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家門口有個農業基地 貧困戶就近上班

—分享—

浏阳:家门口有个农业基地 贫困户就近上班

大水市生態農業基地裡,附近的村民正在基地勞作。記者許雅蘭

紅網時刻4月28日訊(瀏陽日報記者 許雅蘭 通訊員 陳靜)眼下正是農忙時節,4月26日,在瀏陽市普跡鎮大水市生態農業基地,數十名農民戴著草帽正在陽光下忙碌。

熊利芝就是正在做事的村民之一,今年已經60多歲的熊利芝是新府村大水市片的貧困戶,在基地上班後,熊利芝每個月工資加上各項補貼和低保金達到了兩千多元,家庭生活有了較大改觀。“只要不下雨,我都會來這裡做事。”對於這樣一份家門口的工作,熊利芝十分滿意。

在熊利芝旁邊,69歲的鄒月娥正在栽種玉米苗。年輕時喪偶的鄒月娥,獨自帶著兒子長大,已經非常不易。兒子成家後,兒媳又被確診尿毒症,家庭經濟十分拮据。因為左腿先天性殘疾,鄒月娥幹活的動作稍慢,比平常人也費力一些。鄒月娥說:“真的非常感謝村裡願意聘用我來這裡幹活,我要更加努力工作,不能比其他人幹得少。”

村民張佑富也在基地做事。記者見到他時,他已經做完了手頭的事情準備收工。已經78歲的張佑富做事仍舊很利索。“要不是有這個基地,我這個歲數就不能在家門口掙錢了。”對於自己手頭的這份工作,張佑富讚許有加。

記者瞭解到,大水市生態農業基地由普跡鎮新府村村主任尹綱林、大水市黨支部書記尹燦玲牽頭建成,該基地共流轉土地210畝,荒山50餘畝,以種植水稻、大棚蔬菜、藥材等為主,是村裡貧困戶和剩餘勞動力增收的“主陣地”。雖然做事的村民大多不是強壯的勞動力,但在大水市生態農業基地,貧困戶們找到了增收的途徑。

據瞭解,在大水市生態農業基地做事的本地勞動力近100人,其中貧困戶19人。“接下來,基地還將擴大種植面積,並著手成立種養合作社,未來勞動力需求將達到200多人,那時村裡貧困戶的就業問題都可以解決了。”尹綱林說,合作社將以為貧困戶“造血”為扶貧工作的目標,以農業基地為依託,帶領貧困戶“種”出一條脫貧增收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