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商業案例 “鑽石”如何通過營銷成為愛情象徵

“營銷就是通過教育迫使目標觀眾或聽眾賞識你的產品,服務或公司給他們提供的優勢、利益、收效或保護的能力。你提供給客戶的這些東西,不僅要高於,優於他們所擁有的東西,而且還要高於,優於他們得到的一切選項和選擇。”

我們今天來看看,鑽石——又稱金剛石是如何擊敗其他各種珠寶,成為愛情的象徵。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營銷案例。主人公是四五十年代世界鑽石巨頭戴比爾斯公司。他們跟廣告公司N.W.Ayer 合作塑造了“贈送鑽戒是訂婚傳統”的大眾認同。自此,很多年輕人把買鑽石當成情感的證明,甚至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的收入買鑽石才表達真心...暫時買不起的會推遲計劃攢錢購買,這股風潮源自美國並席捲全球。

3分鐘商業案例 “鑽石”如何通過營銷成為愛情象徵

早期鑽石和別的寶石地位差不多,一些歐洲人更喜歡結婚時贈送藍寶石紅寶石當禮物,而在新興的世界領袖美國,隨20世紀初經濟蓬勃發展,新興土豪們對奢侈品愈發感興趣。

3分鐘商業案例 “鑽石”如何通過營銷成為愛情象徵

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對市場影響很大,鑽石價格跳水。尤其此時歐洲處於戰火之中,美國就成了主打目標市場。作為鑽石行業領導者的奧本海默家族計劃跟N.W.Ayer合作,利用各種媒體開啟一波廣告轟炸,將鑽石恆久穩定的化學性質跟愛情的堅貞不渝綁定在一塊,把鑽石的光彩奪目跟愛情的美好相聯繫,形成鑽石=愛情的效果(此處有掌聲)。他們提出“求婚要有鑽戒”,在各種渠道宣傳曝光,營造兩者之間的聯繫。廣告公司的採訪裡宣傳名人為女友買的鑽石尺寸,甚至進入高校宣傳從青少年抓起,灌輸越貴的鑽石越能代表愛情的觀念。早期的電影植入裡也有鑽石的宣傳。那句經典的廣告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幾十年來深入人心。各種海報裡女性手上奪目的鑽石一直是廣告行業的經典。

將一款產品的特性與消費者的強烈訴求相捆綁,通過有效率的媒體針對性推廣,戴比爾斯和N.W Ayer的鑽石營銷案例可謂經典。尤其在南非產量激增的背景下,它依然是萬千用戶心目的愛情宣言成為一種文化現象,這波營銷塑造了鑽石的地位也佔據了用戶的心理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