依然會犯匪夷所思的錯誤。所以,如何面對壓力,也是一項能力。


實際上,這不是個例。在體育屆裡有個著名的詹森效應。這來源於一名叫詹森的運動員,他平時訓練刻苦,成績出眾。但是遺憾地是,每次大賽他都無法取得好成績,屢屢發揮失常,讓人惋惜。


這給我們提示:如果內心覺得壓力過大的話,往往越是大型比賽(考試),越容易出現低級失誤,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解決之道】家長應該給孩子釋放壓力,淡化對孩子成績的關注。除了自己減少提及孩子的成績之外,還應該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關注學習本身,而不是執著於最後的成績。畢竟,比起競技場上的緊張,我們的考試還是相差甚遠。至少,競技場上是直接出現成績,而我們的試卷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批改完成。

得失心太重容易導致發揮失常,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學習上,應該做到均衡。不可盲目給孩子灌輸成績決定論,否則即便是平時成績很好,也容易考試發揮失常。

2、期中期末考查範圍寬,平時測試考察範圍窄

一般來說,期中期末考試的難度實際上要稍微弱於平時的測試。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一點,平時測試都是剛學過的內容,一般孩子記憶都比較深刻。而期中期末考查的內容多,如果孩子沒有做好全面複習,那麼最後的結果可能會不盡如人意。

特別是對於思維不夠靈活的孩子,沒有總結歸納的習慣,習慣了死記硬背。這類孩子使用強記的方式來學習,對記憶的要求很高。因為記憶有個遺忘曲線,所以一旦考到學過比較久的內容,往往就容易出現錯誤。

【解決之道】家長在期中和期末考試前,一定要給孩子做充分地複習。利用學習資料和課本,把知識點先過一遍。同時,平時也要注意及時做知識的回顧,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加深印象。否則到了期末,很多孩子已經把學期初的知識忘光光,基本上屬於又得重新學習一遍。

家長可以教會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平時收集錯題和好題。

可能錯題集大家都有做,但是好題集就很少有人有這樣的意識了。實際上,熟悉常考題型,就像是熟悉考試路線一樣,一些經典的題型,我們平時要有意識的整理。這樣考試起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到底會考些什麼,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3、孩子對考試不重視,沒有檢查的習慣

很多孩子覺得學習枯燥,以完成任務的心態來學習。最典型的就是絕對不願意檢查,憑印象做題。如果你去分析ta的試卷,會發現很多題目都是因為計算錯誤,看錯數字或者是抄錯數字造成的。

因為平時測試的時候,對知識點的印象還比較深,對例題的記憶還比較清晰,所以可以完美避過這些考試陷阱。但是到了期中期末考試,因為印象已經有點模糊,如果再沒有細緻看題,認真分析的話,很多小錯誤就會出現。

舉個例子:老師剛講過的例題,學生大多都能比較好的模仿。但是一旦過了一段時間再做一遍,很多錯誤就會出現。這種學習方式就是簡單的模仿,而不是真正地學會。

【解決之道】父母對待孩子的學習,需要調整孩子的學習方式。除了當時會做之外,每隔一段時間必須重新再做一遍。而且,除了書面作業,家長還可以跟孩子玩互相當小老師的遊戲。輪流給對方講題,這樣你就可以輕易地看出孩子哪些思維是錯的,並且可以及時修正。

我們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大腦正處於高速發育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大腦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不穩定,非常活躍。家長也不能只盯著孩子的成績,也需要關係孩子習慣和智力發育方面的培養。

我記得很多家長經常為孩子沒有考取100分而懊惱,總是抱怨每次都是因為簡單地錯誤而丟分。當我問孩子考了多少分的時候,家長告訴我:98,或者99,就是錯了一個計算題。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我建議家長真沒有必要焦慮,也不要給孩子額外的壓力。畢竟,追求100分是應該的,但是不應該是硬性的標準。孩子在學習中體現出來的學習能力,學習熱情,學習方法,這些才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因為隨著孩子的長大,ta的自省能力和意識會逐漸增強,到時候自然會有追求完美的態度和能力。遺憾地是,很多孩子已經在兒童時期就否定掉了自己,覺得自己無法做到,徹底地患上了“習得性無助”。


希望家長更重視孩子的底層素質,注重孩子心理和行為方式的培養。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大人的支持和幫助,而不是大人一味地規定和索取。

我是翼翔老師,關心孩子的教育!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孩子平時考的不錯,一到期中期末就考砸了,孩子這種情況有可能是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平時考試時都是隻考一個單元的內容,相對來說,知識點比較少,複習起來相對容易,期末考是考核整個學期所學的知識點,內容多,而且好幾科一起考,這時候如果平時的知識點掌握得不是很牢固,一到期末考,科目多,知識點多,孩子無法系統有效地複習,有些知識點會混亂,因此一到期中期末考時就考砸了。

2、孩子心理壓力大。每逢期中期末考,不僅學生緊張,老師緊張,常常是家長也跟著緊張。尤其期末複習時,複習資料多,作業多,而且一天好幾張練習卷,家裡有學生的家長應該都能感受到那種氛圍,孩子們也很辛苦,一方面學習壓力大,更重要的是也怕考不好會被家長罵。家長的心態也很重要,家長的過度關注,緊張的心態也會傳染給孩子。孩子心裡壓力大,心態不穩定,就容易考不好。

因此,孩子在臨近期中期末考時,重要的是知識點要系統地複習,哪些知識點自己比較弱的要加強,最好是平時整理一本錯題本,把平常容易做錯的題或考試時的錯題整理起來。複習時可以把錯題本里的題目再做一做,或者再做一些類似的題型,這樣下次再遇到類似的題型時就比較不會再做錯。

要讓孩子放鬆心態,不要自己給自己太多壓力,家長自己心態也要調整好,不要給孩子增加壓力,比如要求孩子一定要考進前幾名,要考多少分,否則怎麼樣。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更應該看重的是孩子的努力和學習態度。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使嚴格的教育也是要有溫度的,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給予肯定,當孩子遭遇挫折時給予積極引導和鼓勵。只有這樣孩子才能以更好的心態和自信去面對考試。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考試前一定要休息好。很多孩子臨近考試前每天都加班熬夜複習,即使考試前一天晚上也如此,這樣精神一直處於緊繃狀態,睡眠又不足,考試時精神狀態差,頭腦不清醒,更考不出好成績。因此保證睡眠也是很重要的。


l家有學童l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下想到的就是——心態的問題。

無論是比賽還是考試,都會有這種情況,平時各種好,考試各種差,其實這都應該是心態的問題,壓力太大了。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平時是怎麼誇孩子的,是不是經常一句“你真棒!”“孩子真聰明!”來誇獎孩子,無論孩子哪裡做的好了,都是一句“你真棒!”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己各方面都很棒,不允許自己有一點不棒的情況,更容易在意別人的看法,試想,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在考試中遇到一點問題,會不會慌了神,造成發揮失常。

孩子平時考試成績不錯,說明孩子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是不錯的,一到大型考試,心理壓力就大,可能就因為平時考試不錯,我們都認為孩子在大型考試中也能考取好成績,父母或者身邊的人會在無形中把壓力帶給孩子,當孩子感受到這種壓力時,考試中難免緊張,難免出錯。

當然也不排除大型考試的考題恰好是孩子不會的,當然這種情況很少。

所以,我們要想法不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

誇孩子的時候,多說一句,指出具體誇的是孩子哪個方面。例如:這次考試好是因為孩子學習的時候用心了,作業按時完成了,一定不要誇是孩子聰明。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幫孩子分析,鼓勵孩子繼續努力,不要讓孩子覺得考不好是不應該的,讓孩子知道這次沒考好是因為不夠努力。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孩子害怕考不好,所以應該是教育方法出問題了,讓孩子心理壓力太大。


快樂兒童ing


平時考好,期中期末考砸。這可能是孩子對於考試會感到緊張,調節不過來可能就導致考砸了。


可能一兩次還好,但每次都這樣的話,可能就會給孩子這樣的一個暗示:又到了期中期末了,我一定會考砸的!


於是就真的考砸了。


所以建議家長要讓孩子認清這點,找個能放鬆自身的方法,理性考試。


快樂生理期


我說一個稍微與眾不同的答案:到了高中,很多學校只有期中,期末的考試卷是別的學校出題,不會漏題,所有成績會普遍低一點;其他考試都是學校自己出題,而有的老師在校外給學生補課,會透題給自己補課班的學生,以便吸引更多的學生來補課。


瓦西德4


平時很多家長經常問我這個話題,其實,只要孩子願意去學,願意去聽,那麼老師講的時候肯定能夠聽懂,但是,當時聽懂並不代表我們就把該知識轉化為自己的了,聽過之後要及時做類似題進行鞏固,並且過個兩天還要把類似題再看看,進行強化鞏固,如果聽懂之後不再去思考鞏固,那麼人的記憶是會遺忘的,等徹底遺忘了,再碰見類似題將會是作為新題一樣出現的。


初中數學知識講解


平時考的好,一到期中期末,考不好,那是大部分孩子平時考試抄襲偷看,因為只有期中期末,單個做,看不到,露出了真實成績,也有個別心裡素質問題考不好的。


健康---快樂


1,心態。

2,抄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