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NASA昨日首次發佈了來自64億公里外的“天涯海角Ultima Thule”的3D圖像,狀似一個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3D效果來自於以略微不同的視角拍攝的圖像的配對或組合,產生“雙目”效果,就像我們眼睛的輕微分離允許我們三維地看到一樣。此頁面上的圖像,是NASA的新地平線團隊用成對的多組由新視野號探測器的遠程偵察成像儀(LORRI)拍攝處理的圖像。分別從距離天涯海角28000公里和6600公里的距離拍攝。

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新視野號和天涯海角合影模擬圖

使用3D眼鏡觀看:這張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圖像可以用紅藍立體眼鏡觀看,以顯示柯伊伯帶天體的三維形狀。與早前NASA獲得的圖像不同,這組照片是新視野號獲得的最高分辨率圖像,比之前的像素高了4倍。

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使用紅藍立體眼鏡觀察天涯海角的3D影像,來源:NASA

通過這組高像素的照片,可以看到“葫蘆”大頭上的平原,還有葫蘆頸部的地形特徵,葫蘆小頭上可以看到丘陵和山谷。葫蘆小頭上有一個明顯的“大坑”這個坑的直徑是6.8公里。

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天涯海角Ultima Thule是現在人類探索過的最遙遠的星體,它處於太陽系的柯伊伯帶內,柯伊伯帶是海王星軌道以外的一個天體密集的圓環狀區域,裡面佈滿微小冰封的物體,它們是原始太陽星雲的殘留物,也是短週期彗星的來源地。柯伊伯帶距離太陽約40~50個天文單位,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稱為一個天文單位,約1.496x10^8千米。

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天涯海角Ultima Thule一塊33公里長的岩石,直徑是一般彗星的10倍大,重量是一般彗星的1000倍。它的大小几乎只是冥王星的1%,質量是矮行星的萬分之一。它之所以呈現現在這個奇特的葫蘆狀,科學家認為是大概數十億年的撞擊形成的。它們本來應該是兩顆單獨的星體,撞擊之後慢慢融合變成了現在的形狀。宇宙中的星體互相碰撞是經常發生的事,我們的月球有科學家猜測就是因為原地球和一顆火星大小的星體碰撞之後產生的。

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NASA的新視野號從2006年從美國發射升空以來,已經在外太空飛行了13年,期間近距離飛掠了木星和冥王星,給NASA的科學家們返回了許多珍貴的照片。

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新視野號飛越路線

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新視野號拍攝的木星表面大氣氣旋,來源:NASA

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新視野號拍攝的冥王星,來源:NASA

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新視野號拍攝的冥王星地表,來源:NASA

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新視野號拍攝的冥王星地表冰原,來源:NASA

NASA的科學家們之所以選擇讓新視野號飛向天涯海角Ultima Thule,是因為,哈勃太空望遠鏡在柯伊伯帶內搜索了兩週後發現,天涯海角Ultima Thule是新視野號探測器消耗最少燃料就可以飛到的目標星體,這是我們第一次能夠近距離觀察柯伊伯帶的天體,科學家們非常興奮。

NASA首次獲得“天涯海角”的3D圖像,宇宙中的“搖滾”葫蘆

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仍然以每小時51000公里的速度向太陽系外飛馳,可能會繼續運行15或20年,並且它還有燃料改變路線,可能找到另一個目標。下一次新視野號將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支持,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還沒關注小編的,記得點關注噢,小編專注解說天文人文科學小知識,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