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楚的歷史是怎樣的?

用戶3987111498130


歷史上沒有漢楚這個朝代和時期,我估計你說的應該是秦末漢初之間那段歷史。

這段歷史從秦二世元年九月也就是公元前209年的陳勝吳廣起兵反秦,他們建立的旗號叫“張楚”打的旗號正是復興楚國。後來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人項羽及其叔叔項梁師侄起兵於吳地(今天蘇州市、無錫市範圍),楚人劉邦起兵於沛縣!這幾股勢力都打著楚國的旗號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楚懷王被秦國騙的很慘憂憤而死值得同情,加上秦始皇的殘酷通知。楚國舊地的人們對故國的懷念最為深切。人們紛紛懷念楚懷王,於是他們找了一位牧童說是楚懷王,以楚懷王的旗號去號召各路反秦勢力。司馬遷《史記》中有秦楚之間月表的內容,意思是司馬光承認秦朝滅亡到漢代之間幾年有一個楚朝,以楚懷王和項羽為其代表。後來項羽殺義帝自立,並大封天下諸侯,自稱西楚霸王,定都今天的徐州市所在地彭城。被項羽封為漢中王的劉邦經過精心準備策劃,出其不意,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利用韓信等人的意見奪取關中之地。並以為義帝發喪名義號召諸侯討伐項羽。經過幾年楚漢相爭,最後滅掉項羽。劉邦最終定陶即位,建立漢家江山。

所以說秦代滅亡到漢建立的空白期確實存在一個不是正式朝代的歷史時期。




東野洛


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得天下而告終。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於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病逝,趙高發動政變,假傳聖旨將長子扶蘇、大將蒙恬賜死,立與自己親近的胡亥為皇帝。胡亥作為秦二世昏庸荒淫,趙高又專權亂政,搞得天下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暴政最終引發了秦末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首先發動大澤鄉起義,一時間天下群雄紛紛響應。但是很快就給秦國鎮壓下去了

接著前楚國貴族後裔項梁、項羽叔侄發動會稽起義,同月,原泗水亭長劉邦亦於沛縣起兵響應,追隨項羽一起對抗秦帝國。



經過一番發展,劉邦逐漸擁有自己的勢力,並取得了秦國都城咸陽的勝利,依先前各路諸侯的商定他本應該受封為關中王,但比起項羽的勢力來說他就顯得太過弱雞了,於是被迫放棄咸陽。此時的項羽也看出劉邦的野心,在軍師範曾引導下發生了鴻門宴。但是項羽情商太低,在鴻門宴上放過了劉邦。



公元前205年,劉邦以項羽殺害楚懷王(項羽自己立的傀儡)為由,聯合各路諸侯共擊項羽,此時的項羽正在齊國平叛,聽說後院起火,從部隊中抽調三萬騎兵一下打敗了劉邦號稱50萬大軍的聯盟,展現了西楚霸王的威名。


劉邦退回到關中休整數月後,於章邯在廢丘大戰,經謀士提點採用水攻一策,原秦將章邯兵敗自殺,自此三秦之地盡歸劉邦之手,回到滎陽後又和項羽大戰,但雙方各有勝負,在此展開了割據戰。

劉邦封韓信為齊王,征伐楚國,韓信的帶兵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直推進至今天的揚州一帶。次年派灌嬰北渡同項羽集團的薛公、項聲等將領在下邳大戰,悉數勝利,乘勝追擊之中接連攻破彭城等大部分城池,與劉邦會和於頤鄉。

公元前203年,項羽同劉邦在古運河鴻溝議和,楚地以西歸漢,以東歸楚。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線相持兩年零五個月後,休兵罷戰。

項羽遵約東撤,劉邦亦欲西返。謀士張良、陳平認為“漢有天下太(大)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疲)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建議“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

劉邦預測到項羽將往楚國的故都陳縣、壽春據守。分兵與劉賈,渡過淮河,先佔據陳縣南邊的壽春,斷截項羽的下一站據點,並策反楚國大司馬周殷。灌嬰已完全平定淮北,項羽率軍南撤,漢軍追擊,擊敗楚將鍾離昩。

身在齊國的韓信,見項羽大敗,三分天下已無望,於是離開齊國,與劉邦會兵合擊項羽。

公元前202十二月,項羽逃至垓下,漢軍迅速跟上,將10萬楚軍包圍於垓下。圍戰數日,楚軍兵少糧盡,屢戰不勝,夜聞四面楚歌,軍心瓦解。

項羽率800餘騎兵趁夜突圍南逃,逃至烏江時,身邊還剩28騎兵。烏江亭長力勸項羽過江,以圖東山再起,項羽卻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



接著在力殺漢軍數百人後,自刎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