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統日趨成熟,已順利走向全球,專家:將取代GPS壟斷地位

北斗系統日趨成熟,已順利走向全球,專家:將取代GPS壟斷地位

圖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模型

近日,據媒體報道,隨著第42、43顆北斗衛星在此前的順利發射,北斗導航系統日趨成熟,並且開始順利走向全球了,專家表示,北斗導航系統的出現也在挑戰GPS的壟斷,甚至可能取代GPS的壟斷地位,看來中國終於要擺脫對北斗幾十年來的依賴了。北斗系統的出現,也令美國大為緊張,美國也迫不及待升級本國GPS系統,這也導致大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

北斗系統是中國於本世紀初開始建設的一個國產衛星導航系統,它由三種衛星共同組成,比起其它的衛星導航系統來擁有更多數量的高軌道衛星,這使得它的抗遮擋能力更強,在低緯度地區這個優點尤為突出。在當前北斗系統已經可以為亞太地區提供實時的準確的導航信號,其定位的精度誤差不超過10米,而測速的誤差不超過0.2米/秒,所有這一切都以50納秒的速度更新。

北斗系統日趨成熟,已順利走向全球,專家:將取代GPS壟斷地位

圖為北斗系統發展的階段示意圖

北斗系統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最開始的實驗性運行階段,也就是第一階段;正式開始運行,可為亞太地區提供導航信號的第二階段;以及最終完成可以全球定位的第三階段,它們分別以“北斗一號/二號/三號”為名。其中,前兩個階段的建設工作已經完成了,而第三個階段也已經進行了多次衛星發射,預計將在2020年時正式完工。

如前所述,北斗系統由三種衛星組成,即: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中圓地球軌道衛星,這其中前二者的運行週期與地球自轉週期保持同步,而最後那種衛星則在更低的運行週期更短的軌道上運作。在完成35顆衛星的佈局之後,北斗系統將具備全球定位的能力,但亞太地區仍將是重點,在這一區域將至少有12顆衛星隨時可見。

北斗系統日趨成熟,已順利走向全球,專家:將取代GPS壟斷地位

圖為北斗系統的整體示意圖

在工作頻段上,北斗系統比起GPS來也有一個後發的優勢:它採用的是三頻段信號,比起雙頻段的信號來抗干擾的能力更強——需知,即使沒有刻意針對的由敵對勢力發動的電磁干擾,地球本身具備的電離層也同樣對各種無線電信號有著很強的擾亂作用,而這正是絕大多數衛星定位信號誤差的根源,採用三頻段信號無疑可以極大地增強系統定位的精確性。

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各個大國之間有合作更有競爭,而後者的重要性是絕不容忽略的。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有意與他國進行角逐的大國都絕不可能任由某個重要領域完全受到其它國家的鉗制。在衛星定位功能已經普及到軍民領域方方面面的情況下,完全依賴GPS的信號是極度危險的,發展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把北斗系統做好才是真正的出路。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